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米-戴蒙48小时紧急收购

人物:杰米·戴蒙,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兼CEO。  时刻:2008年金融风暴中  决断:必须决定是否在48小时内收购贝尔斯登。选择收购,则意味着必须在几天内接管一个4000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很可能将公司置于危险境地;放弃收购,则意味着再三拒绝政府的要求,弄僵和当政者以及未来政治明星的关系。  2008年3月13日(周四),晚上7点,纽约东48街的Avra希腊餐厅,家人正在为我庆祝52岁生日。突然间手机响起,这让我有些恼怒,这个号码是专为家人和工作上的紧急事件准备的,我很不情愿地接通了电话。  是盖瑞·帕尔,为贝尔斯登工作的Lazard投资银行家,他询问我能否与贝尔斯登CEO艾伦·施瓦茨通话。为了不影响家人的情绪,我不得不在他们惊讶的眼光中走出餐厅,来到街边听电话,我意识到麻烦来了。  施瓦茨表明贝尔斯登正遭遇挤兑,流动资金吃紧,股价暴跌,四处告借无门,希望我们能提供300亿美元的资金帮助。  我很清楚贝尔斯登陷入的困境,但作为摩根大通董事长兼CEO,我不能置自己的公司于危险境地。我坦率地告诉他“不行”,但表示可以帮忙联系美联储和财政部。  我给时任美联储纽约分行总裁的蒂莫西·盖特纳通了话,他要求我最好是拉贝尔斯登一把。  “我们不可能单独完成这件事,”我告诉盖特纳,“只要能把它拖延到这个周末,就有时间了。”接着我将电话打给了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  我相信贝尔斯登董事会当时已经在做申请破产保护的准备。在与3位政府官员协商后,当晚11时,我派摩根大通高级交易员马特·赞姆斯带着一组工作人员前往麦迪逊大道383号贝尔斯登总部检查账簿,我们的人对贝尔斯登的财务状况感到相当吃惊。  清晨5点,盖特纳召集了政府高级官员参加的电话会议,讨论允许贝尔斯登倒闭后的影响,与会者包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财政部长保尔森。他们发现,此事会波及全球数千家公司,需要在几天内清理数万亿美元的资金。  会议已经进行一个多小时后,盖特纳提醒大家,一些重要的信贷市场即将开市。很快,一个解决方案达成:虽然美联储无权直接向贝尔斯登的经纪商提供贷款,但它可以将钱借给摩根大通银行,然后通过摩根大通将资金转借给贝尔斯登。  盖特纳将方案告知我,我立即通知摩根大通首席律师史蒂芬·卡特勒以新闻草稿的形式向贝尔斯登管理层发邮件,称摩根大通将向贝尔斯登提供为期28天的“必要”的注资。邮件发出的时间是早晨6∶45。  这些保证救援的钱来自美联储,同时也是承担着风险的贷款。自大萧条以来,这还是美联储第一次像这样借钱给一家公司而不是银行。  盖特纳:希望摩根大通单独收购  美联储的行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3月14日(周五),贝尔斯登的股价下跌47%至30美元,客户与交易伙伴继续流失。财政部长保尔森逐渐意识到,贝尔斯登撑不过周末了,是时候准备“后事”了。保尔森和盖特纳在晚上召见了施瓦茨,表示希望在周日晚上之前——也就是亚洲市场开市之前——将贝尔斯登出售。  3月15日(周六)是最为忙乱的一天,我的人马已经兵分几路:2000多名工作人员从周四晚上起就在贝尔斯登总部清点账目,评估这笔交易的交易额;200多名高管聚集在派克大街总部8楼的几间会议室里全天候讨论收购事宜,只有食物送进来的时候,大家才抓紧时间打个盹;另外一行高管早上8点就赶到贝尔斯登总部与施瓦茨会谈,并随时执行我的指令。  下午,另一个竞购者弗劳尔斯公司提出了一个诱人的计划:它出价30亿美元现金购买贝尔斯登90%的股权,每股大约28美元。但这项计划还有一个前提:弗劳尔斯需要找一些贷款者提供200亿美元的资金以维持贝尔斯登继续运营。  几个小时后,我们也提出报价:愿意以每股8~12美元的价格收购,总价在9.45亿~14亿美元之间。  3月16日(周日)一早,我们向贝尔斯登提出了合并草案,只是没有提及收购价格。  当我们的工作人员评估完账目回到派克大街后,他们提供的情况动摇了我们的决定。除了不断流失的客户,贝尔斯登还因为2007年夏天倒闭的两家对冲基金要面对一连串的诉讼,剩下的大量抵押贷款资产也会让公司在住房市场上遇到更多的问题。  经过如此简单的账目检查就收购一家经纪公司是存在很多风险的,我立即命令手下告知贝尔斯登的银行家盖瑞·帕尔:撤销收购申请。  公司大多数高管认为收购贝尔斯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毕竟,历史上从来没有人仅在几天之内就接过一个4000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尤其是当它已经千疮百孔的时候。  我打电话给盖特纳,向他解释单凭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的风险太大了。  当时正是盖特纳事业的重要时刻,他很可能会成为下届政府的财政部长。眼下,大家都在看着他的救援行动。盖特纳没有给事情留下任何回旋的余地,几分钟后,他给我回了一个电话,表示不管有多大困难,也希望摩根大通能单独完成这笔交易。  我很清楚,再三拒绝政府的要求并非明智的选择。但执行政府的意图有很大可能将公司置于危险的境地。  到了中午时分,贝尔斯登与弗劳尔斯的交易已经变得不可能。因为弗劳尔斯已经知道短时间内凑齐200亿美元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们仍试图玩些花招影响交易价格。  这时我指示前方重新提出收购申请,但将收购出价降至每股4美元。根据此计划,联邦储备将负责300亿美元的资金用以处理贝尔斯登账目上那些难以脱手的证券,这笔投资既有可能赚钱也有可能亏本。  保尔森:这笔交易不能太贵  正当我和200多名高管还在讨论4~5美元一股的收购价格时,财政部长保尔森的电话打进来,我用免提接听了电话,保尔森说道:“我觉得这个出价偏高。这笔交易不能太贵。”  下午3点左右,我让摩根大通投行负责人道格·布劳斯坦电话告知帕尔:“我们的出价为2美元一股。”  “您该不会是认真的吧?”帕尔还专门多问了布劳斯坦一句。  我可以想象贝尔斯登董事会对这个报价会感到多么震惊,但他们冷静思考会想得到,在这种局面下,2美元至少比破产保护后一无所有强,而且他们也清楚这个时候他们得罪不起财政部和美联储。  下午6∶30左右,贝尔斯登传来消息:全体董事同意了这笔交易。大约晚上7点,《华尔街日报》网站上披露了交易价格,整个华尔街都惊呆了。我决定在晚上8点召开投资者电话会议讨论这笔交易,但已经精疲力竭的贝尔斯登CEO施瓦茨并没有出席会议。  3月16日(周日)很晚的时候,律师们已经完成合并协议,联邦储备银行纽约分行的官员召集华尔街所有的CEO开电话会议。官员们的发言经常被打断,因为不断有人申请加入会议。盖特纳和我先后做了简短的发言,表示摩根大通会承担贝尔斯登的债务,但如果双方最终不能达成协定,那么市场将遭受灾难性的打击。  在提问阶段,花旗集团的参会人突然抛出一个问题:“不少贝尔斯登的贸易伙伴与它签订有长期合同,他们如何应对风险呢?”  这个问题令我有些不快。“你是谁?”我问道。他自称“维克拉姆”,并且认为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提问而已。这更让我感到窝火,我告诉他:“别再讨论这类问题了!政府已经为华尔街避免了更多的损失,花旗集团应该感谢我们。”  事后我才知道他是花旗集团新任CEO维克拉姆·潘迪特。  一周的价格拉锯战  接下来的几小时,更多的事情让我生气。  这笔仓促进行的交易存在明显漏洞:摩根大通已经保证1年内维持贝尔斯登原有的业务,即使摩根大通股东们拒绝这笔交易。  这一保证让贝尔斯登生气的投资者们有充足的理由抬高价格。  这只是一场持续一周的拉锯战的开始。直到3月21日(周四)上午,摩根大通的律师们还在和贝尔斯登的同行们争论这个为期1年的承诺。  “你难道不知道我们的问题么?”我见到施瓦茨后问道,“股东们完全可以投票否决这笔交易。”  施瓦茨也不甘示弱:“‘我们’有问题意味着什么呢?”  应该说,施瓦茨并非贝尔斯登阵营的死硬派,他倾向于做出一些让步促成交易,但前提是一定要争取更高的价格。  3月19日(周三)傍晚,我来到贝尔斯登二楼的礼堂,面对该公司数百位难以控制的经理们讲话。他们和董事们一共拥有大约30%的公司股权,我知道必须稳住这批股东。  现场敌意感很强,尽管摩根大通很大程度上已经避免了伤害其他银行的交易漏洞,但此时此刻,我仍然觉得自己成为了沮丧的监管者的意愿执行者。  我试图采用平和的语言安抚听众。我告诉他们,贝尔斯登与摩根大通的“强迫婚姻”不是“我们安排的计划”。但一位经纪人尖刻地回应道:“这不是强迫婚姻,而更像是强奸。”会见不欢而散。  这种对峙对每个人都是灾难,3月20日,我们试图采取其他方法打破僵局,我手下的一位高管与贝尔斯登律师曾私下讨论过一种可能性: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贝尔斯登允许摩根大通持有其51%的股票,这样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赞成票而不用去说服那些不满的投资者。  然而,在得知要不经股东同意就购买如此多的份额时,特拉华州的法院表示反对。我们只有再想其他办法。  3月21日,耶稣受难日。我们告诉贝尔斯登的律师,如果贝尔斯登再不让步,那么摩根大通不保证提供维持其运行的资金。  我们考虑过这样做的后果,尽管有被贝尔斯登诉讼的可能性,但他们毕竟处于不利位置。如果我们在下星期一(3月24日)还不能确认对其的收购,这家公司很可能必须申请破产保护。这种绝境下,恢复谈判是唯一现实的选择。  复活节(3月23日)上午,施瓦茨打电话给我说:“我们的心理底线快到了。至少两位数的出价才能让我们的董事们满意。但你千万别开出9.99美元的价格。”  两家公司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盖特纳和保尔森担心,在市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贝尔斯登再次成为了威胁金融系统的定时炸弹。保尔森在一次电话中很不情愿地告诉我,他也希望出现一个更高的价格。  第二天开市之前,我们抛出了最后的出价:以大约10美元一股的价格收购贝尔斯登39.5%的股票,总价约12亿美元。为了迎合美联储,我们答应先出10亿美元以承担任何潜在的损失,此举大大减少了政府遭受大约290亿美元损失的风险。  交易终于达成。  几个星期后,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我告诉参议员们,我所做的一切没有任何个人目的,完全是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的话,贝尔斯登就会倒闭,而这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时间: 2024-09-08 10:16:19

杰米-戴蒙48小时紧急收购的相关文章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48小时紧急收购

人物:杰米·戴蒙,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兼CEO. 时刻:2008年金融风暴中 决断:必须决定是否在48小时内收购贝尔斯登.选择收购,则意味着必须在几天内接管一个4000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很可能将公司置于危险境地:放弃收购,则意味着再三拒绝政府的要求,弄僵和当政者以及未来政治明星的关系. 2008年3月13日(周四),晚上7点,纽约东48街的Avra希腊餐厅,家人正在为我庆祝52岁生日.突然间手机响起,这让我有些恼怒,这个号码是专为家人和工作上的紧急事件准备的,我很不情愿地接通了电话. 是盖瑞·帕

杰米·戴蒙:贝尔斯登的拯救者

2008年3月17日,星期一.过去一个周末里,杰米·戴蒙(JamieDimon)据说只睡了几个小时,显得有些疲惫.此前一个星期,他刚刚庆祝自己的 52岁生日.从近期<纽约时报>的一张照片看,他的头发白了许多.此前一天,这位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刚刚做成也许是他整个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笔交易. 2008年3月16日,星期日.美联储出面,将身陷次贷危机.濒临破产的华尔街上抵押贷款证券业务最大的"玩家"之一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推入

杰米-戴蒙:危机盈利的秘密武器

Jamie Dimon Secret weapon in crisis of Morgan Chase for profi t 文/李 振 摩根大通是这次金融危机中唯一能够盈利的大型金融机构.2009年7月的财务报表显示,摩根大通连续第20个季 度盈利,利润高达27亿美元,比1年以前增长了36%,营业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277亿美元.其股价已从今年3月 份美国"熊市"的低点飙升了150%. 而在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给股东的年信中,他一反常态,没有对公司的业绩夸夸其谈,而是用了整整28

专访杰米·戴蒙:摩根大通“发力”中国

进入中国已有近90年历史的摩根大通(J.P.Morgan),终于将期盼已久的合资券商资格收入囊中,如愿地拼合自己作为综合性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发展的版图. 6月9日下午,摩根大通和第一创业证券签署合资证券公司协议,成立一家在中国国内证券市场运营的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公司尚待监管机构批准. "近年来,我们一直都努力在中国拓展业务.在监管规定范围内,通过合作的形式去来完善我们的服务平台."刚刚参加完签约仪式的摩根大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Dimon)告诉本报. 终尝夙愿 本报获

芮成钢专访吉米·戴蒙

芮成钢专访吉米-戴蒙 杰米·戴蒙简介 杰米·戴蒙,美国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华尔街最出色的银行家之一.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他带领的摩根大通是美国唯一一家没有亏损的大银行. 节目文稿 小片1 [正文]金融危机中,百年老店雷曼兄弟轰然倒塌,花旗.高盛等金融巨头也摇摇欲坠,但是有一家却是例外,那就是摩根大通. "千万别小看了次级贷款!我们必须立刻清空一些资产.不然,过不了多久,它们便会化为乌有."2006年10月的一天晚上,杰米·戴蒙向摩根大通证券产品部门主管威廉·金发出了警告

惊魂48小时:保尔森揭秘雷曼破产内幕

回到13楼的临时办公室,摆在面前的事实让我感到突如其来的恐惧.雷曼已经死了,AIG的问题也失去控制,接下来就是美国会陷入更深的衰退,一个巨型金融机构的失败会影响整个国家的走势,也许后果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想,要从中拯救这一切至少要花上数年的时间吧 编者按:本月初,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出版了回忆录<危机边缘:致力遏阻环球金融制度崩溃内幕>,这是由经历此次金融危机的重量级人物所撰写的第一本书.在回忆录中,保尔森揭秘了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包括标志着次贷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的&q

惊魂48小时:保尔森揭秘雷曼兄弟破产内幕

回到13楼的临时办公室,摆在面前的事实让我感到突如其来的恐惧.雷曼已经死了,AIG的问题也失去控制,接下来就是美国会陷入更深的衰退,一个巨型金融机构的失败会影响整个国家的走势,也许后果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想,要从中拯救这一切至少要花上数年的时间吧 编者按: 本月初,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出版了回忆录<危机边缘:致力遏阻环球金融制度崩溃内幕>,这是由经历此次金融危机的重量级人物所撰写的第一本书.在回忆录中,保尔森揭秘了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包括标志着次贷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的&

分众危情48小时:刷新键几乎按烂 扒盒饭开会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22日凌晨1点多,分众传媒(NASDAQ:FMCN,下称"分众")副总裁嵇海荣正躺在床上看书,灯光透着暖意,像无数个平常的夜晚一样,他很快就会入睡. "我们的股价到九块了--"分众董事长兼CEO江南春的电话打破了宁谧.由不得嵇海荣反应,做空基金浑水研究(Muddy Waters Research,下称"浑水"

48小时:大数据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应对雅安地震?

下午,看到我的新浪微博中几乎都是关于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3250.html">雅安地震的消息,其中不少还是我认识的人在转发各种信息,让我无法不动容.而微信里真的是冷冷清清啊.这个时候觉得新浪微博不商业化又怎么了,起码它在让很多人关注雅安地震后每一分每一秒发生的事情. 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叫做<48 小时>.48 小时或者 72 小时是地震后救灾的黄金时间,而我想到一个问题,48 小时内普通人能为灾区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