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秒杀”了长江证券?中银基金卷入增发门

在公告中显示的最终机构只有两家参与了网下的配售,其中一家是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其最终出手认购了400万股长江证券;另外一家则是公募基金中银持续增长股票,其认购的金额是前者的三倍,最终认购了1200万股长江证券。  就在证券市场内外人士还在广泛猜测是谁秒杀了长江证券之时,长江证券的增发公告似乎带领我们一步步逼近真相。  3月9日,长江证券公布了增发A股发行结果的公告,最终的结果是原本6亿股的增发计划缩水了三分之二,增发的发行数量仅仅为2亿股,募集到的资金总量为25.34亿元,而以东方证券为首的主承销商包销的数量超过了发行总量的一半,公告显示此次承销团包销约为1.10亿股,占发行总量比例约为55.03%。  同时令人惊讶的是,在公告中显示的最终机构只有两家参与了网下的配售,其中一家是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其最终出手认购了400万股长江证券;另外一家则是公募基金中银持续增长股票,其认购的金额是前者的三倍,最终认购了1200万股长江证券。  何以两家机构如此“铤而走险”来参与长江证券的定向增发呢?从上一周的情况看,长江证券的股价维持在了12.67元的增发价格之上。对此,华弘证券分析师刘启向新金融记者表示,确实难以理解两家机构会以溢价的方式参与增发,如果是看好该股的市场前景和投资价值,完全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通过记者的综合采访,部分人士判断可能是承销商拉来的两家机构来“救场”,这有点类似于新基金发行募集时的“帮忙资金”。  那么,这两家机构与此次增发事件的两主角长江证券、东方证券是否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呢?新金融记者多方采访,力图解开谜底。  两家机构揭秘  根据此前的公告显示,长江证券原本计划不超过6亿股,募集资金达到约为76亿元,但最终实际的增发结果是2亿股,募集资金约25亿元,募集股数和资金量均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差强人意的募集结果背后原因何在呢?  直接的导火索是3月3日的秒杀事件,当事件发生后,不管最初长江证券的增发是否被机构看好,最终从结果来看只有两家机构出现在公告的增发名单中。  首先是申能财务集团公司,根据记者的综合了解,该公司实际上是与此次增发的主承销商东方证券有着同一股东背景,按照这个逻辑推论,在增发因被人蹊跷“砸盘”而面临夭折之时,可能东方证券第一想到的自然就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申能财务集团公司,在业内这类财务公司“赶场救火”早已是家常便饭。  其次是公募基金中银持续增长,令新金融记者感到奇怪的是,作为此前常常出现在此类增发名单中的固定收益类基金,此次竟然集团缺席,而中银持续增长作为纯粹的股票型基金,单枪匹马地杀入到增发的名单中去。查阅历史资料记者发现,作为中银持续增长前任的基金经理伍军曾经担任过东方证券投资业务总部的负责人,或许两家的“深厚友谊”就是从那个时候结下的。  [page] 另一疑点来自于中银增长基金所重仓的一只股票青岛海尔上,新金融记者注意到,根据最近一期的季报十大流通股股东显示,青岛海尔十大流通股股东第二位的是中银持续增长,该基金去年四季度末期持有3022.24万股,占比约为3.37%,巧合的是,长江证券的前十大股东中又有青岛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尔与青岛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记者尚无法求证。  对于参与此次增发,中银基金方面在回复某京城媒体的质疑时书面表示:“中银基金看好包括券商在内的金融板块的投资价值。此次参与长江证券的增发,符合公司价值投资的理念;并且严格遵守公司严密的投资程序管理,是经过反复分析研究、实地调研、仔细甄别、慎重作出的投资决策。”  聚焦中银持续增长  类似的增发在机构面前遇冷的例子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在稍早前的长安汽车的增发中,最终也只有工银瑞信信用添利债券基金和国联安基金两家获配,且各自的获配量都很少,分别为300万股和70万股。  但此次中银持续增长则获配1200万股,同时因为其孤独一枝而显得分外另类。资料显示,中银持续增长股票去年的年化收益率仅为2.45%,排在
银河基金分类的标准股票型基金中的第83位,位居中游;但今年以来,截至3月10日,该基金的最新年化收益率为-0.76%,未能实现正收益。  点击中银基金的网站,中银持续增长股票显然是公司侧重打造的一只基金,该基金采用双基金经理制,其中俞岱曦是基金业界的老人,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而另一基金经理张琦也是公司的助理副总裁,可以说是两位公司“大佬级”的人物在护航该基金。  但从去年公司四季度配置的十大重仓股来看,似乎缺乏一根投资主线在其中牵引,虽然该基金的整体仓位超过了90%,其中有银行股民生银行、保险股中国平安、券商概念股辽宁成大、医药股东阿阿胶、农业水利股葛洲坝、地产商业股王府井等,基本是一个板块一个股,某种程度上做到了“分散持股、分散风险”。  对此,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银行系基金长期以来给人一种四平八稳的印象,而从这只基金的配置来看,重仓股没有一个明显的侧重点,这虽然不会使业绩在集中持股配置时太过难看,但也注定不会有特别突出的表现,难以避免中庸的命运。

时间: 2024-10-04 22:26:25

是谁“秒杀”了长江证券?中银基金卷入增发门的相关文章

长江证券增发股上市中银基金浮亏百万被套

长江证券增发股上市第一天,"价值投资"的中银基金却面临浮亏的尴尬. 昨日(3月21日),长江证券2亿增发股上市,收盘于12.56元,低于其增发价12.67元. 中银基金昨浮亏百万 昨日(3月21日),长江证券的2亿股增发股上市后,呈震荡走势,期间最高价12.65元,最低价为12.45元,最终报收于12.56元,微跌0.63%,全天低于增发价12.67元,成交1406.35万股,换手率为0.59%. 公募基金中"单枪匹马"参与增发的中银增长,昨账上浮亏130多万元:另

一批物资两次捐赠施正荣妻子卷入“诈捐门”

蒋卓颖 上海报道 无锡尚德"诈捐门"愈演愈烈,该事件爆料人.中国 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罗凡华9月4日晚再次向本报记者爆出新消息:尚德捐赠给"青少年创意大赛"的太阳能电池片除一部分被变卖折现外,还有9套设备以新的名义被捐赠给汶川地震灾区学校. 也就是一批物资实现两次捐赠,据罗凡华介绍,这9套设备是尚德总裁施正荣妻子张唯2009年5月以"施氏家族慈善基金"的名义指定捐赠出去的. 落实设备捐赠者为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而该研究中心与"

陶宏开卷入学历门:学位注水教授条件未达标

□晚报记者 秦川 报道 当唐骏的"学历门"逐渐引发全社会对名人公信力的质疑,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正被牵扯其中. 昨天,有自称知情人士者向记者发来邮件,炮轰国内著名的"网瘾斗士"陶宏开,对其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和国内特聘教授资格提出质疑.对此,陶宏开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一一予以坚决否认"我跟唐骏完全不同,我在美国待了18年,从来没听说过他所谓的西太平洋大学. "陶宏开告诉记者. 质疑一:密西根大学学士学位注水? 回应:中途因故未修完学位 公开

中银副总带队参与长江证券增发遭质疑

在长江证券增发"前夜",股价的波动令市场始料未及.尾盘涌出的大卖单,转瞬之间就使长江证券的股价直接跌破12.67元的增发"铁底",死死的钉在了12元. 面对这样的窘况,使得原本打算参与其增发的机构打起退堂鼓,参与者寥寥.不过,A股市场永远不缺"胆大"的参与者. 昨日(3月9日),长江证券公布了增发结果,公告显示,面对溢价的增发价--12.67元/股,机构们可谓纷纷回避,然而却有两家机构"独具慧眼",参与了网下配售.一家是申能集

长江证券为什么被黑神秘人国元证券沈阳出击

长江证券为什么被黑?神秘人国元证券(000728)沈阳出击,南方广发基金退缩 融资.买进.卖出.包销.砸盘?指使?阴谋?动机? 长江证券(000783.SZ)"增发门"事件,活脱一幕幕惊险剧. 理财周报记者连日追踪独家获悉,开户于国元证券的神秘自然人,充分利用融资融券杠杆,用8000万撬动1.14亿,不断收集长江证券筹码,最终选择在3月3日长江证券收盘集合竞价时间"出击". 最终,长江证券76亿融资梦想倏忽破灭,实际融资额不到原计划的1/3. 全国追踪神秘人,锁定国

弱市之下发行浙商基金“薄家底”的生存态势

与其它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相比,浙商基金不管是在注册资本,股东实力.还是在投研团队方面,都很没有优势,这也就注定了其生存之路也更为艰难.今年公司发行新产品的业绩一直不太乐观,在债市火爆的2012年,公司日前成立的债券型基金却创下了最低债基首募规模的记录."应对一系列挑战固然压力很大,却也能让我们更早地培育和塑造对市场的适应性,特别是对持有人信托责任的理解."浙商基金表示.目前,浙商旗下基本的产品线已初步铺设完成."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完善产品线,加强投研团队的建设,同时积极拓展专户

紧急“供血” 证监会再批五基金

股票型新基金正在成为市场融资的"供水机".在市场急速暴跌中,中国证监会昨天再次放行两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早报记者昨天获悉,东吴行业轮动基金和天治创新先锋基金已经获准发行,两只新股票型基金的报批规模上限分别为120亿元和90亿元,最后发行规模需要监管层确定.消息人士告诉早报记者,今后股票型基金发行将恢复审批常态,近期内或每周都会有新品获批. 此外,近日还有三只债券型基金也相继获批.这是一个月以来中国管理层第三次为新基金"开闸",今年以来中国股市已经下跌15%.市场对于

解码基金规模大战 互联网金融制造意外

2013年,余额宝为基金行业展示了互联网的魅力,有没有和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936.html">互联网大佬有深度合作成为决定基金公司年终规模的必备因素.在这场不惜代价的触网竞赛中,除了"一哥"华夏基金保住了龙头地位,其他基金公司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天弘基金逆袭成为行业"老二".2013年,只是资产管理行业再造的开始,3721.html">2014年,天弘基金的引路人.阿里的祖国

众高管扎堆离职风波 中小基金“市场化”谋变

王亚伟的离职,无疑是基金圈最醒目的人事变动,但并不是唯一. "五一"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就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高管和基金经理离职,其中包括中银基金总经理陈儒离任,董事长谭炯代任;东方基金总经理单宇离职,董事长崔伟代任总经理,以及浦银安盛基金 首席运营官陈篪与首席官周文秱两位副总经理离职. 旧人离去,新人正在收拾行囊. 相比较行业大佬华夏痛失"一哥"王亚伟,中小型基金往往更希望借助高管变动,为自己谋取新的出路.如今,原嘉实基金副总裁李道滨已现身中银基金总部,而东方基金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