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初,Facebook CEO 马克·扎克伯格在美国发布了 Facebook Home,彻底终结了流传好几年的 Facebook 要制造手机的传闻。
上个星期,年轻的 Facebook CEO 马克·扎克伯格突然发布了一个东西,彻底终结了流传数年的 Facebook 要制造手机的传闻。许多人觉得扎克伯格这一招很聪明,深得中国武侠绝学“四两拨千斤”的精髓,花了最小的代价,却达到了最大的效果。
这个东西是 Facebook Home,是一个运行在 Android 上的 Launcher。有很多人看不懂什么是 Launcher,其实就是跟“Go 桌面”等“xx 桌面”是一类的应用,当我们安装了它们之后,就会改造 Android 的桌面,变得更加个性化,更适合自己的使用习惯。所以,如果有人安装了 Facebook Home,就意味着他将自己的桌面,换成一个由 Facebook 定制的 Android 桌面。
在发布会上,扎克伯格称像iOS 那种“以应用为中心”的设计已经过时,现代的手机设计应当“以人为中心”,这就是 Facebook Home 设计之时要达到的目标,让我们时时刻刻都感觉到自己的朋友在手边,而不是应用时时刻刻在手边。
为了“以人为本”,Facebook Home 提供了两个有特色的功能:Cover Feed 以及 Chat Head。
所谓 Cover Feed,其实就是将 Facebook 上好友的更新直接显示在手机屏幕上,不论图片还是文字。实际上 Cover Feed 取代了传统桌面中的锁屏界面以及主界面,也就是说,在 Facebook Home 中没有所谓的“锁屏”概念,但为了方便我们使用,Cover Feed 界面下方,有一个以我们头像为主的圆形图标,点击之后会出现 Apps、Messager 和 Facebook 三个选项,其中点击 Apps 能够直接打开最近打开过的应用列表。
Cover Feed 的操作也相当简单,只用手指在屏幕上向左一滑,便可直接浏览下一个朋友更新的消息;只要在屏幕上点击两下,就可以按“赞”,而如果想评论,只要点击下方的评论按钮,写上几个字即可。
为 Facebook 定制的手机 htc first。
对于 Facebook Home 来说,Cover Feed 十分重要,它是使用率最高的地方,也是用户容易发生不满的地方。在国外媒体的评测中,他们对 Cover Feed 的设计感到满意—如果朋友更新了一张照片,这张图片会放大直至占满整个屏幕;如果是文字消息,Cover Feed 会为它增加暗色的动态背景,看起来比较生动有活力。
如果你看过 Facebook Home 的演示视频,那么会对屏幕上能够任意拖动的圆形头像感到好奇。这个头像不是别的,是 Chat Head 功能— Facebook 上常联系的好友,变为不论在哪个桌面、哪个应用,都能看得到的头像。而他们发来的聊天信息,也都能第一时间看见并回复,而不必退出当前的应用,切换到另外一个应用。
也许你会觉得,如果整个屏幕满是这些圆圆的头像会很打扰,但实际上,Facebook Home 足够贴心,它只允许屏幕上出现一个 Chat Head。而打开它,可以看到这位朋友的个人资料,还有过往的聊天记录。Facebook Home 允许同时与四名好友保持随时聊天的状态,但在屏幕上,只会显示最近联系人的头像。拖动头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惊喜”,其他联系人的头像就藏在第一个头像后面。
可惜的是,Chat Head 只能显示短信以及 Facebook Messager(Facebook 所开发的类似微信这样的点对点即时移动通讯应用)所发来的消息,没办法同时显示来自 WhatsApp、Google Talk 所发来的消息。
写到这里,我想读者们应该能想象出安装了 Facebook Home 之后的手机会变成怎样:拿起手机,直接翻阅朋友们的更新(Cover Feed);朋友打过来的电话,发过来的邮件(通知),随时更新;随时随地接收朋友的私信,不管我们拿着手机在干什么(Chat Head)。
Facebook Home 极大地改变了人与手机之间的关系,让手机变得有“人味”在它之前,智能手机更像是装满了应用的箩筐;在它之后,智能手机则是我们最贴近朋友的界面,这是难以否认的颠覆。
需要提醒一点的是,Facebook 是实名社交网络,也是熟人网络,它复刻了现实中的好友圈,因此为手机安装了 Facebook Home 后,我们接收到的,不是某个偶尔认识的网友发来的无聊照片,而是和我们关系紧密的好友所发的和他们自己有关并且他们觉得有趣的照片、消息、链接。
这些消息对于外人而言,或许毫无价值,但对于我们来说,是有价值的。因此,Facebook Home 不会让手机屏幕变为垃圾信息的布告板。
实际上,Facebook Home 也有一些奇怪的地方,比如说,Cover Feed 所唤出的快捷方式,有 Apps、Messager、Facebook,却没有“拍照”。
要知道,Facebook 自称世界上最大的照片分享平台,公司还收购了手机上最热门的移动照片分享应用 Instagram,甚至自己开发了一款移动拍照应用 Facebook Camera。
为什么 Facebook Home 宁愿在快捷方式中放上 Messager,也不愿意放上“拍照”?
扎克伯格在接受《连线》采访时提到,未来社交的趋势是“在小群体内分享”。他认为,“我相信提供只有你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服务的小型社区将会普及开来。”这是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观点,也解释了为何 Facebook Home 缺乏“拍照”的快捷方式,因为它更加注重 Facebook Messager,更希望用户能够通过 Messager 来向“小群体”发布信息。
扎克伯格认为,“分享不仅仅是关于动态数量每年的翻倍增长,而是由各种趋势变化结合而成。最开始,人们通过在 Profile 中提交他们的信息进行分享,接下来人们就可以更新他们的动态,之后加入了图片,现在人们可以在 App 内进行分享,比如 Spotify。”
他还提出分享的摩尔定律,“3 年后,信息的分享将 10 倍于现在。我们最好也能够增长 10 倍,如果不能,那别人将会代替我们。”
显得危机感十足。从大环境来看,大家一直对 Facebook 在移动领域的收益前景持悲观态度。另外,在移动领域,Facebook 也感受到来自 Snapchat 等应用的压力。扎克伯格的焦虑,并非杞人忧天。
“抓住用户”是扎克伯格创造 Facebook Home 的原因。而在面对《连线》的采访时,他也表示,“用户是我们唯一关注的。”从前常常能听到 Facebook 制造手机的流言,很大一部分是因为 Facebook 的确需要在移动领域有所作为,而人们相信“制造手机”是其中一种方法,但这是一种实际验证过,不靠谱的方法。
互联网企业做手机,基本尝到失败的苦果,阿里手机、百度手机、网易手机、360 特供机等等,它们中的大部分“出师未捷身先死”。道理很简单,虽然Android 是开放的,但硬件制造部分其实是互联网企业完全不擅长的领域,投入大量成本,重新走别人的老路,到头来所制造的产品还未必比别人好,很容易“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扎克伯格足够聪明,他不做手机,而是做了一个 Launcher —既融入了自己的服务,又回避了硬件制造的难题,发挥了自己在软件开发方面的优势,还利用了 Android 本身的开放性。难怪有人说,“Facebook Home 是一场致命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