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创业者非常聪明 很多媒体人误导了创业者

  6月29日,第三届黑马大赛半决赛在宁波举行,奇虎360董事长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中国的创业者其实不缺激情,大家一想起来要发财,要成为第二个马化腾、第二个李彦宏,都倍儿激动,都不用我煽情。

 周鸿祎

  我们的创业者也非常聪明,我一直坚信说,在中国未来,在各个行业里面一定,特别是现在的80后、85后以及90后,有非常多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但是我觉得,可能太多人跟我一样,是个土鳖,没出过国,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误区,很多做媒体的人误导了我们很多创业者,也包括牛文文这样的媒体人。因为很简单,做媒体的人都明白,今天你写一个故事,它不传奇,不神奇,不奇妙,这东西没法看。所以就一定要写一个毛头小伙子如何初出茅庐,突然有一天身怀绝技,就成了武林盟主。武侠小说都这么写的,成功创业者的故事也基本上按照武侠小说的段子写。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样的疑惑,谷歌两个创业者是两个博士,facebook的扎克伯格是一个大学没有毕业的学生,他们肯定是天才毫无疑问,但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做成几个世界级的甚至是领袖级的事情,而且把公司做得很好。而我们中国很多互联网的创业者,有一个好的想法,有很多的激情和热情,但是我们的公司的成长速度明显要慢。我们有时候公司做了好几年,看看自己也不满意,也觉得不像样子,缺乏一种气质。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原因,今天我在这儿就不炮轰巨头了,咱们别把自己创业不成功的责任都推到南极大陆,或者推到其他的国度。

  从自己找原因,我当年就有这个疑惑,我在去硅谷很多次的时候,我就问他们这个问题。包括我后来也搜集了很多资料,后来我发现,其实硅谷有一个东西大家宣传得不够多,你看所有的材料,硅谷里面就宣传两个东西,一个是天才的年轻人,这绝对神奇。再就是宣传VC,它很神奇的弄了一大笔钱。其实这些美国做得好的公司,它们背后都有这样一批人,这些人他们称为师傅,甚至在硅谷出现了帮派,有雅虎帮,有谷歌帮,Ebay帮,都是成功的创业者,他们可能退休了,也可能还在这些企业做高管,但是他们对这些行业,可能没有年轻人那么敏锐,可能年纪也大了,但是在商业上有非常深厚的经验。所以这些人,他们往往是以顾问、天使投资,像小平这样的,他们以这样一种角色,他们会在美国的很多创新企业背后发挥重要的作用。

  你如果去看一些这种不是很系统的材料,比如说当年乔布斯就是相当于谷歌这两个博士的师傅,保持了很好的关系。事实上facebook背后至少有两个师傅,很有经验。所以这就解答了我一个疑惑,也就是说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上有艺术天才,也有产品天才,技术天才也不缺,但是商业天才,坦率说不像大家想的,一个从来没有工作过一天的人,一个连大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他也是商业天才,他就能轻松的管理三千人,管理一万人,这是不可能的。包括他们在商业决策中,你看他们能做出一些超出他们年龄阅历的正确的决定,实话说我是希望把这些光环去掉,媒体没有写这些真实的东西,他们塑造了传奇的英雄,确实他们很传奇,也是英雄,但是不能忽略他们背后师傅的作用。

  所以我也讲,硅谷之所以充满了创新力,除了层出不穷的创新的年轻人之外,除了坐在树上的VC之外,其实这些师傅也在做投资。把钱经过循环投给年轻人,比钱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做企业遇到的问题,他们的经验教训,我认为这是最宝贵的无形财富,把它们传授给年轻的创业者,使年轻的创业者真正能够少走弯路。

  其实我觉得创业者在成功的路上,要每个环节都要做对,你最后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在这个过程中,在很多关键的选择点,你可能有一个决策的错误,有一个方向的错误,就让你很快的像流星一样陨落。

  我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有一个企业做偷菜做得相当成功,如日中天,差一点就成了中国的facebook。固然后来因为南极大陆也开始流行偷菜,这家公司就歇菜了,这是外部原因。从内部原因来说,实际上它在关键的点上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没有及时的开放,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成功,可能有相当部分是运气,是机缘,没有把这种偶然变成必然。所以很多创业者,你第一个产品一炮而红,可能做出来了一个不错的原型,你怎么真正把这个商业每一步都不踏错,也很难。

  我自己也很感慨,我自己有资格说点别人,差点因为我是中国互联网里面最大的失败者,loser。本来我做得也挺好,然后并不逊色于百度,但是后来我犯了几个重要的错误,以至于丢掉了这个市场上的机会。这个损失,今天所有人可能都说,那绝对是一个几十亿、上百亿美金的教训。我想这个倒不是心疼,我更多的复盘,是想如何避免这个错误。

  当时做的最重要的错误的决策,特崇拜国外的公司,觉得可以借助国外公司的资源、资金、技术,就急急忙忙的把公司给卖了,卖的过程中丧失了很多控制权和主导权,很多不平等的条款,自己也没有意识。我一直在想,如果我现在能坐时光机,我能回去,我一定要给当年的周鸿祎找这样一个师傅,稍微有点经验,看得高一点,看到中国互联网的大势,我有这样的经验,可能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就不会说2006年要重头再来。

  这是一个充满了血和泪的故事,真实的教训。包括我自己做天使投资,也投了一些公司,其实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时候,当我能发挥作用,他们能听得进我的建议。我做客户端过亏,我知道怎么样以用户利益为重,我也知道说如何做市场推广,这样公司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相反,如果创业者有了点成绩,自我就特别膨胀,就觉得老子就缺点钱,你给我点钱就行了,其他别废话,谁出的价格最高我就要谁的钱,我还跟别人比,谁的融资价格高就证明我成功。如果是这样的心态,认为今天在中国就是缺点钱,无论缺一百万还是缺一个亿,就能干成,一定会有人给你钱。但是在中国互联网,钱不是万能的,有了钱,面临这么多的挑战和巨头,要能够成长,确实需要有师傅一级的有经验的人,把他们的经验,而且教训传授下来,因为成功往往这种经验不一定能够重复,但是教训绝对是使我们少走弯路、少触暗礁的最重要的财富。

  所以我希望我们很多创业者,在这个方面能够调整一下心态,就是自己刚起步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有一个好的想法,这都是宝贝。然后人来跟你合作都是占你便宜,你觉得我就要自己把这个东西怎么样,把这个做下去,最后你做不成,百分之百也是零。也有创业者说我有钱,不需要融资。我说你不需要融资,但是需要融智,融别人的经验,融别人的智力。

  我以前不是很自信的人,见到稍有经验的人就恨不得请来做顾问,去请教人家。但是现在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大,有些创业者很自负,不懂得利用别人的经验,不懂得和别人合作,利用别人的资源帮助自己迅速扩大。

  我也是有感而发,让我讲一讲创业者需要什么素质,创业者需要的素质太多了,我今天就单挑这一个讲。只有把自己放空,把自己当成nobody,尽可能从前人身上把经验吸过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站得更高。

  其实我反证,做创业的各位,如果今天觉得你很牛了,你的公司早就做大了。第二,如果你已经到达了事业的巅峰,已经了不起了,那明天你就是在走下坡路。其实今天最大的优势就是要往上走,光靠自己,创业绝对是非常苦逼的事情,要有人帮你一程送你一程。等有一天,你历经千辛万苦,再把这种经验传给更年轻的创业者。

  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很多公司的成功都是一部血泪史,冲冲杀杀。美国创业公司的成功,相对周期比我们快,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说,每个公司在公司的治理,在商业策略、商业模式规划很多方面,不需要重新发明。做技术,要重复用开源的代码,要借鉴同行的产品。但是创业不能要把别人犯过的错误再犯一遍。

  我呼吁两个方面,一个是更多的,比如黑马营做的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件,牛文文用他的影响力请了很多,像徐小平这些做过企业的人,来给大家做所谓的师傅。我觉得要鼓励更多的人花点时间,做过成功企业成功产品的人,无论是通过授课的方式、演讲的方式,做视频的方式,鼓励更多的人来帮助创业者,使我们的创业者少走弯路,不要去犯那些我们重复犯过的错误。

  另外我也希望创业的年轻人保持你的傲骨,藏起你的雄心,放低你的心态,有一个开放的胸怀,有一个格局感,你要更主动的给这些企业多找一些师傅,找一些真正能够在钱之外给你指导和帮助的。有了钱之后总会花完,但是关键的时候知道向左走向右走,这样才不会把企业葬送掉。

  有的时候跟头摔不起,一个产品走错可能就永远失去一个大的机会。这是我内心的感受。包括360和很多创业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我也能感受到很多创业公司不善于利用其他公司的支援。比如庄辰超,也算是一个多次创业的,过去打法也很凌厉。但是即使这样,他也很正确的利用百度的资源,换来了百度的融资,换来了百度的支持,使得他获得快速的发展,今天成长成和携程都有一拼,这后面很多东西可能小庄也不愿意跟别人讲。包括成功的人,可能也不愿意承认背后有谁在帮我,大家都愿意说很牛。但是我从来不相信这种神话。

  我举facebook和谷歌这两个例子,他们背后真有高人相助。中国互联网经过两代互联网人,也有不少有经验的多次创业者,也给大家提供这种帮助。大家剩下的就是接受我这个建议,敞开你的胸怀,希望大家都能够成功,谢谢。

时间: 2024-09-20 20:33:46

周鸿祎:创业者非常聪明 很多媒体人误导了创业者的相关文章

很多媒体人都在苦逼哈哈的搞年终盘点,或悲情或煽情或激情

2013年就要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一般这个时间,很多媒体人都在苦逼哈哈的搞年终盘点,或悲情或煽情或激情.而我在一日三省吾身(日,名词,含义同"天")之后,突然惊讶的发现自己居然没有用"互联网思维"一词写过稿子,这对于我这样自诩为游走在北京昌平区天通苑共和国城乡结合部的先锋写手来说,是一件多么落伍掉粉的事情. 我的脑海里仿佛有黑白两个小人正在做激烈的斗争,这俩小人从我上小学就开始斗争了.那时,小白人说:"我去买袋一毛钱的酸梅粉吧!"小黑人义正言辞的

一流的媒体一流的媒体人(三)

我和她其实不熟.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统共就见过她一面,在纽约时报中文网的办公室里,彼时这个网站访问正常,惊天一文还没有出炉.C主编叫来了她,说魏老师,以后你的专栏就交她打理了. 我当时也没太在意所谓"打理"的意思.我毕竟也算写了几年专栏,知道打理一个专栏的编辑是干什么的:到点催个稿.然后-然后就没有了.是的,专栏编辑就一件事:到点催个稿.而这个媒体是个网站不是纸媒,到点不到点并不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估计也没什么到点催稿的事儿. 但接下来的事,让我着实领教了一流媒体旗下的一流编辑,到

Web2.0的自媒体人情怀

中国的web2.0进程大致是从05年开始的,相对于早年门户时代主要以单向阅读为主的web1.0,2.0服务又被称为UGC(用户贡献内容).Web2.0发展到今天,核心的服务按时间排序有如下几种:博客.SNS.微博以及微信. 博客诞生之初,有强烈的个体色彩,因为相对于更早期的以内容帖子成排展示的BBS服务而言,它是以个人展示为内核的:从日志到博客模板到博客上的各种彰显博主趣味的小插件.博客兴起后,大量的人涌入其中,最高峰中国博客号称有1亿之巨,其中不乏媒体人士,从记者到编辑,因为写两笔对他们而言本

阿里巴巴上市 让多少前媒体人成为亿万富翁?

金建杭 岗位:总裁 年限:15年 曾就职媒体:<浙江日报>.<国际商报> 阿里级别最高的媒体人是谁?金建行,18罗汉之一,曾任资深副总裁,今年8月,又升至总裁,直接向CEO陆兆禧汇报,这是阿里为其专设的职位.在6月份的IPO文件中,金建杭已在合伙人名单中,此次上市,他的资产将达多少呢?以他的上级陆兆禧算,股权不到1%,身价在10亿美元以上.金的身价至少也是数亿美元级别吧.金建杭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在<浙江日报>工作,后去了<国际商报>,期间认识正在做黄页

网易前副总裁杨斌:媒体人离职创业的优势在哪?

网易前副总裁杨斌i黑马注: 前段时间,一篇关于媒体人高管创业的文章<记者创业靠谱么?网易前总编辑们,已经开始统治创业圈!>火遍互联网.媒体高管去创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创业群体.纷享销客总裁杨斌,是一位从业十几年的资深媒体人,曾是原网易公司副总裁.和讯网总编辑.新京报总编辑.他联合创立的"纷享销客",是着重于为企业提供管理销售业务的SaaS公司.纷享销客于今年7月1日宣布获得由"北极光创投"领投的千万美元B轮融资,同时宣布服务的企业用户突破5万家.纷享销

媒体人出身的李静在情人节卖掉了自己亲手创办的乐蜂网

媒体人出身的李静在情人节卖掉了自己亲手创办的乐蜂网.就在当日,乐蜂网最大的竞争对手--聚美优品CEO陈欧在微博上发表感言:战争结束,胜利,只是新的启程!双方的口水战伴随着乐蜂网归于唯品会而暂告一段落.对创业者李静而言,在这个时机选择卖掉乐蜂网,或许不失为一个最佳选择. 2月14日,北京街头四处叫卖的鲜花不断渲染着情人节的氛围,而距离北京两千多公里以外的香港,一对"情人"正式宣告结合. 特卖网站唯品会宣布,将投资1.125亿美元,收购乐蜂网75%的股份.乐蜂网创始人李静在给员工的一份邮件

一个传统媒体人的自媒体实战录:内容、产品、数据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钛媒体注:"我也想搞个微信公众号玩玩",这是最近听的最多的一句话.从粉笔生涯30载的潮流女老师,到供职于传统杂志财经美女记者,都在琢磨这个事儿.微信降低了技术门槛和推广门槛,使得任何人经营一个公号.并实现自己的小梦想成为可能. 今天要推荐给各位的文章出自钛媒体作者东方愚,他是微信公号少年商学院(Youth MBA)的创始人. 东方愚的公号有一个很鲜明的标签:教育类,而且仅针对儿童教育的垂直领域.东方愚是 iBloomberg视频节目总监,

台湾互联网教父的创业传奇:从媒体人到电商土豪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导读]他曾经是上世纪80年代台湾文化的幕后推手,他成功策划了罗大佑的唱片和演唱会;互联网浪潮后,他成立了台湾最大的综合网络服务提供商PChome,也创办了台湾最大的女性购物平台Payeasy.今天,他已经成为了台湾的互联网教父,他就是詹宏志.黑马哥分享这篇天下网商的文章,看看他的传奇创业故事,一个媒体人到电商土豪的传奇. 找灵感.挖黑马.评热点.抄本质-这里是黑马通讯社:詹宏志的头衔很多,从作家.编辑.媒体人.电影人到互联网教父.对于詹宏志来说,

淘宝十年:媒体人眼中的淘宝十年

2003年的非典打开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当当.卓越.易趣这批中国电商的最早试水者,在当年都获得了爆发性的增长.但不管是王峻涛.李国庆.邵亦波还是陈年,最终都没能登上顶峰.后来者淘宝抓住了最佳时机,不断踏准市场节拍,将电子商务涌起的一波一波高峰踩在脚下.文/天下网商记者 曹文君历史容不得想象,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在2003年,在阿里巴巴首次实现盈利时,马云将这笔钱投资杭州的房地产,而不是创立淘宝,结果是怎样?大鳄云集的房地产不缺马云,做房地产或许更容易赚钱,梦想却有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