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IT无穷俱乐部是分享前沿科技思维的阵地,第二期仍然是邀请了几位智能硬件的先行者分享他们的想法和产品。(两期视频紧张制作中,很快会结集推出)
会后我们搞了一个小范围的分享,在北四环边上的朝鲜餐厅里,观众和嘉宾一起探讨对智能硬件的各种疑惑、媒体形态的发展,是很有意思的。
智能穿戴设备成本仅百元?
席间讨论更加随意,留下的两位嘉宾广州乐源技术副总李晓旭和Arduino玩家圈的名人唐乐,聊了很多干货和他们实践经验,我简单总结:
1、智能设备的成本问题,李晓旭长期在硬件上游行业工作,说到现在通常智能设备的成本在100元左右,这个价格挺低的。但要做好,前期的设计、开模成本会很高,最终成本还取决销量。
2、我们看到的很多智能设备比如国内的一些“智能手表、手环”并没有大规模出货和盈利。这个行业真正赚钱的还是做出口的,其中聊到我之前看到品质不错但“Mio”心率智能手表,李晓旭就透露讲,这家公司也是深圳的人做的,只是在澳大利亚注册了一家公司。
这实际上有点像App Store里的一些中国开发者,在中国开发适合于国外市场的应用,由于英文市场的收费习惯更好,所以盈利很不错。现在智能硬件也有这种现象,国内用户接受度有限,很多产品在国外卖得更好,之前九安的总裁,刘毅也和我谈到同样的看法。
3、现在所谓的智能硬件,核心是“软硬结合”,软件的部分可能很多人忽略了。乐源给台湾公司订做了一个用于高尔夫球的运动腕上手表,李晓旭的团队光做算法设计,就做了6个月。
智能穿戴设备成本仅百元?
4、国内做智能硬件有两类用户,一类是个人消费者,另一类是企业,面向个人的产品可以在公众面前露露脸,打打品牌。真正赚钱应该还是走行业市场,像乐源他们积累的产品经验就可以结合户外运动品牌、养老相关的产品,推出相应的智能设备,做已有品牌的幕后,是赚钱的一个出路。
杭州古北电子创始人刘宗儒也说到这点,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给消费者的产品,智能遥控器、插座等等,同时他们也在游说传统家电厂商合作,通过简单的改造,就能让传统家电加入到他们的智能体系里,这个市场也是无穷的,所以吸引了京东这样的巨头参与。
5、饭间,几位自媒体的朋友和做硬件创业的朋友本身对智能硬件的市场需求都有怀疑态度,到底谁会买?李晓旭谈到的一个观点我认为挺精辟,就是“强需求”,智能设备要被用户接受,就需要用户对其有“强需求”。
智能穿戴设备成本仅百元?
然后他将我们每日时间分为3段来探讨强需求,分别是工作时的8小时、工作之余的8小时和睡觉的8小时。在把生活时间分为这3段之后,再寻找强需求但产品,比如工作中的来电提醒、工作余的运动记录、睡觉时的健康监测等等。
6、讨论中,大部分比较认同的一点是,智能设备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把手机作为计算中心”,其它设备都只是数据获取和显示的辅助。自媒体“IT怪兽”的雷鸣,也多次和我谈到这一点。
7、唐乐翻译过多本Arduino玩家的书,同时也是一位受益者。之前在食品公司工作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将Arduino这种创客玩家用的开源硬件平台,用到工厂的实际案例中,用来控制工厂的温湿度调节。
之后发展成了一个“邮票模块化”的成熟方法,用Arduino开源硬件解决工厂里的很多实际问题。
8、最后探讨一个大家都不断吐槽的问题,“为什么国内没有好的智能硬件产品?”,一个比较理性的结论是:国内不允许做出好产品,因为没有海外市场丰厚的投资和时间成本,从业者都是讲求快速集成,追求成本。
但只要有耐心、愿意付出成本、有雄厚投资支撑的团队在,国内很快就会有精品智能硬件出来,现在也有不少这样屌丝逆袭团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