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算”不出艺术文化创意

  大数据的概念与应用,正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快速流行而日渐普及。

  人们注意到,大数据在影视制作、设计、游戏、音乐、艺术品市场等领域的表现颇为活跃,一些人甚至开始相信,大数据将在文化艺术领域创造时代奇迹。实际上,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来自各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反思与质疑之声也从未间断。

 

  “大数据狂热”需回归理性

  5月5日,美国一家数据解决方案公司的CEO盖瑞·垂尼克在《福布斯》杂志上撰文称:2008年以前,没有人听说过大数据,如今,人们对大数据的狂热就像野火一样席卷了整个世界。心理学有一个术语叫“集体歇斯底里”,指的是一种症状或者一系列症状在多人之间迅速传播,却找不到合乎常理的解释。他认为,是这种“集体歇斯底里”引爆了大数据市场。

  有关大数据的早期炒作被认为主要始自一些知名咨询公司、大型软件供应商和硬件卖家。媒体对大数据铺天盖地的宣传迅速将该词普及,一大批企业开始认为:如果不使用大数据,他们一定会走向失败。

  为了存储海量的数据,特殊服务器成为必要,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财力。存储只是第一步,之后还需要人力来管理这些数据。为了访问数据,企业又需要购买能实现这一目的的软件。当然,为了使用这些软件,企业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雇佣专业的数据科学家来分析数据……其开销可想而知。

  “当人们平静下来,回归理性,关注的焦点将从大数据存储、基于信息技术的数据访问软件等方面回到正轨。从看似不相关的数据中识别有意义的发现,为高层管理者的商业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将成为大数据使用者的必备能力。”盖瑞·垂尼克认为,目前的绝大多数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将被应用工具所取代。

  计算代替不了艺术家

  如今,大数据在越来越多的文化领域发挥作用,影视剧制作、设计、游戏开发、广告投放等许多原本依靠创意获得发展的行业,开始依赖大数据定位产品。比如,通过对游戏费用等指标展开大数据分析,游戏公司的设计师和图形艺术家只需创建新级别的脚本、添加新挑战、创造新图形和声音元素,游戏设计师则根据数据分析,通过添加游戏要素,完成整个游戏的设计和更新。

  然而,一些业内人士也注意到,大数据的运用所达到的只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商业结果,文化艺术的引领性、创造性特征则被忽略。在这一点上,史蒂夫·乔布斯的工作方法是一个绝佳的反例。如果说苹果公司对Mac笔记本进行的系列改进可能会依赖行业分析,他创始的iPod、iPhone和iPad则与大数据毫无瓜葛。当媒体问乔布斯推出iPad之前做了多少市场调研时,他的回答是:“没做!消费者没有义务去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互联网电视剧《纸牌屋》成为人们在文化领域引入大数据技术的成功案例,大数据应用几乎贯穿了该剧制作、发行和营销等所有环节。不过,作为《纸牌屋》的中国引进方,搜狐视频首席运营官刘春却持观望态度。

  “不能神化大数据。”刘春认为,技术固然重要,但它代替不了艺术家。“在大数据时代,不要忘记艺术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陷入模块化制作的泥潭,这容易导致粗制滥造。”

  事实上,大数据在催生一批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被认为正在扼杀创造力——原本充满创意的文化艺术从业者被大数据所能带来的商业利益与技术手段束缚,以“满意”而非“惊喜”的消费体验为目标,这很可能使行业逐渐丧失活力。

  “无隐私”时代胁持娱乐生活

  5月1日,美国白宫发布了一份长达85页的报告,阐述了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项调查是由美国总统奥巴马授权发起,自今年1月启动,历经90天深入研究而推出。

  报告认为,大数据技术为美国经济、人民的健康和教育、国家安全、能源利用率等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报告也揭露了大数据为美国社会带来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隐私问题。报告称,随着存储、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成本不断下降,再加上摄像头、传感器等数据来源的增多,引发了一些严重问题,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机构正存储公民个人隐私,如旅行、购物和浏览网页的偏好。报告指出,一个显着的发现是大数据分析的潜在结果会导致长期以来的公民权利受到侵蚀,体现在住房、信贷、就业、健康、教育和消费者市场等领域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甚至是破坏。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暴露程度是空前的。许多专家指出,无论是通过告知、获得当事人许可、模糊化或是匿名化,都无法使个人隐私在大数据环境下得到有效的保护。对大量出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使得大数据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取每个个体的有效信息,这对人们自由享有文化、娱乐生活造成的影响与威胁是颇为致命的。

  数据没有想象中可靠

  让数据为人所用,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只有做好这样的准备,才能放心拥抱大数据时代。近年来,借助大数据获得成功的商业案例不断增加,使得不少人对大数据产生了迷信和崇拜,事实上,这些数据远远没有想象中可靠。

  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其合着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就已经指出:在由“小数据”时代向大数据时代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对信息的一些局限性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数据的质量可能会很差;可能是不客观的;可能存在分析错误或者具有误导性。我们比想象中更容易受到数据的统治——让数据以良莠参半的方式统治我们。其威胁就是,我们可能会完全受限于我们的分析结果,即使这个结果理应受到质疑。或者说,我们会形成一种对数据的执迷,因而仅仅为了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或者赋予数据根本无权得到的信任。

  相信但不迷信,这可能是对待大数据的理性态度。着名社交网站脸书就是如此。脸书堪称当下应用大数据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数据显示,脸书的一些新功能在推出之初并未受到好评,反而对用户使用造成了负面影响。比如,脸书早先推出新闻供稿功能时,曾遭到数十万名学生的抗议,但如今该功能已成为脸书最受欢迎的功能之一。脸书关注的并不是短期的数据统计结果,而是用更具前瞻性和理性的方法分析数据,从而做出决策。

时间: 2024-10-11 08:38:52

大数据“算”不出艺术文化创意的相关文章

大数据“算”出两会热点

"大数据是我们这个时代研究问题的重大技术突破.人们可以根据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精确地把握各种事项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如是说. 在今年的两会上,大数据技术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在会外,大数据技术也第一次被用来梳理和反映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新华网基于大数据技术盘点出了两会的新热点.从两会语录到代表委员热搜榜,甚至能看到不同省份的网友最关心的两会话题.百度也使用大数据技术,在百度指数中推出了"两会指数",涉及热点议题.实时热

叶炜晨:视频遇上大数据,会擦出什么火花

文章讲的是叶炜晨:视频遇上大数据,会擦出什么火花,在近期的视频网站大会上,除了"独播"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大数据名副其实当选为视频网站宣传时最爱的词,爱奇艺也不例外.早在2013年,爱奇艺就着手将大数据"落地",并研发了一套实时数据采集计算的综合解决方案-Venus.实时数据采集对视频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当视频遇上大数据到底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这些谜题都会由本期采访嘉宾--叶炜晨,一一揭晓. ▲叶炜晨 叶炜晨,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2013年加入爱奇艺云平台,

面对网络上的庞杂海量大数据,如何挖掘出价值?

作者:比特网总编.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曹增光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国内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普及,网络快速应用通道伸向了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企业因此而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逐步走上了国际化信息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相比传统行业,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它的数据驱动力.在拥抱企业互联网化过程中,如何将互联网的静态信息和动态过程电子数据化.进而挖掘出全新价值,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CIO眼中的互联网数据经济有哪些,大数据技术对

大数据如何凿出餐饮寒冬新出路?

餐饮业真的做不下去了?本来是一个一心一意解决吃饭问题的甜蜜事业,中国知名餐饮连锁企业湘鄂情非得三心二意搞上了科技,这不是逼着让厨师去当科学家嘛!"网络新媒体及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这一连串的学术用语,你能够想象得到这是湘鄂情开发的"新菜品"吗?大数据真的能打开餐饮业的寒冬的新出路吗? 大数据如何凿出餐饮寒冬新出路? ■ 石章强 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许多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被联系到了一块.或许几年前许多餐饮业的大佬们正美滋滋地啃着餐饮刚需的大蛋糕,但是风云突变,几年后餐饮业

电视新闻与大数据能够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电视新闻与大数据能够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昨天,央视晚间新闻推出"据说春运"特别节目,首次采用百度地图LBS定位的可视化大数据,播报国内春节人口迁徙情况.业内人士指出,这也是大数据首次以老百姓能看懂的方式,可视化展现在电视屏幕上.这种新颖的新闻报道方式在播出后引发网友们热议,"很有意思,原来透过数据可以找出这么多亮点"."画面做得很炫,科技感十足,晚间新闻这样的春运报道别开生面!" 大数据时代来临已经是科技界的共识,其实大数据对于传媒行业同样具有重

大数据:算得出数字 算不出人性

信息时代,没有人能逃脱数字的包围,我们的日常活动情况都被数字化的信息形式记录下来,就连手机里的好友都拦不住大数据无形的手.最近微信新增了删除"不常联系好友"功能--半年内无单聊.无共同小群.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的微信好友,都可以被批量删除.每一个看似不常联系人,背后都隐藏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网.活生生的好友,真的可以被大数据以清理之名一键删除吗? 这是个"数据为王"的时代,数据失真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不可否认,互联网的野蛮生长,少不了大数据为文化.生

大数据:算得出数字,算不出人性

信息时代,没有人能逃脱数字的包围,我们的日常活动情况都被数字化的信息形式记录下来,就连手机里的好友都拦不住大数据无形的手.最近微信新增了删除"不常联系好友"功能--半年内无单聊.无共同小群.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的微信好友,都可以被批量删除.每一个看似不常联系人,背后都隐藏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网.活生生的好友,真的可以被大数据以清理之名一键删除吗? 这是个"数据为王"的时代,数据失真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不可否认,互联网的野蛮生长,少不了大数据为文化.生

“大数据”产业浮出水面 产业前景看好

近段时间,随着IBM.微软.EMC等IT巨头频频出手收购大数据处理企业,"大数据"成为炙手可热的产业领域.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更有代表提案将"发展大数据"上升到国家战略. 充斥着天量数据的互联网,好比"流通着各种液体的管道",要想在顷刻间分离出自己想要的那种"液体",似乎不可完成,但这正是像刚刚落户滨海新区的昊优明镝这类从事"大数据"业务的企业所面对的巨大商机. "大数

大数据可以创造出更高质量的价值

作为最早洞见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的数据科学家之一,舍恩伯格在数博会"数据资产化发展论坛"上发表了<大数据的大价值>主题演讲.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是可以反复使用的资源,人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创造出更高质量的价值. 舍恩伯格说,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了有价值的公司资产.重要的经济投入和新兴商业模式的基石.虽然数据还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人们必须意识到数据价值,并合理加以利用. 什么样的数据可与未来潜在因素发生更加紧密的联系?舍恩伯格认为,关键就在于让数据&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