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还记得十年前,有电视直播就守着电视、没转播就苦守比分板的复古观赛年代么?已一去不复返。我现在看球的“硬件配置”是这样的:一边看着电视或Ipad上的直播画面,一边瞄着电脑或手机上的实时数据更新;比赛与数据,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本文作者张奔斗,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网球记者、著名网球评论员。
作为一位从业已超过二十年的文字工作者,当年促使我走上文科生之路的,除了对文字的敏感之外,恐怕还有对数字的钝感。不过,数据可是体育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谢天谢地,好在我有拥有强大理科生素质的小秘书——四大满贯赛事中,IBM的SlamTracker系统不仅提供比赛数据,赛前还分析出致胜三要素,比赛过程中还有态势走向分析,如此全面与智能,远非传统型数据可比。
几乎在刚入行时,我就意识到数据对我职业的重要性。2000年上海喜力公开赛,荷兰名将沙尔肯打入决赛;经过一番数据追踪,我了解到他此前五次决赛全部夺冠。新闻发布会上我询问他,何以保持完美的决赛胜率。面对这个挺有专业色彩和正面意义的问题,他大嘴一咧立马开“吹”——唉,可惜吹得太早太过,第二天他遭遇败阵,拿到职业生涯的首个亚军。
虽然多年从事文字报道,但每遇重大赛事或中网这样的本土赛事,我也会受邀去电视台或视频网站担任解说嘉宾。我总是提前做足功课,采集对阵双方的大量技术数据,直播时再同时打开SlamTracker这样的实时数据系统;随着两位球员表现的起落,我也适时拿出相关数据。不止一位球迷在我的微博上留言:“张老师,你的脑袋真是个活体数据库啊!”咳咳,不解释,我只偷笑两声。
数据对网球记者工作的后援越来越深入,已绝非从技术统计表上摘取几项数据写进报道中那么简单。因为近几年在多场关键对阵中习惯性地错失破发点,费德勒得了个“漏点王”的绰号。可是,空口无凭。IBM分析了费德勒从2003至2014年间在温布尔登赛上的表现,比较了他夺冠七年和未能夺冠五年的各项数据,结果显示,费德勒在各项发球数据上差异并不明显,但接二发得分率以及破发点转换率上却天差地别。温网夺冠年份中他的破发点转换率高达42%,而非夺冠年份中的这项数据仅为13%。漏点王?铁证如山,不服来辩。
即便像温布尔登这项最古老也最注重传统的赛事,也对新科技敞开怀抱。今年赛事期间,工作人员向各国记者们隆重推介一种交互式的电子显示屏,如试用反映良好,将取代目前传统的电视显示屏,明年在新闻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再见了,按键式遥控器,所有资料查询都在触摸屏上方便快捷地进行;再配合上可多达十多片场地的转播画面,一项大赛,一个屏幕便可尽数掌握。
我也想起,IBM从去年开始赞助中网,记者不仅能通过与四大满贯SlamTracker同根同源的MatchTracker系统实时掌握焦点场次的数据与分析,而且球员资料和赛事资料也都全部囊括。
很可惜,IBM为中网新闻中心配备的一排内联网机器,赛事期间并无太多记者使用,几乎成为赞助商参观时的摆设。也许,中国的网球报道还没有进阶到数据成为重要部分的阶段吧?不过,在球迷中已越来越多涌现数据狂人的情况下,媒体报道如果与数据脱节,显然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专业球迷的阅读需求。(文/张奔斗,发表于网球斗秀场微信平台)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4年09月25日
本文来自合作伙伴至顶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至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