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核心技术 企业如何强劲“中国芯”?

李明(化名)是一名在读大三学生,最近iPhone 7马上上市,他却买了一部国产品牌智能手机,并为此感到高兴,“比买苹果7便宜多了,还支持了民族品牌。”李明高兴地说。但是,李明不知道的是,这部所谓民族品牌手机里,外壳、屏幕、电池、摄像头虽然都产自本土,但它的“心脏”——芯片制造,却并不掌握在这家国内生产企业手中。

 

 

不止手机产品,类似的还有电视屏幕、汽车发动机这些核心硬件,往往也都是被中国制造企业们“拿来技术”二次加工。

缺乏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也是当前中国制造遭遇“弱品牌”危机的关键内因。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说:“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我们永远是二流厂家。”如果不能改变制造业研发薄弱这一现状,中国制造可能将徘徊在中国组装的水平线上。

“没有芯片永远是二流厂家”

“芯片的开发与使用,一定要站在生死存亡的角度来看待和行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说。

6月24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了高通起诉魅族索赔约5.2亿元的案子,原因是魅族侵犯了高通的3G、4G通信技术专利。这是美国芯片巨头高通第一次对中国手机企业发起专利诉讼。

起诉魅族之前,高通先后与TCL、中兴、华为、小米、海信、酷派、格力、联想等签署了移动通信技术相关的专利授权协议。这意味,在芯片专利方面,高通开始向中国厂商“收租”了。

据市调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今年一季度,高通在芯片市场的份额超过40%,中国大陆的两家芯片企业展讯和华为海思,其市场份额仅为13.5%和2.2%。

市场份额的差距来自于技术的差距。一家触摸方案公司的员工对新京报记者说:“我测试过各种手机,常常测着测着就发现国产芯片出现了BUG,得解决了它们的BUG,才能再看我们的问题。相比之下,高通芯片稳定性更高,基本不出问题。”

芯片设计能力是最顶端的技术,如果掌握不了,无论做手机还是做电视,都只能简单拼装元件,生产千人一面的大路货,受制于人。

比如,由于高通芯片在上游的垄断,国内手机企业要向其缴纳高额的专利费。据媒体报道,一部2000元的手机,需要缴纳65元的专利费。这对于竞争残酷到利润微薄的手机生产企业而言,是很沉重的负担。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说,“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我们永远是二流厂家。芯片的开发与使用,一定要站在生死存亡的角度来看待和行动”。

研发投入、专利保护不足

国内企业缺乏基础研究投入。法律缺乏对专利的保护是企业不敢投入的根本原因。

与芯片地位相当的核心技术,还有电视面板,汽车发动机等,这些核心技术实际也都大多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研发投入不足。”家电产业专家刘步尘对新京报记者说。

以目前全球家电巨头三星电子为例,刘步尘说,六七年前,为挖到一个世界顶尖级科学家,三星电子就能支付8000万美元年薪,而中国企业能支付80万人民币的,都寥寥无几。

据科技网站Phone Arena报道,2015年全球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前20强中,三星以141亿美元(2014年为134亿美元)排名第二,仅次于大众,中国企业无人上榜。

汽车产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工信部统计,我国“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汽车产业的科技投入不足30亿元,而美国对“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自由车计划”等项目的投入则高达百亿美元。

企业层面,我国各大汽车企业集团在研发投入的强度上,与跨国汽车公司的差距也很大。近年,我国整车企业研发投入占其销售额的比例大致为2%,而世界主要汽车集团平均约为5%。

除了研发投入不足,中国的研发投入本身也存在问题。瑞银证券曾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集中在“开发”阶段,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不足。这和中国企业的积累少、底子薄有关,必须把有限的研发资源投入到风险小、收益快的应用研究中去。

瑞银证券还表示,法律缺乏对专利的保护是导致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的根本原因,这会制约中国制造业长期竞争力的发展,也为大规模出口埋下隐患。

吸纳别人的技术是一条捷径?

吸纳别人的技术,在此基础上优化,是比较快捷的方式。但要先自己做,然后才考虑能不能超越。

中国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起步晚,基础薄弱,向跨国企业学习之前被认为是一条捷径。

创维软件研究院院长王志国认为,自己做的前提就是要肯投入,要积累十年二十年以后,再考虑能不能超越的话题。“中国目前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在采取资本并购的方式,吸纳别人的技术过来,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看看有没有赶超的机会。这是比较快捷的方式。”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汽车行业的“市场换技术”。所谓“以市场换技术”是指中国开放市场,允许外国汽车公司在中国与中国汽车企业合资经营,而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转移与扩散在市场的力量下逐步实现。

三十余年间,中国汽车行业完成了从消化吸收技术,再创新完成自主建设的过程。

目前吉利、奇瑞、长城、长安等本土汽车品牌慢慢崛起,已在市场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打破了前几年被合资汽车公司通吃的局面。

但也有业内专家认为,这条路走得并不十分理想。东风汽车公司原副总工程师程振彪曾在《我们比“汽车强国”差什么》一文中指出,迄今为止,我国虽然能生产汽车,但恰恰不掌握剩余的20%关键性核心零部件自主权。我国自主品牌的研发水平与汽车强国相比大致有10年的差距。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助理教授吴蕊曾在文章中谈到,市场竞争强调“过程公平”,让竞争引导企业争取经济效益。但目前的政策扶持反而使得外资不愿意投入研究,能产生的知识溢出实际上也非常少,最终难以提升本地企业的水平。

【对话】

创维软件研究院院长王志国:

要敢于用自己的研发成果去“试错”

新京报:中国在核心技术研发层面存在的短板是什么?

王志国:中国在微技术制造领域,受限于工艺水平,实力偏弱。

中国的微技术水平不高,不是大家没有想法,而是因为我们在过去没有积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集成度。比如未来一切东西可穿戴,把现在手机的所有部件都集成于一块芯片上,它就要足够小。如果缺乏这方面的能力,那么在下一个技术时代,我们可能还会落后。

新京报:要提升这方面的研发实力,应该怎么做?

王志国:我们国家投入很大,推动力也强,但技术进步要靠应用来驱动。国内企业通常会选择国外已有的稳定技术,很少用我们自己的研发成果。而如果不用自己的,检验并且推进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就很小。研究就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在这方面,华为做得比较好。它的芯片可以应用于自己的手机,应用环境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源源不断产生的利润可以支持技术的持续研发。这是良性循环。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9-20 06:37:19

缺乏核心技术 企业如何强劲“中国芯”?的相关文章

中国企业再度试水中国芯

张京科 "中国芯"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前有造假的"汉芯",后有中科院支持艰难前行的"龙芯",现在又有一家企业试图从新的角度来探索"中国芯"之路. 怎样的"中国芯" 9月13日,北京新岸线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岸线")推出这款被称作"全球第一款基于ARM Cortex-A9技术的40纳米双核2.0G计算机系统芯片",新岸线将其命名为NuSmart 2816.这款

武汉IC差异化战略,从存储器开始打通“中国芯”的“任督二脉”?

随着国家存储器基地落户湖北,该省的产业链条也在加速完善,以冲击中国IC产业第四极. 10月25日,获悉,行业内平台之一IC咖啡已与光谷金控联合孵化器.光谷集成电路产业联盟进行战略合作,湖北省的目标是,加速完善湖北IC产业生态链. 在上述联盟会议上,展讯通信联合创始人.董事和前CEO.华山资本投资公司创始合伙人陈大同表示,近十几年,半导体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全球重心已转移到中国大陆."而IC是一个小而紧密的行业,把人聚起来,许多事情就成了一半."未来10年是IC 的

南方都市报:与上网本攀亲的中国芯如何生存

据悉,近日美国PC厂商Cherrypal推出的全球首款99美元(约合676元人民币)上网本,采用了北京君正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正")的处理器.这款名为CherrypalA frica的上网本,采用7英寸显示屏,搭配400MHz处理器,以及256M B内存和2G闪存,可运行Linux或WindowsCE操作系统. 相关数据显示,君正的四款处理器采用创新的微处理器技术,基于XBurst内核.在0.18微米工艺下可以提供360M Hz以上的稳定工作频率,其他工业界内核往往在200M

海外并购频频被阻 中国芯发展之路困难重重

11月20日,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爱思强18日晚上宣布,中国福建宏芯基金对其6.76亿欧元的要约收购遭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阻止. 海外并购频频被阻 中国芯发展之路困难重重 2016年7月底,福建宏芯基金向爱思强发出6.76亿欧元(65%的股份)的收购要约,为每股支付6欧元.9月初,德国经济部审查通过了此案: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德国经济部却在一个月后又撤回了针对该收购案的批准令,称需要重新审查.对此,德国<商报>指出,被此案叫停是因为美国情报机构介入并向德国总理府施压

中国“芯”崛起 安防产业链格局是否将改变?

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安防行业快速发展,产品更迭速度不断加快,技术也得到质的飞跃,市场瞬息万变成为行业常态.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应用领域持续扩张,技术融合进一步加深,数字化安防产品崛起,为芯片厂商吹起可乘之东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芯片厂商加入安防大队伍. 中国"芯"崛起 安防产业链格局是否将改变? 智能芯片市场是国情所需 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布实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罗文表示,当前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装备.核心芯片.控制系统.关键

世界核电迎“中国芯” 自主研发建设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是中国核电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集大成者,已成为中国与高铁齐名的"国家名片". 中新社记者中广核摄 中国核电已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日前表示,核能在中国已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正在成为核电发展的中心,并为全球核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建机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在三代堆型中,既有从国外引进的AP1000.EPR,也有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

“中国芯”入资法国半导体公司

芯片产业发展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以来,这样的投资并购越来越常见. 中国资本又看上了法国半导体公司Soitec.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上海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计划收购Soitec14.5%的股份.且Soitec负责人向界面透露,上海硅产业确实已承诺入资,但细节还没敲定,具体结果最快将在今年6月左右公布. 这项操作被不少人看作"中国芯"国家队的又一次发力. 自2014年以来,芯片产业发展被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无论是地方产业基金还是国家政策支持,都从不同层面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2014年1

无锡做大做强“中国芯” 华虹功不可没

集成电路产业是物联网产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锡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建立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坚实的基础上.近年来,在"产业强市"的战略引领下,无锡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将集成电路产业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今年8月,总投资超100亿美元的华虹集团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落户无锡,奠定无锡在国内微电子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重振无锡"国家南方微电子工业基地"之雄风,为做大做强"中国芯"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8月2日,无锡市政府与上

解码Pre5G成功之谜:一颗跳动的“中国芯”

业界普遍认为,5G将开创通信行业的新时代,是国家战略信息基础设施.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5G带来了大规模技术变革,限于技术.标准成熟度,预计2020年前后规模商用,因此,近年来各大厂商都在寻找通往5G的正确道路. 通往5G"珠穆朗玛峰"的道路有很多条,Pre5G的选择已经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其核心技术空分复用,同时也是5G的核心技术.2016年巴塞罗那移动大会上,中兴通讯凭借Pre5G Massive MIMO基站获得"最佳移动技术突破奖"及"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