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RSA大会都会选择一个主题,用以勾勒历史上某个重大贡献或对安全发展的某种预期。今年RSA大会的主题是“Connect to Protect”,看到有同仁翻译为“连接安全”,感觉有些不尽意。说说我的理解。
在前不久的一个有关威胁情报的讨论会上,多位专家提到黑产的“情报共享”和“自动化运作”水平要超过白帽子和安全产业界,也可以算作是一个行业共识。在威胁越来越有针对性、防护时间窗口越来越短的“窘迫”形势下,以更新对抗更新,以快打快,以效率对抗效率,在当前安全实践中至关重要。
在过来航班上翻读了一下FireEye刚披露不久的年报,其中提到其在线的虚拟机数量已达到一千万,这些实时工作并互联的虚拟机们是构成其全球威胁情报DTI的重要基础来源之一,同时也是关键的实时防护手段。不久前看到的另一份材料提到FireEye As A Service要做到10分钟From Alert to Fix。我想,这从某个角度上,勾勒了Connect to Protect的实践图像。
在“Connect to Protect”的背后,我看到了“Connect to sync intelligence”,“Connect to automate”,“Connect to be protected”,“Connect to secure each other”…
没有安全孤岛,只有安全链条。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安全实践。我们要保护的对象是实时在线、联接互联网的,我们要对抗的威胁方也是实时在线、联接互联网的,这时期望孤岛式运作的“安全防护体系”可以打赢这场战役,是不现实的。不可因噎废食,故步自封于物理隔离和单机、局域网时代安全运维规范。而是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洞察当前云物大移的整体环境变化,着眼于发展软件定义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并提升威胁情报生态和“实时在线”能力、着手提升“云地人机”协同的整体安全运作效率。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