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
●1998年12月创立,由四通利方和华渊资讯网合并而成
●2000年4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2年4月,推出新浪无线业务
●2009年,推出新浪微博,目前用户突破4亿
搜狐
●1998年2月创立,前身是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0年7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1年11月,面向个人消费用户正式推出网上购物平台搜狐商城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
网易
●1997年6月成立
●1998年1月,在国内率先推出免费电子邮件服务
●2000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1年12月,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大型网络角色扮演游戏《大话西游Online》
●2012年04月,以邮箱业务作为用户入口,重返电子商务领域
腾讯
●1998年11月成立
●2002年3月,QQ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
●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
●2010年3月5日19时52分58秒,QQ同时在线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
●2011年1月,推出微信,目前用户超过3亿
门户,还是门户么?
1995年初,和丈夫从美国游历回国的张树新,把房子抵给了银行,拿着700万现金和银行的800万贷款创立了中国最早的门户网站瀛海威。
1995年4月,24岁的丁磊做出了他人生中第一个艰难的决定:离开宁波电信局,前去广州。离开宁波前,丁磊已用CFIDO架构架设了自己的BBS网站。两年后,丁磊创建了网易。
1995年10月31日,张朝阳31岁生日,这一天北京下雪。飞机从美国刚落地北京,张朝阳感到一丝寒意。一年后,拿到首笔17万美元融资的张朝阳开始创业,于是有了后来的搜狐。
同样在1995年,王志东来到美国硅谷,学习网景融资。在这里,他结识了风险投资人冯波。一年后,王志东经冯波认识了姜丰年。1998年,四通利方和姜丰年的华源合并,于是,有了新浪。
中国的互联网从门户开始。
2000年4月13日,新浪在美国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又将“门户”概念推上了国内互联网的顶峰,并以此带来了搜狐、网易的后续上市效应。自此,中国互联网的大门率先于国内其他行业向世界打开。
凤凰主持人曾子墨,曾参与了新浪的上市。那年,她还在摩根士丹利。她后来在书中写道:“假如审批迟到哪怕仅仅两个月,纳斯达克的市场窗口就会紧紧地关闭,互联网的冬天也将不期而至”,“我无法想象,没有上市的新浪以及其他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能够平安过冬吗?”
不过,已经历十来年风风雨雨的中国门户网站们,躲过了一次互联网概念的寒冬,却躲避不了几年后来自互联网内部的竞争和纠葛。随着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不断创新产品的涌出,“门户”在变。
“门户模式”
什么叫“门户”?5G资讯合伙人洪波曾给出过这样一个解释,就是当用户接上万维网后,所习惯性点击的第一个网站。
中国的互联网大户从门户开始也有其特定原因。当时,互联网概念刚刚兴起,网站的模式主要是简单地把传统媒体的内容搬到网上。而资讯阅读,也是第一批互联网用户主要的“冲浪”体验。
这种成因在美国也有样板,比如AOL和雅虎。1995年回国后,张树新曾这样与张朝阳解释瀛海威要做的模式,就是中国版的AOL。
不过,当网站的资讯内容开始不断涌入,用户摄取资讯的能力也将受到挑战。于是,搜索来了。1999年回国的李彦宏,在6年之后,将百度送上纳斯达克。搜索对于内容,就相当于书页之于目录。2005年后,当越来越多的用户知道百度,知道如何搜索,百度已逐渐取代门户网站的门户地位。
2004年,腾讯凭借QQ用户数,开始向网页端延伸,腾讯网上线。一开电脑就登录QQ成为习惯的用户逐渐依赖起QQ弹出的资讯窗口,去腾讯网获取内容。2008年,原来新浪、搜狐、网易的“三大门户”因腾讯网的冒出,变成了“四大门户”。
这期间,成为“门户”的,还有李兴平的hao123、马云的淘宝、程炳皓的开心。原有的门户网站,已成为百度、hao123等“站中站”,流量被劫去一段。
流量,意味着广告。而广告,是门户时代在互联网人口红利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后的经济复苏下的主要营收手段。但当大环境走弱,门户网站也开始显出疲态。
以搜狐为例,2012年,搜狐总收入10.67亿美元,同比增长25%;在线广告总收入为4.15亿美元,同比增长21%。但其品牌广告收入为2.9亿美元,仅增长4%,远低于当年互联网广告市场47.2%的增速。
在i美股主编梁剑看来,门户赖以生存的大而全的内容,早已被搜索引擎、社交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网所分化,雅虎是前车之鉴。但中国的互联网与国外不同,门户网站也在群雄四起下,形成了特定的“门户模式”。
所谓“门户模式”,是不断通过集成新业务所展开的圈地运动,从SP、网游、搜索、电商到视频,都是如此。这种不断集成新业务的逻辑是基于圈用户的思考。在这个逻辑下,“门户”代表着“用户”。但守住用户,也让门户网站变得越发臃肿。
“门户模式”的弊病也在门户体量的不断臃肿下越发明显。部门间业务沟通不力,缺乏有效激励,没有创新精神,让什么都有的门户,反而什么都无。
从集约到分拆
门户网站也正在反省,从集约化的“门户模式”,向不断的业务分化和分拆发展。
2009年8月,新浪微博的上线让雅虎中国原总裁谢文眼前一亮。谢文表示,新浪终于具备了从一家内容公司转为用户运营公司的能力。新浪应以微博为统一用户入口打造信息流生态。
搜狐原总编辑李善友也表示,有了微博后的新浪,具备一个不断扩大的用户池,而未来用户的变现能力将超过内容的变现能力,比如腾讯。
新浪微博的未来价值让新浪有了将其分拆、独立自主的理由和信心。与新浪类似,搜狐也在考虑通过不断分拆,使门户的价值最大化。搜狐是否要私有化?还不确切。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搜狐集团私有化,更能让旗下搜狐视频与搜狗更好地运作上市。
目前,搜狐最优良资产来自于畅游、搜狐视频与搜狗,其中畅游已上市,而内容资讯业务已不具有较热概念。未来搜狐集团私有化、搜狐视频与搜狗上市后,搜狐可通过旗下三个优良资产效率最大化吸引融资,不必由于子母公司同时上市而使融资相互分散,也避免了上市监管。
有数据分析,搜狐集团和畅游二者市值分别为18.63亿美元和17亿美元。其中,搜狐持有畅游70%股份,这意味着搜狐有11亿的市值来自畅游,而此前搜狗和搜狐视频的私募估值为2.4亿和7亿。也就是说,除去畅游、搜狗和搜狐视频,搜狐所剩价值已为负数。
梁剑表示,现在投资网易是投资网游,投资搜狐是投资网游+视频+搜索,投资新浪是投资微博,投资腾讯是网游+社交,它们都已不是传统的门户概念。
移动突围
如果说,在PC上门户们还把持着用户;但在移动端,如果不及时布局,门户恐将被彻底颠覆。
今年1月,腾讯对无线互联网事业部的调整,可窥视出腾讯将业务全面转向移动的决心。在PC上,腾讯打通各个产品的用户信息流关联,构成防火墙;在移动端,腾讯通过架构优化,激发组织中层自主性,推动移动产品的创新和竞争力。
创新是组织分化和自我割肉,不是捆绑和集成。微信之所以能成,来自于早期深圳广州研发团队较为宽松和独立的开发制度。一名腾讯人士表示,微信将扮演腾讯未来越发重要的移动平台,除今年将在开放平台上接入手机游戏和电商外,还将承担腾讯的“走出去”战略。
有人士认为,微信在用户覆盖和平台扩展性上,都较QQ拥有更好的平台性。随着微信用户的不断扩大,以及平台性增强,微信未来将取代手机QQ的移动平台地位。而如果腾讯一旦全方位放开微信与PC桌面化互联,微信是否全面颠覆QQ还很难说。不过,创新就是要割自己的肉,该人士称。
与腾讯不同,网易的移动互联网战略采取的是分化、多群战略。一名网易人士表示,网易今年将部署的移动产品包括,新闻客户端、有道词典、云笔记、云阅读、云音乐、手机游戏平台等,不同的移动应用各自为一个独立平台,在各自分头发展后,再去考虑是否相互整合成为一个拳头。
而新浪,凭借微博60%流量来自于移动端的影响力,已手握一张移动入口门票。一名搜狐人士称,目前新浪有微博,腾讯有微信;一家圈名人资源,一家圈用户社交;搜狐则希望把媒体内容搬到移动端,圈媒体内容,以与新浪、腾讯形成差异化。而媒体业务也是搜狐的基因之一。
通过运营商渠道和手机预装推广,目前搜狐新闻客户端已拥有8000万注册用户,1700万日活跃用户。而网易新闻客户端注册用户5000万,日活跃用户2200万。两者不相上下。
搜狐副总裁方刚表示,搜狐的移动入口战略将“三条腿”走路:搜狐门户主打新闻客户端,由传统的搜狐门户和搜狐视频完成媒体布局;旗下游戏公司畅游会主打移动游戏平台;搜狗承接搜狐的整个用户平台以及工具、搜索任务。
张朝阳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关于门户的精准广告以及移动端流量变现广告是两个值得研究的领域,只有这两个问题解决了,门户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刘佳 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