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如何利用云的弹性特征,快速把业务和数据部署在公有云上,或者在不同的公有云之间进行业务迁移。但大家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网络不通畅的时候,这些都是很难实现的。”大河云联CEO庞俊英对36氪表示,运营商所搭建的网络,在提供方式上,其实20年都没有发生改变。但在云时代,有必要为云做一张新的网络。只有这张网络也具有弹性、灵活、可按需分配等特点,客户才能快速地实现云迁移。
为云建网,这正是大河云联目前要做的事情。他们希望用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技术来解决各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连接问题。
通俗一些来讲,就是用“软件控制器”来控制所有节点的网络设备,进而帮助数据中心运营商快速根据客户的业务需求,在不同数据中心之间进行网络编排,降低原来网络动态调整的成本。除了在数据中心之间,在不同公有云之间,或者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都可以实现灵活的带宽供应。
具体产品上,大河云联在今年3月推出了基于SDN技术的CanalON数据中心互联解决方案。据悉,用户可以通过接口、页面等接入方式来使用CanalON,其原始请求会经过业务编排引擎加工后,转变为具体的网络业务请求,之后再交由核心控制器来进行处理。随后核心层控制器会将通过路径计算等核心计算功能找到符合用户需求的网络策略,下发到网络设备中。紧接着,边缘控制器会根据下发的执行命令,通过众多南向SDN协议(诸如OpenFlow、OVSDB等)对设备进行配置、流表操作,完成业务需求。
最后,CanalON中的海量数据总线和大数据分析模块,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动作特点、网络实时状态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并且在进行可视化的同时,将有价值的数据反哺回业务编排模块,让业务编排和网络实现自我演进。
此外,数据中心之间网络的运维也是一个重要的事情。网络延迟、丢包、带宽不够用、链路中断,这些都是网络运维中经常面对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河云联在其软件系统中加入了相应的探测机制,对整个网络的状态进行监控。 当问题发生时,系统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源头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和神经网络一样,每加入一个节点,网络的复杂性和给业务带来的成长性都是呈N平方效应体现,这也就给运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网络的故障是相当不可控的,例如,时不时就会有挖掘机将光纤挖断,这种时候,系统便要通过自动算法,迅速提供其他的路径解决方案。
而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网络知识。庞俊英介绍到:“大河云联的团队则大多出自阿里、思科、运营商,大多亲历了中国网络的发展过程,知道这张网是如何长出来的。如果他没有经历这个过程,也许他就不知道为什么青海断了一根线,北京会发生网络拥塞。这二十年,无论我们在甲方还是乙方,我们都清楚地知道网络上存在什么问题。”
在目标市场上,大河云联瞄准的是IDC服务提供商,一般一个服务商都会拥有3至5个甚至更多数据中心。今年9月,大河云联也和互联港湾取得了合作,上线了其商业SD-WAN项目。关于产品定价策略,大河互联则还在探索之中。
据悉,大河云联目前团队已有30多人,CEO庞俊英此前曾为阿里巴巴首席网络架构师。公司在2016年10月份完成了5000万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方广资本,公司原有股东云禾资本跟投。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