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科研不能再"两头花钱"

“把论文发出去,需要花钱,再把数据买回来,还要花钱。我们这是在两头花钱,最后把钱都送出去了。”3月9日,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场上,在听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华良的发言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建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寿君不由得感慨。

蒋华良提出的,是一个他呼吁了很多次,却不那么容易解决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强调大数据的重要性,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自己的科研数据都在国外。”蒋华良直言。

在蒋华良看来,大数据时代的当下,谁掌握了科研数据,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美国是科技强国,也是科技期刊的强国,国际上大多数研究结果都发表在美国期刊上。因此,美国掌握了大部分科研数据。”蒋华良说。

科研数据对于新药研发、新材料研制方面尤为重要。“国外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没有多少人去做实验研究,他们主要依靠数据分析,很容易就能把所有科研数据都分析一遍,筛除已经研制失败的数据,然后稍微做一下实验就可以了。这也导致美国做新材料的速度,基本上是我们的两到三倍。”

而对于国内的科研企业、院所及科研人员来说,想分析科研数据并不容易。“想分析,就要花钱把数据买回来。”蒋华良说。

“国外一些机构专门做数据库,会把各个研究小组的数据整合起来,如果要用这样的数据库,包括打包的数据服务,就要付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晓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她表示,由于自己的科研领域经常需要参考国外数据,自己所在单位也与某些数据库建立了订阅服务的关系,方便科研人员进行数据查询。

“这笔钱不是一个小数目。”王寿君说。

在全国政协委员们看来,要改变这种情况,最关键的是尽快发展我国的高质量期刊。

“一些好的文章可以优先安排在国内期刊发表。”蔡晓红表示,希望通过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带动国内科技期刊的发展,提高国内期刊的影响力,进而改变上述被动局面。

然而,问题在于,当下科技管理部门常常按照SCI排名的方式考核项目运行情况,考察实验室或者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我们每年都要填很多表,写明发表了多少SCI论文,自己要报,单位也要报。”蔡晓红说,如此考核“指挥棒”的导向,直接影响了国内优秀科研论文发表时所选择的期刊。

要改变当下的局面,考核机制应当调整。“现在有些国内期刊也在鼓励国内科学家优先将论文发到国内期刊,但目前考核体系如此,即便鼓励也不可能改变大局。”蔡晓红告诉记者,“我们要先做到不要唯SCI论事,而是真正以科学研究实际的价值和意义来论事,这样才会在整体上有助于整个体系的改变。”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0-23 22:18:11

大数据时代科研不能再"两头花钱"的相关文章

大数据时代科研信息管理与决策机制研究

大数据时代科研信息管理与决策机制研究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王笑 数字化浪潮席卷了全球,已经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途径.科研院所作为科学理论研究的先锋.信息资源的富集地,理应与时俱进,积极求变,通过开展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交流和共享,更好更快地推动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本文从科研院所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必要性.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本步骤,探讨了目前科研院所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可能存在的几点问题. 大数据时代科研信息管理与决策机制研究

微软携手中科院,无惧大数据时代科研挑战

今天微软研究院传出消息,将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将提供最新的云计算资源以便中国的科研人员使用.从合作备忘录中的内容来看,在今后两年里,微软每年都将捐赠200万小时的Windows Azure云资源和15TB的Windows Azure存储空间给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研究项目.除此之外,微软还会为中国科研人员提供另外的300万小时的Windows Azure资源和25TB的存储空间,作为双方互相合作的6到12个研究项目的使用资源. 伴随传感器应用的普及和多方协作数据

科学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数据化能力显著增强.2012年2月11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主题为"大数据时代"的专栏文章,最早明确地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由此变成了一个火遍全球的热词.大数据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科研领域,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到社会,越来越多的观察.计算和传播等仪器设备正在产生着源源不断的海量.复杂的数据,这使得几乎每个学科领域都在面对着空前的数据爆炸.可以说,科学研究正在进入

开放小区尚需再议,大数据时代也应需筑好安全围栏

"拆围墙"一词是近几天网上讨论用得最频繁的词.昨日,住建部发言人在住建部官网称要正确理解"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一哄而起",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拆围墙",会切实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打开封闭式小区不可能一蹴而就,最适宜的方法是先做出几个标准的开放式小区,最大限度减少打开封闭式小区的阻力. 众所周知,海量数据本身就蕴藏着价值,但是如何将有用的数据与没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区分看起来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科研用户服务模式探索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科研用户服务模式探索 周涛 杨志萍 王春明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图书馆特别是研究型图书馆以及大学图书馆正面临着贡献边缘化的危机.通过对知识创造的生命周期模型进行分析,当前和未来科技创新需要科研数据管理和基于知识的交互协同创造能力.图书馆服务应抓住机遇,通过科研数据管理与用户关系管理相结合,探索融入科研一线,跟踪科研全过程的图书馆知识化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本文基于国外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以及用户关系管理方面,从技术支撑.科研数据组织.数据分析到用户关系管理等,探索该服务模

大数据时代 何必再学孟母

孟母择邻是每位母亲都熟悉的教子素材.孟母择邻来自汉代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后来这个故事编入<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以此赞赏圣人成长的道路--但稍懂得孔孟

再建一个新型“枢纽港”——“大数据时代的上海机遇”

"大数据(BigData)",从一个海外生词变成了国内热词.其中,两个大数据经典案例被津津乐道:其一,谷歌公司利用海量搜索数据,成功预测2013年美国流感暴发:其二,微软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对新一届奥斯卡金像奖作出"预言",结果除"最佳导演"外,其余13项大奖全部命中.一时间,人们对各类大数据应用畅想纷纷,那么身处大数据时代的上海,可以有何作为? 数据富矿:沉睡还是说话 信息爆炸时代,"数据矿藏"已极其富饶,问题是让它们永

大数据时代:机器翻译能否取代人工

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百度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发的"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机器翻译核心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以下简称"机器翻译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此项目获国家科技大奖,标志着互联网大数据为我国机器翻译技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机器翻译的关注和探讨: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机器翻译能否取代人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qu

时间轴:大数据时代的“生死簿”

时间轴能真实呈现用户更加个性化.隐私化.立体化.互动化的数据和信息,各类相关形式的创新产品和应用,被认为将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 一年前,Facebook.Path等诸多国外的互联网公司都开始运用了时间轴(Timeline)功能.简单说,Timeline是用户自我编辑的个人时间轴,用来记录用户的行为轨迹,并可以控制个人信息只给想展示的人.时间轴应用让Facebook用户可以与朋友分享他们的各类活动,创建一个动态的时间轴主页.时间轴赋予用户一个载体,将其在互联网上的零散时光串联起来,用全新的方式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