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Cloud:开启民用云计算新时代

走近iCloud

十几年前,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通称掌上电脑),以其轻巧便携和多样的功能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个人电脑的延伸,PDA与PC间的同步便成为使用者们的每日必修课。为了使PDA和个人电脑上的信息时时保持一致,我们必须手工将它们连接到一起,再运行专用软件,以使两者的间PIM信息和一些软件资料能够同步更新。

早期的设备间同步方式,无外乎使用串行接口电缆或者红外线传输,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速度缓慢而且不稳定。直到USB接口和蓝牙技术的出现,才使同步不再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然而,这一切仍然需要用户手工实现。为了追求更加简便的操作,人们一直进行着努力。例如桌面Dock设备,它可以在我们把设备插入底座时自动连接到电脑并执行同步功能;花样繁多的自动备份软件,也能定时将PDA中的全部资料存储到扩展卡中。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一部分的今天,人们愈发注重方便和快捷。智能手机的出现,将移动电话和PDA合二为一,成为绝佳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人电脑就像加油站,手机、平板电脑、多媒体播放器等各种设备都需要与其交换文件、存储备份。iCloud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服务:它可以使用无线的方式自动更新你的电子设备和个人电脑中的内容,并且不需要人工干预。当然,这一切都需要网络的支持。iCloud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个人装置与电脑间的通迅和交互变得更加简单而有趣。

iCloud:新一代云服务

苹果的iCloud使用一个账号作为用户设备与服务器之间联系的纽带。它首先是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具备传统邮件的全部功能,并且可以实现推送通知,成为黑莓等业务的有力竞争者。用户在自己的iPhone、iPad等设备和Mac、Windows个人电脑上设置同样的iCloud账号之后,这些设备上的资料将自动保持同步更新。比如,你在Outlook里修改了某个人的电话号码后,无需费力地连接手机再运行更新程序。只要处在网络环境中,系统会自动上传新内容到iCloud服务器,并且联系所有设备执行更新。于是,当你打开手机或者iPad后,会发现新的号码已经在那里了。也许,这才是“智能”的真谛,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简单,不需要你做出任何额外操作。

同步云端

iCloud可以在运行iOS 5系统的设备和最新版本iTunes软件的电脑间同步更新你的电话薄、日历、任务列表和电子邮件,甚至浏览器里保存的书签,都能始终保持一致。

对于iPhone和iPad的使用者,开启“照片流”功能,可以在你拍摄新的照片后,自动将图片上传到iCloud服务器,并推送到所有其它设备。也就是说,用手机拍摄完成后,同样的照片将很快地保存到你的iPad和个人电脑的照片文件夹中,完全不需要任何型式的连接和传送。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创建和编辑的办公文档,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分享到自己的每一个设备上,实现不同工具、不同地点间的无缝办公。

iCloud五大服务

除了设备间信息和文件的共享和同步更新,iCloud还可以实现设备内容的“云端”备份。我们不再需要将珍贵的资料备份到电脑,只要连接着电源和网络,所有的内容会自动以无线的方式发送到iCloud网络服务器得到妥善的保管。更换新手机后,只要设置同样的账号,iCloud就会“还给你”一部内容完全一样的新机器。我们下载的程序、音乐和图书杂志等内容也会自动存储在“云端”,随时随地恢复,不必担心丢失。

此外,iCloud还提供了诸如“寻找我的iPhone”这样有趣又实用的功能。通过iCloud的网站,你可以实时查找到iPhone、iPad甚至Mac电脑的地理位置,并显示在地图上。只要设备连接到网络,我们不但可以得到它的位置信息,还能向它发送指令,使其发出声音或者锁定机器,甚至删除里面的全部内容,更好的保护个人隐私。网上曾出现过使用这个功能成功追回被盗手机的案例。这也证明,先进技术必须转化为实用的功能与服务,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和欢迎。

如果你是苹果手机、平板电脑和Mac系统的使用者,iCloud将为你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体验。值得高兴的是, Windows用户也可以通过安装iTunes软件的方式品尝到“苹果”牌云服务的便利与快捷。

苹果“云”的前世今生

没有哪件产品一出世就是完美的,iCloud也是如此。早在2000年,苹果公司就在“MacWorld San Francisco”大会中发布了以网络硬盘为主的免费服务,并命名为“iTools”。iTools包含了当时流行的免费个人主页存储空间HomePage、网络硬盘iDisk、@Mac.com的电子邮件和名为iCards的电子贺卡等服务。2002年7月,新的.Mac服务正式取代iTools上线,并将其改为收费方式,年费为99美元。直到iCloud推出前夕,苹果一直保持着这一服务的收费政策。

从MobileMe到iCloud

.Mac服务自2002年至2008年经过数次改版,除了提供更多的网上存储空间,其主要功能改为围绕其iLife应用套件进行整合和开发。

2008年,苹果在WWDC 2008上发布了新的MobileMe服务,取代.Mac并强化其功能。用户可以使用新的@me.com邮件地址,并加强了通讯录、日历的功能,还增加了网络相册和Find My iPhone,iDisk网络硬盘和iWeb个人主页服务也同样得到了加强。

2011年6月,苹果在WWDC 2011上宣布, MobileMe将不再接受新的订阅,并以免费的iCloud服务替代原有的部分功能。MobileMe的付费用户可以延长一年使用期至2012年,iWeb、iDisk和Gallery等服务被取消。Find my iPhone率先以免费的方式提供给所有iOS设备用户。

他山之石

我们都知道,云服务并非苹果的独家专利。很多企业也推出了为数众多的云计算应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想信很多人都使用过谷歌的云服务,却不知“身在此云中”。事实上,谷歌在2006年通过收购整合等方式推出的Google Docs在线文档协同工作平台就是云服务的典型应用。由此增加了联系人、日历等功能并延伸到谷歌智能手机平台中,使Android手机、平板电脑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绑定一个账号,便实现电子邮件、通讯录等内容的同步更新。Android系统中的后台自动上传照片功能与苹果iCloud的照片流功能也颇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Android平台的照片仅会上传到同为谷歌旗下的Picasa网络相册,而苹果的照片流服务则会将图片推送至用户的其它iOS设备和个人电脑中。

集成于Android设备中的语音搜索功能,也是将设备录下的语音信号采样并发送到位于网络上服务器端进行处理,再将结果返回给用户。这与苹果iPhone 4S开始支持的Siri语音服务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网络书签、网络硬盘等应用也都属于云计算服务的范畴。

除此之外,国内IT厂商也开始重视云计算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应用。阿里、华为等厂商推出的云手机,除了大容量的网盘外,也已经具备了联系人、图片等内容的自动备份和同步,甚至有些产品也拥有类似苹果Find My iPhone的找回手机和远程备份等功能。

冰山一角

不同于Google、微软、亚马逊,苹果iCloud主要是在云端提供具体的业务逻辑和服务,将用户信息在云端统一管理,而不是仅提供云存储和计算能力。苹果借助对终端的掌控,无缝的集成iCloud能力,让用户无感知的进入“云服务”时代。
    从技术层面来看,iCloud初步可分为终端侧、云端侧、端云接口三部分。

在终端侧,通过对iOS系统架构进行改造,在终端中内置iCloud能力层,实现终端与云端的深度绑定以及用户信息的统一管理。通过开放icloud API给第三方应用,苹果允许第三方应用在iCloud中存储文档和应用程序的关键数据。IOS应用主要包括:音乐、联系人、文档等与iCloud深度绑定。
    端云接口将不同类型的终端与icloud平台连接到一起,它的实现技术和通信协议不对外开放,只通过iCloud API向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云服务能力。它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的同步/备份和永远在线/推送。“同步/备份”协议实现不同终端和平台之间的数据同步;“永远在线/推送”协议实现终端的永远在线,将消息自动推送到终端。
    在云端侧,云存储平台完成数据的可靠性存储等基本功能;iCloud基础平台实现iCloud数据存储、数据同步/备份、永远在线/推送等基础能力,供iCloud应用和其他第三方应用使用;iCloud应用系统实现不同业务具体逻辑模块。

开启新时代

苹果公司的影响力似乎是毋庸置疑的。Apple I重新定义了个人电脑,使键盘和显示器成为其标准配备;iPod和iPad的出现,重新塑造了数字出版行业,并为其带来全新的产业机会和赢利模式;iCloud的出现,则意味着云计算已经开始走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当人们充份享受到云计算服务带来的便利时,必然会注意到云计算产业更深层次的内容。

民用云计算的普及和发展,会使更多的人关注云计算产业。有如蝴蝶效应一般,苹果的iCloud服务,会通过人们对流行产品的关注,带动整个产业成为时下最受瞩目的技术,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苹果iCloud的出现,必将对消费电子行业和IT领域,乃至整个云计算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启云计算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刘芬)

时间: 2024-08-03 08:31:28

苹果iCloud:开启民用云计算新时代的相关文章

【苹果】iCloud:开启民用云计算新时代

2011年6月6日,苹果在其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划时代的新产品--iCloud.这是一整套免费的全新云服务,它可与 iPad.iPhone.iPod touch.Mac 甚至 PC 上的应用程序无缝协作,并能以无线方式自动存储用户的内容,再将其推送至同一用户的所有装置.iCloud 服务包含通讯录.日历和 电子邮件,此外还有 iCloud 云备份与云储存空间.照片流以及 iTunes 云服务. 走近iCloud 十几年前,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

同洲960E手机开启移动互联新时代

9年磨一剑,960系列手机惊艳出世2014年1月9日,当所有人都还用着苹果IOS.Google安卓,嘲讽着国内手机企业对系统自主研发尝试的失败时,同洲电子的960OS系统发布会在京召开,同样在2014年3月25日,同洲960安全手机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发布,该手机搭载的是960OS+Android双系统,其中960安全操作系统是同洲电子历时9年潜心研发的独立操作系统,960OS使用C.C++语言进行编写,从而根本上杜绝了不法app的二次编译行为.960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从底层监控并阻止通

展望云计算新时代数据库计算力的进化

从1970年关系数据库理论被提出,到2006云计算概念的诞生,半个世纪以来IT行业的科技革新不断引领着时代潮流.作为IT技术的核心领域之一,数据库如何在云计算的大时代背景下持续进化,开拓创新. 10月12日的云栖大会·阿里云自研数据库POLARDB专场,阿里云研究员余锋带来了<展望云计算新时代数据库计算力的进化>主题分享,探讨了阿里云数据库团队自研数据库POLARDB的设计理念,并一起展望了新一代云数据库的未来. 云数据库的进化 数据库是计算,是存储,也涉及网络和内存,但它们都是非常密集的基础

区块链颠覆金融行业底层架构 开启价值互联新时代

区块链(Blockchain)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凭借更优的用户界面.细分的市场定位及有利的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尚未触及金融行业的底层逻辑架构和基础IT设施.区块链的出现,将从基础技术层面真正建立"去中心化"信任,颠覆传统金融信用中心式服务模式,实现价值在网络上的实时传递,进而

3G:开启无线营销新时代

本文部分内容发表于<广告大观>2009年第四期 3G:开启无线营销新时代 工信部终于在2009年1月7日发放了姗姗来迟的3G牌照.伴随先前已经完成的三大通讯营运商的重组,这次TD-SCDMA,WCDMA,和CDMA2000 三个牌照名花有主,分属于中国移动.联通和中国电信,中国通讯业从技术标准到市场竞争格局从此全面进入三足鼎立时代. 3G,即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必然促使手机作为一个信息终端的功能日益强化,从而使手机在人们社会生活中

“搭配”开启电商新时代

2012年半年多的时间服务于王府井百货集团的电商项目,研讨最多的就是如何在B2C平台上呈现服饰搭配的效果来实现服饰的整套购买,因为通过奥美互动做的长达三个月的市场调研发现,消费者对于服饰搭配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在线下的实体百货商场里,这种搭配仅限同一品牌内,无法在多品牌中实现.因为中国的百货商场属于"租赁模式"(专业叫法是"商业地产"模式),每个品牌在商场中租赁"店铺"进行经营,独立结算.一是没有专业人员将不同的品牌进行混搭,二是消费者自己也没办

美悦优选陶自力:革命!开启免费网购新时代

11月22日,由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及中国互联网协会为指导单位,广东省互联网协会主办,广东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及iiMedia Research Group(艾媒咨询集团)承办的2014广东互联网大会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圆满落幕.两天大会到会各路人马7.3万人次,所有10个会场从开始全部爆满,200多分享嘉宾代表中国移动互联网最前沿,创造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美悦优选董事长陶自力出席了本次大会并做了主题演讲.值得注意的是,美悦优选此次还一举斩获了2014全球移动互联网卓越成

苹果iCloud云服务加速移动云时代到来

苹果iOS 5操作系统自上周正式发布以来,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与之前数次的更新不同,苹果的最新操作系统iOS 5有200多项新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云服务iCloud.苹果iCloud提供邮件.通讯录.日历.查找我的iPhone和iWork五大功能项,任何只要装载iOS 5系统的苹果移动终端几乎可以完全脱离电脑使用,真正"移动"起来. 如今,云的概念已经遍布了整个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是未来的一个竞争热点也已成业界共识.伴随iOS 5的发布,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存储和同步服务iCl

应用驱动网络(ADN)开启用户体验新时代

未来网络的核心挑战是如何解决网络架构制约商业模型创新的问题. 运营商的收益依赖于用户规模,用户增长面临瓶颈.互联网最初架构的思想就是为了流量而建网,并不考虑不同应用的各异需求.这样的架构至今没有变化,因此运营商收益严重依赖于用户和流量规模.在UIUC大学Srikant教授的代表性论文<>中,说明了运营商的收益主要来自于用户数量和流量的规模增长.从互联网的计价方式看,无论是以前的按用量计费和包月模式,还是近年来的新模式,如限量模型(Flat rate with cap),分时计费(Smart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