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光谈《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美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主持人:
观众朋友 大家好
谢谢您能收看《我们》节目
在《我们》栏目选题中
有许多涉及教育的内容
如《要不要将高中学生送到国外学习》等等话题
我们今天的这个节目同样是关于教育的
不过不是话题 而是要上一节课
这节课的内容选自高二必修语文课本
我们选的一首是大家都很熟悉的
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天一共有十五位学生上课
来自世界各地 课堂横跨海峡两岸
不过他们都不是中学生
而是大学生或研究生
台北的五位大学生
来自好几所大学的传播专业
坐在我右手这边的都有着外国教育背景
中间还有两位外国人
一位是越南人 一位是美国人
那这边的四位
都是来自大陆教育背景的研究生
他们有几位本身专业就是
中国古代文学
我一会儿也会加入这个组
成为其中的一员
最后我们要请出今天给我们上课的老师
美国卡尔顿大学
亚洲语言文学系主任
卡尔顿大学终身教授赵启光先生
赵老师 有请
好 那么现在就由您来主持了
然后我就做您的学生
我到那儿去 好吧
好 你请
赵启光:
好 谢谢王老师
这堂课我们想这样上
我们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我们谈一下这首词的背景
第二 进行文本分析
第三 我们就谈谈这首词的意义
这里我有红黄蓝三个颜色
来自台湾的(教育)背景的同学先选
你们选什么颜色
学生:
我们决定选黄色
赵启光:
好 国际教育背景的小组同学
学生:
蓝色
赵启光:
选蓝色
当然 你们选择红色
好
背景是大陆同学来谈
黄色(文本)是台湾同学
国际的同学选的是意义
我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
请你们交流一下
好 我们现在请大陆同学推举一位代表
谈一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
学生:
说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我们必须要从苏轼谈起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 年少得志 劲笔凌云
著作颇丰 一生坎坷 胸怀放达
他在文学 哲学 史学上都有相当的造诣
纵观苏轼的一生
可谓充满了艰辛与坎坷
受乌台诗案的牵连
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
苏轼其实是处于一个
人生很不自由 也没有什么权力
生活又很困顿这样一个阶段
但是他还是靠着他自己的放达的心胸
使自己的精神达到了一个超越
赵启光:
好 我们就说到这儿
学生:
老师 我还可以谈一下赤壁吗
赵启光:
好 再说三十秒
学生:
好 可以
在黄州的时候他游览了赤壁
但是赤壁其实并不是
三国时期周郎风流倜傥
然后一举战功的那个赤壁
从此我们的历史上也有了
武赤壁和文赤壁的由来
所以苏轼的一首词和两篇赋
可以说成就了黄州的赤壁
也使这里含蕴历史 千古风流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 谢谢
赵启光:
说得很好
苏轼写这首词的地方是在黄州 赤壁
苏轼在这儿
这个时候他任黄州团练副使
还有另外一个背景
因为词的内容涉及另外一个人物 周瑜
周瑜同样在赤壁大破曹军
周瑜这个人非常之成功
今天我们讨论这首词非常有意义
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
到今年整整一千八百年
这个赤壁在湖北省的蒲圻这个地方
不过一般学术界倾向较大的是
真正的赤壁之战发生在蒲圻
所以我们不妨把这个地方叫做文赤壁
这个地方叫做武赤壁
如果我们大家去旅游
大家可以选择
你们愿意去文赤壁 还是去武赤壁
文赤壁
对了 为什么呢
有了前面古人
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场景
然后在这个《赤壁赋》当中
他能够给我们描写出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并且历史源远流长
我们现在为何不去多看一下呢
说得非常好
我希望大家去了以后不要太失望
这个地方山并不太高
但是诗人有想像力 有激情
激情就是夸张
想像的力量是超过知识的
而武赤壁只不过发生一场战争
一将名成万骨枯
我们知道周瑜 知道曹操 知道孙权
但是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有多少个枯骨 多少个寡妇
多少个孩子失去了父母呢
而文赤壁却是体现了
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
对美的追求 对人生的感悟
是更有想像力的地方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这首词的文本
我们来自台北的哪位同学
学生:
大致上就是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来作为赏析
第一个是从大江东去
到一时多少豪杰这个部分
比较偏重于抒情的写法
用了很壮阔的景象
但是这个很壮阔的景象是一个很动态的
他把它收在一个很静态的
就是江山如画里面 它是一幅画
但是这里面画又带有很多个豪杰
第二部分 我会把它从遥想公瑾当年
一直到樯橹灰飞烟灭
这一部分我把它比较归纳于写意的笔法
来表达出一种很有悠远的意境
到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他只用四个字来表达出公瑾的形象
然后江山配美人
前面写得是江山 这里是小乔
搭配着他
从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到一尊还酹江月
把它分为第三个部分
比较类似自己心境上的一些描写
这一切都是古代的人
古代的时空在这里交汇之后
故国神游 但是他却早生华发
就是他这一个转折期
就是他的多情跟无情之间的落差
最后是他的一个人生的超脱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江跟月本身在他许多作品都出现过
可以看出他每个时期的那种
人生阶段的转折跟变化
赵启光:
我同意刚才的分析方法
把这首词分成几段 我想把它分成四段
从开始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这前六句
创造了一个时与空的对比与转化
大江是空间 千古是时间
三国是时间 赤壁是空间
一下子就触及了
我们人生的两大领域
把时间和空间放在我们的面前
而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
就是大江 就是流水
以流水来代表时间流逝
苏轼不是第一人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
你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时间和河流有什么共性
哪位同学说一说
学生:
因为它们永不停止 滔滔向前
赵启光:
非常好 而且它们有一种单向性
一去不复返 这不是很可悲吗
但是也有新的一面
时间是一个平衡者
你周瑜也好 曹操也好
都消逝在时间的长河里
西方人常常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事实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中国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感触
而诗人把这种感触描写出来
得到整个民族的回应
就说明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
存在着一个文化信仰
那就是对时间流逝 生命无常的感触
对大自然壮阔美的追求
所以让我们仰望星空 让我们俯视大河
举起我们的双手 迎接时与空的洗礼
第二个 从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是动与静的对立
穿 拍 卷三个动词 插入三个静物画
天空 河岸和雪
卷起千堆雪 卷的主语没有了
我们也许可以说是苏轼的心吧
无限的感慨要向大江抒发
是什么使我们的旷达的诗人这样伤感呢
那我们就引出这首词的第三部分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念奴娇》整整一百字
其中二十八字是写周瑜个人经历的
这简直是一部小说
有人物 有形象 有外貌 有衣冠 有作为
把周公瑾这个人描写得惟妙惟肖
其目的何在呢 那就是要引出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一段就是得与失的对应
谁得呢 当然是周瑜得了
情场得意 战场成功
反衬出我 苏东坡 苏学士的失
他失的是什么呢 不过是失了官而已
其实我们不妨也劝苏轼几句
赤壁之战的胜利让周瑜那小子拿走了
谁让他文武双全呢
小乔 天下第一美人
让周瑜那小子娶走了
谁让他雄姿英发呢
您老也不错了
您的一首词就让黄州赤壁名扬千古
苏轼恐怕不用我们劝 他很会安慰自己
那么就引出结尾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又是一组对比 是和开头相呼应
那是什么对比呢
是大和小的对比
开始是大江东去 一个大字
但结尾呢 一尊还酹江月
一个小小的杯子
苏轼懂得老子
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大小多少
所以这首词在结尾反而是一个高潮
一尊还酹江月
一种无奈 一种解脱 一种对命运的认可
一种和谐
对天下的事情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
所以我们也应该有这种精神
就是把小容于大
我们有了这种大的精神
我们张开双臂 仰望宇宙
我们有什么不可以忘记的呢
你不能操纵你的命运
正像你不能操纵行星运转一样
当你自大的时候 当你狂妄的时候
你的问题也大
当你在大自然面前
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的时候
你的问题也很小
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而已
这时候你就会像苏轼一样
原谅了人生 原谅了世界 也原谅了自己
看看各位同学
有什么补充和讨论的地方没有
这位同学 阮氏江同学
学生:
我对最后一句词有些我自己的想法
这水仿佛就是一些自卑 还有一些沮丧
那么从开头到第七句的时候
苏轼的心灵就好像沉在杯子的最下边
而最后一句诗我觉得除了他原谅了人生
他原谅了一切东西
我觉得还有他的心灵不光是浮起来
他在飞翔
而且跟月亮是并坐在一起
他们好像在喝酒
就是那种很自由自在 很潇洒的感觉
赵启光:
好 我同意你说的
这种观点在苏轼的《前赤壁赋》里面
表现得更为明确
他提到 唯山间明月与江上清风
是属于我的
我和它们一起飘荡在大自然中
所以原谅了自己以后
就轻装 就可以在天空中飞翔
我们现在看看它的文学技巧
为什么这首词
感动了千百万年中国人的心
究竟原因何在呢
学生:
好就好在 我觉得他在壮怀一心的同时
他也有曲折通幽的细微的感情在里面
就像这首词能打动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刚刚能讨论到人生的意义
不断追寻的问题
他也有他的豪情
但是他也以跟千百年来读者相通的心灵
来打动了我们
主持人:
我想这首词首先是说
对生命的人生的未知感
这个非常有魅力 对于中西方都有
赵启光:
停一停 看看未知感
这里哪些东西是未知的
主持人:
人生如梦 梦是一个强烈的未知感
不知道你会做什么样的梦
然后接下来
一个词和一个诗来说 首先是谋篇布局
首先是在一个大的时空的构架里面之后
接下来写了一个像赵老师您刚才说的
一个小说人物出现了
有人物 有大的场景
最后还有和自己的人生际遇的对比
所以这个谋篇布局非常巧妙合理
尽管只有一百字
接下来它的选辞造句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他这样一行字
就把刚才那个古战场写得极具有遐想性
再就是意境的营造
其实一尊还酹江月
也是一个意境的营造
就是拿着一杯酒 这样一举
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
转身里面有一个背影
这些构架本身造成了这首词的千古流传
一孔之见
赵启光:
今天我斗胆地说
这首词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圣词
在大陆几千万学生
都要花上整整两节课的时间
去读这首词
所以当他们长大的时候
他们站在江边的时候
他们都会有苏轼这种感悟
他们无论走到哪里
他们都敢说 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人
所以这就是苏轼
在文学上成功的理由之一
好 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学生:
我在中间划了一些名词出来
大江 千古 石 江山 画 故国
比如说大江
他没有说扬子江 没有说长江
那就是让我们所有人一见到水
就有类似的情怀
千古也一样
他没有说八百年前这儿发生了赤壁之战
他一下子把时间拉到一个抽象的层次上
带给我们的是跨越时空
跨越文化的这个抽象感
那我们就把它叫做永恒感好了
赵启光:
而这种永恒就是一种未知
你看西方这个坟墓
比如说这人叫约翰·史密斯
他是1900年到1981年
他的人生只不过是这一个破折号而已
而1900年以前呢 1981年以后呢
都是无穷大的对不对
对于约翰·史密斯这都是未知的
虽然他不能到生前去 也不能到死后去
但是如果他意识到
前后的永恒 前后的未知
在生活中他老婆和他离婚
他儿子吸毒 他自己失业
这些事情都应该有一个无限的参照系
他对这些理解就比较慷慨一些
而这就是苏轼要告诉我们的
滚滚的长江把无限的宇宙带到我们面前
好 还有什么
学生:
我想试着从文本的结构的角度
来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
这首诗它是有两重线索的
一个是年轻有为的潇洒从容的一种儒将
一种是双鬓微白
然后渴望解脱的一个谪官
这样的话 从读者的心灵接受来看
如果你是一个春风得意的人
好 你可以去看周瑜
如果你是一个很失意的人
那好 你去看苏轼
这样的话
无论是你的心灵处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
你都会在这首词里面
找到一种共振 一种共鸣
赵启光:
好 这就是作者和他的人物的对照关系
好 这就是文本分析
看了这首词以后
你有什么感慨 学到了什么
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同学
来谈一谈这首词的意义
学生:
第一点就是要笑看人生
第二点就是大自然对人的影响
第三点就是英雄主义
第四点就是人生有很多路可以走
何必单独走那个独木桥
他的最后一句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他也是平复自己内心的一种
当时怀才不遇 暴躁的那种心情
其实也是对我们现在人的一种启发
我们不必去走那个独木桥
其实我们可以有更多的路可以去走
赵启光:
其实他刚才说的这四点
也是我们刚才主题的总结
你读了这首诗以后
有不同的感慨 不同的想法
愿意跟我们拿出来挑战 讨论一番
吴雅乐同学
学生:
这首诗词和我们的关系
可能就是有点遥远了
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感受到
那种蓬勃的气派 跟那种心情的感受
不过我蛮同意老师所说的
赵启光:
她的意思是说 你们说得都很对
但是我切身体会不到这点
你说得非常遥远
你们愣把它拉到生活中来
我好像没有感觉
她有这种想法的原因何在呢
孔令君同学
学生:
我只是想说他这个悲情跟悲哀这种无奈
他到最后都没有消解
不是像表面上这首词看上去这么豪迈
其实苏轼是觉得周瑜这么了不起的人
他也大江东去浪淘尽了
他只是在不停地问
人生会有什么样的意义
在座的每一位都有很多小挫折
这么多不如意
找一个工作 娶一个老婆 生一个孩子
然后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
这对于他来说就是意义了
也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意义
赵启光:
他们俩说得有点类似
你们大家同意吗
好
学生:
回答一下刚才雅乐同学说到
跟我们生活的关系
(苏轼)他又是文学家 又是学者
又是书法家
今天各位如果有一种能力
我们可能就高兴得不得了
我们就以此为业
那为什么他陷入这样的困境之中呢
我觉得就是所谓的官本位
就是说我这么好为什么还做不了官
我为什么还被变成小官
我觉得对我们的今天的启示可能是在于
我们可以今天不这样生活
他的困境也许可以对照
我们今天自由的选择
给我最大触动的一句话是
他当时跟弟弟子由说的
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
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越来越发现很多人这么可鄙
人怎么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会有这种想法
但是我看了苏轼的这句话
我真的是很惭愧
我试图在构想一个什么样的人
心地可以纯净到这样的地步
包括您刚才讲的
他在政治漩涡中受到了很多苦
包括想自杀
一个想自杀的人
为什么会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所以我觉得
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意义的
也是算回答我们台湾那位同学
学生:
我觉得就是经典之所以能够千年流传
是因为古人所遭遇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人也不同程度地遭遇着
面对一个文学文本的时候
我们要做的就是
从它的文本中汲取这种营养
我们如何去化解自己的挫折
化解自己的悲哀
苏轼其实他一生都是一种积极用事的
比如说他最远贬到了海南岛
他会说人生孰不在岛
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正面的方式
但是老师您觉得人生如梦
他把这个东西变成一种空幻的
您觉得他对这种悲哀有没有什么化解呢
赵启光:
人生有其不明确性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并不是很密切
所以人生既如梦 也不如梦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之好
人生如梦是不是就回答了一切问题呢
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
西方学生: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让我回忆到我上高中的时候
曾经读过好几首诗
西方人发现自己人生的渺小
这种概念是比较普及的
赵启光:
所以你想说的是
这种观点在西方也很普遍是吗
西方学生:
对
赵启光:
这首诗是积极的诗还是消极的诗
主持人:
这首词读完之后我始终看到的是
拿着一杯酒的苏轼的一个背影
这个背影里面
他是一肚子的不能释怀的一些疑问
就是为什么我今天在黄州
是这样的一个情形
同样是赤壁 那样一个英雄
实际上你做这些
是没有什么太多的用的
最后跟我还一样 就是一杯水流着而已
这个水和江水这个时候对接
我也跟你找到了共同的人生基础
你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他虽然释然了 找到了所谓的和谐
实际上我认为那个背影里面
有的极大的忧郁的 阴郁的成分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不一定对
赵启光:
刚才王利芬同学说
留在印象中是一个背影
整个是一个消极
刚才你想说什么
学生:
刚才诺亚哥和王师姐也谈了各自的想法
我觉得刚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
中国人和西方人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
西方人更像是仰望星空 更像是仰望
而中国人更像是俯视
可能我们站到一个山上
看到底下有那么多我们不熟悉的
那么多陌生的地方的时候
我们会有一种寂寞感 会有一种苍茫感
这个时候我想我们可能会有消极情绪的
我怎么那么渺小
但是我觉得人生的价值和目的
就在于我们在一览众山小过程之中
我们获得了自己的存在感
我觉得这是这首诗的积极意义所在
赵启光:
我曾经带过一个美国的教师代表团
到中国访问
其中一个老师说我走遍了世界各地
就看这雕像也好 雕塑也好
都是他们的英雄 骑着战马
他说中国怎么到处诗人的塑像这么多呀
当时这话给我很大的触动
所以这就是我们一个中华文化的传统
就是我们相信文化的力量
现在请台湾同学 刘家兴同学发言
台湾学生:
其实我觉得磅礴豪迈
跟无奈感伤做一个很大的对比
其实景色本无情
其实全部都是个人的情感寄托上去以后
才得到一些感想
当时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
他到底有没有想说
要给后代带来一些什么人生上的启发
可能并没有想到那么多
可能就是很单纯
自我在那个情况下的一种自我解嘲
学生:
我觉得如果真正把这首词
定位在一个自我解嘲的程度上
实在是太辱没这首词了
我真的不能同意这个观点
其实最后一句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其实是告诉我们一个很永恒的一个事情
就好像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当中
他曾经说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其实是当他经过一种人生的历练
人生的积淀之后
对历史的 对人生的一种反思 一种感悟
绝对不是一种自我解嘲
赵启光:
所以现在我们有不同的观点
苏轼的词是自嘲呢 还是对人生的感悟
罗仕伦同学
台湾学生:
我想到另外一个 罗贯中
他所写的另外一个《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人生其实有很多的成与败
你转头过来
其实这些东西到最后都是消逝的
所以我不觉得它是积极 或者是消极的
他其实就是在感叹
赵启光:
大家说这个水是半空的还是半满的
这位同学说是半满的
他是一个乐观的人 半满的
有人说是半空的吗
那位同学说是半空的
你为什么说是半空的
确实一看它就是半空的吗 是不是
所以这位同学是比较消极的
当然这个消极就像刚才王老师说的
一切都会没了 一切都变成一个背影
事实上就是如此 你见过永生的人吗
谈到生命
可是你知道吗 生命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在茫茫宇宙中只有我们这一个
小小的蓝色星球上有生命
所以一切有为法 如露亦如电
整个的宇宙是一个消极的
因为一切事情都要消失
那么我们说 宇宙是半空的 一点也不差
但是就每一件事
今天我们这些人坐在一起
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
佛教有一句话叫做一期一会
某一个时间 某些人坐在一起
这件事情一去不复返了
而我们就珍惜着这一刹那
这不也就是半满的吗
大家对这首词的热爱呢
正表现了我们的一种深沉的
执著的精神风貌
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传统
就是我们相信文化的力量
我们的时代虽然变化了 时代不同了
但是我们心目中还是存在着这一种
对诗人 对文化 对思想的尊崇
这是一种软实力
而这一点呢
是深深地埋在我们中国人心里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最大收获
所以我请王利芬老师在这儿来主持
主持人:
谢谢赵老师 你请
非常感谢赵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
一百字的苏轼的词
给我们这么多的启发
那么我们周围来了一百多名观众
他们中间有大学生 有中学生 有老师
很多的大学生是读师范专业
也就是未来的人民教师
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
就这节课本身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
刚才在听赵老师的课的过程当中
一直是在倾听 欣赏 同时也是在反思
当赵老师信笔在黑板上
把周瑜和苏轼的画画出来的时候
我的心里真是特别羡慕
同时我自己就觉得有一点惭愧
他不单单是用语言
在带领学生欣赏这样的一首词
同时他以一种绘画的形式
我想从这种形式的多样化上来讲
肯定也是让一节课堂特别生辉的一个手段
主持人:
谢谢 下一位
学生:
有两个想法
第一个是原来课是可以这样讲的
第二个想法就是课确实应该这样讲
老师讲得非常生动 旁征博引
同学们也是现场互动
大家都在参与 自己准备
自己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而我们现在要面对的是高考
大多数是把我们的思维
限制在了一个点上
也就是说 我们的答案是什么
我们要的是什么
而我们今天的课上呢
并没有得到一个一致的结论
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
主持人:
谢谢 来 下一位
学生:
我很感谢赵老师这节课
他让我们看到了
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好的学生
现在我们真正的好学生是什么
是一个好的考生
赵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断提出问题
同学们也不断提出问题
有未解决的问题
还有就是大家各持观点争执不下的问题
我认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
一个课堂的一个真谛
通过上完这节课了以后
我体会到了真正学习的方法
主持人:
来 接下来有请
学生:
对于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自由
因为它不同于我们以前所上的那种
老师单纯地在上面教
然后我们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的这种课
它让我们能够充分地参与到
整个课堂的讨论当中
就是给我们自己独立思考的一个空间
所以说这是对我们自己成长的
一个很好的课堂教育的模式
主持人:
好 接下来有请
学生:
我有点不敢相信
我自己在这样一个课堂之中
我非常喜欢这样一个课堂
因为我们都可以让自己的思维
充分地活跃起来
我想在一个课堂中这是非常重要的
都让我们非常有想法
我们可以把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互相连接
我觉得这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
主持人:
谢谢 下一位
中学老师:
整堂课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
是我们台湾的这位女同学提出来的
她说出了
我们中学老师的 学生心里的话
学它干嘛 跟我有什么关系 有什么用
课堂上最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
是学生的问题
课堂上最有意思的问题是什么
是老师明白而学生还不明白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在座的很多同学
你们将来要成为学生的老师
能不能把你们刚才脸红耳热这种感觉
带给你的学生
我们的赵老师
今天做的让我感触非常深
大家都愿意把目光放在文赤壁 武赤壁
这个赤壁究竟是哪个赤壁的问题上
赵老师把这个问题
引申到一个思考的层面
思考我们中国人
有很多古迹 有很多传统
我们去旅游的时候
如何有一种怀古的情思
我们台湾同学的一个问题
引发了我们多么热烈的思考
也许这个是最大的价值
刚才我们的同学谈了一个问题
一节好课
不谋求有一个惟一的答案
一节好课
不谋求让学生都答到一个答案上
他们可能未来会答到这个答案上
他们可能永远答不到那个答案
但是只要我们去做
文人讲要理解
在座的各位中文系的同学们
在座的各位师范院校的同志们
这是我们的责任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你
好 你请
学生:
我是来自西部的一个小山城
通过高考考入北京的
在我的那个地方我能感触到的是
硬件 软件我们都很缺
我们今天可以批判原来的一些教育方式
批判原来的课堂
但是对于原来的课堂
我们能不能多一些体会和考量
知道它们究竟难在什么地方
谢谢
主持人:
我想刚才最后一位同学的话
说得非常好
我们要充分体谅
广大的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
在今天现有的情况下
他们教学所面临的难度
其实有很多人可能现在就想
说你们这是一个比较虚拟的课堂
虚拟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这么好的老师
没有这么好的学生
更没有这么好的设备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的
融合在一起的这样一种情况
但是我还是想说
为什么我们会组织这一节课
原因是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都需要成长 都需要这样一个
大家所说的自由 创造的空间
即使这样一个空间今天不能来到的话
在未来的某个时候
某个外在的条件变化了的过程中
我们也能够实现这样的一个
大家喜欢的这样一个课堂
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用意所在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赵启光老师
您不仅用非常渊博的学识
带我们走过了一个美的历程
同时让我们观摩这节课之后
有了关于教学方法 学生 老师的定义
以及我们面临的实际教学的困难
许多事情的遐想和再思考
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意义
谢谢大家的时间
观众朋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