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的线上社交,能否支撑其169亿估值?

“ 你不必为短时间使用某物品而购买,物品整体使用效率提升了,也造就了新的中介”

这个中介,就是共享经济的巨头们,互联网从来都不会去除中介,而是提升了中介效率,降低了中介成本。新中介(共享经济)的诞生,主要是由于过剩的闲置产能与经济衰退下人们消费模式的转变。

共享经济的核心

我们先来看下面几个数据:

40%:日本东部和夏威夷西部之间的“泛太平洋垃圾带”垃圾海域的总面积占全球总海洋面积的40%,相当于陆地面积的25%;

 


 

50年:过去50年所消费的社会资源和服务,是50年前的总和;

99%:在北美地区,所有扔掉垃圾中99%是使用半年内的可用物品,还有很多是买回来就从没用过,甚至几乎不会用的东西。

同时,Airbnb 和 Uber 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公司基本诞生在 2008-2009 年期间,恰好是美国金融危机,迎合了当时缩减开支和节约成本的大背景,以及人们寻找第二职业或者兼职以补贴家用,开启了共享经济大发展的序幕,下图即为各类共享经济出现的时期及与之对应的美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

 


 

共享经济的诞生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国内的滴滴也是诞生在2012年(微信于2011年初开始1.0的内测),在没有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与高速网络前,难以想象人们通过交通广播:“车牌号为xxx的司机李师傅将于下午三点,从西直门出发前往国贸地区,有愿意搭车的乘客请准时在西直门桥集合,顺风车费用20元”。

通过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估值最高的共享经济领域巨头(Uber-600亿美金,Airbnb -300亿美金,Wework-160亿美金),其核心均为“共享空间”:共享出行空间、住宿空间、办公空间。那为什么会是空间呢?因为共享经济的核心为“使用代替拥有”,而空间往往是价值最高的,即拥有(购买)成本最高,试想若是一支笔,一个登山包,你往往不会想去“分享”,因为你能负担得起,或者说分享的成本可能比物品本身的价值还要高。

Wework 模式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估值160亿美金的“二房东”生意,你看得懂吗?)曾分析过,Wework属于共享经济三种模型中的协作型模式(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再分配市场的模式,协作型的模式)。

WeWork从2010年的1家物业、500会员发展到目前53家物业、46000会员,最近10个月新增工位量相当于前5年的总和,且遍布全球,已经在33个国家开设了113家联合办公空间(包括中国上海Wework)。截止2015年底,WeWork的全球出租面积已超过帝国大厦(电影‘金刚’里,大猩猩打飞机的地方)的总面积,达到约33万平方米。

WeWork的主要价值主张是“空间即服务”(Space as a Service,SaaS),这点与TMT行业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有异曲同工之处,相同点是都强调可扩展的标准化服务:无论是场地亦或服务,都可按标准的设计或流程规模化复制;不同之处在于扩展的成本,即边际成本的下降能力:实体场地每多开一个就多增加一处成本,而对于线上服务,客户数量增加只是意味着多几台服务器而已。

Uber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乘车共享平台,但不拥有一辆出租车;Airbnb是全球最大的住宿共享平台,但旗下没有任何一家酒店。当然,WeWork也遵循共享经济的定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联合办公公司,却不拥有一处房产。

在接受了由联想弘毅资本领投的4.3亿美元投资后,目前Wework已估值160亿美元,如此高的估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是: Wework不仅拥有面积庞大的办公场地,数以万计的会员,最重要的是其线上会员的无限想象力与社交网络。

社交当然是人类永不衰退的刚需,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最近的一份调查说,Wework中51%的会员会每个月和其他会员做一次生意,比在线的商务关系真实多了。但请注意,这里的社交指的是场地内真实的线下社交,那线上社交呢?我们探寻下其真实情况。

Wework 的线上社交平台

进入 Wework 主页,内容很丰富,总体分为几大块:会员(members),入驻企业(Companys),活动(Events),告示(Posts),社团/兴趣小组(Groups),如下图所示:

 


 

本文不剖析Wework的网站建设(后续会有深度文章,请感兴趣的读者持续关注我),只关注与社交关系最密切的几项,Members,Events,Groups。

Members:上图可以看出,会员页面如同大部分社交软件一样,可上传自己的照片与描述,以及所在的场区信息,当然也可以直接导入Facebook的照片等信息。

 


 

Events:活动种类多样,有标签,但由于活动类型较复杂,并未严格按标签分类。其中吃喝玩乐类、职业发展类活动报名较多,大多数活动只面向会员、对外较少,但活动日历清晰、email和app推送、一键报名等功能齐备。

比如下图这个棋牌类桌游报名页面(board game),离活动开始还有3天时间,已报名5人。

 


 

Groups:Wework主页上有大量的兴趣小组(放到国内,应当更高大上的称作社群),供会员参加,当然也可以创建你自己的小组,仔细浏览了一遍,发现当前人数最多的组(75人)是“律师社群 – The Lawyers Group”,如下图,居然不是我想象的吃喝玩乐组,真是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法制意识。

 


 

看完上述的Wework线上社交情况,很多读者可能会好奇,其线上社群的使用人数,与活动报名情况数量都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很少)。有人可能会问,会不会是大家都点对点沟通了?毕竟网站上是鼓励互相加好友,发送消息等等,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帅哥Scott在线发了一个问题,询问关于delivery.com无法使用的问题,请大家注意时间(4d),即4天前。随后美女Stephanie回答了他的问题,标注时间是(1d),即1天前,此时已经过去3天了,紧接着过了7个小时(7h前),帅哥对美女表示感谢。

不难看出,数以万计会员的Wework,线上的会员社交数量与活跃度居然如此之低。在WeWork场区里入驻办公,主要提供数据跟踪服务的一家公司,曾披露过一个数据:只有17%的会员在该网络(Wework线上平台)上发布信息超过一次,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剖析下社交的本质。

社交与社区形成的核心

Wework的线上社交是伪命题吗?这里的逻辑在于,社区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社交提升用户在产品内的停留时长与黏性,从而对该产品及该产品的其它使用者难以分割。

以社交化的方式提高用户活跃度,前提要看该产品是否拥有社交属性,如果是能很好的解决用户刚需类型的产品,如打车,叫外卖,则完全没必要转型社交。因为其产生的更多是人与平台的交互,而非人与人交互。

所以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社区冷启动,比如滴滴允许乘客与司机线上交流(但使用场景过于短暂),Wework网站上的兴趣小组规模很少有超过100人即为此理。

社区功能有了,但互动交流的用户寥寥无几。这是因为大部分共享经济的产品上,没有用户的社交关系链,或者说无需该关系链即可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维持运行。

那么好的社交产品是怎样的?归根结底,一种产品也好,一种经济模式也罢,我们如何判断其是否拥有社交属性(或者说线上社交属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社交的过程中,人们有四种心理是非常强的,这也是社交的四个根本属性:

a) 好奇心 b) 优越感 c) 归属感 d) 恐惧感

好奇心:社交最开始的扩散与最佳入口大都是好奇心。

如陌陌之初,大家很好奇这上面居然能约到漂亮妹子?微信之初,你发现不仅可以发文字、图片,还可以发语音,乃至红包,当朋友圈有更新状态的时候,有个小红点吸引你点击打开。

好奇心能够快速吸引第一批种子用户,且扩散极快。

优越感:通过分享互动进行身份形象的塑造。

如今天分享巴黎购物,明天晒三亚的高级海鲜大餐。幸福是比较级,对大多数人而言,生活再富足,只要周边人过的都比你好,那也是feel like a loser。当然这个举例有些极端,但看看‘微信运动’如此火爆,也是基于此原理,通过‘排名比拼’,树立你在关系圈中的形象与地位。

归属感:在社交中,有着同类兴趣爱好,价值观的人逐渐靠拢。

在社会中,群体往小处发展就是兴趣小组,往大发展可成立政党。这时候,你会发现你们是一个群体,你们之间聊得来,你在这里能得到同类的分享与认可,属于这个组织而不愿意离开。

恐惧感:当陌陌的用户发现实际与理想严重不符,此时好奇心也已荡然无存,但又不可能建立任何归属感,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用户离开它没有任何损失,更不会感到恐慌。

但有些模式或产品很厉害,比如微信。即便随着好奇心的逐渐消失,人们会形成一种习惯,进入一个社群。一旦离开这个工具,即意味着离开这个社群,就会有极强的恐惧感,因为你所有的生活方式都在这里,一旦离开,你将失去所有联系、所有身份,所有好友,所有圈子,乃至工作,这就是恐惧感。

结论:Wework是这些共享经济模式里唯一满足上述几点,是天生带有社交属性的,但并不是在线上,作为办公服务的提供者,做好线下的服务与活动是最基础的,线下做好,则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更喜欢面对面的真实社交;如果线下都做不好,那么做线上又有何用呢?

关于这个话题,曾与Wework的CEO Adam Neumann沟通过:

问: 在网站上观察到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组(Group),最多人数的才几十人,很多1人或0人的组,这表示wework的线上社交很弱吗?比如大家都喜好场地内社交,而不是线上。

答:There is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app and messaging system, but offline communication is encouraged and events are held often. One way that the online messaging could be helpful is if you have a specific need, you may find someone online within the community to connect with.

译:在app和内部沟通系统上,会有更多的交流。但线下交流同样受到鼓励,也会有很多活动举行。线上内部沟通系统的好处是,如果会员有一个很具体的需求,他可以在线上社区中找到可以联系的人。

结语:互联网+不是万能的,是工具而非手段

在这个全民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要认清一件事,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是这个历史阶段出现的最好的工具。移动互联网是共享经济的基石,但并不是万能的,我们需要把它当做一种工具。当IT时代刚来临的时候,街头忽然出现了一大堆“xx计算机公司”,现在已经很罕见了,同样的是,未来不再会有“xx互联网公司”的名字出现,因为那时候任意一家公司都将离不开互联网,就如同我们现在使用的office办公软件一样。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大部分想做Wework的空间运营商而言,做好最基础的工具型产品与服务,是必不可少的,比如Wework的会员管理系统,工位与会议室的在线预订,租金支付,活动与服务的展示等等,这些也是Wework低成本运营的关键所在,标准的线上化管理与操作,才能达到单个场地只有几个甚至1、2个工作人员即可覆盖服务的目标。同时,在场地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才能高效可控的管理运营并实现对信息的实时收集分析。

而这,也许正是Wework互联网之路的正确方向。

时间: 2024-10-09 00:08:05

Wework的线上社交,能否支撑其169亿估值?的相关文章

凡客线上广告投放将保持5亿元规模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555.html">凡客诚品上周抛出消息称,预计2012年凡客线上广告投放将保持5亿元规模,或略有增长.并且表示,这5亿元不包括联盟广告. 一些圈内人士对这一数字表示吃惊,有猜测表示,在凡客5亿元线上广告预算中,百度将分得大头.

P2P借贷行业10个发展趋势:民间金融线上化 投资移动化

零壹财经发布<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4>,以下是对2013年国内P2P行业发展的总结,与未来未来两到三年内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 从2013年的数据和行业调研情况来看,第一,P2P借贷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据测算,整个行业线上平台的交易额在1100亿人民币左右,线下的交易额在700亿到800亿左右.相比较,2012年的情况,整个行业有8倍左右的增长. 第二,P2P行业和平台出现了模式的分化,包括我们在2012年还没有听说过的O2O模式.P2B模式.围绕着不同的模式和

凡客诚品年线上投放5亿广告

据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149.html">TechWeb报道,凡客诚品相关负责人透露,凡客2011年线上广告投放规模5亿,预计2012年线上广告投放将保持5亿规模,略有增长.这其中不包括联盟广告. 凡客CEO陈年此前曾透露,凡客2011年的广告投放额达10亿元,预计销售1亿件.这意味着,凡客每件单品的广告营销费就高达10元. 陈年还曾表示,和2010年相比,凡客2011年整体收入实现了150%以上增长.最高一天订单超过了50万单

央行全面摸底P2P贷款行业 线上金融开始蜕变

[ 央行调研范围扩大到了整个P2P行业.监管层关注的重点已经从P2P平台是否合法,转为操作过程是否合规,"开始管了"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 P2P行业的"阳光化"蜕变正在悄然展开.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7月1日,央行在北京举行了网络信贷专题座谈会,包括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内的多位监管层人士,以及宜信.陆金所.拍拍贷.人人贷.红岭创投等9家P2P(Peer to Peer)贷款服务平台(下称"P2P平台")的代表参加了该座谈会. 而

凡客线上广告投放规模5亿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555.html">凡客诚品相关负责人透露,凡客2011年线上广告投放规模5亿,预计2012年线上广告投放将保持5亿规模,略有增长. 据悉,今年5亿线上广告投放中,不包括联盟广告. 凡客未透露2011年整体广告投放金额.不过,凡客CEO陈年在2011年初对媒体表示,2011年广告投放额将达10亿元.凡客为对这一数字评论. 陈年在今年年会上披露,和2010年相比,凡客2011年整体收入实现了150%以上增长.最高

从线上到现实,社交元素与游戏的融合

跟其他刚创业的人不同,Peter暂时并不希望被更多地宣传,他已经婉言谢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邀约."已经有很多人通过之前的媒体报道知道了我们,我们这个只有三人的团队实在无法承接那么多想参加真人版密室逃脱游戏的团队." 从今年2月26日北京首家密室逃脱真人版体验馆在三里屯开业,到三个星期后双井店开业,火得让Peter感觉有些太快了.尽管有不少宾馆.影院.游乐场都希望能与Peter的团队合作,Peter依然不敢设置官方预约电话及现实售票点,目前只能通过利用微博私信给"密室逃脱俱乐部&

线上的狂欢

处理完线上的事之后,李贤良走到阳台休息一会,即使得到了财富,但属于自己的生活几乎完全没了. 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盛宴都时时刻刻的进行. 男的,女的,甚至小孩,开始在视频中出现.美瞳.浓妆.黑超.假发.歌声.舞姿.喊麦相互交织.他们是主播,他们在赚钱,大部分的都是专职:观众的欢呼不时掠过屏幕,他们在围观,他们在消费. 2010年到现在,一款名为YY音乐的在线直播软件开始流行,迄今已吸引逾4亿名用户.在这个半虚拟的平台上,得意者可能一夜暴富,并成为星光熠熠的焦点. "土豪"

线上K歌替换传统KTV包间点歌系统

具体做法是利用唱吧的线上K歌系统把线下每个包间联系起来,直接替换掉传统KTV包间里的点歌系统. 颠覆与被颠覆的故事,各行各业都在悄然上演. 如果说小米颠覆了传统手机行业:乐视颠覆了电视机厂商.那么,唱吧则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传统音乐的演绎形式. 唱吧App,被称为手机里的"KTV",从2012年5月正式上线至今,唱吧的爆发性增长让这个年轻的团队始料未及.发布3天登上App Store免费金榜top10:5天后飙升总榜NO.1:日活跃用户数百万:目前用户量更是高达1.7亿. 这一系列数据背后

在线秀场:撒钱的快感,土豪、屌丝的线上狂欢

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盛宴都在进行. 男的,女的,甚至小孩,开始在视频中出现.美瞳.浓妆.黑超.假发.歌声.舞姿.喊麦相互交织.他们是主播,他们在赚钱,很多都是专职:观众的欢呼不时掠过屏幕,他们在围观,他们在消费. 2010年以来,一款名为YY音乐的在线直播软件开始风行,迄今已吸引逾4亿名用户.在这个半虚拟的平台上,得意者可能一夜暴富,并成为星光熠熠的焦点. "土豪"."屌丝"是这个世界词频最高的词汇.在这个世界里,所谓的"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