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在企业的生产系统中部署的比例与日俱增,已从2015年5月的49%增长到同年10月的60%。亚洲也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OpenStack市场,而北京是全球拥有OpenStack工程师最多的城市。无论是从知名度、影响力,还是从厂商的参与度、支持度来衡量,OpenStack都是当前最火的开源云社区,也是最受关注的云平台管理框架。
就在OpenStack大踏步进入企业级市场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吐槽”的声音。2015年1月,一篇题为《谈谈我们把4个月的工作量扔进垃圾堆的经验,或者应该说这是OpenStack的失败案例》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章中主要谈了Packet公司在部署OpenStack的三个重要组件——Nova、Ironic驱动和Neutron时遇到的一些挫折。除此之外,还有某些已经部署了OpenStack的大企业,也流露出对OpenStack的不满情绪。虽然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并没有影响人们对OpenStack的疯狂追逐,但是有越来越多像华云数据这样的厂商开始冷静审视和对待OpenStack。
不可否认,OpenStack作为一个开源的云平台管理框架,其设计初衷是好的,希望简化云的管理与运维。实践证明,在面对开发者或科研院校的小规模应用环境中,OpenStack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不具备较强自主开发能力和运维经验的企业,如果想大规模部署OpenStack,可能还会面临一些障碍。
从技术的角度讲,OpenStack还缺乏完整性,不能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保障,与一个真正成熟的企业级解决方案相比,其稳定性、可扩展性等还要持续完善。现在,一些企业级用户抱怨在部署OpenStack的某些功能模块时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比如扩展性不好,需要大量手工操作等。在企业级应用中,OpenStack还需要更多时间来磨练。
现在,不仅一些国际大厂商以支持OpenStack为荣,围绕OpenStack涌现出的大量创业公司也像助推器一样,激发了企业用户对OpenStack的热情。基于OpenStack开发的解决方案越来越丰富,OpenStack的生态圈不断壮大,这对促进OpenStack在企业中落地十分有效。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业内确实出现了对OpenStack的盲目追逐。有些企业还没有对自身的需求进行仔细研究,就着急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大规模部署OpenStack。现在,OpenStack主要被用于私有云建设,而有人就偏偏要将OpenStack用于公有云。目前,全球知名的公有云,比如AWS、Windows Azure、阿里云等,采用的都是自己研发的云平台,大规模采用OpenStack的全球最知名的公有云似乎只有HP Cloud。不过,惠普已经明确表示退出公有云市场。
除了技术因素以外,也有人对OpenStack基金会提出了质疑。OpenStack的主要成功因素之一就是生态圈的建立与壮大。许多全球知名的IT厂商都是OpenStack基金会的成员。一年两次的OpenStack峰会也成了各成员厂商展示自己的最好舞台。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OpenStack基金会正慢慢演变成各大厂商博弈的平台,厂商之间的利益之争甚嚣尘上。华为2013年第一次申请OpenStack基金会的金牌会员席位,轻而易举地获得。华为对OpenStack热情极高,并且大量投入,对OpenStack开源社区的积极贡献也得到了OpenStack的官方认可。不过,此后华为再接再厉,继续申请OpenStack基金会的白金会员,最终铩羽而归。那个空出的白金会员席位最终被一家国际大厂获得。
OpenStack是一个开源平台,不被厂商绑定本来是OpenStack的一大优势。但是,目前OpenStack可下载的厂商定制版本有几十个。用户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选择,就更不要说将不同的版本进行组合、优化和迁移了。
OpenStack是用户构建开放的云平台的一个选择,但不会是全部。OpenStack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尝试性地部署并检验OpenStack的成熟度、完整性和可用性,但千万不要盲目跟从,以免招致灾难性的后果。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