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能宝:用大数据征信解决光伏融资难尚且待考

一种利用大数据征信解决分布式光伏融资难的全新方式开始在业内流行。不过,SPI绿能宝对此却持观望态度。

长期以来,面对潜力巨大的绿色能源市场,“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分布式光伏发展的沉疴。因为,光伏发电产业最大一笔资金需要在建设初期投入进去,收益却需要用十年乃至二十年来获得。过重的前期资金压力显然绊住了光伏企业的发展脚步,前期资金难题普遍出现在整个绿色能源产业的各个环节中。

深入研究,不难发现,若想解决分布式光伏融资难,还需先解决其征信难。具体来说,征信难体现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分布式光伏限电、补贴等技术问题,银行对此不熟悉,而投资分布式的市场主体是中小型民企以及个人,不在央行的征信系统中,银行对此天然排斥。另一方面是小项目的投资,银行的房贷成本高,线下工作量大。

另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征信市场中80%是数据提供商,不提供量化和增值服务,剩下20%是做个人征信,趋同性强并不需要很强的技术手段,高度参与技术的数据公司稀缺,而全国6600万家小微企业的特性千差万别,数据源的离散性很强需要的正是后者。

与此同时,目前国内的征信领域并没有针对小微企业的专业化服务,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它们的征信方式也不够完善。

细数上述种种,不难看出,大数据征信是否能解决分布式光伏融资难题,还要看这套征信体系是否相比银行现有的体系更为有效,且成本更为低廉。这也是SPI绿能宝对此方式始终持观望态度的首要原因。

其次,“绿能宝”自身拥有的8大信用保障也是其“洛阳纸贵”的资本:

1.实物保障:产生租金收益的太阳能发电板所有权归投资人所有,投资人可实时查询租赁物当前状态和相关信息;

2.来源保障:根据多年气象数据评估项目发电能力,确保其长期收益来源稳定;

3.信誉保障:股票代码“SPI”的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倾情打造的类金融品牌。同时,还有央企参股和强大的股东整容;

4.国家保障:国家重点战略新兴行业,租金来源为国家电网强制收购的电费收益以及财政部对太阳能发电企业长达20年的财政补贴,有国家信用的背书,故其推出的“理财”产品安全性大大高于同类产品;

5.合规保障:绿能宝由中国商务部授权正式批准、严格审核与监管;

6.风控保障:绿能宝制订了严格审慎、高效安全的租赁业务操作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从承租人到租赁物,从付租意愿到付租能力为您道道把关;

7.实力保障:SPI在全球范围从事太阳能发电十多年,技术先进,实力雄厚,斥资9999万美元倾力打造;

8.法律保障:绿能宝推出的系列产品是以融物的形式在规定的租期内租赁物只能出租给一个承租方使用,所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充分保障投资人权利。

更重要的是,SPI绿能宝凭借其独创的“绿色新能源+互联网金融”创新商业模式,不仅突破了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融资难这一瓶颈,更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参与环保的平台。同时,也为投资者开辟了一条风险可控、收益较高的投资渠道。

“虽然绿色融资租赁等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已获得初步的成功,SPI也实现纳斯达克上市,但这仅仅是SPI绿能宝梦想开始的第一步。未来SPI绿能宝将持续创新,我们的目标是做成中国第一的绿色金融服务品牌,并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家园,让每个人都成为太阳能的生产者、消费者与收获者。”SPI绿能宝董事长彭小峰总结道。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9-07 06:55:49

绿能宝:用大数据征信解决光伏融资难尚且待考的相关文章

大数据征信如何提升金融机构风控能力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线上线下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一方面,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其主流风控策略主要以央行征信报告为主要数据源,以专家经验或专家规则为评判策略.过于定性的风控方法,虽然降低了坏账率,但是不利于业务发展,容易错失很多有效客户:另一方面,许多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由于所掌握的客户信息有限,风控经验的薄弱和风控执行手段不够专业,其逾期率和坏账率远超于银行. 好在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从电子商务到互联网金融,人们在网络上产生的数据"足迹"

大数据征信:央行开了“半扇门”

在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人民银行已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 这是2013年3月15日中国征信领域首部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开始施行之后,央行第一次通知企业做个人征信的准备工作,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这无疑在征信市场化方面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国企业在征信业的探索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国内征信行业此前一直没有专门法规,其运行一直处于灰色地带. 这同时意味着,今后中国人个人信

大数据征信成撬动消费金融的支点?

文章讲的是大数据征信成撬动消费金融的支点, [IT168资讯]如果要说近日整个互联网金融领域什么最火,相信必然非消费金融莫属.但是消费金融更多建立的是一种信用消费,而这个核心和根本就在于个人征信.但是看看目前国内整体的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却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目前整个国内的央行征信系统虽然覆盖到了8亿人,但是真正和银行有信贷关系的只有3亿人.尤其是央行的征信目前尚没有介入到任何非银行类机构,客户的信用分析也不能仅仅依靠央行的征信报告就能够完全判断准确.对于大部分的传统机构来说,他们掌握的

大数据征信 是伪命题?还是金融行业的救世主?

2016年,互金圈遭遇冰火两重天:一边是P2P的倒闭潮,一边是,新模式的全面崛起. 进入涅槃期的P2P,为新崛起的互金圈,上了最为昂贵的一课:风控之痛,恐怕是扼住互金咽喉的那只手. 没有征信体系的中国,互金的发展,就如沙漠中迷途的旅人,饥渴难耐,却又茫然无措. 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万众期待中,八家征信机构拿着央行的"介绍信",开始蹒跚学步. 不管是阿里的"芝麻信用",还是腾讯的社交数据,这些所谓的"大数据征信",真的能成为中国互金的救世主吗

“三驾马车”拉动大数据征信 行业格局突变

2016年,科技领域里的谷歌机器人4:1战胜李世石,商业领域里阿里巴巴超越沃尔玛,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两件大事.大数据.云计算正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向纵深发展. 所有互联网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必然容易数据化,正发展如火如荼的行业包括金融.医疗.零售等行业.对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相关方来说,征信就像水电煤一样,是互联网金融基础配置,而征信体系是风险管控的核心内容. 2016年大数据征信对金融行业的创新颠覆,最重要的一点将是:令金融行业的客户监测实现了动态风控.传统的评估.交易形态正在被数据化

“三驾马车”拉动大数据征信, “数据—信用—财富”闭环初现

2016年,科技领域里的谷歌机器人4:1战胜李世石,商业领域里阿里巴巴超越沃尔玛,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两件大事.大数据.云计算正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向纵深发展. 所有互联网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必然容易数据化,正发展如火如荼的行业包括金融.医疗.零售等行业.对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相关方来说,征信就像水电煤一样,是互联网金融基础配置,而征信体系是风险管控的核心内容. 2016年大数据征信对金融行业的创新颠覆,最重要的一点将是:令金融行业的客户监测实现了动态风控.传统的评估.交易形态正在被数据化

大数据征信与个人隐私保护

大数据征信是指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征信模型及算法,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整合和挖掘,多维度刻画信用主体的违约率和信用状况,形成对信用主体的信用评价.大数据征信的核心是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征信活动中,强调处理数据的数量大.刻画信用的维度广.信用状况的动态呈现.交互性等特点.从运行机制上看,大数据征信主要是对征信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存储.分析和结果输出,对信用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的跟踪和管理,注重对弱相关.非结构化和多维度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相关分析,力图客观.准确.全面.动态地呈现信息主体的信

大数据征信如何为一个人建立数据肖像?| 硬创公开课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大数据时代,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为你建立一个电子档案,从你有多少张信用卡.每个月消费多少.还款记录如何到你喜欢浏览什么网站.手机是什么型号甚至IP地址对应的位置,有一万多个词条可以刻画你的肖像,银行在不需要跟你打交道的情况下可以靠这种数据肖像决定要不要给你放款.放多少合适.这就是大数据征信. 每个人每天会产生无数的信息,征信机构如何从这里面抽丝剥茧找到有效的数据,又如何给每个数据设置合理的权重去建立模型?机器出现故障之后又如何修正?我们请到了在征信上有多年经验的嘉宾.

从大数据征信看银行风控创新

数据将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已成为银行业界的共识.在大数据时代,银行所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来自于同行业内部,外部的挑战也日益严峻,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企业在产品创新能力.市场敏感度和大数据处理经验等方面都拥有明显的优势.在此形势下,利用大数据征信创新和提高银行的风险把控也逐渐成为业界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话题. 银行业在风险控制中的不足之处 普华永道发布的<2015年中国金融及银行业展望>指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上升36%,达到7670亿元人民币,是四年来的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