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日前开通北美国际远程航线的机上WiFi上网服务,国、海、南、东等四大航以前只限于国内航班的空中上网服务终于挺进有着更高需求的洲际航班。而欧美、中东的主流航空公司,早已将机上WiFi上网当成航班服务的亮点,在机舱门口屡屡拿醒目的WiFi标志欢迎登机的客人。漫漫长路十多小时,谁是机上WiFi的“业界良心”?
机上WiFi上网如果只是连接机舱内局域网,显然就太不厚道了。在我常飞的京广航线上,就老是遇到带局域网的国航飞机。拿着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连进去,最多就是听听里面的音乐,要不然就是看着飞行航图发呆了。这样的所谓上网,不玩也罢。真正的空中上网,能够直连互联网才算数。
除了技术问题之外,最关键的当然就是费用了。国内四大航空公司并没有正式的运营价格,无法直接比较。国际上,算法上比较多样化,基本上是会区分国内和国际航班两大类。国内航班按日、月、年提供套餐,比如美国三大航中,达美和美国航空都提供24小时时限的上网套餐,费用为16美元,还有按月计算的月卡49.95美元,达美还会额外提供按年度计算的年卡538.95美元,以上价格应该还要加上交易税费,对比两年多前的报价,空中上网费略微涨了10%左右;美联航并没有提供类似的固定方案,而是视不同航班而有不同价格,也许像洛杉矶飞纽约这样的商务航线会略贵一些吧,我大胆猜测。
至于国际航班,普遍是按小时计算上网费。美国航空即将在北京到达拉斯、上海到达拉斯航班上推出全程上网服务,2小时收费12美元、4小时17美元、航班全程则是19美元,另加大约10%的相关税费;汉莎航空则是1小时9欧元、4小时14欧元、全程17欧元,总体价格费用差不多。汉莎航空的会员,还可以使用里程积分来兑换机上WiFi上网服务,1小时3500英里积分、4小时4500英里积分、全程5500英里积分。
还有按流量收费的,这也就只有“土豪”级的阿联酋航空才做得出。乘客上机可享受10M免费流量,足以进行搜索、发送电子邮件和更新社交媒体之类的;进一步可支付1美元购买500M流量——还不到7块钱人民币,日常流量用得少的人500M流量足够刷一个月了。
更有甚者,还有免费的呢。北欧航空冬季开始在北京和上海往返北欧的航班上更换了新舱位。Business商务舱和SAS Plus超值经济舱旅客,以及北欧航空EuroBonus常旅客计划高级别会员,可免费使用机上WiFi服务。这几乎是最大方的一家了。
如果收费不可避免,显然,长途飞行使用机上WiFi上网的性价比更高。我认识的一个飞友、在上海从事物流行业的孙先生,某次从上海飞往美国途中使用美联航WiFi上网,12个小时左右的航程下来只花了不到100块人民币。而如果在美国国内,除非使用固定套餐,不然只有两三个小时的航程,每次平均花十几美元有点偏贵。
以中国旅客的消费习惯,恐怕上述价格在国内会难以接受。很早之前,民航资源网所做的网络调查显示,65.3%的参与调查者“不愿意额外支付费用”,而13.2%表示“愿意付费,希望以时长计算”,10.2%表示“愿意付费,希望以航段计算”,5.5%表示“愿意付费,希望以流量计费”,另有5.6%表示“愿意付费,无论何种付费方式”。
老外其实也未必都买账。澳大利亚航空曾于2012年在其A380航班上提供WiFi上网,但只有不到5%的乘客使用。当然出于加强乘机体验的考虑,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会在重点航线上提供WiFi上网,以此作为竞争航线上的宣传砝码。用还是不用,就看个人的需求了。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