阿里从当年的“七剑下天山”分拆成“25个事业部”,分拆是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完成协作,另一方面对于现在的阿里而言,事业的确需要细分。今天看来,阿里无论分成多少个事业部,都是为了多年前马元都在强调的阿里生态圈。
作为电商平台,环境是至关重要的,生态无非就是最大化的创造适合电商发展的环境,从早期的B2B平台阿里巴巴,到C2C平台淘宝,到支付平台支付宝,到金融平台阿里金融,到广告平台阿里妈妈,到阿里多年一直在筹建的物流,这一个个的平台正在慢慢的实现马云描述的阿里生态圈。
但是我们看到的现在阿里生态圈是如马云描述的那般美好吗?本文从淘宝网的诚信系统、阿里金融与支付宝的次危机、阿里巴巴B2B发展阻力及微淘能否挽救阿里生态链等几方面阐述如今人们所见的阿里生态圈。观点不一定正确,作者通过一些观察与推测,总结了阿里生态的现状,不当之处也希望各领域达人予以指正,更欢迎大家与我共同探讨。
淘宝网的诚信系统令业界堪忧
作为国内最大的C2C综合商城,淘宝网已经深入人心,所以现在人们谈到电商就会想到淘宝,说到网购就想到淘宝。淘宝网是大阿里生态链的一部分,且是重要的一环,有对内的淘宝店铺和天猫商城,也有承外的聚划算和一淘,贯穿了淘宝内外商家,阿里妈妈更是让整个互联网1./3的网站的流量流向淘宝。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手笔,来自互联网的各种数据都能见证淘宝的辉煌。然而这样一个承载上千万卖家的C2C平台,却经不住诚信度的考验,每天都有投诉的买家,即便是行业内存在合理投诉,也仍旧经受不住这个数字的快速增长。
淘宝网不引入第三方监督系统,而自行建立的客服投诉系统始终跟不上淘宝的发展速度,导致投诉者怨声载道,或者是投诉结果不满意,或者找不到合法维权的途径,更有买家因多次投诉得不到满意回复而不了了之。
不久前有一个淘宝购物假货的案例:A先生从淘宝店铺买了一款小米2S手机,在店家极力的蛊惑下,A先生选择了货到付款的方式。店铺在北京代销,发货则在深圳,这位先生买到的手机用了几天之后感觉不对劲,到小米客服鉴定之后才知道是山寨货。而当A先生准备要维权的时候才发现,随手机邮寄的发票也是假的,令人惊奇的是顺丰快递单上的快递号的后几位以及二维码都被涂黑,A先生也无法通过顺丰快递扫描二维码得到对方的邮寄地址。这个案例看上去很像是有组织有策划的,店铺、发货方非常熟悉淘宝规则以及顺丰的发货流程,甚至顺丰快递员也有参与的成分。由此来看,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山寨小米的恶性交易圈。
关于小米山寨机在淘宝出售的问题,当然只是个例,其他手机同样也在淘宝被低价销售,很多人都反应是水货或者翻新机,这点也很难说清,在线下的电脑城里购买的手机,除了内行人之外,也很少有人能辨别自己买的水货是否为翻新货。有人说是小米官方的期货模式使得山寨小米在淘宝得以大销,甚至有人猜测与小米手机有直接关系,我们暂不讨论这些,在这个问题上的疑问是:淘宝不知道这些在售的小米是山寨货吗?小米官方为何不打假?行内人可能知道答案,也不用回答,我也不想因为这篇文字成为众矢之的。
还是回归到正题,细心人可能已经发现,有一部分买家因为与卖家的纠纷或者买不到正品而移步其他商城,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淘宝变成了山寨货和仿品的代名词,一些买家称电器和数码产品是决然不敢在淘宝买的,更有人称淘宝店铺出售的手机90%都是假的,这个数据是很不准的,却实实在在的反映了这些人对淘宝的认识。
马云被媒体标榜为打假斗士,在今年的辞职大会上说,如果淘宝关掉可以打假的话,那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关停。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们生活的环境处处有假,尤其是在中国。马云的话也间接承认了淘宝的存在假货现象,但是暂时没有有效的惩治方法。
显然,淘宝交易的诚信度严重的制约大阿里生态链的发展,如果任其发展,早晚会成为阿里生态的一个毒瘤,等到各种恶俗势力都成长到一定程度,恐怕等到真要拔除的时候不只是店铺到线下围攻淘宝总部那么简单。
阿里金融与支付宝的次危机
银行是掌握理财用户最多的商家,换句话说,如果银行早一些做针对个人用户的电子支付系统,而不是向企业与个人同推需要配合u盾的网银的话,现在的支付宝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如果银行早期就开始考虑做小额贷款,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多小额贷款公司出现。可惜没有如果,传统企业前身的银行对电商没有过多的敏感度。在国内电商初期,银行还在考虑如何让诸多互联网企业成为大客户,一转眼几年后,阿里却开始做金融并且向线下发展了。
商界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但在金融这个板块中,让银行选择联手的朋友的话,决然不会选择阿里,因为阿里选择了金融,选择了与这些前身是国有转型的银行为敌。阿里金融的崛起给银行上了生动一课,银行们都清醒了并且意识到金融这一领域的危机,阿里金融即是行业的入侵者也是行业的推动者,至此银行们都开始活跃了,但他们共同的认识是,阿里金融是敌人,不能让敌人轻松发展。
在阿里贷款推出不久之后,慧聪网也迅速推出了小额贷款,且利息还要低于阿里贷款,慧聪网是国内最大的B2B平台,小额贷款对小微企业而言可以说是及时雨,两个网站差不多产品说白了就是在争夺用户,而现在也有更多的网站推出了小额贷款服务。另外,现在的线下的也出现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各大银行的息率受宏观政策的影响也在逐步降低。这些都会与阿里金融形成竞争的局面。
去年“三马”联合做金融的事件,在今天的媒体看来,是平安的一次试水,平安看到了电子支付这个巨大的市场,牟足了劲要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速度快的话,不久就能看到平安的支付产品,大企业做产品,会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势力
阿里是最早推出支付系统的企业,为了C2C及B2B的发展,当时不得不做这个支付系统,同时支付系统也是电商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支付就没有电商。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支付宝的蓬勃发展,一来源于淘宝的不断壮大,二来在早期能开发支付系统并能拿到牌照的企业并不多,支付宝得益于发展的够早,并且在后期的推广中下了很大功夫,使得越来越多的购物者熟悉并慢慢的习惯使用它,而另外的一些商城为了满足客户的便利性,都开始支持支付宝。
当下在支付领域,支付宝与财付通占据着最多的市场份额,剩余的份额属于中银在线等其他支付产品。这里没有说各大银行的网银,是因为银行的电子支付起步稍微晚了一些,并且其攻关对象也偏向于企业,尤其是用户体验不高,不被个人用户推崇。
所以,后来银行们都搞起了电商,各种模式的银行商城,目的是将银行卡作为新的互联网入口,银行们在电商方面真的是先天不良,到现在也没看到有什么起色。目前各大银行都在电商方面摸索适合自己的模式,在将来,一旦银行们寻到了适合的模式,必迅猛发展,定会以独特的方式融合到金融中去,将会是阿里金融的劲敌。
我们也能看到,以中移动、腾讯等在内的商家正在布局移动支付,不久后的电子支付市场将又会是一场激战,支付宝钱包能不能成为主角,现在看不清楚:微信现在坐拥4亿用户,据说5.0版本也具备了支付功能,微信打通财付通之后,财付通将会直接分享这些用户;而中移动也早就推出了移动钱包,大量用户不能忽略。
阿里巴巴B2B的发展阻力
2010年的“阿里巴巴欺诈门”事件,阿里巴巴网站有2000多个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国际买家,近100名员工参与合谋,这个事件的发生震动了整个互联网,中国的诚信价值再度受到国际方面的质疑,这个事件使得2010年上半年阿里巴巴的断约率一度达到了30%以上,至于这个事件中受损失的国外买家到底有多少,估计到现在也没有统计全。
阿里巴巴确实让中国商家更为容易的把商品卖到国外,同理那些毫无诚信的商家同样也可以借助阿里巴巴把假货卖到国外,甚至是恶意诈骗。后来马云痛定思痛,整个阿里的CEO、COO及CPO全部下课,所有员工集体批评与自我批评,即使造就了很大的新闻,也同样无法挽回辛苦7、8年赚来的诚信。人无信不立,信用在国外被看的更为重要,正是这么重要的品性在中国却被视为游戏一般,这对阿里巴巴甚至对国家的经济及金融都是一种灾难。
能看到的一个情况是现在抱怨阿里海外推广没有结果的越来越多,一方面用于阿里海外推广的费用在逐年增加,询盘的单子却越来越少,这让很多企业搞不明白。当然,推广是一种技术,需要选择关键词、精确定向、优化描述等,而按照阿里技术员说的操作一通之后,仍然见不到更好的效果,用户仍旧无奈。
一部分之前做阿里海外推广的会员,到后来也发现虽然做的是阿里推广,最终用户还是靠google、yahoo等搜索引擎而来,所以他们话费几千元做上一个易于优化的外贸网站,然后通过google竞价和一种叫作SEO的神奇技术,一样可以拿来订单,其询盘率并不低于阿里巴巴海外推广。
在阿里巴巴业务停滞不前的时候,中国制造、兰亭、敦煌等海外B2B网站走了起来,撑起的正是阿里巴巴之前丢失的市场份额,用户做对外贸易有了更多的选择,阿里也不得不与之竞争。除了这些大的B2B平台,还有很多人或团队在操作数以千计的大大小小的海外B2B网站,这令B2B电商陷入了更难的境地。当然,出现这么多的B2B说明这个市场足够大,然而再大的市场份额,商家足够多了,利润就会足够薄,所以,大家通过两个季度的财报,都看到了现在B2B电商的情况,真的有继续赚钱的吗?
当然,在这里不讨论B2B电商这个领域,通过大环境,能看到阿里巴巴如今的处境吗 ?
微淘能挽救阿里的移动生态链吗?
近期最火热的两个话题:微淘与微信5.0,这两个手机端产品注定是被广泛关注的。微淘酷似微信,有微信公用账户,其定位也与微信相同。区别在于,微淘集成了手机淘宝,或者说微淘是手机淘宝的升级产品,借助支付宝,已经具备了交易功能,用户可以直接进行交易。而微信则一直致力于圈人,如今已经有近4亿用户,5.0版本正在内测,据说已经具备的支付功能。
为了避免更多的流量流向微信,前不久阿里方面已经切断了与微信的接口,并同时开放微淘内侧,淘宝用户和非淘宝用户都可以申请试用。阿里的这个作法,表明对微信是有惧意的,微信自开始到现在没有商业化,娱乐性强,用户体验较好,用户的粘性与交互性都非常强,如果淘宝用户流动到微信,恐怕不好回归了,这大概是阿里切断接口的考虑之一。
关于微淘的用户来源,阿里收购新浪微博18%股份的初衷,便是布局移动互联网,而微淘试用的申请条件也注明须是有效粉丝30W以上微博用户,同时也接受微信的公众账号用户。对微淘感兴趣的人首先是卖家,其次是一些微博及微信的大号,这意味着微购将来的用户群体一是买家从电脑端到移动端的迁移,二是微博用户从电脑到移动端的迁移,三是部分从微信转移过来用户,而那些对购物没有兴趣的手机端用户一般不会转移到微淘,另外那些不放心淘宝购物的用户也不会使用微淘。
那些已经在用微淘的卖家大户与微博、微信大户,如果想吸引更多人或者保证粉丝不流失,就要保证定时推送粉丝感兴趣的内容,这与运营一个大号微博没有太大的区别。微博大号与微信大号这部分微淘用户,在将来可能会成为微淘的合作伙伴,成为微淘平台下的媒体,这是很有价值的;微淘大号不可能都去开店铺,如果微淘也学微信搞私有化,不允许这些微淘大户私自搞推广,到时候便又会死去一批微淘大户。
与微淘相比,微信的粘性更强,已经拥有包括海外用户在内的4亿用户群体,而且现在看来微信在将来打造的会是一个集娱乐、购物、社会化分享于一体的综合型平台,那是便真的成为名符其实的移动版QQ平台;并且腾讯的手机QQ也在不断的提高用户体验;前不久QQ空间与小米官方又推出了红米手机,毫无疑问的是腾讯想将QQ空间的活跃用户群也截留到移动端;等到腾讯几大平台与软件互相打通之后,微信的用户数量不是个事。
有人说中国人创业总要先考虑能否挣钱,因此都过早的商业化,以致于中途夭折。微信从0发展到4亿用户,5.0之前的版本都没有支付功能,微淘则上线就具备商业化功能,虽满足了商家的需求,但这对今后的发展是利还是弊呢?现在不好做过多的评论,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