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如何从无到有

  最近遇到考题:一个互联网产品如何从无到有聚集用户?对此,我分了3个阶段来进行论述。(中间加了一些孙子兵法的观点,学习孙子兵法,对做产品也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习国学,爱国学。多学国学,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也是哲学的本意。)

  一:思考用户为什么用你的产品?

  产品产生前,也就是IEDA诞生那一刻起,你必须为用户回答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使用你的产品,你的产品跟别人的产品相比,我能得到什么其他产品上不能获得的价值。其实这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价值或产品定位。那么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

  在你决定做哪个方面的产品开始,你就必须做一个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竞争对手分析和自我分析。这就是《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到的:”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现在做产品,大部分的方向应该都已经存在竞争对手了,所以竞争对手分析和自我分析是很有必要的。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分析对手的优点和缺点,自我分析是分析我方的优点和缺点,只有用我方的优点去攻击敌方的缺点,才有可能制胜。这就是《孙子兵法》虚实篇提到的“避实就虚”原则。

  举例说明,我曾经在YY和昆仑万维一直负责语音软件,在昆仑负责韩国和国际版时,就做过这样的分析,当时在韩国主要是Nate talk on和gametalk两款语音软件,Nate talk on为基于兴趣爱好的临时兴趣群语音工具;gametalk是垂直化服务于个体游戏玩家的语音工具。我总结了两者的关键字,nate talk on:兴趣爱好、语音工具;gametalk:个体游戏玩家、语音工具。我在分析了昆仑在国际市场的游戏用户资源以及YY成功的经历,为昆仑韩国市场的产品定位:团队语音社交平台,关键字:团队、语音、社交平台。从定位和关键字看出,主要是服务于团队的语音社交平台。当然,后续的一系列产品规划也是为了满足团队的需求,并且为实现团队以及组成团队的个体在这个平台的社交价值而服务。这也就回答了:我为什么要用你的产品,以及你为我提供了哪些我在其他产品上无法获得的服务。

  竞品分析也符合《孙子兵法》的另外一个原则”上兵伐谋“

  竞品分析以及自我分析一定是要做的,这也就符合了《孙子兵法》作战篇提到的:“夫未战而得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得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乎不算乎?”。

  二:找到最有影响力的那部分用户,通过他们带来口碑效应。

  这个属于运营的范畴,但我一直认为,产品和运营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运营如何没有第一步做为指导,是无法找到最有影响力的那部分用户的。

  这个我们在很多产品上是看到的,例如新浪微博前期的明星效应,知乎的名人效应,所以在决定做这个产品的时候,一定需要有运营资源,否则,酒香其实是怕巷子深的。我曾有过创业的冲动,某次想好了一个产品概念,也一直觉得可以成功,当时一个朋友跟我说:“你找人投资,要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帮助,更多的是资源上的帮助,而且资源的帮助是最主要的。”。现在想想这句话,看起来是这个道理。不过有些资源也是通过资金可以解决的,但也不是绝对的。

  所以,拿我负责的那个语音产品来说,前期的明星游戏战队,游戏公会资源是相当重要的。例如在YY上就聚集了一大堆知名的网游公会:北狼,天峰,狐狸美眉等等。公会产品跟其他产品还有个区别,他比其他产品聚集用户更快,一是树立标杆,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公会是有组织有目标的,他们需要壮大自己的公会,所以这种需求更为强烈。所以,公会的会长及管理层也就是我们的核心用户。

  三:让用户在你的平台得到成长,扩大有影响力的用户群体。

  这个需要从马斯洛的人的五个需求来说,通常基本需求和安全需求是最容易满足的,也是最基本的需求。“社交、尊严、及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通常是树立产品壁垒比较有效的方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沉淀”或者“成长体系”。

  实现了尊严甚至是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那部分群体,为了追求自己价值最大化,必定会拉更多的用户加入到这个群体,第一,他是真的认可这个产品,也就是说产品为他带来了价值。《认知盈余》中提到,“分享本身就是一种需求”;第二,他的价值最大化,通常是由人带来的,所以人更多,价值更大。

  马斯洛的人的五个需求是一个金字塔,如下图。由此可见,当这个平台规模越来越大时,金字塔会长高长大,在金字塔顶端的那部分用户会越来越多。由此,他们将带来越来越多的口碑效应,更多的传播你的产品。

  对于网游公会来说,提升(强化)网游公会的品牌概念,从而提高公会的影响力,同时随着品牌影响力的加强,最终实现盈利,这就是公会在平台上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公会的会员或管理层因为自身的努力,而为平台或者公会带来价值,从而获得勋章、世界排名甚至经济价值,这就是个人在平台自我价值的实现。

  而网游公会的影响力及品牌价值是通过会员或管理层创造的,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是因为获得了公会或者其他用户的认可,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公会(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是通过人创造的,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他们有很强的驱动力拉更多的用户来到这个平台。

时间: 2024-11-05 20:46:45

互联网产品如何从无到有的相关文章

互联网产品如何从无到有聚集用户?

作者:@李意娟 最近遇到考题:一个互联网产品如何从无到有聚集用户?对此,我分了3个阶段来进行论述.(中间加了一些孙子兵法的观点,学习孙子兵法,对做产品也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习国学,爱国学.多学国学,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也是哲学的本意.) 一:思考用户为什么用你的产品? 产品产生前,也就是IEDA诞生那一刻起,你必须为用户回答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使用你的产品,你的产品跟别人的产品相比,我能得到什么其他产品上不能获得的价值.其实这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价值或产品定位.那么这个问题怎么

互联网产品用户如何从无到有?

最近有人问:一个互联网产品如何从无到有聚集用户?对此,我分了3个阶段来进行论述.(中间加了一些孙子兵法的观点,学习孙子兵法,对做产品也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习国学,爱国学.多学国学,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也是哲学的本意.) 一:思考用户为什么用你的产品? 产品产生前,也就是IEDA诞生那一刻起,你必须为用户回答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使用你的产品,你的产品跟别人的产品相比,我能得到什么其他产品上不能获得的价值.其实这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价值或产品定位.那么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 在你决定

互联网产品设计:用户为什么用你的产品?

文章描述:互联网产品如何从无到有聚集用户? 最近遇到考题:一个互联网产品如何从无到有聚集用户?对此,我分了3个阶段来进行论述.(中间加了一些孙子兵法的观点,学习孙子兵法,对做产品也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习国学,爱国学.多学国学,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也是哲学的本意.) 一:思考用户为什么用你的产品? 产品产生前,也就是IEDA诞生那一刻起,你必须为用户回答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使用你的产品,你的产品跟别人的产品相比,我能得到什么其他产品上不能获得的价值.其实这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价值

如何从无到有设计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产品

文章描述:互联网的产品设计方法. 如何从无到有,设计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产品:网站.app - 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是目前市场上最有价值.竞争力的?这个话题比较复杂,而本文是讲述有了这个基础之后. 而在这一切都已经有了目标和方向后,考虑怎么动手开始设计.--更准确的说法是指"产品设计". 不是说"产品经理"在公司召集了各种技术人才,然后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把一个产品实现. 当然也不是闭门造车. 互联网产品的设计,需要一个概念:快. 不可能在已经有了方向后,还需要1个月甚至数月

互联网产品设计:从工作的权限角度思考

文章描述: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方法-权限定位. 整体的信息树结构,是一个最全的信息体系.而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他们在需要获得信息的内容上会有不同的需求. 1.销售部 – 销售人员 最少信息获取者.销售人员需要的信息,只是需要预见客户的潜在需求即可.连带客户已有的需求订单,通知客服人员作相应的推广.联系. 2.代练部-代练人员 代练人员需要的信息只是根据订单,对生产进行分配:随时反应生产进度.问题,最终交付产出.此时系统的流程已经满足需求,但对于代练人员,还需要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的需求: 对于多个订单的合

互联网产品设计:优化信息架构和框架图

文章描述:框架图需要的东西很简单,在这样的电子系统中,使用相近的元素去表达界面最终的大致展现,会更容易让人理解,也可以开始进行小范围的用户调查,最终通过不断优化信息架构和框架图,形成策划阶段清晰的交互原型,最终可以进行相关设计.开发等工作. 通过基础的信息架构图,框架图是最能把信息树演变成为真实思维联想的一种方式. 框架图需要的东西很简单,在这样的电子系统中,使用相近的元素去表达界面最终的大致展现,会更容易让人理解,也可以开始进行小范围的用户调查,最终通过不断优化信息架构和框架图,形成策划阶段清

数据挖掘:互联网产品的冷启动问题

文章描述:寻找种子--互联网产品"冷启动"问题浅析. "冷启动"cold boot 是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是指数据挖掘需要数据的积累,而产品初期数据为空或者数据量太少导致所需的数据量达不到要求. 数据挖掘领域的冷启动是个专业问题,我们不做分析,这里要讲的是互联网产品的"冷启动"问题.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借用"冷启动"这个概念,来解释一下新产品如何获取第一批用户. (一)为何会出现冷启动的问题 事实上,任何新创的互联网公司都

当产品死亡时,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感触

文章描述:网络产品设计师不死. 网易科技专栏作家 郭建龙 百度有啊的死亡让我想起的不是那些所谓的决策者,而是它的设计师和开发者.这个团队才是付出努力最多.最辛苦,却最无奈的一群人. 当有啊的死讯到达时,曾经的有啊首席设计师东宝在网上发了一条微博,我跟着问了一句:你现在怎样了?什么心情? 他不到两分钟就给出了回答:我心情一般吧,但纵观这有啊最后的一段时间,明知走的是错误的路线,但已是身外人. 我再次问道:到底是哪个层次上出问题了?作为设计师,有没有一种无力感? 这次他再也没有回答. 也许我问得太没

雷军手稿:小米MIUI互联网产品开发模式

这些天在看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写的<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一书,打算写个读后感,参加我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的"悟道产品经理"读书写书活动.这篇文章,算一个草稿吧,欢迎大家看完后回复交流. 雷军的手稿 今天的标题<从雷军手稿解读:小米MIUI互联网产品开发模式>,标题有些大,源于书中的雷军关于互联网思维的手稿.原图如下: 之所以从这个手稿开始说产品的发版,是因为BLUES在YY语音产品团队的经历,有个关于YY创始人李学凌的小故事. 李学凌的产品观 在YY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