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云时代的腾讯野望

  一、后马云时代

  (一)马云减持淘宝,意欲何为?

  2011年以来,马云对淘宝态度就是不断减持。马云为什么减持淘宝?是他觉得淘宝已经成熟,不需要再投入精力?还是淘宝所带来的收益不如以前?又或是资金问题?根据志欣合众内部了解,实际情况是马云不断减持淘宝,而把资金用来增持支付宝,用它撬动更多业务,践行他2008年所说的“如果银行不改变,那我们改变银行”。他把支付宝打造成为“类金融”产品,使支付宝不仅仅具备“工具”的属性,而且具备“金钱”的属性,以此来建立一个电子商务金融帝国。

  (二)马云收购雅虎是一个重大败笔?

  2012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耗资63亿美元和不超过8亿美元的新增阿里集团优先股从雅虎手中持有的40%股权收回20%,另外的股份在2015年以后再处理。通过这种方式,阿里回购了2005年遭低价并购的雅虎中国。而收回的雅虎中国在科技节和互联网界的低位位一路下滑,在亚洲其他国家的阵脚也开始动摇,甚至需要阿里花钱供养。大多数人眼中看来雅虎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无利可图的“废人”,此次收购只是一个败笔。

  然而,马云怎会做赔本的生意!真正的原因是淘宝曾因为技术或商业方面的原因对搜索引擎百度完全屏蔽,对谷歌、雅虎等搜索部分屏蔽。马云看到,今后的电子商务绝对离不开搜索引擎,要获得搜索的优势也并不是1 1=2那么简单。一是要适应搜索引擎的规则,二是要改变淘宝内部的搜索能力,让用户能在网站内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与雅虎的合作则正好能解决这两大问题。

  实际上淘宝的搜索做的也是相当成功,现在大多数的购物搜索技术和搜索规则都是淘宝创建及引领的,同时淘宝的搜索还削弱了百度或谷歌搜索对其的影响。马云收购雅虎完全不是败笔,而是给购物搜索又注入了新的概念和活力。

  (三)外星人也会退休?

  马云因外貌和非常人的思维,被戏称为“外星人”,就这样一个“外星人”成为电子商务教父般的人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从2011年始退休的传闻不断,他真的能退休?2013年1月15日,马云通过邮件宣布,从今年5月10日起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15日当天的淘宝十周年晚会上,马云正式卸下当了14年的阿里巴巴集团CEO职位。

  马云的宏愿“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生意的难做之处,刚开始是支付和物流问题,后来是搜索引擎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被马云一一解决。马云深知,生意也不能脱离社会化而存在,于是有了他系列的“淘外战略”,对万网、美团网、丁丁、陌陌、虾米、高德地图等的收购,接下来,他开始布局“蓄谋已久”的“菜鸟”。这一系列的动作,马云把网上零售各个环节或者因素进行整合,真正实现社会化。

  马云退休,淘宝进入后马云时代,此时淘宝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再能从内部获得解决。比如,客户群增长乏力、网站流量来源相对稳定、信息的精准传递问题,再加上如今PC端表现低落,社会化平台的应用及移动电商趋势,这些不得不迫使淘宝打通与其它产品之间的隔阂,从而为自己移动端及社会化发展争取到更多主动权。最近对新浪微博的收购就是其重要一步。

  二、淘宝与新浪微博的联姻变阵

  (一)新浪微博概要

  1、巨大的用户数量

  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新浪微博的总注册用户达到5.36亿,男女比例均衡,80后是支柱,80%的微博用户受过高等教育,月活跃用户数1.3亿,每日新增微博约2亿。

  2、用户黏度巨大

  去年6月的一项微博商业化潜力的报告显示,在微博注册用户仅为3.68亿的时候,消费总额可达8000亿元/月,相当于全国54%的商品和服务。

  微博用户55.1%还处于单身阶段,不同阶段及阶段的转化都意味着特定的消费类型。很多人愿意把微博当作是消费活动的助手。新浪微博每天有8万大号发布各种不同的商品推广微博,即便不少是名不副实的假冒伪劣,可消费者却仍然趋之若鹜。这些只是微博隐形利益链中的小小一环,这里面隐藏的商机大的难以想象。

  3、新浪微博无法突围,持续亏损

  即便是有如此用户数及黏度,但是新浪微博仍然是一个强交互属性的产品。另外,新浪在大数据技术积累上缺乏经验和人才,且没有运营用户的基因。这些使得新浪在商业化尝试上屡试屡败,没有结果。新浪从运营之初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的新浪微博总成本1.6亿美元,总收入6600万美元,全年净亏达9300万美元。

  (二)阿里收购新浪微博的过程和成本

  2012年最引人注目的、延续之间最长的消息非阿里收购新浪微博莫属。多年前,马云就说过“淘宝”要社区化。2012年1月开始,各种关于阿里巴巴注资新浪微博的消息就从未中断。11月,情势已经日渐明朗,业内消息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对新浪微博的投资洽谈已步入尾声,对新浪微博的估值为30亿美元。但新浪相关部门负责人站出来回应没有确切消息。同时,阿里巴巴的公关总监也出来澄清“只是市场传言”。

  尽管不被确认,但之后引起业界更大动静已是关于收购方式的猜测,而最终的尘埃落定则是在今年4月,新浪宣布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联姻。阿里通过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微博发行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约18%。新浪还授予阿里一项期权,允许阿里将在微博全稀释摊薄后股份比例增至30%。

  中国古代一代商圣范蠡和现在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都曾表达过其生意经:当某东西的现价已经低于其潜在价值时,就是它便宜的时候,就是买入的最佳时机。马云买雅虎是便宜买入,新浪亦如此。

  今年5月,新浪微博用户一定发现了,新浪微博和淘宝合作已经消无声息的开始了,新浪微博上线了一款“橱窗推荐”的产品,是基于微博用户社交关系和兴趣图谱来进行商品推荐。这无疑预示着新浪微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除了需要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盈利模式之外,流量入口也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淘宝的社会化布局的关键一环。

  (三)收购后的“电子商务 微博”的新战略

  国内电子商务领航者志欣合众公司认为联姻后的新浪微博与淘宝将共同打造更为活跃的平台,这将建立一个更具想象力的1 1>2的开放生态体系。双方在用户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并探索基于数亿的微博用户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数亿消费者有效互动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

  1、获取流量。新浪微博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SNS平台,是仅次于搜索引擎的信息分发平台,够热闹,有巨大的流量。阿里入股新浪微博以后,肯定会出现淘宝更多入口,这种入口像是面对一个巨型商场开启的一道道门。

  2、数据挖掘。新浪微博有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标签、话题、信息流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商业宝藏。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精确地向用户推荐商品。

  3、培养新的用户。淘宝的用户增长会有停滞的那一天,而一些新浪微博用户,可能并不习惯上淘宝,新浪微博和阿里联手,可以将两者打通,逐渐把新浪微博用户,培养成淘宝用户。

  4、   扩大移动互联网领域。新浪微博有近70%的人使用移动终端。阿里巴巴拥有中国最庞大的网络消费群体,其业务范畴从C2C到B2C,从支付到金融几乎无所不在,但在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如果能够有效稳定其市场地位和长期性优势,也是其战略思考重心。

  此次战略合作,给大家会带来不少惊喜。不仅给微博用户带去更多独特、健康、持久的服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阿里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发展。

  三、马化腾的野望

  (一)微信概要

  1、微信膨胀式增长,月活跃用户数超新浪

  从2011年1月推出至2013年1月,两年时间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预计2013年年底会突破5亿)。20-30岁之间的青年占了74%。微信用户职业分布,大学生占了64%,其次是IT行业和白领,这三类人占了微信用户总数的90%。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月活跃用户数达1.933亿,已经赶超新浪。

  2、腾讯的商业化程度远高于新浪

  微信的用户是手机用户,而新浪的用户主要是网络用户,在实时性及交互性上,微信远胜于微博,单一客户在微信上所花的时间也远高于微博。随着人们使用个人电脑频率的大幅降低,微信成为腾讯抓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增长机遇的重要工具,获取移动业务盈利能力。

  基于QQ用户群强大的基础,微信将这款新软件的使用成本降到了最低。而在之前,微信的商业化布局就已经逐渐明朗化,如二维码、微信会员、公众平台等应用,这些均能精准地投放信息。除此之外,将在明年1月底之前将其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TenPay)引入微信,此举将打开微信的电子商务营收之门。

  3、杀手级产品的杀手级应用,形成聚合效应

  微信的核心功能就是能够让用户发送信息、图片和音频。微信的音频功能与美国的WhatsApp应用相似,“朋友圈”、“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这些堪称是微信杀手级应用,一旦有用户使用,该用户的所有朋友都将使用它,能自发形成互动,聚合用户行为,具有强大的群体效应。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微信的用户黏性很强,在这方面腾讯拥有其它平台无法匹敌的优势。

  (二)马云退休,马化腾不退,与腾讯的大企业病

  马云的退休从一开始便是个“伪命题”,淘宝经过马云多年来的培育,已经做得相当好。从2012年马云带领阿里巴巴进行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调整,并宣布自2013年起,阿里要重塑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所有的一切都在马云的运筹帷幄中。布局完这一切后,马云从阿里退休,也刚好。2013年5月10日,马云正式卸下阿里CEO的头衔。

  马化腾仍得是阵前的先锋,经过多年的发展,腾讯已有上万名员工、数百个产品、几十条业务线,大企业病开始浮现,导致战略执行上的滞后,这激发了马化腾的变革决心。

  1、机构庞大后引发的官僚性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2003年,腾讯实行的是“拓展多平台业务领域”,并着眼于2005年提出的未来打造“一站式在线生活”的战略。在这种战略的指引下,公司人员规模的扩张,内部机构也越来越多,垂直的组织层级越来越多,如此错综复杂的构架,不可避免造成腾讯内部管理的混乱。同时,随着产品线的增长,腾讯内部不可避免的面对不同的竞争关系。懂产品及不懂产品搅和在一起,涉及到利益的不同部门,也会为资源的争夺最终怒目相对,最终导致执行得不到有力落实。

  2、“野蛮生长”到“全民公敌”

  在开放的大背景下,为争夺更多的入口,外部竞争是必然。腾讯的“野蛮生长”方式让它树敌不少。QQ浏览器、输入法、电脑管家等出现在互联网端,手机浏览器、安全助手等相继出现在移动互联网市场。此外,腾讯还有了“另类”玩法,曾立项成立过定制智能手机ROM系统的团队,达到从源头对应用软件进行控制。所有的这些都被贴上了“抄袭”的标签。腾讯的“野蛮生长”使国内的互联网业界形成了一股“反腾讯”阵营,这个阵营中的包括360、UC、多玩等,他们表面上以反垄断、反抄袭为旗号,并带动相当程度的业内舆论逼迫腾讯开放。而实际上却是在与腾讯争夺互联网市场上更多入口,夺取更大一份羹。当年全国沸沸扬扬的“3Q大战”就是这种激烈争夺战的最显著体现。“大企业”腾讯败阵下来,成为“全民公敌”。

  3、战略执行滞后激发马化腾变革拓展的决心,要大树底下也长草

  一直以来,腾讯就有很好的清晰的战略,但大企业病导致执行却没跟上。战略执行的滞后考验着腾讯这个“巨无霸”,这个庞大的腾讯帝国正驶向整体的“失控”。这引发了马化腾对腾讯变革的思考与决心。去年5月,腾讯披露了重组的最终方案。组织架构从2005年开始已服役了7年之久的“八大线”,调整为“六大线 电商控股公司”,主要强化了网游、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安全、电商五个领域的布局。“大社交、小灵快、大平台、多线程”是此次腾讯的调整核心,由小变大,重回创新,腾讯未来有望从“失控”走向“掌控”,实现大树底下也长草。

  (三)腾讯的社会化大通道战略

  腾讯全面启动社会化战略,开始了腾讯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内部融合,共同增强腾讯的社交价值及商业价值,提升腾讯在社会化领域的实效,大树底下也长草的野望彰显而出。

  1、自己做平台,别人做应用

  十几年前腾讯做了平台QQ,2011年1月腾讯上线了平台微信。同时,腾讯也做了不少应用,如电子商务、电子书等。不管是平台还是应用,曾经腾讯意想均涉足。而现在,腾讯更希望自己去做一个社会化的平台,能够跟其他开发商进行合作,让别人去做应用,比如有关卖书,手机打车、美食等应用。

  一直以来,我们对社会化平台存在误解,认为社会化平台就是服务全社会的,比如新闻电视,这并不是社会化平台。社会化平台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实现资源的共享。腾讯的社会化平台,提供一个平台,能让所有人都能在平台上提供内容,实现资源的共享,该平台则成为内容制造者和终端用户的一个桥梁。腾讯通过构造一个平台,连接更多的商业模式。

  2、虚拟身份认证

  几年前QQ通过互联实现了用户虚拟身份认证,用户可以通过腾讯QQ登陆第三方网站或平台,并将在其它网站的动态同步到腾讯的社交平台。同时,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也可以一站式接入腾讯的社交平台。现在还增加了微信平台。腾讯的这种虚拟身份双向融合,最大限度的整合了双方网站的入口资源,也抢夺占据了更多的用户资源。

  3、由社会服务转向社会经营

  腾讯从最初的提供社会服务,如QQ即时通信等,向社会经营转变,如娱乐性业务的QQ游戏、QQ音乐,还有商业性业务,如QQ网购、QQ旅游等。这些仅仅是其商业化的一部分,未来重点还是在更多的,包括跟O2O、跟线下商家,包括草根个人都会成为内容和服务的制造商。这些都会成为腾讯关注的商业模式和整个生态的演变。从提供服务的身份向社会经营的方式转变,且经营范围不断扩张。在探求商业化的道路上,腾讯一步步走的很稳健。

  马化腾通过QQ在即时通讯领域“一统江湖”。

  今天,腾讯的野望是在泛互联网领域“一统江湖 千秋万载”!

作者介绍:

金欣,中国电子商务领军人物,国家级专家。志欣合众(电子商务方向)、志欣育杰、云泥科技创始人。邮箱:service@ec-serve.cn,欢迎交流。

时间: 2024-10-22 08:06:02

后马云时代的腾讯野望的相关文章

"后马云"时代管理:自组织方式降低CEO压力

微博上曾经有个讨论很火热:假如李彦宏.马云.马化腾都退休了,百度.阿里.腾讯三家公司哪一家最乱?很多人的答案是阿里巴巴,理由诸如阿里价值观体系由马云设立.电商行业依然在乱战中.阿里巴巴江湖气息略浓等等. 阿里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彭蕾面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没发生的事情,就不要妄加猜测,发生以后再看."但相对于百度和腾讯,似乎阿里巴巴最接近"发生"这一时间点:近期行踪隐秘的马云已经很少过问具体事务. 但实际上,阿里巴巴现在考虑的并不仅仅是http://www.aliyu

阿里集团改编:铺路“后马云时代”六大金刚管理雏形

过去一年,马云完成了两件事,一是业务结构梳理,二是股东结构梳理.前者包括分拆淘宝.涉足智能手机,后者包括阿里巴巴退市.回购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550.html">雅虎股票.支付宝去VIE化. 两件大事完成,马云距"二次创业"收官只差一步:组织架构梳理.而这一步最难迈,因为涉及阿里巴巴权力再次分配. 7月23日,阿里集团宣布组织架构调整,调整后的阿里集团分为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

后马云时代:陆兆禧的“危与机”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在过去的14年间,马云像一个孜孜不倦的"精神教父",梦想.激情成为驱动阿里巴巴最根深蒂固的DNA. 编者按/2013年5月8日,英格兰曼彻斯特联队俱乐部宣布,执掌曼联球队长达26年之久的主帅弗格森爵士将在2012~2013赛季结束后退休.26年,弗格森为曼联球队打上了深深的个人烙印.他的隐退,是否会让曼联失去昔日的光彩? 正如一个球队的主帅,最

猜测后马云时代阿里可能存在的战略走向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随着马云的卸任,轰轰烈烈的淘宝云时代宣告落幕,身为阿里巴巴CEO14年,马云留给大家太多评论的空间,一格电.速途等网站上都热开了锅,当然这其中有褒有贬,但作为一个白手起家制造中国电商传奇的普通人,马云将企业做到了这个份上,不得不承认其拥有极强的个人魅力.至于支付宝等事件,我们都不妨看作是插曲,这并不影响马云对于整个电商行业所做的贡献. 就像马云在卸任时所说的那样,淘宝每天都会有2400万笔交易,而这2400万笔交易就是2400万个信任在流转,因此,

后马云时代:阿里新CEO人选猜想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本报记者 侯继勇 北京报道 马云原本计划45岁退休,但计划实现之日,他已然49岁. 1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向员工发出信件,宣布于2013年5月10日起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一职,仅保留董事局主席一职. 阿里巴巴暂时未宣布CEO人选,马云在邮件中表示"适合这一职务的人选很多". 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解释:辞去CEO不代表退休,而是换一种方式管理公司,这种方式更适合走向未来的阿里巴巴.马云也说自己"

微博后时代,腾讯接下来怎么办?

微博已经成为所有门户网站的标配,甚至提升到了很多公司战略的高度;新浪.腾讯公司上下全民动员,搜狐更是由张朝阳亲自带队,宣称必需赢得这场战役.当搜狐.腾讯.网易.新浪用一年时间一齐发力,将"微博"的概念在中国炒的如火如荼.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新浪突然于4月7日宣布正式启用Weibo.com作为其主域名,搜狐.腾讯.网易立马石化了--这似乎给几大门户的同学们深深上了一课,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品牌过度集中化对于企业来说是多么的危险!不过现实状况也并非那么悲观,正如Keso在其微博上说的那样,很多

十大马云时代资本市场的动作

阿里巴巴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预期十月份挂牌,估值最高达1000亿美元.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董事局主席,在2013年5月10日卸任CEO后的数月中,阿里巴巴在资本市场的动作不断,涉及多个行业以及上市公司,为阿里的千亿美金估值提供支撑的同时,也是阿里巴巴后马云时代的最好写照. 以下内容来自网友 @独行极客 的整理,覆盖阿里巴巴在5月10日后的十个会影响集团估值重大举措.如果对阿里巴巴在收并购市场的动作感兴趣,可查看<阿里巴巴的刷估值之旅>. 电子地图概念

马云时代的结束

马云时代的结束 马云在杭州宣布自己"退休",卸去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1731.html">阿里巴巴CEO头衔,并出任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理事长.他仍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但通俗地说,他退居二线了. 马云自己说,要相信接班团队,年轻人比老将更有优势.没有了天才或伟人,地球照转.乔布斯也曾急流勇退,虽然出于健康方面的无奈,但他要投资者相信没有他的苹果将继续创造伟大的产品.比尔·盖茨也退了,微软照旧在业界风

互联网开启“后银行时代”

凤凰网 韩丹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马云言犹在耳,随着阿里余额宝横空出世,百度百发.腾讯理财通的相继推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它以摧古拉朽之势来袭,传统银行面临着被改变.被革命的局面.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有幸见到发展凶猛的互联网如何深刻底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将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购物.社交.搜索.音乐.游戏.旅游...互联网几乎变革了人们所有生活方式. 从此种意义上讲,作为人们的需求之一,金融的变革也是必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是时间节点来的比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