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单例模式

本文转载:http://www.cnblogs.com/xun126/archive/2011/03/09/1970807.html最近在学设计模式,学到创建型模式的时候,碰到单例模式(或叫单件模式),现在整理一下笔记。

  在《Design Patterns:Elements of Resu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中的定义是:Ensure a class only has one instance,and provide a global point of access to。它的主要特点不是根据客户程序调用生成一个新的实例,而是控制某个类型的实例数量-唯一一个。(《设计模式-基于C#的工程化实现及扩展》,王翔)。也就是说,单例模式就是保证在整个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中,在任何时刻,被指定的类只有一个实例,并为客户程序提供一个获取该实例的全局访问点。

  一、经典模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此处在来构造函数是Private来修饰的。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if(instance==null){instance=new Singleton();}return instance;}}

复制代码

  解析如下:

  1)首先,该Singleton的构造函数必须是私有的,以保证客户程序不会通过new()操作产生一个实例,达到实现单例的目的;

  2)因为静态变量的生命周期跟整个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是一样的,所以可以定义一个私有的静态全局变量instance来保存该类的唯一实例;

  3)必须提供一个全局函数访问获得该实例,并且在该函数提供控制实例数量的功能,即通过if语句判断instance是否已被实例化,如果没有则可以同new()创建一个实例;否则,直接向客户返回一个实例。

  在这种经典模式下,没有考虑线程并发获取实例问题,即可能出现两个线程同时获取instance实例,且此时其为null时,就会出现两个线程分别创建了instance,违反了单例规则。因此,需对上面代码修改。

  二、多线程下的单例模式

  1、Lazy模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tatic object _lock=new object();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instance==null)       {        lock(_lock)         {           if(instance==null)            {              instance=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复制代码

  上述代码使用了双重锁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多线程下的单例模式实现。先看内层的if语句块,使用这个语句块时,先进行加锁操作,保证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该语句块,进而保证只创建了一个实例。再看外层的if语句块,这使得每个线程欲获取实例时不必每次都得加锁,因为只有实例为空时(即需要创建一个实例),才需加锁创建,若果已存在一个实例,就直接返回该实例,节省了性能开销。

  2、饿汉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自己主动实例。

public sealed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readonly Singleton instance=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复制代码  上面使用的readonly关键可以跟static一起使用,用于指定该常量是类别级的,它的初始化交由静态构造函数实现,并可以在运行时编译。在这种模式下,无需自己解决线程安全性问题,CLR会给我们解决。由此可以看到这个类被加载时,会自动实例化这个类,而不用在第一次调用 GetInstance()后才实例化出唯一的单例对象。

 

时间: 2024-08-31 11:20:05

C#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单例模式的相关文章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系列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二十二)-FlyWeight享元模式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二十一)-Composite模式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二十)-Visitor访问者模式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十九)-Chain of Responsibility职责链模式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十八)-Mediator中介者模式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十七)-Memento备忘录模式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十六)-Proxy模式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十五)-State模式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十四)-Command模式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十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十)—Factory Method模式

<设计模式>一书对Factory Method模式是这样描述的: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FactoryMethod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我的理解:FatoryMethod模式是一种创建型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或者说抽象类,实际上就是个抽象工厂abstractFactory),它的内部有一个创建对象的方法,这个方法的返回值是一个接口(或者抽象类)的类型,这个方法就是FactoryMethod:让子类

我的设计模式学习笔记------&amp;gt;单例模式(Singleton)

一.前言 有些时候,允许自由创建某个类的实例是没有意义,还可能造成系统性能下降(因为创建对象所带来的系统开销问题).例如整个Windows系统只有一个窗口管理器,只有一个回收站等.在Java EE应用中可能只需要一个数据库引擎访问点,Hibernate访问时只需要一个SessionFactory实例,如果在系统中为它们创建多个实例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如果一个类始终只能创建一个实例,则这个类被称为单例类,这种模式就被称为单例模式. 对Spring框架而言,可以在配置Bean实例时指定scope="

我的设计模式学习笔记------&amp;gt;Java设计模式总概况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建筑设计大师Alexander的<建筑的永恒方法>一书,尽管Alexander的著作是针对建筑领域的,但是他的观点实际上用用于所有的工程设计领域,其中也包括软件设计领域.在<建筑的永恒方法>一书中是这样描述模式的: 模式是一条由三个部分组成的通用规则:他表示一个特定环境.一类问题和一个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解决方案的核心设计. 软件领域的设计模式也有类似的定义:设计模式是对处于特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二十一)—Composite模式

今天开始学习Composite模式,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它的定义: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整体-部分"的层次结构.Composite模式使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下面给出这个模式的结构图: 如果把Composite模式看成是树形结构的话,那么它主要角色有: 1)树干角色(Component):该角色是一个抽象类,它定义了一些操作增删树叶(Leaf)的操作. 2)树枝角色(Composite):树枝上有很多树干,树枝也是树干的一种. 3)树叶角色(Leaf):树干上的树叶

设计模式学习:单例模式

为什么只要一个实例: 对于系统中的某些类来说,只有一个实例很重要,例如,一个系统中可以存在多个打印任务,但是只能有一个正在工作的任务:一个系统只能有一个窗口管理器或文件系统:一个系统只能有一个计时工具或ID(序号)生成器.如在Windows中就只能打开一个任务管理器.如果不使用机制对窗口对象进行唯一化,将弹出多个窗口,如果这些窗口显示的内容完全一致,则是重复对象,浪费内存资源:如果这些窗口显示的内容不一致,则意味着在某一瞬间系统有多个状态,与实际不符,也会给用户带来误解,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实的状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十六)—Proxy模式

一.Proxy模式定义: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这个对象的访问. 二.模式解说 Proxy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直接访问对象时带来的问题,比如说:要访问的对象在远程的机器上.在面向对象系统中,有些对象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对象创建开销很大,或者某些操作需要安全控制,或者需要进程外的访问),直接访问会给使用者或者系统结构带来很多麻烦,我们可以在访问此对象时加上一个对此对象的访问层,这个访问层也叫代理.Proxy模式是最常见的模式,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例如我们买火车票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十三)—Iterator迭代器模式

Iterator模式定义: 提供一个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的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这个模式在java的类库中已经实现了,在java中所有的集合类都实现了Conllection接口,而Conllection接口又继承了Iterable接口,该接口有一个iterator方法,也就是所以的集合类都可以通过这个iterator方法来转换成Iterator类,用Iterator对象中的hasnext方法来判断是否还有下个元素,next方法来顺序获取集合类中的对象.今天面试考到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九)—Singleton模式

<设计模式>一书对Singleton模式是这样描述的: 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这个模式比较简单,下面给出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null) instance=new Singleto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