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尽其用-让推荐系统成为你学习的助手

很多事物本身是有好有坏的,我们只要挑出里面好的,然后充分为我所用即可。“物尽其用”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具体的一个实例是,这些天在琢磨着Tensorflow的学习,通过sougo来对微信公众号里的内容进行检索,获得了不少有益的文章。但微信公众号成为内容的主阵地也是有好处的,资源集中,也便于搜索引擎的挖掘。不过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其实是有一定问题的,也就是他是一种被动的关键字检索。而且短期内前几页的排名不会有变化,如果有新的合适的内容产生,我很难获取到。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推荐,而推荐我则想到了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之前安装过,但是终究觉得“品味”太Low,而且有一定的成瘾性,所以我就果断的删除了。没想到这次可以利用上它。使用今日头条,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1. 比如我要学习tensorflow,那么其实我还要了解Python,传统的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理论。推荐系统一般都是基于内容而非关键字,并且新产生的相关内容很快会推荐给我,甚至还有可能有惊喜。
  2. 我也不知道我具体需要什么,我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比如tf相关的,纯粹的深度学习理论也行
  3. 系统需要不断的试探我,我只要简单给出是或者否(点击或者不点击),然后越来越合我的口味就好

于是我开始了实际的操作。首先我需要想办法告诉今日头条,我想看tensorflow相关的内容,或者深度学习,图像相关也行,所以我需要播撒种子。具体的办法是,我在输入框检索了tensorflow关键字,然后只是通过查看标题,点击了一些我喜欢的内容。

接着我进入推荐页(也就是今日头条的首页),发现效果并不是非常好,不断的刷新,偶尔才会出现一两篇机器学习相关的文章。于是我在想,可能需要在推荐流里点击内容才会形成反馈,所以我不断刷新,看到机器学习或者python之类的,我就点击,加上之前搜索的,一共点击了48篇文章。

之后查看推荐的信息流,得到了反馈,机器学习,大数据以及编程的内容开始显著增多。

我又多刷了几次,再看两张图:

这个效果已经比之前好很多了。为了防止出现内容过于单一,推荐系统其实一般都有相应的机制去抵消这种作用,并且时间过短,很可能无法对推荐系统的长期用户画像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可能需要花较多的时间,进一步的调教今日头条。

其实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人们进入并且学习一个新的领域的知识,推荐会变成一个很好的助手。事实上,对于解决特定的问题,推荐也是非常合适的。搜索缺乏一个Session(会话),缺乏一个反馈,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推荐会不断的去尝试理解你(给你推出它认为你需要的内容),然后根据你的反馈,点击或者不点击,来调整自己,从而给出新的尝试,直到解决你的问题。而且推荐系统底层一般都坐拥海量的内容,它知道的很多。

时间: 2024-11-17 02:01:49

物尽其用-让推荐系统成为你学习的助手的相关文章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深度学习与推荐系统 2 深度学习在推荐系统的应用

2 深度学习在推荐系统的应用 深度学习指代多层级的人工神经网络,近年来在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32].根据深度学习技术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方式,将相关工作大体分为两类:①作为一种基于数据的表征学习的方法,深度学习技术可以从语义较为丰富的输入数据(如语音.图片.文本等)中抽取出有效的特征表示,以方便下游应用,如检索和推荐等[11,14,17,33-40 ]:②作为一种通用的数据建模方法,深度学习对数据进行多层非线性变换,可以拟合出较为复杂的预测函数.推荐系统中的核心

《推荐系统:技术、评估及高效算法》一1.8 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1.8 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1.8.1 本书对出现的问题的讨论 从前面的讨论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推荐系统的研究正在向众多不同的方向发展,同时新的主题不断出现,或者正成为更重要的研究课题.读者也可以参考最近的ACM RecSys会议资料,参考其他优秀的论文,将其作为额外的研究素材[7,3].本手册中涵盖许多这种话题.实际上,很多已经介绍过了,例如,上下文感知推荐(第7章):新的可视化技术(第17章):基于社区的个性化搜索(第18章):基于信任的推荐系统(第20章).其他一些重要的话题在手册最后两部分,

用"数据"说话 从SACC看大数据应用之道

文章讲的是用"数据"说话 从SACC看大数据应用之道,正如<大数据的冲击>的书中提到的那句话:"Google.Amazon.Facebook.Twitter,这些称霸全球互联网的企业,它们的成功都具备一个共同的因素,你知道是什么吗?"当然不是商业模式,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不尽相同.当然也不是客户服务,尽管这个很重要,那这其中最重要的共同点恐怕就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曾经有人说互联网将改变很多的行业,但在热衷大数据技术的人眼里,真正改变那些行业的并不是互联网

预告:带你走进 AI界 “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 | 硬创公开课

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于1998年,位于中国北京,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目前,微软亚洲研究院拥有20个研究及工程团队,主要从事自然用户界面.新一代多媒体.以数字为中心的计算.互联网搜索与在线广告以及计算机科学基础五大领域的研究. <人物>2016年7月18日发表了题为<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封面文章,引起热议,开头这样写道: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百度总裁.阿里云之父.金山软件CEO.小米总裁的摇篮,这里走出的500多人活跃在中国IT产业的各大企业,100多人执教于中国一流

文章个性化推荐靠不靠谱?万字长文详解AI内容分发的真实现状

在AI时代,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和认知内容C2M(单用户沟通)的机制和规律,去检讨传统传播理论的不足以及公共危机的管理方法,进而思考如何赢得沟通--要站在单个用户的角度来进行个体化沟通,而不是千人一面的宣灌或传播. 自从互联网商业化发展以来,不论是新闻客户端.视频网站或是电商平台--所有的平台,都是把自己默认为一个优秀的饲养员,它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内容(饲料)Push(喂)给用户. 这些饲养员都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行话叫做---由网站编辑为用户设置议程,按照大多数用户的口味挑选内容. 后来编辑实在

KDD2016论文精品解读(二)

联合编译:高斐,章敏,陈杨英杰 导读:KDD2016是首屈一指的跨学科会议,它聚集了数据科学,数据挖掘,知识发现,大规模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方面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 论文一:在频率域中压缩卷积神经网络 摘要  卷积神经网络(CNN)在计算机视觉的多个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卷积神经网络能够通过利用数以百万计的参数,"吸收"大量的标记数据,这种神经网络的应用受到普遍关注.然而,随着模型尺寸不断增大,对分类器的储存与记忆要求也不断提升,如此便对许多应用,如手机及其他设备的图像识别,

Pedro Domingos深度解析机器学习五大流派中主算法精髓

本文联合编译:Blake, 高斐 Pedro Domingos是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教授,也是国际机器学习协会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曾在IST Lisbon获得电子工程和计算科学的硕士学位,在加州大学Irvine分校获得信息与计算科学博士学位.而后在IST作为助理教授工作了两年,于1999年加入华盛顿大学.他还是SIGKDD创新奖获得者(数据科学领域中最高奖项),也是AAAI Fellow之一.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注:本文是Pedro Domingos在Google所作的机器学习演讲内

【干货】机器学习常用 35 大算法盘点(附思维导图)

在本文中,我将提供两种分类机器学习算法的方法.一是根据学习方式分类,二是根据类似的形式或功能分类.这两种方法都很有用,不过,本文将侧重后者,也就是根据类似的形式或功能分类.在阅读完本文以后,你将会对监督学习中最受欢迎的机器学习算法,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事先说明一点,我没有涵盖机器学习特殊子领域的算法,比如计算智能(进化算法等).计算机视觉(CV).自然语言处理(NLP).推荐系统.强化学习和图模型. 下面是一张算法思维导图,点击放大查看.   从学习方式分类 算法对一个

当AI与教育接地气,OKAY这款智能终端,让学生“只做能让自己进步的那一道题”

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工业化"迈进"智能化",这个跨越背后,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重大变革.当目光聚焦到教育,在这场技术洗礼下它又将经历怎样的变革呢?这家叫OKAY智慧教育的公司,给出的答案是,智能时代下"学习者主权"理念. OKAY智慧教育创始人.CEO贾云海 这是一段来自OKAY智慧教育创始人.CEO贾云海在 "第七届世界智慧教育高峰论坛"上的宣讲,他主张新时代的教育应当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