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物联网或升级国家战略 财政支持难题待解

江苏对物联网产业的重视,显然超越了其他省份。  近日,江苏公布了《2009-2012年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提出发展物联网产业要“举全省之力”。  以举省体制发展一大产业,使得物联网产业地位迅速提高,超越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抓手中其他
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纲要》,江苏力争用3-6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为物联网领域技术、产业、应用的先导省。  《纲要》还提出,全省其它区域也要发展物联网,并强调要与国家部委加强联系,将省物联网产业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争取国家重大专项支持。  不过,《纲要》显示,发展物联网的最重要推手仍是政府:通过政府推动、应用牵引和创新驱动,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4000亿盘子  5月12日,本报记者从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根据江苏方面规划,至2012年,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要超过1500亿元。  在2012年,江苏要完成物联网特色化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全省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000家以上,形成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上市企业10家以上。  至2015年,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要超过4000亿元。  本报获悉,江苏发展物联网的思路,按照“一个产业核心区、两个产业支撑区、全省应用示范先行区”进行。  其中,以无锡为产业核心区,苏州、南京为产业支撑区,构筑物联网产业基地,并面向全省建设应用示范先行区。  “无锡的重点是,建设传感网创新园、产业园和信息服务园,成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基地”,无锡市政府办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  对于苏州,则要发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优势,加强与全省的产业发展协同。  而省会南京,则利用软件、无线通信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支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无线通信产品集群。  眼下,由南京市经信委正对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拟出台市级层面的产业振兴纲要。  “建设物联网应用十大示范工程,每个工程给予补助200万元。”南京市经信委信息产业处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对省内其他区域,《纲要》强调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为全省物联网产业提供服务与配套,在省内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互动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  “特别是在装备制造、农业、物流、环保、电力、交通等重点领域,各地应有重点地推动特色化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省经信委人士表示。  未来3年,江苏将面向经济、公共管理、公众服务等重点领域,分期分批建设10大示范应用工程,成为物联网应用示范先行区。  诸多问题待解  不过,诸多支持政策尤其是财政优惠政策仍然只是一个原则性表述阶段,具体操作亟需细化。  “事实上,搞物联网的企业,大部分都是一些高科技企业,如果出台一些政策,能否重复享受?”南京高新区一家从事数据加密软件企业的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称,如果按照政策“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物联网企业进行优先认定”,那么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某一个项目或技术拿出来,再单独成立一家公司。  按照江苏支持政策,将物联网产品与服务列入各地政府采购目录,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时优先购买。  但这带来一个问题,对产品的认定上,科技部门与经信委都具有相同的功能,以何为准?  江苏同时提出,发展物联网要拓宽投融资服务渠道,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向物联网产业。  “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的东西,只是一个概念而已,我们依然只关注其中的一个部分。”一位VC界人士非常冷静地对本报记者表示。  “比如,手机上开发出来的自动支付功能,现在也换了一个概念,说成了是物联网。”  在5月11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的一个物联网论坛上,来自高科技企业的发言者表示,当前对物联网有80多个定义。  “一个物流企业搞物联网,问题是,它不可能将所有的运行全部聚集到一个平台上,那样太危险了。”上述投资界人士表示,只能将部分委托第三方。  事实上,有关物联网产业如何统计,也是一个难题。本报记者致电江苏省统计局,一位与记者熟悉的人士也表示了疑惑:就统计而言,战略性产业并没有清晰说法。  “这方面的数据统计,主要是由具体职能部门提供的。”上述人士表示。

时间: 2024-09-21 13:25:04

江苏物联网或升级国家战略 财政支持难题待解的相关文章

江苏物联网或升国家战略

江苏对物联网产业的重视,显然超越了其他省份. 近日,江苏公布了<2009-2012年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提出发展物联网产业要"举全省之力". 以举省体制发展一大产业,使得物联网产业地位迅速提高,超越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抓手中其他 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纲要>,江苏力争用3-6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为物联网领域技术.产业.应用的先导省. <纲要>还提出,全省其它区域也要发展物联网,并强调要与国家部委加强联系,将省物

专家建言将物联网跃升为国家战略

(记者 焦立坤)什么是物联网?回家路上发一个手机短信,空调就会烘热房间:衣服能"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如此智能的生活就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 在昨天在京举行的首届物联网国际高峰会上,相关专家甚至建言物联网发展应上升为国家战略. 物联网所要求的是各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各尽其能,让身边的每一个物体都装上一颗善解人意的"芯".国务院发展中心技术产业部王忠宏表示,目前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包括体制上相互分割缺乏资源共享.一些技术为国外企业抢占.标准模糊混乱.

高德业绩下滑恐致移动战略落空 盈利难题未解

屋漏偏逢连阴雨,此前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地图窃取用户信息的高德软件,近日又遭遇财报营收.净利双下降的窘境.同时其汽车导航所依赖的大客户宝马汽车转投其他竞争对手,使得高德再受重挫. 营收净利双下降 根据财报显示,2013年一季度高德软件的净利润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36%之多,而净营收同比也减少了3.9%,环比降幅更是达21.3%.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高德的营收盈利主要来源于汽车导航和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等.其中汽车导航业务营收下降明显,同比降幅为28.6%.无独有偶,高德的另一项主

研究制订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的支持政策

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日前发布,规划指出,研究制订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的支持政策,加大引导资金投入,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鼓励光纤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发展,推动网站系统向IPv6演进,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向农村.社区和公益机构等领域投入. 规划指出,推进完善税收优惠适用范围和内容,将农村及边远地区信息通信普遍服务纳入西部大开发等政策优惠范畴,将增值电信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支持范围.优化外部融资环境,加快发展由创投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组成

掘金大数据 亟待国家战略支持

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正扑面而来. 从人类文明开始到2003年,人类共创造了5兆亿字节信息.如今,这样的数据量两天就能被创造出来,而且速度仍在加快.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创建和复制数据总量达到1.8ZB(1ZB等于10的21次方比特). 迅速膨胀的数据将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大数据时代.在这个时代,数据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资产.2012年,美国政府拨款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计划.这是继1993年美国宣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的又一次

物联网国家战略实施上海主攻核心技术和标准

新华网上海3月3日电 题:"物联网"国家战略实施 上海主攻核心技术和标准 新华社记者李荣 "既与国际同步,又是独立起步:既处国际前沿,又有相对独立的路径,研究应用前景十分好."2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刘海涛在谈到中国物联网研究的国际地位时,自信地对记者说. 当日,上海宣布在"无线城区"--沪郊嘉定区建立"上海物联网中心",目标是在物联网核心技术和产业标准研究.开发上形成"

产业互联网化应提升为国家战略

继去年提交向电商征税的提案后,全国政协委员.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今年把关注点放在了产业的互联网化问题上.他呼吁各产业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社会经济的整体转型升级. 促进实体零售业O2O转型 近年来,电商冲击实体零售的声音不绝于耳,让传统零售商感受到压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普及,实体与虚拟的融合有了绝佳的技术基础--O2O模式的出现,让互联网行业发现了新蓝海,也让传统实体行业找到了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张近东认为,对于零售业而言,如何持续不断地满足消费者全方位.深层次的购物需求,是整个行业必

大数据国家战略有望提上议程

       记者最新获悉,最近,十多位院士向高层建议,我国应制定大数据国家战略,并在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关键技术等方面作出顶层设计.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与中科院正在启动"基础研究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权威人士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大数据国家战略或将提上议程. 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国家战略层面的文件中,对大数据提得不多,希望国家制定大数据国家战略. 多位院士的建议方案认为,所要制定的大数据国家战略是国家层

信息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

IPv6网络升级只是信息安全新兴市场的一个缩影.电子政务.金融.军工.电力等行业对信息安全都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根据<信息安全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信息安全产业规模突破670亿元,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高于全球的信息安全产业20%的增速. 2012年成为我国IPv6商用试点及产业化元年.发改委发布的"2012年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和规模商用专项"(简称"产业化专项")及"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