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三个外来的“
空降兵”个性迥异,但他们共同的策略是让惠普的版图愈来愈大,直到不堪重负。 如果进行一个“最爱用外部CEO的跨国IT公司”评选,惠普(微博)一定名列前茅。从卡莉•菲奥莉娜,到马克•赫德,再到刚刚离任的李艾科,惠普的董事会似乎更愿意用外来的和尚念经。 根据物理学中力的合成原理,他们终于通过12年的时间把惠普拉离原来的轨道,拉上了一条前途未知的崎岖小路。 张狂女商人卡莉:催肥惠普 即使是一段破碎的感情也有一段美好的开始。 惠普和卡莉在1999年一见钟情,当时卡莉刚刚摘得《财富》杂志“全美50位商界女强人”排名桂冠,凭借惠普之名,卡莉这个名字很快像摇滚歌星一样家喻户晓。 在几年之后的一次演讲中,卡莉曾经表示:“来公司之后,我非常清楚新的趋势是什么,科技产业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在我们参与竞争的计算机时代,产品之间兼容运行成为必须,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那时,随着郭士纳的IBM以服务为导向转型的成功,计算机服务领域大有作为得到佐证。卡莉决定重塑惠普。惠普公司为此成立互联网事业部,以电子商务为企业中心策略,整合公司原有的软硬件和服务。 “谁是我们的
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尽管惠普公司在所处身的几个领域中面临不同的竞争对手,但真正与其全面交锋的只有IBM一家公司。而且如果单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惠普几乎没有希望超过IBM。2000年,后者的市值达到2000亿美元,年收入达880亿美元,这两项都几乎是惠普的两倍。 郭士纳是IBM的天使,却是卡莉和惠普的魔鬼。 并购成为惠普做大的唯一选择,而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看看谁是合适的收购对象。2000年,惠普开始与普华永道的咨询部门进行接触。 卡莉的如意算盘是以180亿美元将普华永道31000名咨询顾问收编,与惠普原有的6000名顾问合力打造惠普的未来。惠普甚至打算收购苹果。但是他们很快又否定了这个方案。 到现在为止,惠普似乎还走在原来预定的道路上,但形势却已急转直下。 卡莉的最终决定是收购当时PC市场排名第三的康柏公司,卡莉给出的理由是用来扩充惠普多元化的运营规模。卡莉当时更为看重的是并购过来的康柏IT服务部门。因为并购前的康柏在IT咨询服务业务收入的比例曾达到33%,4万名咨询顾问的综合能力并不逊色于当日的普华永道,一旦合并后,新公司组成的服务部门咨询顾问人数是6.5万,而IBM的全球服务专才也不过15万人。 但从日后的发展来看,这个决定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现在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康柏公司在当时是个让人尊敬的名字,PC投放量一度超过IBM,成为PC产业王者。很多IT企业的领军人物如刚接任苹果CEO的库克等都有在这家公司的工作经验。1998年,顺风顺水的康柏收购了美国数据公司DEC等多次大规模并购,消化不良,又赶上互联网泡沫,股价暴跌了60%以上。正需要新的突破点的惠普和康柏一拍即合。 经过初步的试探性接触后,2001年7月19日,卡莉正式向董事会提出并购康柏的计划。 纸面上,这的确是一次天作之合。在产品构成上,双方各有所长。如掌上电脑方面,惠普的Jornada被市场好评更多的康柏iPAQ取代;在PC领域上,惠普在消费市场上优势明显,康柏则是企业PC领域的领先者。而从收入角度看,惠普每季度在一款符合产业标准的网络服务器上亏损1亿美元,而在自己设计的同类产品上获利,康柏在此业务上的情况恰与惠普相反。惠普的PC主要依靠分销盈利,而康柏的PC业务利润则来自于网络直销。一家公司与微软(微博)的合作更为融洽,另一家则和英特尔(微博)关系更佳…… 而卡莉的另一个盘算是,与戴尔(微博)高度依赖电脑利润不同,惠普可以通过打印机、服务器乃至消费电子产品保持利润,打一场持久战。依靠收购,卡莉试图将惠普打造为一个技术解决方案商,不仅像IBM一样提供服务,还像戴尔一样销售电脑,像EMC一样提供存储设备,像升阳一样提供网络服务器,像三星(微博)一样销售纯平电视、MP3播放器等消费电子产品。她希望,惠普能“在我们所在的各个产品领域,各个地域,各个客户群取得领先。” 但这个宏大的梦想首先意味着巨大的风险。2001年7月底,当惠普雇用高盛担任财务顾问,对方的第一反应是:“你们真的确定要做这个?”高盛预测,这一消息宣布后,惠普股价将瞬间下跌10%到15%。 事实证明高盛错了,当年9月3日收购决定发布后,两周内惠普的股价狂泻38%。 在评估之后,卡莉还是决定收购康柏。2002年3月惠普完成对康柏190亿美元的收购。同年6月,IBM以仅仅35亿美元收购了普华永道的咨询业务。 在这一刻,惠普向左,IBM向右。时至今日,IBM已成为高端咨询业务方面的强手,而惠普在这方面仍然薄弱,不能不说是当日一招错棋拖的后腿。 把惠普和康柏亏损的PC业务合并在一起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蛇吞象引发严重消化不良,惠普合并后的PC业务在2003年和2004年都没有实现盈利目标。倒是惠普的影像和打印业务使惠普保持了令人尊敬的名声。 这场堪称奢华的收购使惠普的员工总数增长了两倍,超过30万,即使已经裁员超过10万人。它现在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巨无霸企业,但速度却异常缓慢。 卡莉在任的20个财务季度中,7次利润未达华尔街预期,公司股价在这一过程中下跌了55%。虽然属意提升PC业务的竞争力而收购康柏,但百经波折的大交易让其PC业务的利润率跌至0.9%。 2005年,强硬的卡莉终于为此离职,带着高达4500万美元的补偿金卷铺盖走人。 赫德:“成本杀手”与“收购达人” 2004年底,当联想宣布收购IBM的PC业务时,便有人断言惠普也会步IBM后尘,华尔街的股票分析精英曾经建议惠普也卖掉看似不赚钱的PC业务。 来自NCR的马克•赫德走马上任,这个任命被分析师认为是惠普委婉地拒绝了分拆。这和赫德的简历有关。他老东家NCR公司是一家只有60亿美元规模的小企业,但却具有典型的业务综合性特征,包括高端服务器、软件、桌面设备、外围设备和咨询服务。所有这些,几乎都可以在惠普找到“加大码”的同类项。 赫德将自己在NCR公司赖以成名的削减成本搬到了惠普,大量裁员、压缩部门、减少研发投入(在马克•赫德离职时,惠普的研发投资只有收入的3%,远远低于其他的IT企业,更不要说是创新型的互联网企业),而对职能部门的成本削减工作,甚至精确到办公室的租金上…… 赫德削减成本策略非常奏效,例如赫德上任后的2006年第一财季,惠普公司的收入只增长不过6%,利润却比前一年增加了30%。 削减成本,提高效率,在赫德的整合下,康柏的收购效用终于开始显现出来。2006年起,惠普进入良性和快速发展。该年,惠普以917亿美元营收和6%增幅,超越IBM,成全球最大IT公司,同年实现运营利润74亿美元,同比增幅32%。到2008年第一季度,惠普PC出货1297.9万台,占据18.3%的市场份额,连续七个季度压倒戴尔,坐稳全球第一大PC厂商的宝座。 而事实证明,虽然PC部门带来了高市场份额,但PC市场的低利润让惠普并没有从PC部门得到太多的实际收益。事实上,在2008年的时候PC已经不是值得留恋的战场。PC利润持续降低,这主要是英特尔和微软从个人电脑获得的利润远比PC厂商要高得多。而且苹果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这时,赫德重提向IBM学习,捡起转型IT服务的老战略,但和IBM的瘦身计划相反,惠普依然采用了收购的模式。 他曾说过:“一个企业三分之二的利润增长来自收购,25%来自公司对竞争对手的胜利,还有剩下的10%来自新的创意。” 为了让公司“三分之二的的利润增长”有着落,赫德在上任以后立即着手开始为惠普寻找合适的对象,人们戏称赫德和卡莉终于有了相似的地方——都是“收购达人”。自2005年11月到2008年8年,惠普公司完成了近30笔收购,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软件行业的Mercury、Opsware,网络系统的3Com公司,信息服务领域的EDS、智能手机制造商Palm,惠普花了不下200亿美元。 其中,在132亿美元收购EDS的时候,人们似乎看到了惠普彻底拆分PC部门的勇气和决心。 在惠普2007年166.5亿美元的服务业务营收中,超过半数来自向其计算机、打印机、软件消费者提供的支持服务,EDS则拥有庞大的企业计算机系统管理业务和企业软件开发业务,惠普对其的收购也称得上是“强强联手”。在当时规模达7480亿美元的全球服务市场,IBM以540亿美元的年收入稳居第一,EDS和惠普的年收入分别为220亿美元和166亿美元。两家公司合并后的规模将位居全球第二,这一点也许是促使赫德下定决心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赫德还坚持走在通过收购来壮大惠普的道路上,可以佐证的是,2010年4月底,惠普宣布计划以12亿美元收购智能手机制造商Palm公司,获得webOS操作系统。惠普对此举表示,该公司能够振兴Palm,使其能够在智能手机市场抗衡苹果、RIM等公司。简言之,惠普希望通过这次收购获得苹果早已拥有的:一个能够完全控制的操作系统,并使之成为旗下所有消费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音乐播放器、数码相机、电视机等的核心。 《财富》杂志这样评价赫德在任的政策,“赫德痴迷于数字和执行。换句话说,他是一个处于衰退期和停滞不前阶段的公司最需要的CEO,不过他能否成为一个能够长期引领公司前进的CEO却让人怀疑。”“赫德只想要结果。惠普是在牺牲技术进步和潜在利润的基础上来实现现在的辉煌。它们太依赖于微软的软件,但这种战略的局限性太大。” 除了控制成本和收购外,还有其他手段来振兴惠普吗?赫德还来不及证明,因为性骚扰指控下台了。 冒进者李艾科:仓促转型,惠普机会几何 从卡莉到赫德的10年是惠普数字上最漂亮的10年,却是前景上最糟糕的10年。 这10年,惠普的口号就是“收购、收购、再收购”,在四面树敌的同时,惠普无节制的拉长着自己的战线,在它漫长的产品线上,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强而有力的挑战。 在高端企业级市场,惠普跟IBM竞争;在PC产业,惠普和戴尔、联想、苹果在竞争;在移动端,惠普又和三星竞争。此外,它还做大型机。而这几个称得上惠普对手的公司,却大都专注某一个领域。 现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苹果优势一家独大;在PC领域,联想上升势头明显;IBM也从甩掉PC业务的阴影中走出,今年市值一度超过微软。 显然,如果这样下去,惠普只会更加地衰弱下去,现实逼迫着他们必须要在众多战线中做出选择。 从目前IT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有两条路是可以选择的。要么苹果化,以消费者市场、以创新型产品把控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为模式;要么IBM化,走向企业级、云计算,走向高端市场。 马克•赫德在位时,惠普就已经在研发平板电脑,对抗苹果iPad,至少有两款原型机在开发,一款使用Android系统,一款使用WindowsPhone系统。这是因为惠普既不想牺牲与微软的关系,又不想放弃有大量应用程序支持的Android。 到了李艾科手中,惠普开始推出新的消费型平板TouchPad,它使用惠普自己的WebOS系统,不过WebOS程序缺乏。今年基于Web OS的平板电脑推出以后,市场销售远远低于预期。“美国的一些大型连锁卖场原本大量订货,但见势头不好后便向惠普提出退货。这使得李艾科和董事会很恼火。”所以很快就决定停止基于Web OS的移动设备,并且下定决心处理PC业务。 此刻惠普的选择,意味很明显,向苹果投降的同时向IBM致敬,惠普已经完全丧失了曾经令人尊敬的地位,彻底成了跟随者。 应该说,优秀企业变得有点臃肿,焦点不够集中,绝不是什么少见的事情。即便华尔街的宠儿苹果也有过混乱的时代。这家现在的标志性科技公司1997年时已经到了悬崖边缘,他们找回了乔布斯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乔布斯当时的声明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有先见之明:“苹果不会再像这样把触角伸向很多地方,但是在一些极为重要的领域内,我们的存在也将极为重要。” 但是看来惠普并没有吸取经验。事实上,他们还在持续花着愈来愈多的钱,想要买到下一个大事件。 可以佐证的是与放弃WebOS、分拆PC同时宣布的另一个消息,惠普准备用117亿美元收购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根据惠普的官方说法,这将从根本上推动惠普的转型。不过一名惠普前高管表示,Autonomy一直在向多家公司兜售自己,包括曾经还在马克•赫德控制下的惠普。然而,即便赫德如此钟爱收购,也并没有同意惠普以Autonomy年营收11倍的价格将其收购。 IBM、EMC等IT公司早已经在企业数据服务领域有很多投资,惠普花大价钱买下Autonomy之后,惠普的资金是否能承担得起持续的大力投资,以便和上述巨头抗衡;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让收购而来的技术,和惠普产生化合反应,以避免收购Palm的悲剧不再发生。 当年的IBM在进行了多方考虑后,选择了低调出售PC部门并且卖了个好价钱。而现在惠普突然宣布剥离PC的仓促应对看起来更像是一场事先准备好的谋杀,能否获得应有的利益让人怀疑。而且惠普此时的应对显然已经至少晚了6年,在这个疯狂发展的行业中,6年的差距让人对惠普的转型难以看好。 行业的趋势已经很明显,IBM的转型早已成功,甲骨文(微博)也已经初步成型,留给惠普的时间很少。这就是惠普面临的转型之痛,不仅要进行基因改造,还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改造,才能在行业中占得一席之地。 中插:这10年,惠普的口号就是“收购、收购、再收购”,在四面树敌的同时,惠普无节制的拉长着自己的战线,在它漫长的产品线上,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强而有力的挑战。 链接:收购事件 卡莉:2002年3月惠普完成对康柏190亿美元的收购。 赫德: 2006年7月45亿美元收购商务管理软件开发商Mercury Interactive。 2007年7月,16亿美元并购资料中心自动软件公司Opsware,2亿1400万美元收购精简型计算机(Thin Client)和虚拟化软件业者Neoware。 2008年以132亿美元收购了信息服务领域的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 2009年11月斥资27亿美元收购了网络设备供货商3Com公司。 2010年5月斥资12亿美元收购智能手机制造商Palm。 凯西•蕾丝杰科(Cathie Lesjak)将出任临时CEO期间,2010年9月21亿美元收购数据存储公司3PAR 李艾科:2011年8月,117亿美元收购英国软件厂商Autonomy。
三任CEO让惠普版图愈来愈大
时间: 2024-10-31 02:50:51
三任CEO让惠普版图愈来愈大的相关文章
Autonomy CEO离职 惠普转型计划受阻
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Autonomy公司CEO麦克·林奇(Mike Lynch)离开惠普.离职后,今年1月提名为首席战略官和软件部门主管的Bill Veghte将接管他的职位. 据了解,收购之初,惠普希望借助Autonomy完成从硬件到软件的转型,但现在战略并没有达成.上财季财报中,Autonomy的专利收入大幅下降,惠普CEO惠特曼评价这款产品"令人失望". 在公司的会议上,惠特曼对分析师说,"这不是产品的问题,也不是需求的问题,也不是对手太强,而是企业的问题."
惠普收购3Com华三通信将并入惠普体系
11月12日消息,惠普今天宣布将以27亿美元收购3Com,这实际上意味着3COM在中国的子公司华三通信也将并入惠普体系. 惠普今天在美股收盘后宣布,已经与3Com达成一份最终协议,将以每股7.90美元的价格收购3Com,收购总值约27亿美元.双方董事会已批准交易协议.惠普在对外声明中也提到,"本次合并将使惠普在中国获得一个富有才华的大型研发团队,推动惠普网络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加速创新".实际上,这个"富有才华的大型研发团队"就是杭州华三通信公司. 华三通信脱胎于华为
IDC:紫光收购华三通信公司和惠普中国区企业业务
昨日,惠普公司和中国紫光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公告宣称,双方已经达成协议,紫光将收购华三通信网络公司(H3C)和惠普中国区企业业务(包括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等业务)的51%股权.紫光将与惠普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新华三. 华三通信最初是华为与3Com组建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3年11月.2006年3Com收购了华为所持华三通信全部股份,2010年惠普收购3Com,华三通信成为惠普全资子公司.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华三通信在国内网络市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IDC数据显示,2014年惠普/华三以30.9%
最不逢时的CEO:惠普新上任总裁兼CEO李艾科
李艾科 惠普总裁兼CEO □事件:上月底,惠普任命SAP前CEO李艾科为公司新任CEO兼总裁,但该任命并不被外界所看好,有投资者认为惠普此项任命有点病急乱投医. □点评:惠普新CEO 尘埃落定,李艾科的名字却再次将甲骨文推至台前.随着惠普.甲骨文的发展,曾经亲密的合作伙伴正面临硬件.软件等领域的同业竞争,惠普此次任命的CEO李艾科就来自于甲骨文在企业软件业务领域最强劲的竞争对手SAP.事实上,具有戏剧性的抢人大战正在硅谷悄然上映.惠普前CEO马克·赫德被迫离职,结果被甲骨文以高薪聘走了.马克·赫
IBM CEO批评惠普削减研发开支 收购3Par
IBM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2086.html">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本周二在接受采访时对惠普高价收购3Par和向前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支付大量解雇补偿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说,他对于像惠普这 样削减核心技术投资的企业不感到担心.他说,惠普曾经是一个创新的公司.彭明盛说,IBM不会像惠普那样投入那样多的资金收购计算机存储提供商3Par那 样的公司.惠普没有选择.赫德削减了所有的研发开支. 惠普没有对彭明盛的批评发表评论.截止到2009
重庆与惠普推进云计算 大数据产业合作
摘要: 11月12日,重庆市与公司深入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合作活动举行.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惠普公司将分别与重庆市金融办签署非传统金融业务信息监管平台项目战略框架协议,与 11月12日,重庆市与公司深入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合作活动举行.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惠普公司将分别与重庆市金融办签署"非传统金融业务信息监管平台项目"战略框架协议,与两江新区.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共同签署"大数据人才教育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从金融信息化和人才培养两个领域共同推进重庆云
惠普加强HAVEn大数据平台以支持新型人类信息应用软件
ZDNET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7月07日 北京消息:HP Autonomy推出新版HP IDOL,其加强了与HP HAVEn大数据平台之关键组件(HP ArcSight.HP Vertica和Apache Hadoop)的集成,并且大幅提升了HP IDOL的分析能力.可靠性和易用性. 大数据曾是数据科学家专享的技术,而其算法复杂,但目前正在快速成为主流,让企业能够针对更多日常的运营应用软件进行强大的分析.这些企业寻求灵活.安全且高速的平台,可以经济地整合结构化数据.机器数据.新型非结构化数
惠普:利用大数据创造更智能的IT服务台
IT服务台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服务单日积月累,用户变得沮丧并且越来越没有耐心,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问题最迫切. 以往,根据优先级别和提交时间处理服务单的方式进展可能还算顺利,但是现在,IT服务台的请求已经不再是这么简单.由不了解计算机的人提出的直接简单易解决的问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目前的人都精通技术,员工喜欢使用一些很棒的技术来办公.当出现问题时,本能的反应是找IT服务台,并希望IT团队确切地知道如何在其可能从未见过的设备上使用电子邮件. 这只是IT服务台每天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其中一个例子
惠普三代CEO:做大惠普不堪重负
虽然他们个性迥异,但他们共同的策略是让惠普(微博)的版图愈来愈大,直到不堪重负. 如果进行一个"最爱用外部CEO的跨国IT公司"评选,惠普一定名列前茅.从卡莉·菲奥莉娜,到马克·赫德,再到刚刚任命的李艾科,惠普的董事会似乎更愿意用外来的和尚念经.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惠普最大竞争对手IBM,自从成立至今只有一次从公司外部聘请了CEO:1993年,IBM陷入低谷,董事会任命郭士纳出任公司CEO.这次任命让IBM从硬件厂商成功地向软件与IT服务转型. 这被认为是" 空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