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一场金融行业CIO沙龙上,互联网思维对银行业的影响成为一大课题。东亚银行资讯科技架构管理部的总架构师潘志江表示,互联网的发展驱动了用户行为的改变。用户的信息获取从原先的银行网点、电话等方式,扩展到了社交网络,交易的渠道变得更多,决策的原因更为多元化,互动和分享也更多在开始在线上。
这一切使得银行渠道端必须转型,并且已经体现在当下的银行业发展中:近几年银行物理网点的增长迅速放缓,而电子银行的替代率在2015年已经上升到77.76%。
潘志江认为,未来银行发展新常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特征。
首先是在客户方面,中产、养老一族、城镇新兴客群开始涌现,客户的行为已显著改变。
在渠道上,客户习惯了多渠道服务,互联网渠道发展迅猛。
在产品上,日渐演变为金融与生活相结合的解决方案
在技术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迅猛。
目前,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各大机构都在互联网领域积极布局,支付宝、微信、京东等都在构建新兴的金融形态。而传统银行则纷纷建立直销银行,来获得新的转型定位。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包括民生银行,以及平安银行推出的橙子银行等。
潘志江指出目前很多传统银行的直销银行运作方式以线上拉客为主要目的,多数未形成差异化的客户定位和价值主张,并且被作为母行的事业部或者业务部门存在,与母行共享后台资源,未能独立运营。产品也较为简单、同质化。银行需要明确目标客户群,打造与之相匹配的价值主张,大力推进独立运营体系的建设,并且持续亮点增值服务的推进和产品创新。
传统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整体IT架构分为银行传统服务体系、电子支付服务体系,以及网络金融服务体系。在整体IT架构方面,运营呈现集中化的趋势,IT走向可扩展、低成本化。潘志江认为银行需要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改造传统银行的基因。比如利用大数据对关联群、担保圈自动识别,将所有渠道信息进行整合,实现360度的客户统一风险视图。针对潜在的风险客户群进行自动识别并预警,由客户经理对预警信息进行跟踪并确认。
潘志江最后总结,认为目前传统银行主要的威胁来自于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起来的银行。在互联网+时代,银行的IT建设比拼的整体能力,而不是单个系统。同时,要注意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平滑。
本文转自d1net(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