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与路由的对比

路由和交换是网络世界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传统的交换发生在网络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则发生在第三层,网络层。在新的网络中,路由的智能和交换的性能被有机的结合起来,三层交换机和多层交换机在园区网络中大量使用。本文将介绍一些路由和交换的基本概念,分为网络层次结构、交换、路由和全交换园区网络四个部分。

网络层次结构

网络参考模型的定义给出了清晰的功能层次划分。最常被提及的是ISO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簇。

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按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层模型或七层结构。网络功能分层的直接好处是这些层次可以各司其职,由不同厂家开发的不同层次的软硬件设备可以配合使用。一个层次的设备更新或软件重写也不会影响到其它层次。TCP/IP协议体系中的各个层次和ISO的参考模型有大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OSI中间一层,即第四层执行传输功能,它负责提供从一台计算机到另外一台计算机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承上启下的一层,在它的下面有三层,都是与数据传输相关的功能;上面也有三层,提供与网络应用相关的功能。

OSI下三层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实际的传送数据信号,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网络内部的帧传输,而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网络间的计算机寻址和数据传输。

OSI上三层中。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最高的层次,它负责提供用户操作的界面,因特网中常用的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等都是这一层提供的。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数据的表示,比如发送数据之前的加密,接收数据时的解密,中英文的翻译等等都是这一层提供的功能。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和终止网络的数据传输,计算机名字转换成地址的工作也在这层完成。

传统意义上的交换是第二层的概念。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在网络内部传输帧。所谓"网络内部"是指这一层的传输不涉及网间的设备和网间寻址。通俗的理解,一个以太网内的传输,一条广域网专线上的传输都由数据链路层负责。所谓"帧"是指所传输的数据的结构,通常帧有帧头和帧尾,头中有源目二层地址,而帧尾中通常包含校验信息,头尾之间的内容即是用户的数据。  

数据链路层涵盖的功能很多,所以又将它划分为两个子层,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和LLC(Logical Link 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层。常见的局域网和城域网的二层标准是IEEE的802协议。而在广域网中,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链路控制)、PPP(Point-to-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和Frame Relay(帧中继)等协议都有广泛的使用。  

路由是第三层的概念。网络层在Internet中是最重要的,它的功能是端到端的传输,这里端到端的含义是无论两台计算机相距多远,中间相隔多少个网络,这一层保障它们可以互相通信。例如我们常用的PING命令就是一个网络层的命令,PING通了,就是指网络层的功能正常了。通常,网络层不保障通讯的可靠性,也就是说,虽然正常情况下数据可以到达目的地,但即便出现异常,网络层也不作任何更正和恢复的工作。  

网络层常用的协议有IP、IPX、APPLETALK等等,其中IP协议更是Internet的基石。在TCP/IP协议体系中,第三层的其他辅助协议还包括ARP(地址解析) 、RARP(反向地址解析)、 ICMP(网际报文控制)和IGMP(组管理协议)等等。由于网络互连设备都具有路径选择功能,所以我们经常将 RIP、OSPF等路选协议也放在这一层讨论。 

交换  

谈到交换的问题,从广义上讲,任何数据的转发都可以称作交换。当然,现在我们指的是狭义上的交换,仅包括数据链路层的转发。做网络的人理解交换大多是从交换机开始的,电路交换机在通信网中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了,做帧交换的设备,尤其是以太网交换机的大规模使用则是近几年的事情。  

理解以太网交换机的作用还要从网桥的原理讲起。传统以太网是共享型的,如果网段上有四台计算机A、B 、C和D,那么A与B通信的同时,C和D只能是被动的收听。假如将缆段分开(即微化),A、B在一段上,C、D在另一段上,那么A和B通信的同时,C和D也可以通信,这样原有10M的带宽从理论上讲就变成20M了。同时,为了确保这两个网段可以互相通信,需要用桥将它们连接起来,桥是有两块网卡的计算机,如下图所示:

在整个网络刚刚启动时,桥对网络的拓朴一无所知。这时,假设A发送数据给B,因为网络是广播式的,所以桥也收到了,但桥不知到B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它就进行缺省的转发,即在另外一块网卡上发送这个信息。虽然做了一次无用的转发,但通过这个过程,桥学习到数据的发送者A在自己的左边。当网络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都发送过数据之后,桥就是智能的了,它了解每一台计算机在哪一个网段上。当A再发送数据给B时,桥就不进行数据转发了,与此同时,C可以发送数据给D。

时间: 2024-09-02 00:37:10

交换与路由的对比的相关文章

Arista携手思科、瞻博网络 计划打造面向云的交换与路由设备

Arista公司目前正携手思科与瞻博,旨在打造面向云服务供应商与企业级数据中心的全新交换与路由平台. 据悉,这款Arista 7500R"通用主干"设备结合了高速模块化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功能机制,并在其Arista EOS操作系统当中纳入了基于博通"Jericho"芯片的路由代码强化方案. Arista公司产品管理高级主管Martin Hull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款设备将改进网络规模化能力,同时降低方案复杂性水平. "过去几年当中,我们发现云部署规模正在持续

思科交换链路由ISL与SIL详解

ISL & DISL:思科交换链路内协议和动态 ISL 协议(ISL & DISL: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5069.html">Cisco Inter-Switch Link Protocol and Dynamic ISL Protocol)交换链路内协议(ISL),是思科私有协议,主要用于维护交换机和路由器间的通信流量等 VLAN 信息. ISL 标签(Tagging)能与 802.1Q 干线执行相同任务,只是

通俗易懂的《路由和交换》

路由和交换是网络世界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传统的交换发生在网络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则发生在第三层,网络层.在新的网络中,路由的智能和交换的性能被有机的结合起来,三层交换机和多层交换机在园区网络中大量使用.本文将介绍一些路由和交换的基本概念,分为网络层次结构.交换.路由和全交换园区网络四个部分. 网络层次结构 网络参考模型的定义给出了清晰的功能层次划分.最常被提及的是ISO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簇. 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按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这就是我们常

详解JS几种变量交换方式以及性能分析对比_javascript技巧

前言 "两个变量之间的值得交换",这是一个经典的话题,现在也有了很多的成熟解决方案,本文主要是列举几种常用的方案,进行大量计算并分析对比. 起由 最近做某个项目时,其中有一个需求是交换数组中的两个元素.当时使用的方法是: arr = [item0,item1,...,itemN]; //最初使用这段代码来交换第0个和第K(k<N)个元素 arr[0] = arr.splice(k, 1, arr[0])[0]; 当时觉得这种方法很优雅,高逼格... 后来,业余时间又拿这个研究下了

性价比之战水星MAC1200R对比360安全路由

上周末,传统路由器霸主TP-Link旗下品牌水星发布了一款96元的AC1200路由器,直指风生水起的互联网厂商,特别是号称性价比第一的360安全路由.两款路由器看似硬件配置一致,但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TP水星MAC 1200R路由器和360安全路由究竟哪款性价比更高?下面就通过拆解来对比看看.下图是TP水星MAC 1200R路由器在京东售卖页(点击查看(94人感兴趣))上的对比表,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产品.接下来笔者就从设计.做工.成本.散热效果.覆盖范围.无线性能等几个方面对TP水星MA

Arista将Spine-Leaf路由/交换产品进行芯片升级

思科在路由交换产品中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专利案的另一位主角Arista近日宣布将通过博通公司提供的商用芯片来升级其R系列的平台,Arista方面表示这将是自定义布线芯片的功能提升两倍能耗仅是原来的一半. Arista在2016年推出其7500R通用Spine交换机和7280R通用leaf交换机,用于数据中心的路由和交换功能,本次将通过采用博通的Jericho+交换机芯片来进行升级. Arista高级产品管理总监Martin Hull表示:"7500R在过去18个月中广泛使用了Jericho芯片.

防止网吧掉线的路由技术

目前,网吧用户基于网络的应用已经从简单的网页浏览,扩展到视频QQ聊天.VOD点播.网络游戏.教育培训.IP电话等更为广泛的领域,这些应用的增多对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现在网吧对路由器的性能要求也在相应提高:首先,越来越多的功能要求以硬件方式来实现;其次,要求路由器采用分布式处理技术,以提高路由处理能力和速度;第三,逐渐抛弃易造成拥塞的共享式总线,采用交换式路由技术,保障网络的稳定性. 正是由于网吧应用的复杂化,使得网络资源变得更加紧张,在这样的环境下,网吧电脑掉线现象成为困

L2/L3交换的应用和发展

L2/L3交换的应用和发展在当前电信和网络技术领域非常活跃.根据OSI分层,L2对应数据链路层,L3对应网络层.本文主要针对对应第二层的以太网协议和对应第三层的IP协议的交换和路由技术进行论述. 一. L2交换的应用和发展 1.L2交换原理和应用 交换的概念最早出现在L2层面.以太网交换机相当于多端口高密度网桥,所有端口位于一个L2广播域,每个独立的端口是一个L2冲突域.接入交换机中的所有主机,在开机后相互通信之初,会采用广播方式(如DHCP Discover广播包),寻找网段内的DHCP服务器

NetFlow交换及其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

Internet/Intranet的部署和使用正在迅猛成长,并且导致了企业和消费者计算模式的重大转变.市场已经提出了对流量统计和管理技术的需求,并要求这一技术能有效提供记录网络和应用资源利用率所必须的信息.为此,Cisco系统公司在其IOS交换体系结构中引入一种新的交换技术--NetFlow交换.NetFlow交换在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的基础上,在同一个平台上提供了交换和路由两种功能. Cisco路由和交换平台中的NetFlow服务可提供内置在快速.最优和CEF交换路径之中的网络数据流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