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约翰·肯尼迪说:“帝国的兴旺,源于不断的侵略和扩张;帝国的削弱,源于无休止的侵略和扩张。”此话用来形容任何一位参与了上一轮医药并购潮的企业似乎都可以。而未能掌握“不断”与“无休止”之间的度,或许就是上一轮并购的大佬们继续野蛮或折戟沉沙的缘由。 毋庸讳言的是,上一轮医药并购的大佬们几乎都在一波高歌猛进的并购狂潮后遭遇了资金链困境和整合难题,加之医药行业环境的变化,医药产业整体盈利能力走低,使得医药并购步入低谷。 进入2007年,可以感觉到的是:上一轮幸免于医药行业覆巢危机的并购者,已然开始了新一轮的布局;而一些业外的新兴力量,正在这个投资的洼地悄悄聚集。明显不同的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近两年中国资本市场火热的背景下,财务投资的方式占据了主要的位置。 投资收益和医药成色 与郭家学不同,郭广昌收获颇丰。2007年7月16日,郭广昌旗下的复星国际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复星国际这次公开发售12.5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0%,共集资约116亿港元。复星国际总市值目前已经超过555亿港元。以此计算,持有29亿股的郭广昌身价近300亿港元。郭广昌表示,此次募资将用于进一步的产业并购。 1993年,郭广昌以乙肝诊断试剂掘得第一桶金。而在上一轮医药并购中,郭广昌是众多大型医药并购案中的惯客,控股或参股了一致药业、桂林制药、广西花红制药、重庆药友制药、北京金象大药房、永安药房、国药集团等医药企业。郭广昌以财务投资者的形象延续了其并购的第二季传奇。 4月20日,中环股份正式挂牌上市,开盘价即至16.80元,午市收于17.25元,上涨197%。复星医药因间接持有中环股份股权,从而分享了3.76亿元的增值收益,这是近半年来复星医药第二次公开显示其超过10倍增值的投资案例。2006年12月底,海翔药业的上市,使复星医药投资股权的增值也突破了10倍。 7月10日,朱保国透露:健康元预计2007年上半年实现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50%左右;丽珠集团预计2007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将增长200%至250%。今年年初,健康元公布了定向增发计划,以不低于每股5.51元的价格计划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1.5亿股,预计年内将完成。 据了解,丽珠的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于其精细化营销改革,精简成本费用;而健康元则主要归功于巨大的投资收益。健康元持有丽珠集团14058万股,丽珠的业绩大幅增长几乎是必然。此外还持有山东海化737万股,近期股价暴涨了4倍。 不仅仅郭广昌、朱保国,近年来众多医药企业,包括吉林敖东、金陵药业、九芝堂等为降低主业经营的风险,拓展其他投资业务,都在2007年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类摩根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美国国内多个行业出现分散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情况,美国JP摩根等巨头企业开始对行业进行重组式的收购整合,开启规模化的产业升级换代,史称“摩根时代”。 如果说中国医药产业希望出现一个实业与资本共荣的“中国式摩根”,那么近期接下重组华源、三九重任的央企华润无疑是最有可能的选项,但这两大重组中无论哪一家,对华润而言都极具挑战性。 据华润集团董事长陈新华介绍:未来华润会继续通过“内部自然增长”及“收购合并”方式,推动业务增长。原则上也会把成熟业务独立上市,但医药业务刚起步,目前并非合适的上市时间。 5月30日,久不在华源露面的周玉成来到华源,对中层以上的华源高管进行了一个很简短的述职报告。对于华源的整合,他总结说,“重并购,轻重组;重数量,轻质量;重进,轻退。”针对华源,陈新华表示,重组华源集团目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股权松散问题。对华润集团的发展战略,不会加快扩张多元化的步伐,而是要收缩和调整。 来自华润的消息称,未来华润将以新成立的新三九集团为载体,作为其整合旗下医药资源的平台。在三九内部,清理后的医药、房地产等优质资产将注入新三九,原辅业资产则按“该出让的出让,该破产的破产”的原则予以清理。 按照华润集团一以贯之的“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原则,医药产业按照专业重组是可能性最大的思路。制药、医药流通、医疗器械、医院分别成立分公司,不管原有资产属于北药、上药亦或三九、华源,都按照专业重新梳理打包。 柳传志在中国企业界是一位教父级的人物。2007年,他担任董事长的联想弘毅成为了医药并购市场上备受关注的一股力量。2006年11月,弘毅投资三期融资5.8亿美元,其中联想控股出资2亿美元,其他出资人包括高盛、新鸿基、淡马锡等17家机构。今年4月,弘毅投资的企业南京先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6月,弘毅又以8.7亿元收购石药集团全部股权,并承诺未来5年在石家庄医药产业投资50亿元。 所有这些,都算得上是对新一轮医药产业并购的有益尝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新一轮医药产业并购展开或换另一种思路和模式
时间: 2024-10-15 01:43:57
新一轮医药产业并购展开或换另一种思路和模式的相关文章
昆明制药高管联合2大PE设立医药产业并购基金
昆明制药(600422 )今日公告,公司及其高管团队合伙成立昆明智博投资合伙企丿有限合伙),智博投资再丿a href="http://zdb.pedaily.cn/company/平安财智/" target="_blank">平安财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平安智汇投资管琿深圳)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竿a href="http://news.pedaily.cn/industry/医药/" target="_blank"
小米电视换了一种思路
摘要: 小米联合创始人 小米电视负责人王川 导语:推出一款电视产品需要多久?传统企业只要三个月,而小米至少花了一年的时间.这还只计算了硬件设计与生产的部分,如果算上软件层面 小米联合创始人 小米电视负责人王川 导语:推出一款电视产品需要多久?传统企业只要三个月,而小米至少花了一年的时间.这还只计算了硬件设计与生产的部分,如果算上软件层面的设计与验证,整个周期还要加倍.而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王川始终扮演着舵手般的角色.他性格中的创新和保守一面,他对设计的理解和对风险的控制,也逐渐烙印在小米电视
生物医药产业“一窝蜂”式投资很盲目
"在各地的'十二五'规划中,除少数几个省份外,全国大部分省市均提出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赛迪顾问研究员成弈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存在一哄而上的势头,各地的发展模式也十分相似."从英美等先进国家经验来看,由于对人才.资金的要求较高,生物医药产业应该向中心城市集中."成弈说. 成弈和他的团队经过数月的调研后对外公布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白皮书探讨了生物医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布局现状,并对产业未来分布发展趋势进行
编者的话:生物医药进入并购时间
12 一切都不在秩序中 COMPETITIVENESS 竞争 浏览 损益 资讯 微博 名家 22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23 证监会换帅与A股未来 焦点 24 全面报酬离你有多远? 特别报道 26 生物医药进入"并购时间" 面临跻身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囿于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开发时间长等产业特点,在蓬勃的资本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国内生物制药正在小步快跑地进入"并购时间". 封面文章 32 360的第二张资产负债表 FINANCE
生物医药进入并购时间
面临跻身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囿于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开发时间长等产业特点,在蓬勃的资本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国内生物制药正在小步快跑地进入"并购时间". 文/袁跃 吕丹 据统计,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疫苗.生物诊断试剂等)的产值占当前医药产业规模的比例尚不足10%,但由于传统的新药研制方法难度越来越大,研制开发成本不断上升,成功率越来越低.因此在全球制药巨头中,目前有70%的项目是使用生物技术开发. 通常来说,医药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其发展的
生物医药产业内忧外患:园区多 企业散 融资难
记者近日在京.津.沪.粤.苏等地就生物医药产业进行调研,先后采访了lO位归国创业者,他们都曾在跨国药企工作.他们认为,近年来跨国药企加紧在我国布局,受其冲击我中小企业多向二线城市转移.与此同时,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存在园区多.企业散.融资难.标准化程度低等情况,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跨国药企加紧布局 生物医药是全球增速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对国家战略安全意义重大.我国医药工业近年来快速发展,20l0年,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12427亿元,比2005年增加8005亿元,年均增长23%."十一五"
医药产业兼并重组成为大势所趋 今年表现会抢眼
"随着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药物逐步覆盖城乡居民,医药卫生需求总量将大幅上升,用药结构和药品供应渠道将发生重大变化,产业兼并重组成为大势所趋." 昨日,在京召开的"2010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局长邵明立对今年的医药产业作出上述预测. 在此判断下,"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推动药品经营的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优胜劣汰,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保证基本药物的及时配送"的工作重点,已经明确写入SFDA今年的工
第二轮医药行业并购存理性新并购高峰即将来临
身处医药行业,很容易只看到其低迷的表象. 国家发改委6月底公布医药行业运行报告并预计,2007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将保持在18%左右,行业经济效益水平将维持在10%-12%的水平.利润增长乏力,行业面临重大调整.去年医药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 同比增长11.1%,处于历史低位.同时,累计亏损企业1368家,行业亏损面为22.62%:累计亏损额44.63亿元,同比增长27.37%. 一个行业的资本流并非一定要在这个行业成长的最佳历史阶段表现突出,人们更喜欢巴菲特的那句话,人应该在贪
生物医药产业:“中西合璧”是大势所趋
中国生物医药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论坛日前在苏州落幕,但对于与会的中外医药巨头来说"合作"却刚刚拉开序幕.论坛一结束,制药巨头们就开始探讨他们的"愿望清单". "速战"是最好办法 拜耳先灵医药是全球知名的跨国制药公司,也是公认的在中国本土化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在中国糖尿病.心血管病用药等领域占据重要份额.如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面对庞大的市场,拜耳先灵也加快了在中国的发展步伐. 拜耳先灵医药全球药物探索中国创新中心总监马欣博士并不讳言她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