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14 三维人脸识别算法

11.14 三维人脸识别算法

三维人脸识别由于其类内差距大而类间差距小,且易受表情变化等非刚性形变影响等特点,一直是一个富有挑战的模式识别问题[5] 。此外,三维人脸识别还易受头发遮挡,以及数据缺失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虽然表情变化会改变人脸的三维形状,但人脸的局部形状信息依然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因此,采用局部特征匹配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表情变化对人脸识别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RoPS 局部特征的三维人脸识别算法[9] 。该算法首先采用鼻尖检测获得人脸点云;接着对三维人脸进行平滑补洞等预处理;进而在人脸上检测一系列具有较强类属关联性的关键点 ( 如图 10所示 ),这些关键点在不同个体人脸上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同一个个体不同表情人脸上的分布较为相似。在此基础上,通过局部特征匹配与点云配准实现对三维人脸的融合识别 ( 如图 11 所示 )。
在 FRGC v2 标准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 ( 见表 1)表明,本文算法获得了非常高的识别率和对表情变化的稳健性。该算法的贡献在于两方面,一方面,采用局部特征有效降低了表情变化对人脸识别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综合利用人脸局部和全局信息,采用特征匹配和点云配准实现融合识别,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算法的精度。

时间: 2024-09-23 08:37:38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14 三维人脸识别算法的相关文章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46 虹膜识别更安全

1.46 虹膜识别更安全 虹膜识别技术受追捧的另一个因素是:安全 因为人眼的虹膜在出生 6 个月后即发育成熟,之后就会保持终生不变,更不会出现如指纹磨损.面容变化导致设备拒识本人的情况,而且眼球剥离人体后虹膜会随瞳孔放大而失去活性,很难被伪造.相较于指纹 0.8%.人脸识别 2% 左右的误识率,虹膜识别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下面是虹膜与市场现有其他生物特征的比较: 在国内,早期虹膜识别技术被广泛用于煤矿行业的考勤.西安中媒科技.北京中科虹霸是当时最大的两家虹膜识别设备提供商,前者的技术来源于西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3.16 谣言识别的研究进展

3.16 谣言识别的研究进展 过对社交媒体中谣言识别的研究,探寻谣言传播的基本规律,不但有助于限制谣言的传播,也有助于发现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不易发现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当前,工业界对谣言识别的方式大部分是基于用户的举报或人工检索的方法.因此,需要相关的技术开发出自动或半自动化的辅助工具来缩短谣言识别的延迟,提高谣言识别的效率.目前,一些研究人员已经为此做出了努力,主要从谣言的静态特性以及谣言的动态特性两个角度,研究谣言和非谣言的区别以及谣言的传播规律. 谣言的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基于视频的行为识别技术 1.4 早期行为识别方法

1.4 早期行为识别方法 下面讨论如何让计算机去识别视频中 行为?首先,对于很多图像视频分类问 题来讲,最核心地找到一个好的表示. 下面我们先介绍如何利用非深度学习方 法.早期做图像识别时,利用兴趣点和 局部图像特征构建视频表示,这个方法可 以被推广到视频. 这是 IJCV2005 年发 表的一篇论文,提出了 Spatial-temporal interest points 时空兴趣点,像下图中运 动员当头顶到球的时候,在这个位置和 这个时刻会形成一个识别兴趣点. 行为中包含的运动信息不仅仅是某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3.18 谣言识别的发展趋势

3.18 谣言识别的发展趋势 在线社交媒体中的谣言传播涉及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传播的复杂性对谣言识别研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然而,为了将谣言对人们以及社会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应该越快越准确地识别出谣言.谣言识别研究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⑴ 特征提取.谣言识别的关键依据是谣言与非谣言存在的本质区别,以及谣言自身独有的规律特性.虽然已有的工作已经给出了谣言区分于非谣言的许多特征,但都只是研究谣言的某一侧面,并没有系统地给出谣言自身及其传播规律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谣言的影响程度.我们的研究已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7.28 利用 PrAGMATiC 算法构建语义地 图集

7.28 利用 PrAGMATiC 算法构建语义地 图集 鉴于在不同的被试上,语义系统区域的语义选择性分布模式有很强的一致性,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人类大脑皮层上的地图集来描述语义选择性功能区域的分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了一种新的贝叶斯算法 PrAGMATiC 来获得覆盖大脑皮层区域的概率生成模型.这个算法为体元精度下模拟的致密层叠的大脑功能同源区域地图的功能调谐模式建立了模型,同时考虑到了不同被试间大脑解剖结构和功能构造上的差异.不同功能区域的组织和选择性由使用 fMRI 数据通过类似对比散度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2.45 k-modes 型算法的类中心表示与收 敛性分析

12.45 k-modes 型算法的类中心表示与收 敛性分析 目前分类型数据的类中心表示方式有单值和多值两种.1998 年,Huang [4] 提出了 k-modes 算法,用 modes 来表示类中心,选择出现频率最高的值代表类,强调主流的属性值代表类,其他值为噪音,是典型的单值表示方式.单值表示方式由于简单易实现且聚类优化模型有很好的数学性质,保证了求解算法的收敛性,但它并不能充分刻画类的特性.San et al [17] 提出了多值表示类的方式,并应用于分类型数据的聚类.在该方法中,类是由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8.32 基于进化算法的并行计算优化

8.32 基于进化算法的并行计算优化 在云计算平台和高性能计算平台等分布式平台上,往往存在着多个并行与分布式任务,为了提高并行与分布式算法的执行效率以及平台的资源利用率,研究者们利用进化算法对并行与分布式任务进行优化.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并行与分布式工作流调度和并行与分布式任务的资源调度分配两个方面. 工作流调度提交至平台系统的并行与分布式任务往往有截止时间要求,然而系统平台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不能同时满足所有的并行与分布式任务的需求.显然,平台系统应该对提交的大规模并行与分布式任务进行合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2.18 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与访存特征

2.18 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与访存特征 图 1 是一个用于手写识别的深度卷积神经元网络 LeNet5 [6] ,以此为例讨论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特征.在 LeNet5 中,包括了卷积层 C1.C3.C5 和Subsampling 层 S2.S4,以及全连接层 F6.其中卷积层是最为费时的操作. 对 于 有 R 个 输 入 feature map 和 Q 个 输 出feature map 的卷积层,假设 feature map 的大小为 M×N,卷积核的大小为 K×L,则该卷积层的代码大致可以表示为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15 结束语

11.15 结束语 本文从局部特征出发,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局部特征描述.三维模型重建,以及三维目标识别解决方案,并给出了模型重建与目标检测一体化算法框架.本文的主要贡献可概括为六个方面,即提出了一种点云局部特征描述算法算法框架及其实现技术.一套系统的点云局部特征描述子基准评估体系.一种基于形状生长的三维模型重建算法.一种层次化的三维目标识别算法.一种三维目标检测与模型重建一体化算法,以及一种表情变化下的三维人脸识别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特征学习.低质量点云的特征检测与描述.海量数据下的三维目标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