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知道影像背后是谁拿着手机、相机或者DV,也不管屏幕那头是谁在顶帖,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时代,因为有了互联网,名利双收的规则已经被打破,一切正在洗牌重来。
对于拍电影的人来说,这也许是一个最难讨喜的年代。光是票房让投资方满意就够了吗?No!一部片子,要让进电影院的观众满意,要让职业或非职业的影评人满意,要让时光网上看似专业的业余评论者满意,要让天涯上的毒舌们满意,要让豆瓣上的小清新满意……观众不会白付票款的,出了影厅,他们在微博上的几句吐槽,就可能把一部电影打入烂片行列,从此成为失败案例,在史上留下臭名。
可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似乎是个最好的年代,追捧来得简直太容易太意外:用如火星语般的语言对话的双胞胎婴儿,能说好几种中国地方方言的老外,在宿舍里随着音乐极尽狰狞表情的大学男生,哪怕是一只打呵欠姿势很特别的猫,只要一段视频,他们明天都有可能成为明星,出现在Youtube首页。
我们不知道影像背后是谁拿着手机、相机或者DV,也不管屏幕那头是谁在顶帖,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时代,因为有了互联网,名利双收的规则已经被打破,一切正在洗牌重来。
简单也能红
网友Ed是最早关注《麻辣书生》的观众。“从这个节目开播到现在,三年了,它陪着我走过了从男生到男人的岁月。”
《麻辣书生》是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2010年起在新浪个人播客上走红,主持人林白自称“林中白狼”,当时还是中国传媒大学语言传播博士生。这个节目的出现可能刷新了一个纪录——最简单的演播室可以是什么样?答案是:一个学生宿舍就行。
《麻辣书生》的制作之简单简直让人大跌眼镜:舞美、造型师都不需要,林白一人身兼主持、编导和制作,拍摄设备是一台DV和一个监控摄像头,演播室是他堆满了书的学生公寓,镜头切换到他的电脑屏幕,这就是演播室大屏幕了;没有台本,全靠林白的现场发挥。
Ed想起第一次看这个节目的时候:“一开始是被主持人的犀利和幽默所吸引,觉得很好玩。后来成熟了些,就发现里面讲的是一些电视节目上听不到的实话,有对当下浮夸炒作的嘲讽,也会呼吁善举,传递正能量。”
像Ed这样的忠实“麻友”都亲切地称呼林白为“狼哥”。Ed觉得这个称呼非常贴切,“他有时候像一个老师,让我思考社会;有时候又像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大家可以谈天说地,说一些正式场合不会说的吐槽。就连他录节目的那个宿舍,也让我想起了单纯的大学时光。”
没有广告,没有宣传,靠一个人撑起来的场子,照样办得有声有色。截至2011年底,《麻辣书生》的">新浪视频访问量就已突破2000万。这个在窄窄学生宿舍里产出的脱口秀节目,一直有一群铁杆粉丝:“喜欢你的声音,不羁带点温柔,喜欢你的作品,总在犀利地冷讽社会阴暗面。”“看狼哥的节目总是这么温暖。”
和新闻播报节目里正襟危坐的主持人不同,“麻辣书生”林白的声音抑扬顿挫,谈到兴起时也不禁手舞足蹈。尽管话题和语言火辣,但林白仍然坚持对纯净的追求。他在博客里这样写道:“总有些朋友抱怨我如今主持节目的话题太过火辣,不似当初午夜广播时那般纯净。但是我认为纯净的应该是心灵,而不是那些表面的话题。”林白对《麻辣书生》的定位和宗旨是“通俗而不低俗,风流而不下流;理性与幽默并重,正义与调侃共存”。他先后制作的几档节目的名称也能反映出这种贯穿始终的态度:《微言大义》,《白话文艺》,《麻辣书生》。白话,大义,麻辣,说别人不敢说,这正是很多网友喜爱这匹“狼”的原因。
为何普通的一介书生能这么红?因为在大制作和真心话之间,我们会选择后者。当然并非所有的粗制滥造都是思想的巨人,网上多的是以“情色”和低级趣味来吸引眼球的“垃圾食品”,希望能通过自然法则去芜存菁吧。
就是好玩
大四学生Temple是个不折不扣的动漫迷。看动漫,她只看原声版的,除了一部——那就是《搞笑日和漫画》。
什么,没听过这部动画?那么,加了个油、我去、不给力啊——这些流行语,刚刚还挂在嘴边吧?这些词汇就出自这部漫画,确切地说,它们是一个神奇的团队在为漫画配音时创造出来的给力产品。
这个神奇的团队名叫cucn201,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四名男生组成。2010年,他们把自己配音的日本动画《西游记:旅途的终点》作品上传到优酷网,没想到点击量迅速破百万,片中搞笑的短语也一时红遍网络。之后他们又推出《搞笑日和漫画》、《十万个冷笑话》等多部作品,受到年轻网民的追捧。
之所以说cucn201是个神奇的团队,不光因为他们翻译作品时改编台词,加入许多搞笑元素,也因为他们的作品里荟萃了各地方言,东北话、上海话、粤语里的幽默精髓,都融合在了奔放的人物语言中,让语言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比如“给力”本出自方言,在《西游记:旅途的终点》演变成了悟空的一句牢骚:“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
cucn201成员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出现在作品中的诸如“我勒个去”等词语,其实是他们大学宿舍四年积淀下来的。现在,Temple还在翘首期盼cucn201的新作品。“比起正儿八经的配音,我更喜欢这种直白、有些粗暴的语言,很过瘾,大概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表达方式吧。”
几个男生在宿舍自制的动漫配音获得网民热捧,然而国内由专业团队出品、看似制作精良的动漫却难讨观众欢心。的确,国产动漫屡屡被批情节弱智、单调,早已不是新闻了。近来吐槽界的又一神作就是国产动画片《马拉松王子》的改编视频,动画片画面上飘着满满的制作者的吐槽字幕:“跑个马拉松还能跑出大魔王来……”“终极BOSS其实就是一条青菜虫?以及假面化装马拉松晚会是个神马鬼玩意儿啊?”“神编剧啊……”好玩的是,这部吐槽片大受好评,在网上的点击率竟比动画片本身还要高。
作为资深动漫爱好者,Temple对这个反差也感到疑惑。“也许对动漫来说,没有条条框框,就是图个好玩。不好玩,你就输了。”而在年轻一代眼里,动漫完全就是“快速消费品”——那你就得按那个标准来制作。
人人都是高手
豆瓣上有个帖子叫“豆瓣部分评分3.5以下电影赏析”,作者对该帖是这样表述的:“囊括了古今中外童叟无欺宇宙超级无敌烂片。狗血的剧情,粗糙的制作,雷人的台词,让原本无论是什么片的他们都成了喜剧。这些巨作为对人生失望对生命绝望的您带来福音。”这个帖子简直是个明星集合榜单:朱延平、阿甘、吴镇宇、周杰伦、任达华、王志文……不管巨星大腕,都可能在此中枪。
或许在这个年代,要成为评论人并不难。找个用户多的网站注册账号,然后你就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把大片都批得一文不值了。网络绝对是“世界是平的”这一信条的一大推手,它在不断降低作品的准入门槛,也一直在试图模糊专业与非专业、权威与非权威的界限。不管是技术还是智商的优越感,到此处都不管用了。这样的结果就是,话语权又回到了观众的手上,审美的标准也日趋多元。过去导演可以说观众欣赏不了作品是因为弱智,而今翻了身的观众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都不认可了,怎么还能叫成功呢?
在影像世界,有没有固定的成功法则?这个问题的答案,足以填满好几本影视专业教科书。但是如果把题目的前提换成:在互联网的影像世界里,那么答案就很难说了。关于一部作品成功的必要法则,明星,名导,音响,视觉效果,这几个选项并不是百试百灵。那些简单的草根作品,哪怕是随手拍的猫猫狗狗,都可能触动我们心里柔软的地方。谁说草根作品不能较量大制作?
说到草根作品的杰出代表,就不能不追溯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部片集多个“开山鼻祖”于一身:第一部网络恶搞片,学者把它端进论文,琢磨它能否称得上第一部“微电影”……这么多年过去了,它的名字还不时出现在杂志上、课本里,除了它当年带来的轰动效果,以及当事人的争论之外,还因为它留下的一个悬念,不管是研究社会、传播的,还是拍影片的人,一直在绞尽脑汁想弄明白一个问题:它怎么就红了呢?
这个问题一直延续到现在,一波一波网络名人的出现都在重复着这个问题:胡戈,后舍男生,麻辣书生,cucn201……还有Youtube上千千万万不知名的邻家猫狗和小孩们。
这个时代,草根和大制作的较量,又提醒着我们那个传说——
高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