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资讯网4月8日国际报道 他们的工作时间很长,通常会累得半死,许多人是按件计酬,这里讲的不是成衣,而是博客文章 。这算是数字时代的血汗工厂(sweatshop),当然,一般人会用另一个字眼来表示:住家。
越来越多家庭办公室劳工与创业家,配备电脑与智能手机,架好宽频线路,就开始全天候没日没夜地加入这场互联网经济时代,大家得不断产出新闻与评论。
当然博客写手也可在其他地方工作,他们也不介意这么操劳,毕竟不需要太多初期投资,就有机会成就一个小型的全球媒体也蛮威风的。但同时,有些人也开始怀疑这似乎有些怪怪的。过去数月,至少有两名博客写手暴毙了。
两周前,一位算是相当多产的科技主题博客写手Russell Shaw因心脏病突发而死亡,他,年纪60。去年12月,另一位科技博客写手Marc Orchant 则死于冠状动脉肥大,得年50岁。另一位41岁的 Om Malik则心脏病发作。
其他博客写手抱怨过体重增加或减少、睡眠失常、倦怠,以及其他各种因为需要长时间不断产出新闻或资讯而引发的疾病。
当然,我们不得而知这两位博客写手之死是否是因为工作太过操劳之故,但两位死者的亲朋好友,以及同是资讯工作的博客写手纷纷表示会多思考一下目前工作形态的危险性。连荷包赚得饱饱的写手也有这种压力。
TechCrunch创始人暨共笔之一的Michael Arrington表示,“我还没死啦。”他的网站带进好几百万美元的广告营收,但代价也不小。Arrington表示他过去3年来胖了30磅(13公斤)、有严重睡眠失常问题、还把自己的家变成自己与员工的办公室。“我看总有一天我会精神崩溃被送进医院,或者诸如此类的事情会发生。”
“这不是长久之计。”他说。
究竟多少人是为了赚钱而写博客并没有正式统计,但至少好几千,甚至好几万跑不掉。
这一类资讯工作者的产生跟整个在线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许多出版业都扩张到网络上,而广告也跟着进来。
即使是有规模的企业,互联网也改变了工作形态,许多企业都允许员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段工作。这种弹性有其缺点:员工随时都脱离不了公事,对于十分专注的信息工作者来说,许多甚至都无法离开家里。
写博客对有些人而言十分赚钱,但有些人一篇才收10美元,你写得太好,只会换来要求写更多的文章,但奖励却不会跟着增加。
有人写博客纯为乐趣,但很多人是帮网络出版商写的,或者自己成立一个网站打算靠此来赚钱。
博客里最竞争的领域之一是科技新闻。这类博客写手一般是依照篇数来计费,有些则会依照浏览次数来计价。他们往往利用独家或以量取胜,或两者兼具。
有些网站,比如Gawker Media旗下所属的网站,仅会给予一点基本费用,若文章达到某种标准(比如每月点阅数达10万)则会另外给予奖金;之后目标又会往上调,宛如销售业绩奖金般的,写越多,赚越多。
一些较大网站的博客写手表示,一般写手一年大概可赚3万美元(约台币96万),有些比较厉害的可冲到7万美元(台币224万),少数可达10万美元以上。有些创业家自己建立一个迷你王国,每月可有好几万美元收入;有些原本希望以博客来当作事业的,每月可能只有1000美元收入。
速度最关键。即使只差那么零点几秒,先刊出出来的博客总是可带进更多的读者、连结,与广告营收。
“即使是在睡觉时,都要时时刻刻提心吊胆会不会错过任何新闻。”Arrington表示。
“要是博客写手与记者大家商量好,只能朝九晚五写文章,其他时间休息,那该多好?”他说,“但这永远不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