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50年的摩尔定律正在失灵?

1965年,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观察到,集成电路中的元件集成度每12个月就能翻番。此外,确保每晶体管价格最低的单位芯片晶体管数量每12个月增长一倍。1965年,单位芯片50个晶体管可以带来最低的每晶体管成本。摩尔预计,到1970年,单位芯片可集成1000个元件,而每晶体管成本则将下降90%。

在对数据进行提炼和简化之后,这一现象就被称作“摩尔定律”:单位芯片晶体管数量每12个月增长一倍。

摩尔的观察并非基于任何科学或工程原理。这仅仅反映了行业发展趋势。然而,在随后的发展中,半导体行业并没有将摩尔定律当作描述性、预测性的观察,而是视为规定性、确定性的守则。整个行业必须实现摩尔定律预测的目标。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无法依靠侥幸。芯片开发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用到来自多家公司的机械、软件和原材料。为了确保所有厂商根据摩尔定律制定同样的时间表,整个行业遵循了共同的技术发展路线图。由英特尔、AMD、台积电、GlobalFoundries和IBM等厂商组成的行业组织半导体协会从1992年开始发布这样的路线图。1998年,半导体行业协会与全球其他地区的类似组织合作,成立了“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组织。最近的一份路线图于2013年发布。

摩尔定律提出的预测早在很久之前就已出现过问题。1975年,摩尔本人更新了摩尔定律,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周期从12个月增加至24个月。在随后30年中,通过缩小芯片上元件的尺寸,芯片发展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的终结

然而进入21世纪后,很明显单纯依靠缩小尺寸的做法正走向穷途末路。不过,通过其他一些技术,芯片的发展仍然符合摩尔定律的预测。在90纳米时代,应变硅技术问世。在45纳米时代,一种能提高晶体管电容的新材料推出。在22纳米时代,三栅极晶体管使芯片性能变得更强大。

不过,这些新技术也已走到末路。用于芯片制造的光刻技术正面临压力。目前,14纳米芯片在制造时使用的是193纳米波长光。光的波长较长导致制造工艺更复杂,成本更高。波长13.5纳米的远紫外光被认为是未来的希望,但适用于芯片制造的远紫外光技术目前仍需要攻克工程难题。

即使远紫外光技术得到应用,目前也不清楚,芯片集成度能有多大的提高。如果缩小至2纳米,那么单个晶体管将只有10个原子大小,而如此小的晶体管可靠性很可能存在问题。即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功耗也将继续造成困扰。随着晶体管的连接越来越紧密,芯片功耗将越来越大。

应变硅和三栅极晶体管等新技术历经了10多年的研究才得到商用。远紫外光技术被探讨的时间更长。而成本因素也需要考虑。相应于摩尔定律,业界还有一个洛克定律。根据后一定律,芯片制造工厂的成本每4年就会翻番。新技术的发展可能将带来更高的芯片集成度,但制造这种芯片的工厂将付出高昂的造价。

近期,这些因素给芯片公司造成了现实问题。英特尔原计划于2016年在Cannonlake处理器中改用10纳米工艺,这小于当前Skylake芯片采用的14纳米工艺。去年7月,英特尔调整了计划。根据新计划,英特尔将推出另一代处理器Kaby Lake,并沿用此前的14纳米工艺。Cannonlake和10纳米工艺仍在计划之中,但被推迟至2017年下半年发布。

与此同时,新增的晶体管变得越来越难用。上世纪80至90年代,新增晶体管带来的价值显而易见。奔腾处理器的速度远高于486处理器,而奔腾2代又远好于奔腾1代。只要处理器升级,计算机性能就会有明显的提升。然而在进入21世纪之后,这样的性能提升逐渐变得困难。受发热因素影响,时钟频率无法继续提高,而单个处理器核心的性能只能实现增量式增长。因此,处理器正集成更多核心。从理论上来说,这提升了处理器的整体性能,但这种性能提升很难被软件所利用。

“比摩尔更多”的新路线图

这一系列困难表明,由摩尔定律驱动的半导体行业发展路线图即将终结。但摩尔定律日薄西山并不意味着半导体行业进步的终结。

2014年,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组织决定,下一份路线图将不再依照摩尔定律。新的路线图不再专注于芯片内部技术,而新方法被称作“比摩尔更多”。例如,智能手机和物联网的发展意味着,多样化的传感器和低功耗处理器的重要性将大幅提升。用于这些设备的高集成度芯片不仅需要逻辑处理和缓存模块,还需要内存和电源管理模块,用于GPS、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模拟器件,甚至陀螺仪和加速计等MEMS器件。

以往,这些不同类型的器件需要用到不同的制造工艺,以满足不同需求。而新路线图将提出,如何将这些器件集成在一起。整合不同制造工艺、处理不同原材料需要新的处理和支持技术。如果芯片厂商希望为这些新市场开发芯片,那么解决这些问题比提高芯片集成度更重要。

此外,新的路线图还将关注新技术,而不仅是当前的硅CMOS工艺。英特尔已宣布,在达到7纳米工艺之后,将不再使用硅材料。锑化铟和铟镓砷化合物都有着不错的前景。与硅相比,这些材料能带来更快的开关速度,而功耗也较低。碳材料,无论是碳纳米管还是石墨烯,也在继续被业内研究。

在许多备选材料中,二维材料“石墨烯”被看好。这种自旋电子材料通过翻转电子自旋来计算,而不是通过移动电子。这种“毫伏特”量级(操作电压比“伏特”量级的晶体管要低得多)的电子开关比硅材料开关的速度更快,而且发热量更小。不过这种电子材料还未走出实验室。

尽管优先级下降,但缩小尺寸提高集成度的做法并未被彻底抛弃。在三栅极晶体管的基础上,到2020年左右,“栅极全包围”晶体管和纳米线将成为现实。而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一体化3D芯片将出现,即在一整块硅片上制作多层器件。

此外,另一种提高计算性能的方法是使用像“量子计算”这样的技术,该技术有望加速某些特定问题的计算速度,还有一种“神经计算”技术旨在模拟大脑的神经元处理单元。 但是,这些替代性的技术可能需要很久才能走出实验室。 而许多研究者认为,量子计算机将为小众应用提供优势,而不是用来取代处理日常任务的数字计算。去年年底,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已证明:他们的D-Wave量子计算机处理某些特定问题,比普通计算机快一亿倍。

通过新材料、不同的量子效应,甚至超导等不可思议的新技术,半导体行业或许能继续像以往一样提高芯片集成度。如果集成度能获得明显提升,那么市场对速度更快的处理器的需求可能将再次爆发。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1-05 12:24:50

存在50年的摩尔定律正在失灵?的相关文章

摩尔定律终结了吗?史上最小 1 nm 晶体管将为之续命

engadget <摩尔定律已死,半导体行业发展会停滞吗?>.<摩尔定律这次真的到头了! >.<存在 50 年的摩尔定律正在失灵?>--近年来,关于摩尔定律即将走向尽头的报道简直数不胜数,各方专家也纷纷发言表态,支持这一说法.如此看来,这一科技界的铁律真的没有继续生存下去的空间了吗?正当我们为之疑惑叹息之时,计算技术界突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科学家已将晶体管制程从 14 nm缩减到了 1 nm!这样,同样体积的芯片上就能集成更多晶体管,摩尔定律有希望继续它的传奇预言! 这

摩尔定律走向终结计算的未来会是什么?

3月15日消息,随着摩尔定律走向终结,计算机硬件的进步可预测的时代将会走到尽头.那计算技术的未来是什么呢?<经济学人>杂志近日撰文指出,决定计算未来的将不再是单纯的硬件性能,而是三个其它的领域:软件."云"和新计算架构.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1971年,全球最快的汽车是可达280kph(约合174mph)的法拉利代托纳(Daytona),全球最高的大厦是纽约高415米(约合1362英尺)的双子塔.那一年的11月,英特尔推出了首款商用微处理器芯片"4004&quo

“摩尔定律” 尚未被颠覆

[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来.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计算机性能进步可预测的时代正在走向尾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设备制造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全球总裁盖瑞-迪克森(GaryDickerson).作为"摩尔定律"的积极拥护者,迪克森坚信,

摩尔定律大一统时代的终结序曲

下个月,摩尔定律这一全球半导体行业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一直遵循的原则将被吹响死亡的号角,而这也意味着信息技术革命的终结. 摩尔定律是一种推测而来的经验法则: 一颗微处理器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左右将会翻倍,而这通常意味芯片性能也随之提升一倍 这项定律中所述的指数发展规律不仅在70年代~90年代的家用电脑发展史中得到了印证,而且在当今互联网.智能手机.汽车.冰箱.恒温器等等行业的发展中也不例外. 不过这一切并不是必然的:以芯片业为例,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软件开发人员都会为消费者提供对现有芯片性能

吴军:如果没有智能技术,几乎不要想做到世界最好

◆ ◆ ◆ 导读 今年正值"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被提出50周年(1956-2016),阿法狗与李世石的围棋之战,带来了智能热.   机器智能会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先来明确两个概念: 人工智能: 机器智能 为什么我大部分说的是"机器智能",而不是"人工智能"?有什么差别?它到底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在这个阶段拐点出现了?拐点之后是一个新的时代. ◆ ◆ ◆  机器产生智能的方式是否和人一样? 机器产生智能的方式和我们人是不一样的,也不需要一样.如果你试图拿

侯自强:宽带接入价格每年应下降30-50%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 新浪科技讯 11月16日下午消息,在今天的中国宽带接入市场竞争政策研讨会上,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表示,宽带接入应遵循摩尔定律,每年价格应该下降30-50%. 侯自强说,智能手机性能翻倍,但价格会下降一半.但运营商提供宽带提速,但价格不降反涨."带宽国际穿透流量每年下降50%,比摩尔定律还厉害.但中国的穿透流量5年来没变." 他认为,宽带接入应遵循摩尔定律,每年应该下降30-50%. 他表示,比如现在我们感觉到中国移动(微博)的网络比较慢,其中一个原

谢源:计算存储一体化,在存储里做深度学习,架构创新实现下一代AI芯片

谢源教授于1997年获得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学位,于1999年和200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系硕士和博士学位.于2003年加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系,2008年获得终身教职,2012年提升正教授.2014年他转入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ECE)担任正教授.他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的兼职教授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 谢源教授也拥有丰富的工业界经验,他于2002-2003年任职于IBM担任微电子部门全球设计中心的咨询工程师,2012年到2013年期间加入AMD,负责组建和

50位中外AI领袖论剑AI World,世界人工智能大会10大亮点全回顾

AI大片震撼开启AI World 2017 新智元AI World 2017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场视频:如果你没有亲临现场,一定要看,年度AI大片,不容错过! 2017年11月8日,由新智元主办的 AI World 2017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启幕,国内外上百位AI领袖作了覆盖技术.学术和产业最前沿的报告和讨论.超过2000名 AI 精英共襄盛会. 会上,新智元创始人兼CEO杨静与助理来也CTO胡一川发布了全球首个AI专家互动资讯平台"新智元V享圈",基于此打造百万级

摩尔定律已经死了?英特尔说:这是误导,它活得很好

摩尔定律没有死亡,对于英特尔来说,这可是一个重要的宣言. 上周,在一群科技作者.分析师面前,英特尔展示了图表和插图,证明集成电路的晶体管密度仍在健康增长,每2年翻一倍,与50年前英特尔联合创始人Gordon Moore的预测保持一致. 英特尔试图传达一个信号:尽管推出新处理器的方法变了,而且英特尔还从PC处理器分出一部分精力,进入计算机视觉.物联网等市场,不过公司的热情并没有减少,它的目标仍然是在计算领域站在遥遥领先的位置. 英特尔科技与制造集团高级研究员.制程架构与集成主管Mark Bohr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