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院线总经理叶宁:万达院线不重要

文//本刊记者/李盈  毫不夸张地说,在现有院线产业格局中,如果万达院线排第二的话,恐怕没有哪家院线敢称第一。 光影流转的短短5年间,万达院线从成立伊始的全国第37位飙升至全国票房总冠军,并将其他院线狠狠甩在身后。截至2009年底,万达院线拥有50家电影院,银幕数达400块,且全部由万达100%自己投资建设。票房产出占比全国15%。 目前中国有30多条院线,但多数院线是加盟连锁模式,而万达院线作为万达商业地产衍生出来的重要业态存在,其与商业地产开发捆绑的独特架构模式,至今难以复制并超越。 天时 地利 人和 坐在本刊记者面前的万达院线总经理叶宁略显憔悴,自从美国回来后一直如陀螺般旋转于公司繁忙的事务之中。 对于万达院线至今无人能及的“江湖地位”,叶宁在面对众多采访时都会脱口而出:“天时、地利、人和”,他笑言,“所谓核心竞争优势应该是中长期都不会变化的。” 天时。2005年,万达介入院线产业,彼时正处于电影市场爆发期前夜。 地利。众所周知,万达院线的商业模式独树一帜,以商业地产配套,坚持资产联结型,旗下50家影院均由万达集团自主投资建设,如此一来,万达院线就能真正实现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排片、统一品牌的电影终端连锁实体。 人和。几年来,万达院线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非常职业的管理团队,特别是近两年,影院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团队从理念到职业素养均已达到全新的高度。据了解,万达院线的很多经理都是从一线慢慢培养起来的。 “有了人就有了一切。因为硬件方面的优势,或多或少别人都会复制,唯独人才,包括培养人才的机制,才是最核心的,是别人很难打造或超越的,包括团队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叶宁深信不疑。 独特机制——捆绑商业地产 有人将万达院线的迅速上位归功于它的“富爸爸”——万达集团。要知道,万达集团每年都会拿出4个亿建shopping mall,而这里边便涵盖着影城的投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圈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当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找来星美和华纳商量,由万达盖商场,星美投资建影院,华纳负责管理影院。后来,有人给王健林献策,何不由万达自己包揽这些项目呢?现如今,万达最赚钱的是商业地产,投院线,除了解决发行渠道的权利、票房收入,最关键的就是商业地产的增值。 特别是随着商业地产价格的水涨船高,影院投资建设成本压力骤增,万达院线的“近水楼台”颇令同行羡慕,对此,叶宁全盘否认,“万达院线和万达集团的关系也是业主和租赁的关系,‘亲兄弟明算账’,也要为股东负责任,所以我们是正常的商业关系,正常的市场价格评价都要走,而且非常严格,包括租赁合同、物业管理合同,都非常细致,有时还会定期检查和开会。” 万达院线不重要 “建议你们牢记一点,万达院线不重要,万达电影和影城才重要。”叶宁为何向记者多次强调? 他坦言,万达院线只是一个发行平台,影城的管理才是最重要的。万达院线集合了影城的管理,是所有影城的管理中心,是大脑。现在一般的院线实现不了,因为其下面的影城都不是它自己的,双方只是一种商务关系。 此外,万达院线对影城的另一贡献是规划、招商和经营管理。万达有专门的规划设计部,这在国内院线里也是唯一的,且多数都是商业规划研究院的人,他们对商业规划非常熟悉,首先懂商业的规划,然后再到影院的规划。包括万达院线和很多非万达物业的合作方,他们觉得合作会有很多的附加值,一方面,影院内部规划非常专业和标准,另一方面,万达在进入时还会调整其整个商业。

时间: 2024-12-25 19:20:27

万达院线总经理叶宁:万达院线不重要的相关文章

暴雪中国总经理叶伟伦离职戴锦和已正式接掌

暴雪中国总经理叶伟伦离职(新浪科技配图) 12月1日晚间消息,暴雪中国掌门人选发生更迭,原总经理叶伟伦已悄然离职,接任者戴锦和(Alex Tai)走马上任多日.戴锦和此前曾在诺基亚中国任业务部门总监.今年9月1日,暴雪CEO来华会晤相关领导时,陪同的已是戴锦和. 在加盟暴雪中国并出任总经理两年半之后,叶伟伦近日悄然选择离职.目前叶伟伦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尚不为外界所知.叶伟伦当年执掌暴雪中国后不久,就发生<魔兽世界>更换国内代理商,并随后引发审批风波等一系列事件. 2009年ChinaJoy期间

长虹多媒体产业集团总经理叶洪林在接受搜狐IT专访

叶洪林在采访中提到,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在硬件上还落后于国外公司,但是,在互联网内容应用上比国外要强,这是国产家电厂商的机会. 从硬件领域来看,虽然中日韩三国在产量上已经三足鼎立,但是,LGD.三星和夏普的面板技术相对超前,而中国面板厂商主要是处于跟跑状态.此外,中国企业在芯片领域,也落后于国外厂商. 叶洪林认为,国内有很多好的互联网应用,可以应用在PC或者电视上.本土化的应用往往比国外的应用更好,更适合中国人.这是中国家电企业的机会. 此外,叶洪林还提到,大的公司往往难以产生好的创意,即使有也

中国内地电影票价依然浮躁离繁荣还有多远?

香港市场比起中国内地实在显得太小.太小了,但有更多选择.显得更成熟,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离成熟还有相当大距离,离电影市场繁荣还相当远. 一年一度的"贺岁档"即将杀到,又到了电影"抢金"黄金时段.去年这个档期票房是16亿元左右,有行内人乐观估计,今年这个档期会达到20亿元.自2002年起,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每年均以两位数字增长,成为全球电影票房增长最高的国家.占据了中国电影绝大部分资源的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在<建国大业>庆功会上宣称:未来1

院线新竞争:放映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革

电影产业的红火,正在带来放映渠道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一系列变革. 火爆的观影热潮一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被售票处越排越长的队伍搞得焦躁不安的人群,在投资者看来都是热烈的市场需求.的确,这是个电影院线形势大好的年代,但也是多种势力暗中角逐和前途未卜的年代. 10年前,中国电影还没有建立院线制.而所谓"电影院线制"就是以若干家影院为依托,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由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而片方只需直接与院线洽谈票房分成.

政策推动资本蜂拥电影产业 火不等于能赚钱

仅2009年国产影片就有450多部,2011年国外影片无障碍进入,而中国影院可容纳的影片不到150部,大兴土木建影院就能赚钱吗? 毫无限制地看美国大片是什么概念?也许有人说早就在电脑上下载看了无数年,没啥新鲜的.但是电影院呢?365天,天天可以在电影院看美国大片,什么心情?事实上,这件事情并不遥远.2011年3月,相关部门要取消限制进口娱乐文化产品,国外的音乐制品.出版的书籍和电影可以无障碍进入中国. 引进版电影一旦放开,对现有的影院将是很大的考验,但其中的商机也绝对大于任何一种赚钱的风险. 在

中国电影终端市场缺口巨大 院线投资热浪来袭

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连续5年增长30%,票房奇迹不断刷新:另一方面,从整个电影产业链来看,均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风险高,泡沫也大.真正令投资人心仪的还是终端院线,几乎各路资本都加入到院线投资阵营中. 现实情况是,终端市场中,现有5000多块银幕实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缺口巨大.主管部门希望在5年之内将银幕数扩大至25000块. 同时,各大院线历经八年激战,在30多家院线中,有6家年票房超过5亿的院线稳坐第一阵营.截至2010年6月底,6大院线合计票房30.3亿元,占全国总市场的62.6%.业内

王小峰:中国电影市场的现实或将遭遇瓶颈

阶梯式的座椅.顶天立地式的银幕.好的音响效果,是当今好影院必备的条件 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表面看前景一片光明,但43亿元票房相对13亿人口,还是微乎其微,这个数字可能不如一个市场上中等知名度品牌食品的一年销售额.这就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现实. 电影真变了大市场? 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43亿元,比2007年的33.27亿元票房增加了近10亿元.如果单从银幕绝对数字看,2006年82家影院366块银幕:2007年增加了102家影院,银幕数达到493块:到了2008年,增加了118家影院,银幕数达到57

独家:陈国伟弃万达投橙天,联姻还是叛逃?

新闻回顾:10月21日,橙天嘉禾宣布收购京华诚美映影院及北京美林华映影院管理的两家影城及七家影城经营权,同时宣布聘任内地资深电影业管理人陈国伟及周华合力拓展内地电影业务:陈国伟将出任中国区总经理,负责电影制作.发行及影城业务-- 陈国伟转投嘉禾商业"联姻"还是另谋"高"就? 曾是万达院线中数一数二的"大人物",陈国伟有着独到的视觉敏感和营销路数.他曾为万达院线这支生力军的不断发展与扩充力下了汗马功劳.而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国庆节刚过,陈国

影院竞争导致租金飙升地产影院陷入分成拉锯战

漫画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张艺谋等6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电影院建设的提案.虽然中国电影银幕正以每天近2块的速度飞快增加,但短期内仍无法满足人们的观影需求.然而,当下的影院投建热潮无形中也抬高了影院的运营成本,从5%迅速涨到20%的影院给地产商的票房分成对大多数投资商来说已构成困扰.是借势共赢,还是"负和博弈",商业地产与影院业态该如何互动合作? 矛盾: 影院竞争导致租金飙升 日前,有着"中国商业地产航母"之称的世茂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正式成立世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