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创新工场

萌芽新生却争议不断的第一年,刻意低调的李开复和创新工场究竟做了什么?又是否真正能“创新”出一种生产创新的高效模式?  □ 文/本刊记者 曹一方  时至晌午,200多个年轻的工友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午饭。这时,门口传来一阵打招呼的欢快声音——李开复来了,永远的一身黑色正装、一丝不苟的三七分发型,还有儒雅自信的笑容。  2010年9月末,《商界》记者再次见到李开复,是在创新工场位于北京海淀区第三极书局的新家。见到记者,他热情地挥手:“我一直记得你啊,上次那篇报道写得很好。”  恰好一年前,正值李开复离开谷歌、创立创新工场的关键时刻,《商界》记者深度追踪采访了他,发表了《李开复的时光碎片》一文。  整整一年过去了。李开复发布了创新工场5个比较成熟的产品。  不料,外界关于“创新工场不创新”的质疑随即甚嚣尘上。一些业界人士苛刻地认为:这些项目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只是对既有产品的改良。曾有网络评论说:在苹果、微软和谷歌有着辉煌履历的李开复,如果不能带领创新工场孵化出中国的微软和谷歌,那么将伤害一代中国IT青年的感情。  事实上,这一年来,有关李开复和创新工场的争议从未间断过。  李开复和创新工场刻意低调、回避媒体,全身心地投入创业,却招致一轮“创新工场徒有虚名”的质疑与误解;  2010年7月初,李开复应一个老朋友的邀请,参加了一个浙商大会,立即被人解读为创新工场缺钱、想圈钱;  8月,又有媒体报道,质疑创新工场是一个空壳……  外界的纷纷扰扰之下,也许只有亲历现场,才能看清一个真实的创新工场——这一年,它究竟怎样运转“孵化器+风险投资”的商业模式?又究竟孵化着哪些创新项目?  带着这些疑问,《商界》记者重返创新工场,
对话李开复和他的工友们。  创新从哪里来  在这个创新已成为稀缺资源的年代里,怎样发现优秀的创新项目?  有一种理论是,优秀的创业者不会选择孵化器,他们会选择去荒野生存,而不是在温室中成长。如果找不到足够优秀的创业者和足够优秀的项目,创新工场“孵化器+风险投资”的模式就注定面临失败。  优秀的创新项目从哪里来?这是李开复必须为创新工场解决的第一个也是决定性的难题。  这一年来,创新工场一共收到10万份简历和1万多份项目计划书。尽管李开复一再强调,创新工场只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云计算这四大领域,但仍有许多完全不搭界的项目找上门来,比如拍电影、卖盒饭。  真正的好项目却需要万里挑一。经历了种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尴尬后,李开复终于明确了方向。创新工场分别以“内部孵化”和“外部寻找”两种方式来发现项目。在目前正在孵化的12个项目中,两种方式各占一半。  “点心”系统便是“内部孵化”的第一个项目。  2009年12月,整个创新工场还只是一个20多人的团队。在当时外部资源一时难以有所突破的情况下,李开复带领团队尝试着通过内部讨论、观点碰撞来产生点子。  当时,一部分人全凭兴趣,自发地开始制作一款手机换肤软件。可通过几次讨论会,大家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在移动互联网领域,Android平台逐渐走红,但它是按照欧美人的使用习惯设计的,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用户,何不设计一个适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手机操作系统?  原来制作换肤软件的团队眼前一亮,迅速调整方向,朝着手机操作系统这个更大的目标开进。2010年初,从业10年、在百度任职的张磊,经朋友介绍加盟创新工场。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名为“点心”的系统终于在创新工场成立一周年之际,搭载在新款夏普手机上横空出世。  对于外部资源,创新工场按照专注的四个领域,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工友们广泛的人脉关系,通过面对面交流、参加论坛和朋友推荐等方式,直接接触创业项目。2010年上半年,创新工场首次对外投资了一家已注册的独立公司——团购网站乐啊,该团队创始人是分别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李琪缘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田鸿飞。  微创新之争  看似改良的微创新,能否成为连接技术与市场的高速通道?  在首次公开5个项目之后,被寄予太多希望的创新工场,立即遭到了“不创新”的指责。对此李开复坦然回应:苹果、微软和谷歌所创造的革命性创新,在整个IT历史上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创新工场目前所做的基于既有产品的改良,其实也是一种微创新,这更符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更容易市场化。  为了让创新工场能够迸发出更多的项目点子,李开复几乎腾挪了每个老东家最优秀的文化理念。改善用户痛苦的地方,是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理念之一,李开复把这个理念变成了创新工场寻找项目的一个重要切口。  中国用户的独特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与使用习惯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诞生的第一年,创新工场发布的5个项目中,绝大部分都是立足于对当前的热门产品进行改良,使之更适合中国用户的使用需求。“点心”如是,“豌豆荚”更是这种适应性开发的典型。  业界共知的是,Android平台必将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一大趋势。但很多Android平台的手机,因为文件格式不匹配等诸多问题,下载影音文件并不是很便捷。智能手机管理软件“豌豆荚”就针对用户的这一痛苦应运而生。除了一些基本功能,它的亮点在于,可以将网络上的文件直接下载到手机中,并自动转换成匹配的格式。  一个针对中国用户使用习惯打造的手机操作系统,一款简单好用的Android手机助手软件,一种为中国开发者定制的应用统计分析工具,一套个人移动设备的图片编辑解决方案,一家面向全球市场的社交、网页游戏开发、发行平台。这就是成长的第一年里,李开复带领创新工场向市场交上的答卷。  其实,如果更理性地来看,这种看似改良的微创新,也许更适合中国的市场需求与用户使用习惯。先在内部改良出足以孕育革命性创新的土壤,这正是一年来,李开复和他的工友们所做的。  我们的角色  在“孵化器+风险投资”的商业模式下,创新工场对项目的运作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在“孵化器+风险投资”的商业模式下,有了优秀的项目,如何对项目成长发挥作用及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创新工场需要进行的另一场试验。  最初,创新工场也经历过迷惘:我们的身份是什么?我们是一个孵化器,还是一个基金,还是自己也是创业者?  模式几乎是随着项目的成型而逐渐完善的。  孵化器给项目供给养料,待项目长成幼苗后,再放手让其到荒野中野蛮生长。李开复给创新工场制定了这样的项目孵化模式。  对于旗下项目,初始的3个月,工场提供种子基金,让创意变成具体的产品雏形;接下来的6个月,工场注入天使投资,将产品雏形改良为迎合市场需求的成熟产品;随后的9个月,项目团队逐渐从工场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公司,并将产品全面推向市场,工场推动项目与外部资本对接。  在这一孵化过程中,工场对于项目团队一直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微妙平衡——既不能让种子自生自灭,又不能将其养在温室中。  目前,创新工场的大平台包括行政、孵化、商业、法务、财务和用户体验等服务部门,大约40人,服务于旗下的每一个项目。但项目团队本身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工场平台无权干涉项目团队的每一个决定。只是,如果项目团队在一定阶段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工场可以决定是否继续投资。  这一年来就有4个项目,因为偏离市场需求、未达预期目标而被迫中止。这些项目的工友们只能自谋生路,不过求贤若渴的其他项目团队,会立即自动地将这些人才一抢而空。  在每周的定期会议上,李开复会带领工场平台上的工程技术、用户体验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家,跟项目团队分享经验,并提出建议。  点心团队工程师叶哲伟向记者回忆:在点心项目起步时的一次交流会上,大家正热情高涨地讨论点心系统应该添加哪些新奇的功能。但这时,李开复拿出一台苹果手机对大家说,苹果一直对用户体验进行了很认真的研究,让用户一看就知道该怎么用。我们还是应该针对中国用户的习惯,从最基础的功能做起。  最终,点心系统确定了电话、短信和音乐等七大用户使用最频繁的功能进行开发。这一幕似曾相识,当初谷歌中国刚成立之时,员工热切地希望开发又酷又炫的产品来对抗百度,但李开复却力排众议,坚持集中力量做好最基本的搜索功能,最终使谷歌得以立足国内市场。  在这样的模式下,李开复和专家们的经验诚然宝贵,但工友们仍然保持着一种可贵的批判精神,即使对他们崇拜的李开复也不例外。  有一次豌豆荚项目的交流会上,李开复提出,在音乐功能的显示页面上,可以添加按音乐专辑分类的方式。但项目团队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中国用户通常只按歌曲名和歌手来分类,极少有按专辑分类的习惯。  李开复坦诚地表示接受。豌豆荚工程师郑焕德告诉记者,开复经常对工友们说:“我不认同你,但我支持你。”这是二十多年前,李开复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时,他的导师对他说过的话。  加入你的公司  充实、自信、疯狂并快乐,创新工场如何支撑起这样的企业文化?  与传统行业不一样,创新工场从一开始就面临一个悖论:一方面要像创业公司一样珍惜每一分钱,和其他创业公司在成本上竞争;另一方面又必须提供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环境,才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  文化与氛围在一刻显得格外重要。  即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李开复仍选择了一个普通的玻璃隔间作为自己的办公室。而在搬家之前,在日益拥挤的清华科技园办公室,他有一个独立的小办公间。与大公司森严的总裁办公室不同的是,年轻的工友们经常用这个办公间开会。  一次大家开会的时候,李开复竟然非常礼貌地敲门,然后轻声地问:“我可以进来拿一个东西吗?”全场愕然,但又感动。一个当时在场的工友告诉记者,那一刻,他深深地感到自己也是这里的主人。  曾经,李开复成功地将谷歌开放、平等的公司文化从美国带到中国。现在,他尝试着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将这种文化植入创新工场的基因。创新工场的工作场地就像一个大网吧,各个团队之间、各个工友之间座位都没有间隔,工作起来亲密无间。  不过,仅仅有一种适合创新的工作氛围,还是远远不够的。  一种业内的说法是,华为的人打了激素,而创新工场这帮人则是打了鸡血。李开复一般早上四五点起来,收发电邮、发发微博(http://t.sina.com.cn),然后8点到办公室。工友们很奇怪,晚上10点、11点都还跟开复有邮件往来,但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2点、3点时开复还有邮件发过来。开复到底什么时候睡觉啊?  工友们则更夸张。一天清晨,一名工友来到办公桌前,突然感到踩到什么东西,埋头一看,竟是一名熟睡的工友。原来这位仁兄熬夜加班累了,索性就在桌下睡觉了。  表面上看,这类似于华为的床垫文化,但两者又有根本区别——一种是艰苦地完成目标,一种是快乐地追寻未来。无论何时,工友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充实、自信与快乐的表情。  值得我们追问的是:支撑着这一切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公司组织模式?  一种流行在美国硅谷的说法是:在追求创新的创业公司,每个人应该拥有股份,但月薪应该正好“月光”,这样每人都会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股票带来的高额回报上。  李开复的这场创新工场试验,其实就是在中国尝试一种微型的硅谷模式。创新工场2010年的招聘海报上,有一条打动人心的口号:加入你的公司。李开复说,就是加入自己持股的公司。“来创新工场的,都是冒险家。”  创新工场工友的持股比例,是按照硅谷的平均水平制定的,远高于国内业界的水平。而他们的工资虽不及一些业界巨头的开价,但也达到了清华科技园里所有IT企业的平均水平,不至于“月光”。更重要的是,在创新工场工友们被充分信任、充分放权,自己决定项目的方向和命运。  负责法律的裘伯纯曾在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就职。2009年11月,在和李开复面谈后的第二天,他就收到了创新工场的邀请函。他问跟他联系的工友:“合同在哪儿?”工友回答:“那要律师写。”他更疑惑地问:“律师在哪儿?”工友一本正经地说:“律师就是你。”于是,裘伯纯自己写了自己的合同,并以此为范本跟后面新来的工友签约。  2009年9月还在腾讯任职的工程师郑焕德在看到创新工场的招聘信息后,成了豌豆荚项目的一名工程师。尽管他在腾讯的工资要比在创新工场高出30%~50%,但他却在创新工场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如果做坏一个东西,我会感到无比失望,这意味着我的公司完了。”  一个明显的对比是:以前在大公司时,中午同事一起吃饭,谈论的是房价、汽车和旅游等话题,而在创新工场,午饭时大家讨论的,仍旧是业务技术、产品研发。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试验——把如今中国商界泛滥的资本,和稀缺的创业与创新,巧妙地化合在一起。不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稚嫩的创新工场必须迈过一道至关重要的坎——当人们想到创新工场时,第一联想到的不再是李开复,而是它取得成功的创新模式。  对此,李开复向记者给出了他的答案:“只有让大家看到一两个公司成功上市、四五个产品深受用户欢迎,这个时候,大家才会开始忘掉我的个人色彩,开始相信创新工场的模式。”一个工友的一年心路  口述/创新工场 叶哲伟 整理/本刊记者 曹一方  2009年10月,刚刚北大硕士毕业的我,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大选择。就在即将与腾讯签约的前一天,我接到了一个令人兴奋无比的电话:创新工场的面试通知。  此前,我一直把开复视为自己学业和人生的导师,他的博客、网站和书籍伴我度过了青春、迷惘、奋进、快乐的大学时光。  还记得有一次,开复来学校演讲,偌大的礼堂里挤满了学生,很多同学都是挤着站在过道上听完整场演讲的。开复在大学生中的人气可见一斑。当时,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有同学提问:开复,我能跟你合一张影吗?由于担心造成秩序混乱,主持人婉拒了这位同学的要求。  我当时虽然没有提出这种问题,但心里其实在想:什么时候能有机会可以与开复近距离接触交流一下就好了。没想到两三年后,这个愿望居然真的有机会实现了!  2009年9月初,我一得知“开复从谷歌辞职创办创新工场、正准备招兵买马”的消息,就立即登录了创新工场的官方网站,情绪激动地投了简历。后来我才知道,我就是招聘首日那7000份简历的投递者之一。  腾讯公司是业界巨头,对我开出了比创新工场高30%~50%的工资。我必须在两者中做出选择,我更明白,这个选择对我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  如果从自我历练的角度考虑,我毕业前曾在一家大公司和一家创业公司分别实习过。我明白,在大公司里,我的工作很可能只是一颗螺丝钉,甚至只是一颗螺丝钉的一部分。而在创业公司里,我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更何况这还是自己持股的公司。  如果只从工资利益的角度考虑,我记得开复在校园宣讲会时,强调了一点:创新工场虽然只提供清华科技园里的平均工资,但每个工程师在其项目里都持有股票,这是你们自己在经营自己的公司,一旦公司最终上市,股票的回报率将是几十上百倍。  一番仔细比较后,我最终坚定了加盟创新工场的决心。  我终于可以跟开复近距离交流了,这次还是与他并肩作战。更令我没想到的是,在创新工场的办公室里,我的格子间就被安排在开复的旁边。那段时间的早上,开复一来办公室,看到我就会关切地问:“小叶,又吃这些没有营养的早餐啊?”  后来,我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了点心项目团队。随着项目的推进,我曾一度陷入一种迷惘:我们这样不厌其烦地埋头改良产品,可我们的产品比起外面那些野蛮生长的同类产品,真的会更有生命力、更受用户欢迎吗?我们的公司最终可以盈利吗?  在创新工场,任何工友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约时间与开复单独交流。一个午后,我走进了李开复的办公间,把我的疑惑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  面对我的疑惑,开复非常亲切、耐心。他以他在微软和谷歌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其实都是建立在庞大的用户群体的基础之上。要积累庞大的用户群,只有把产品做得无可替代,或者用户更换其他同类产品所付出的成本非常高。这,就是我们埋头专注于产品细节改良、专注于微创新的商业逻辑。  我顿时释然。在随后的工作中,我更是体会到了一种看着产品一点一滴日趋完善的成就感。

时间: 2024-10-03 23:57:39

再探创新工场的相关文章

数据点: 再探System.Transactions

在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中,System.Transactions 命名空间使得事务的处理比采用以往任何 一种技术都要简单.此前,我曾经撰写过一个数据点专栏,介绍了 System.Transactions 在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 Beta 1 以及 SQL Server 2005 下的工作方式.当然,在 产品的发布过程中,既增加了一些功能,也去掉了一些功能:有些 TransactionScopeOptions 已经发生 了变化.

[老老实实学WCF] 第五篇 再探通信--ClientBase

原文:[老老实实学WCF] 第五篇 再探通信--ClientBase 老老实实学WCF 第五篇 再探通信--ClientBase   在上一篇中,我们抛开了服务引用和元数据交换,在客户端中手动添加了元数据代码,并利用通道工厂ChannelFactory<>类创建了通道,实现了和服务端的通信.然而,与服务端通信的编程模型不只一种,今天我们来学习利用另外一个服务类ClientBase<>来完成同样的工作,了解了这个类的使用方法,我们对服务引用中的关键部分就能够理解了.   Client

再谈创新工场的硬件投资逻辑:专业领域的服务

摘要: 之前我们曾经简单介绍过创新工场的硬件投资逻辑,这次我们深圳开放日,再次邀请到了创新工场合伙人赖晓凌,现场分享了创新工场硬件投资的逻辑. 1)为什么现在切入硬件投资? 之前我们曾经简单介绍过创新工场的硬件投资逻辑,这次我们深圳开放日,再次邀请到了创新工场合伙人赖晓凌,现场分享了创新工场硬件投资的逻辑. 1)为什么现在切入硬件投资?互联网硬件发展到一定规模,硬件其实是将Online.Offline结合到一起的产品,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现在芯片的发展非常快速,功能越来越强.功耗越来越低,这是重

再探FlashCom的HTTP Tunneling

我以前有文章讲过HTTP Tunneling,最近在自己Server实战,发现一个问题,因为Port 80给Apache用了,岂不是对于Web Server和FlashCom是同一台机器的,无法实现HTTP Tunneling?翻查FlashCom帮助,关于HTTP Tunneling的说明非常少而模煳不清,于是直接看<FlashCom>/conf/_defaultRoot_/Adaptor.xml关于HTTP Port设定部分的註释,反而发现FlashCom可以Bind向多个IP Port,

再探早期示例

为注意到一些利用新事件模型的例子和为学习程序从老到新事件模型改变的方法,下面的例子回到在本章第一部分利用事件模型来证明的一些争议.另外,每个程序包括程序片和应用程序现在都可以借助或不借助浏览器来运行. 1. 文本字段 这个例子同TextField1.java相似,但它增加了显然额外的行为:   //: TextNew.java // Text fields with Java 1.1 events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

再探Java内存分配

自定义View系列教程00–推翻自己和过往,重学自定义View 自定义View系列教程01–常用工具介绍 自定义View系列教程02–onMeasure源码详尽分析 自定义View系列教程03–onLayout源码详尽分析 自定义View系列教程04–Draw源码分析及其实践 自定义View系列教程05–示例分析 自定义View系列教程06–详解View的Touch事件处理 自定义View系列教程07–详解ViewGroup分发Touch事件 自定义View系列教程08–滑动冲突的产生及其处理

马云资本棋局再探:约谈中投或是烟雾弹

李立 旷日持久的雅巴之争,以双方协定的股权回购协议暂告一段.对马云(微博)与阿里巴巴(微博)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如何筹集赎身款项意味着一系列新的选择与利弊权衡.这一次,马云显然会比7年前更加谨慎. 7年前,雅虎以10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获得阿里巴巴集团39%的股权.如今,经历了漫长的谈判与争夺,雅虎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公告,雅虎同意让后者以71亿美元回购20%股权.如今马云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在短期内解决资金缺口.根据双方回购协议,马云需要在短期筹集此次回购所需的63亿美元现金.加之即将到

房价暴涨后的海南神话不再记者再探海南楼市

7月2日,记者到达三亚的时候,恰逢<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后的第10天,然而和2月中旬本报记者初探海南楼市所不同的是,走在楼盘和二手房中介云集的三亚湾路上,门庭冷落,一些楼盘销售部索性铁将军把门,年初那种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抢房"热的氛围早已淡去. 年初一天100套,现在一月50套 "已经两个礼拜没有成交了."三亚鸿基房产置业经理李惠说,年初时,差不多是一天一个价,很多外地人抢着买

再探PHP session

转载请注明来自souldak,微博:@evagle 以前对session和cookie其实还是模模糊糊的,今天用yii框架的时候遇到 session_regenerate_id(): Session object destruction failed这个错误,所以又看了看session的工作机理. 从W3Cschool中截取session的定义: 当您运行一个应用程序时,您会打开它,做些更改,然后关闭它.这很像一次会话.计算机清楚你是谁.它知道你何时启动应用程序,并在何时终止.但是在因特网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