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个人都变成推销员

为什么欧美反应平平,中国票房却表现出色?别搞错了,同样是口碑,也得需要更好的营销点。  文|CBN记者 姚芳沁  有一部电影,你早已知道场面、节奏、结局和哭点,还会背几句台词,可你还是会掏腰包去电影院戴上3D眼镜,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坐上三个半小时。这是3D版《泰坦尼克号》。  从4月10日凌晨在中国上映起,《泰坦尼克号》首日全国票房突破了7300万,2天过亿。首日全国放映1.6万余场,超过150万人去看了这部电影。这个纪录超过了《碟中谍4》和《功夫熊猫2》,也刷新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在中国内地发行的所有影片首日票房的新纪录。时光网和豆瓣上分别打出了8.9和9.5这样的高分,按照这个趋势,外界预期的5亿票房似乎也不在话下。  廖旭翎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心情大概轻松复杂皆有之。他是20世纪福克斯中国公司的市场总监。当初在接到这个市场策划的时候,还真让他犯过难。这样一部剧情完全没有改变的片子,甚至连那些穿帮镜头都原封不动,还能开发哪些思路?而14年前,2D版《泰坦尼克号》已经在中国创下了3.6亿的票房神话。  3D本来是那个理所当然的卖点。20世纪福克斯专门拍摄了一段幕后花絮,记录卡梅隆的拍片过程。突出了卡神为了完成最完美的3D效果,不惜花费重金,利用三维特效重新绘制了部分镜头,与300位工程师奋战60多周。“之前有过一些仓促赶制的2D转3D的电影,都不是很成功,我们必须要与它们加以区别。”廖旭翎说道。卡梅隆本人就是3D的最好代言。他还专门为中国影迷录了一段视频,承诺“视觉上会有震撼效果”,不仅灾难场面,连那些感人的情节,也可以通过3D让人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但事实最终证明,除了字幕和深海气泡,3D效果可以略过不提。在情人节和伦敦首映礼上配合海外发行做的前期宣传,也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北美本土市场也对这部片子缺乏热情。“3D不能作为主打了,我们要激发中国观众对电影的情感共鸣。这部电影对很多人来说,是他们接触的第一部海外大片,对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意义,大家一起来怀旧,会是个不错的主意。”廖旭翎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所以你可能就看到了那个“14年前,那个陪你看这部电影的人,是否还在你身边?2012你将牵着谁的手一起重温经典?”20世纪福克斯在新浪建了3D《泰坦尼克号》的官方微博,这是它们的宣传口号。热门话题很快在人群中传播起来。一些明星也参与讨论,在微博上忆苦思甜。于是,全民自发加入,成为《泰坦尼克号》的义务宣传员了。  这早在廖旭翎的预料之中。在打出怀旧牌之前,他曾经调研过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反应,其中观众年龄的跨度从13岁到50多岁。而微博用户把这部电影与自己的青春回忆联系在一起的居多,也是因为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出生的这群人正好在那段时间看了第一部好莱坞大片。  如果廖旭翎什么都不做,可能《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的特殊历史背景也能让这次3D版本获得不小的市场反应。但明星产品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营销,反之,把像《泰坦尼克号》这样声名在外的产品营销出去,并不比任何新产品的营销来得简单。  《泰坦尼克号》对“70后”、“80后”来说的确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不仅是好莱坞的大场面、大制作给人造成的感官冲击,还是这种“爱情神话”第一次制造的公众话题效应。无论你是否喜欢这部电影,1997年那种街头巷尾的议论你都不可能不记得,当然,还有那首《我心永恒》。  用户的力量被广泛发挥的时候,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有一段《泰坦尼克号》泪奔版MV在网上疯传,在这段
网友自发的创作中,杰克和露丝在片中没有生死离别,而是白头到老。新的话题又酝酿起来,那当年的杰克和露丝现在怎样了呢?莱昂纳多和温斯莱特今夕的对比图被大肆传播,还有温斯莱特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惊呼:“我们真的很不一样了,他胖了,我瘦?了。”  还有对“裸戏被删”的讨论。廖旭翎记得,4月6日一次大范围的媒体看片会结束之后,各家媒体就开始炒作裸戏被删。“如果要找两部片子之间有什么不同的话,这确实是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廖旭翎说。各种嘲讽和戏弄蜂拥而至,焦点集中在那段原本也只不过一闪而过的镜头,一些人开始怀疑影片删减幅度更多,而看过的观众则在网上“辟谣”,表明删节的戏份其实微不足道。  但这些都比不过那个“广电总局”的回应。这并不是20世纪福克斯宣传的一部分,事实上,这是一个网友在微博上发布的一条微博:“考虑到3D电影的特殊性,我们担心播放此片段时观众会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观众的头,造成纠纷。出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考虑,我们决定删除此片段。”但此微博被一再转发的时候,原本后面带着的“假新闻”字样却消失了─这条假消息先后经历了国内媒体、《卫报》、CNN等国外媒体的一路传播,直至最后卡梅隆自己作出了回应。  在这些讨论蔓延开来的时候,如果你再在电子商务网站上看到关于《泰坦尼克号》衍生产品的宣传,你多少会觉得这部电影的宣传无处不在。淘宝网(微博)上搜索“泰坦尼克号”你会发现,相关的搜索结果多达4000多个。很多衍生品都打出了“3D”的噱头,比如3D立体泰坦尼克号模型、3D雕刻沉船打捞木盒等。  今年原本就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京东商城(微博)主打的是那颗“海洋之星”,推出珠宝首饰抢购活动。旅行社也推出一系列活动,4月10日,一艘载有440名乘客的泰坦尼克号纪念邮轮将在英国故地重游。  所有这些营销项目里,获得官方授权的产品只有两个,一个是推出了一套限量版经典款式的显示器品牌,另一个是与南京一家银楼合作,推出泰坦尼克号百年对戒。廖旭翎强调:“《泰坦尼克号》的气质和《功夫熊猫》这样的电影肯定不一样,主打是女性,而且定位应该更高端。我们在授权商的选择上会谨慎一些。”但这部电影的衍生品市场显然要比他想的丰富得多。  对于廖旭翎来说,未来在衍生品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尤其是在怀旧元素刺激下引发的购买欲被格外地看好。但那些口口相传的话题效应,则多少在他的意料之外。  (实习记者席悦、李依蓉对本文亦有贡献)  联系编辑:yangying@yicai.com  另一个做口碑营销的明星产品  你可能记得那个2011年年末就被各大网站报道的光场相机Lytro。Lytro因为其先拍照后对焦的特性而被誉为“最具颠覆意义的相机”。科技博客们早就报道过它的试用体验,还附加使用场景视频。但当这款399美元的相机正式上市的时候,如何利用人们的心理预期,就成了营销的关键。  和3D版《泰坦尼克号》类似,Lytro想把大街上的每一个人都变成自己的推销员。它们发布了一个特殊的官方网站,在上面你可以像试用Lytro一样调整网站里那些照片的焦点。当你把鼠标挪到你想要对焦的位置,点击一下,你就会看到图片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而通过若干次焦点变换,你就会看到场景相同而气氛完全不一样的照片。  Lytro鼓励你把这件好玩的事情分享给朋友,在这里,它加入了Lytro相机的另一个特性:和普通数码相机不一样的是,Lytro拍照之后并不能马上看到,而是得上传到电脑,用一个特殊软件来看。但同时你可以分享到Facebook,你的朋友可以直接在Facebook上改变照片的焦点,这让很多人有了做实验一般的乐趣。  除此以外,Lytro还公布了用户的使用照片。那个像迷你望远镜一样的照相机,任何人用它在路边摆出奇怪的拍摄姿势时,都少不了引来围观和搭讪。Lytro会邀请用户一起去街拍,让街头话题效应传播得更远。

时间: 2024-09-24 04:05:55

把每个人都变成推销员的相关文章

网页标准化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

标准|网页 "网页标准化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这个标题很容易让人误会,会以为作者想说这种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然而这里并不是这个意思,希望看官们能看完文章再做评判. 最近一个项目的客户反馈就是:网页页面总是出错,主要是内容页出错,添加一些资料就会乱了,整个页面都会乱掉.通常这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们添加的资料的代码是不干净的,也就是说这些资料中夹有很多HTML的标签,并且有很多标签是没有封号的.当这些资料添加之后网站的原有代码与后来的代码之间就会现问题,并且在局部的代码错误就有可能产生

Seo定律:99%的人都在使用过时的seo技术

对于seo工作者来说,搜索引擎既是天使,更是魔鬼,因为它养活的只是排在第一页的站长,排在后面的全是它的牺牲品.搜索引擎每一次算法更新,产生的冤魂厉鬼不计其数.可怕的是它的更新速度之快是其它行业不可比拟的,因此,seo知识也会随着搜索引擎的更新而更新.实际上很多人使用的seo知识都是过时的.因为真正掌握seo的永远只能是少数人. 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能掌握真正的seo技术?这要从搜索引擎的算法更新说起. 最初的搜索引擎算法是非常单纯的,哪个网站所获得的导入链接多,或者关键词密度最大,哪个网站就能获得高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称作seoer

大家好,我是魏东东.已经好久没有认认真真的写一些文章了.今天心情压抑想写一下关于这段时间的seo心得体会.文章的题目叫<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叫seoer>,是本人互联 网首创作品.写本文的目的不是来宣扬本人是一个真正的seoer,而是本人不是,所以写下这篇文章用意就是鼓励自己,第二个方面就是警惕那些过于自以为是,盲目不屑一顾的自 命清高的伪seoer们把我们seo这一行搞的白菜价,渐渐的失去了soer们特有的光环. 先谈一下目前seo在国内的现状吧,本人目光狭隘,看的不准确,希望高手多批评. se

聚米微商好做吗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做聚米婧氏品牌呢

一.招收对象 聚米里面都是宝妈,带着孩子,为了宝宝,没有经验,没有实力,没有钱,没有工作,啥都没有,可是有的就是一种拼搏的精神,一种母爱,一种引起无数社会最底层人员内心共鸣的情感 我们不会嫌弃任何一个屌丝微商,因为在别的品牌你可以4 5 级,但是在聚米,哪怕你是个小微米,你也会得到总代的看待,人人平等,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有潜力,你不能蔑视任何一个微小的个体,你不能看轻别人也看不起自己 我刚做微商的时候,这个群里很多人都认识我,我那时候比你们屌丝啊,亏钱十几万,但是我从来没想过我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大数据

摘要: 也许你并不需要大数据 2012年大数据的发展如火如荼,然而本文的作者,数据分析公司SiSense副总裁Bruno Aziza却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大数据. 大数据无处不在.从社交媒体初创公司到 也许你并不需要大数据 2012年"大数据"的发展如火如荼,然而本文的作者,数据分析公司SiSense副总裁Bruno Aziza却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大数据. "大数据"无处不在.从社交媒体初创公司到纽约的中央公园,每个公司似乎都在部署大数据分析. 著名数据分析

做程序员工资高福利好?其实是压力山大 很多人都快疯了

中介交易 SEO诊断淘宝客 站长团购 云主机 技术大厅 软件程序员在如今看来是一个既能挣钱又有工作保障的职业,但是,这种职业对你的精神健康却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有两种事情几乎能让程序员疯掉. 一个是被人们称作"骗子综合征(imposter syndrome)"的东西.患这种症状的人通常是发现一起共事的所有程序员都比自己聪明.比自己有天份.比自己有才能.你生活中一直恐惧中,担心其他人会最终发现你是个冒牌货.你的技术和能力是装出来的. 经常会有女性程序员坦白说遭受"骗子综合征(i

坚信每个人都能成为品牌

[编者有话]       第五期的<挨踢人物传>在阳春之际与大家如约而至.本期的嘉宾是博客的风云人物,15年的挨踢生涯让他对职场有了深刻的感悟--          他说过:不论身处多么困难的环境,即使觉得前途渺茫,也不要放弃学习,否则就是"自断筋脉":          他还说过:职场首先比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坚持与好习惯!         他经历过很多不同的岗位,通过这些岗位完成了自己能力与知识的积累,成功的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快来看看TA是谁-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云计算、大数据能让每个人都享受到AI红利

 5月19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ZD至顶网协办的第八届中国云计算大会进入第二日程,第四范式首席科学家.机器学习领域国际学术带头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在现场带来了"AI For Everyone"的主题演讲. 杨强表示,"我们所说的强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实际上并不是我们需要害怕的东西,我们需要害怕的东西是我们的技术,一定需要大数据,但是我们本身又没有大数据这样的红利.相反我们要发展的技术是这样的,把知识迁移到身上,短时间通过小数据能够学习.能够成长,如果我们有能力把大数

.net-很多人都没解决的问题。。。

问题描述 很多人都没解决的问题... 代码执行到这个方法时会报一个错误 /// <summary> /// 执行SQL语句并返回DataSet /// </summary> /// <param name=""sql"">SQL语句</param> /// <param name=""parms"">参数集合</param> /// <retu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