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的一篇日志如今还在被好友分享,,很开心,恰巧keso总又做了回复,那就更是开心了.只是看完keso总的日志,忽如打了个寒战,曾经信誓旦旦,言之凿凿的观点被风轻云淡般的漫谈给否了,几乎是全否了.惊异之余又重新审视自己观点的偏颇之处,偏激之处,这种感觉真好,是想象中的碰撞和分享了.当然,keso总的观点我也不全认同,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 keso总是最资深也是最活跃的网络评论家,而我,是做了20年传统制造业,对网络喜好才几个月的最老的新兵.经历和阅历决定着观点和方法.
二、keso总的评论更宏观也更历史,广度和深度自不待言.而我只是想在涉水sns之前想明白自己关心的几个问题,或者是找到目前sns虚火旺盛,抄袭成风,创新不足的盲点和矛盾点.
三、在评论中keso总针对不同话题也分别采用了大而化之和小而化之的方法,目的是想在一个话题下表述自己独有的理解和感受,但有时难免使话题的焦点模糊和界限游移,反而使更想听的话,没听到.
下面我想把理解和反思之后的观点再整理下:
1、生人和熟人
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由生人变为熟人,人生下来是谁都不认识的,没有互联网之前也在遵循着同样的逻辑.只是,把上网的人分成这两类后更容易发现其中不同的目标取向,而思考如何在一个sns的网络里来同时满足不同的人群需求,还有,主要是针对那些不是意见领袖,也不能贡献多少内容的极普通的用户.
2、实名和虚名
不同的游戏决定了不同的游戏规则,不同的游戏规则决定了是虚名和实名,这个完全同意.但是,我所关注的是,虚名和实名同样重要,实名和虚名能不能共存于一个网站,一个sns能不能解决确实存在的实名和虚名的矛盾.
3、线上和线下
线上和线下关系可以分别保持和相互转换,那是当然,就像打错电话就可能成为好友一样.只是,纯线上的好友毕竟脆弱,订阅关系为多,明星和意见领袖除外.那么在sns里如何线上和线下无缝结合,同时对线下的依赖越小越好?
4、内容和关系
任何关系产生的活动,都可以被视为内容,关键是我是否需要他,内容和关系并不存在冲突.广义的来讲,我当然也是认同,都是信息嘛.但具体来讲,互动过程的信息,和我想浏览的信息(日志或帖子)还是差异很大,多数人未必那么活跃,也未必会产生那么多的可浏览的内容.生人偏浏览,熟人偏互动,把网络当媒体的用户还是多数,这个问题也是sns中国化的一道坎.
5、话题和圈子
我对圈子的解读仅限于和sns的对比中找到答案,或者说,sns是不是只能以圈子(这个圈子是指你说的概念)的形态来存活和发展,话题决定圈子属性,圈子决定sns属性,换言之,一个sns网站只能圈定一类人吗?还能不能把sns基于圈子形态的外延扩大,囊括不同属性的人(实际是话题).
6、好友和社交
短信可社交,电话可社交,网络更可社交,这个不用说也都理解.我的本意是,不要把加为好友看的太重,仅是个订阅关系,与真正的社交还有距离.同时,期望sns里有更多的社交设置和社交品类.社交可能是网络的永恒话题,但目前的社交还很单一,还有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其它网站类型的社交品种能不能嫁接在sns上?
7、工具和平台
sns是工具还是平台的说法其实没什么意义.也知道,只是sns这个载体的存在形态总是需要一个概念来表述吧.而且,这个概念对玩sns的人无所谓,但对运营sns的人绝对重要,圈子形态,工具形态,平台形态...决定了不同的投入,策略和长短期利益取舍.
8、精英化和水化
过滤器解决的只是精英化和水化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针对常有的这种说法和担心,想表达的观点是:精英化不一定是好事,水化不一定是坏事.要把圈子做大,sns做活,将会一直处于精英被水化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很重要,相互的博弈也很重要.
9、去中心化和分中心化
集权有好处也有坏处,分权也有优点和缺点,倒不是有什么担心.关键是圈子或sns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就像小麦的分蘖期,该怎么培土,施肥,和浇水一样都不能少.而分中心化这个问题解决不好,sns也就很难由圈子形态发展到工具形态.
10、公众服务和特权服务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说叉了,关于网络的的赚钱模式,当然有多种表述方式,但,我说的是初恋,婚外恋,黄昏恋,而你说的是所有的恋爱都是两种人,男人和女人.
萝卜花网:www.luobohua.com CEO 永山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