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缆宽带接入即将走向末路?

尽管光纤入户被广为认可,但是我国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铜缆接入用户,考虑到对既有资产的保护以及更先进、低成本铜缆技术(G.fast)的推出,所以在“光进铜退”大潮下,依然有许多运营商以及设备厂商支持“点铜成金”。

虽然铜线接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网络速率,例如VDSL、G.fast(G.9701)等,但这些技术存在速率受距离限制、技术复杂等问题,并且毕竟比不过光纤接入的带宽,因此用户由铜线接入转向光纤接入已成必然趋势。

我国仍然仍存在超过1.38亿的xDSL铜缆用户数,比FTTH用户数还要多。事实证明,光纤入户才是最终发展道路,目前铜缆用户数量正在不断下降,铜缆未来必将消失。对此,电信运营商、厂商等产业链各方是如何看待的?

光缆、铜缆接入技术互补

国内接入网市场以光纤接入为主,光进铜退既是技术发展趋势,也是运营商在市场竞争压力下的必然选择,铜缆技术在国内市场的机会应该是比较小了。在“光进铜退”的大环境下,铜线接入的市场空间被大大压缩,很多运营商把光纤入户看做宽带接入的优先选择,在新建场合更是惟一的选择。但中国市场庞大、地区发展不均衡、接入场景复杂,“一刀切”采取全光纤部署会遭遇诸多困难,比如光纤入户难、网络改造资金有限等问题。

因此,在适当的场景下运用光铜结合的方案有利于运营商快速且低成本地完成宽带提速,而vectoring、G.fast等新兴技术也能确保铜线的业务支持能力不亚于光纤。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对于铜线技术也是如此。

自2010年起,FTTH逐渐成为国内宽带接入市场的主流建设模式,新建场景下FTTH建设方式预计占比70%以上,FTTB/C保持存量扩容,基本停止新建。在宽带提速背景下,部分场景网速需要满足50Mbit/s以上的接入,原有EPON+FTTB/C难以满足需求,大部分地区通过FTTH光纤改造或者10G EPON+VD方式进行提速,VDSL2以及Vectoring等铜线接入作为重要补充。

G.fast由于标准化时间相对较短,对铜线质量和距离要求高,因此在国内基本没有应用。总体来看,FTTH是当前宽带提速乃至百兆入户、千兆入户的最佳选择,局部光纤入户难度较大地区通过高速10G PON+铜线作为补充,可降低入户成本、利用现网资源、满足提速需求。

我国更适合积极推动光纤接入

铜缆技术的综合部署成本还是明显低于FTTH的,一些研究指出G.fast的部署成本可能仅是FTTH的1/3到1/2。对于那些财务状况不甚理想,而市场竞争压力不是很大、市场发展节奏也不是很快的运营商而言,铜缆技术可以是一个很好的中短期过渡方案,可以帮助这些运营商以较低成本提升宽带服务质量,尤其有利于保留既有客户。

但是,铜缆技术毕竟已经接近技术潜力的极限,其技术发展的后劲肯定远不如光纤接入技术。如果运营商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发展节奏较快,铜缆技术的提升很可能难以跟上市场竞争的节奏,从而影响运营商的中长期竞争能力。

而且在实际部署中,铜缆技术的性能表现与铜缆的长度、质量等都有很大关系。比如目前G.fast的试验表明:只有在铜缆长度很短的情况下(约20m),才能实现超过800Mbit/s的数据速率。这对运营商的实际部署也会产生很多约束条件,从而制约铜缆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对于我国市场,在市场前端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尤以简单的价格和速率竞争为主,而另一方面,公司层面的财务预算又往往存在较大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光纤接入的初步部署成本相对较高,运营商也必然会选择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光纤接入,积极推动光进铜退。

市场需求的萎缩阻碍了新兴铜线技术产业链的快速成熟,导致铜缆在成本上的优势无法得到进一步体现。不过,铜缆在保护投资、快速部署、降低施工难度方面仍具有一定优势,从带宽、部署成本等方面考虑,铜缆的发展仍值得期待。

2013年8月,“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发布,这意味着宽带建设从部门行动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国内宽带建设的根本动力。受政策驱动,国内宽带建设稳步增长,运营商投资持续攀升。在过去10年中,经过国内运营商多次集采,国内FTTx建设体量惊人,PON产业高度成熟,成本下降明显。

目前FTTH单线建设成本,不计人工成本已经下降了70%以上,在同种情况下运营商更倾向于采用FTTH建设。另外,宽带市场竞争加剧,除了三大运营商主力规模建设FTTx,广电以及民资也纷纷入局宽带市场,FTTH成为撬动市场的关键营销手段。

作者:佚名

来源:51CTO

时间: 2024-08-04 14:27:28

铜缆宽带接入即将走向末路?的相关文章

PC注定走向末路,但PC公司并非如此

根据国外媒体报道,<连线>的高级编辑.科技行业分析师迈克尔·科佩兰德(Michael V. Copeland)在之前发表了一篇文章表示,尽管市场数据表明PC已经逐渐走向结束,但是计算沿着移动方向迅速发展,惠普.戴尔等传统PC公司也以此为契机,着力发展云计算相关的软件与服务.因此,虽然PC将死,但计算无处不在. 以下为<连线>文章主要内容: 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销量下滑14%,这是这家市场调研公司自1994年开始追踪PC销量以来的最大降幅.然而,这种降幅并非偶然.

计算沿着移动方向迅速发展 PC已经走向末路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硅谷网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连线>高级编辑.科技行业分析师迈克尔·科佩兰德(Michael V. Copeland)日前发表文章称,虽然市场数据显示PC已经走向末路, 但是计算沿着移动方向迅速发展,惠普.戴尔等传统PC公司也以此为契机,着力发展云计算相关的软件与服务.因此,虽然PC将死,但计算无处不在. 以下为<连线>文章主要内容: ID

杨伟东给即将走向合并一周年的土豆网三个转型突破口

摘要: 内容.产品技术和UGC生态化,土豆网总裁杨伟东给即将走向合并一周年的土豆网三个转型突破口,他强调以上三方面要围绕土豆青春的定位,土豆不只是视频网站,更是一个文化品牌. "内容.产品技术和UGC生态化",土豆网总裁杨伟东给即将走向合并一周年的土豆网三个转型突破口,他强调以上三方面要围绕土豆"青春"的定位,"土豆不只是视频网站,更是一个文化品牌".显然,这个正式上任仅两个月的土豆新掌门在"后王微"时代继续着文艺范. 定位:

马云向即将走向社会的新一届毕业生提出三个建议

摘要: 当香港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毕业典礼的主持人读出马云的名字,台下一片掌声及欢呼声.这位阿里巴巴的掌舵手,来到香港获得的喝彩,并不逊色他在内地得到的掌声.他笑说,现时有 当香港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毕业典礼的主持人读出马云的名字,台下一片掌声及欢呼声.这位阿里巴巴的掌舵手,来到香港获得的喝彩,并不逊色他在内地得到的掌声.他笑说,现时有很多关于阿里巴巴的书,若有一天他要写书,内容将是关于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8日来香港参加香港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毕业典礼,获颁工商管理学荣誉博

中国博客网昨日关闭所有免费博客:博客时代走向末路

北京3月31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博客网今天(31日)将关闭所有免费博客,并将清除所有免费用户全部数据. 这条消息是在去年年底发布的,而受到关注的原因是,今天2013年3月31日是当时这条消息所说关闭免费博客的日期,这条发布的信息原文是: "十年来中国博客网一直致力于提供最好的中文博客服务,但是在投入了1500万美金之后,我们发现无法再为海量用户提供稳定的博客服务,无奈之下只能优先保证付费用户的权益.从2013年3月31日起,网站将清楚所有免费用户全部数据,请各位免费

程鹏:电脑DIY市场正在走向末路

作为多年来的DIY爱好者,写出上面的标题着实让自己感到有些难过,但是市场的发展并不会以个人的意愿为转移.其实,类似的感受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产生,上周陪几位朋友到广州的电脑城采购,更加感到了几许落寞的味道:各大电脑卖场首层的黄金铺面早已让位给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一体化产品,各类DIY柜台则大多搬迁到了三楼.四楼的高处,本应该因为寒促而火爆的市场反而异常冷清. 个人认为,DIY市场走向没落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在于PC上游芯片行业的高度集中化.目前,全球主流CPU厂商仅有英特尔和AMD两家,显卡主流厂商则为

SNS网站走向末路:半路杀手微博冲击 行业争斗

一个意外,一些质疑,似乎使"偷菜"游戏,以及它的宿主--开心网等SNS网站踏上了末路. 还记得你上好闹铃半夜起来"偷菜",上班时间偷偷地挪着"车位"是什么时候吗?那并不遥远,就在2009年. 那一年,以开心网为首的SNS网站们以其强大的病毒式营销模式,深入到包括你在内的近亿用户心中:那一年, 它们依靠自己数款嵌入式的互动游戏,带动了一场新的互联网应用爆发. 事实上,这个以小游戏为基础的行业,在中国从诞生到爆发,仅用了不到两年.其瞬间飚升的用户数量

佛塑股份:7年MBO走向末路

佛塑股份(000973,收盘价7.72元),2002年被富硕宏信投资公司以"蛇吞象"的方式完成MBO(管理层收购).然而MBO之后,公司业绩逐年下滑,尽管如此,公司却连续四年大方分红,直至2006年大幅亏损,分无可分.在无法获得巨额分红之后,富硕宏信又开始大幅抛售解禁股,截至2009年3月19日,富硕宏信已累计减持8222.21万股佛塑股份. 目前,公司大股东已经在寻求退出,公司未来重组前途未卜,而佛塑股份也就成为市场上又一个MBO成功.企业却走向失败的案例. 关键词:MBO 专门成立

博客中国为何会走向末路?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而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但都业绩平平.直到2004年木子美事件,才让中国民众了解到了博客,并运用博客.2005年,国内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原不看好博客业务,也加入博客阵营,开始进入博客春秋战国时代.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