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了第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全国范围内持牌支付企业数量达到了196家。与行业迅速扩张相对应的是,央行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依靠支付账户沉淀资金获利的模式已成历史,这使得许多获牌企业面临着“钱”路未知的尴尬。
如何在“钱”路上突围,另谋生计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将渠道的触须伸到了银行的地盘,利益之争使得以往亲密无间的合作嫌隙渐生,银企之间的微妙关系成为了后牌照时代最大的看点之一。
1盈利之困:不能跑马圈地企业进退维谷
在央行公布的第四批牌照中,包括深圳神州通付、广东嘉联、深圳快汇宝等3家深圳企业在内的95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领证”。加上去年5月、8月和12月发放的三批牌照,获牌机构至此已达196家,业务范围覆盖了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固定电话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预付卡受理、银行卡收单等七大类。其中,以财付通、壹卡会为代表的深圳第三方支付企业共计12家。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1年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8.1%;2012年第一季度,这一交易规模达7760亿元,同比增长112.6%。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正在以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伴随着行业的迅速扩张,监管规则亦在悄然跟进。自去年以来,央行连续下发四个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备付金、银行卡收单、预付费卡、互联网支付领域的监管问题征求各界意见。
对于这个先有市场,后有监管的新兴行业来说,许多企业正面临着合规经营条件下的盈利模式之困。
根据2010年6月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将沉淀资金存入特定机构的专用账户,并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如此一来,数以万亿计的交易资金无疑“只能看不能动”,那些原本依靠账户沉淀资金放贷获利的支付企业也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境地。
“在两年前购物卡铺天盖地出现的时候,支付机构挪用资金的现象非常普遍,比银行放贷还疯狂,可谓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利润膨胀时期。在经历过那种高额利润的粗放式经营之后,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未来第三方支付发展就是简单的跑马圈地。”6月19日,深圳快付通公司董事长姚华伟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但事实证明,伴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靠账户资金获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姚华伟表示,单纯依靠传统支付渠道的收益根本无法养活一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即使是占据了整个互联网支付业务半壁江山的支付宝,本身也并不盈利,只是依托于淘宝平台才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拿了牌照,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展业务,这是现在许多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真实写照。”姚华伟说,当牌照不再是行业的门槛时,盈利模式之困成了支付企业最大的考验。
2银企摩擦:恩怨一言难尽 竞争合作并存
Pos收单、便利支付、代销基金保险等金融理财产品,介入企业融资业务……当简单的“钱生钱”模式被明令禁止之后,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与银行合作开展细分领域更为复杂的支付业务。与此同时,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原本很多仅属于商业银行的业务逐渐被“染指”, 由此也引发了银行与支付企业之间的摩擦。
后牌照时代,银企之间恩怨情仇的大戏正在支付舞台上接连上演。
据媒体报道,早在今年4月中旬,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的新品牌发布会上,农行派专人到会祝贺,农行还与快钱展开了全面合作。在今年5月,另一家支付企业拉卡拉则传出遭到工行封杀。
“现在支付公司起到的是渠道扩展的作用,他们和银行之间的关系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6月2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银行扮演的角色是支付业务最终的资金清算,支付公司的作用则在于把各家银行接通之后再去发展商户。从这一点来看,支付企业开展业务无法脱离银行,而银行则利用支付公司的渠道,两者是合作共赢的。但是,由于银行本身也会去发展商户,因此与支付公司存在业务上的重叠,抢占客户资源导致了两者的竞争。
“与掌握着庞大用户资源的大银行合作,第三方往往不具有话语权,对于二者的合作也多采取让步的方式;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与第三方合作的动力更强一些,因为通过合作拓展更多的用户对双方来说都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艾瑞咨询分析师谢春认为。
由此可见,在pos收单和便利支付这两大业务领域,第三方支付通道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缺乏网点优势的中小银行与大行在网点上的差距,提高了其市场接受度和占用率,但对大银行而言,却面临客户与存款的双重流失。这,也解释了为何与拉卡拉产生纠纷的是发卡量巨大的工商银行(601398,股吧),而非其他中小银行。
与银行忧心忡忡的态度不同的是,多位第三方支付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了企业和银行互利共赢的关系。
“支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银行提供的是标准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支付企业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金融创新,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增值业务,同时也为银行带来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6月26日,快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从资金的角度来看,无外乎现结、赊销、预付三种模式,所以快钱所提供的服务,就是针对这三种模式,分别提供电子收付款、应收账款融资、应付账款融资,从而加速企业资金流动。”该负责人称。
按照快钱首席执行官关国光的说法就是,快钱就好比是各行业融资需求的收割机,通过把产业里的需求全部收上来经过打包处理之后,再送到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快钱收取了客户手续费,银行则通过融资业务获取了利息,从而实现了共赢。
张萌则认为,第三方机构最开始通过跟企业的合作发现其还有加快现金流转等切实需求,而支付业务一方面解决资金流的问题,也解决信息流的问题。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之间,未来会更多地从网关通道过渡到具体的金融业务上的合作。
3未来发展:深入传统行业 坚持业务差分
“未来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业务差分定位的格局在逐渐形成,在此基础之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也将更加紧密。”快钱负责人如是说。他认为,从目前行业的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以满足个人结算需求的个人驱动型业务和为企业提供资金管理解决方案的企业驱动型业务两大格局。
“无论是选择哪种模式,关键在于要找准企业的核心DNA,解决某一个领域的支付问题,从而实现自身的商业价值。”该负责人向记者列举了支付企业向保险行业提供移动展业解决方案的例子。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保险业务员带着一个ipad上门推销产品,呈现的不是一摞摞的合同,而是ipad里的各种生动形象的介绍。与客户谈妥之后,最终也会在ipad上生成一份电子合同。而在付款环节,就可以用ipad连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移动pos机,将客户资金直接刷到了保险公司账户并实时生成险单,这实际上就解决了保险业“见费出单”的规定所带来的障碍,有效促进了保险行业的移动展业趋势。
目前,第三方支付的重心已由航空、旅游、教育转向物流、零售、医药、基金、保险等行业。第三方支付还会继续深入每一个行业,相比于现今第三方支付最为活跃的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占GDP比重更高的传统行业才是各方争夺的蓝海。
“归结起来,为各行各业提供多元化支付解决方案,这才是第三方企业商业价值之所在。”深圳快付通公司董事长姚华伟说道,以经典意义上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为例,尽管它本身并不盈利,但它实际上是解决了淘宝这类电子商务企业的支付需求,为淘宝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从而实现了商业价值。
4监管难题:资金交易惊人 风险迥异银行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从2006年到2011年5年间,仅互联网支付业务一项,资金交易数额就从450亿跃升到2.2万亿,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飞速增长。而B2B领域的资金处理量增速则更为惊人,快钱声称去年的总资金处理量为1.2万亿元,年增速达3到4倍。
资金规模的快速膨胀无疑使得风险系数也在成正比增长。以支付宝为例, 2011年日均交易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假定每单交易平均需要3天时间完成, 其沉淀资金达上百亿元水平。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而言, 有责任保证沉淀资金的安全与流动性。如果沉淀资金与经营资金未完全隔离, 就会使沉淀资金面临损失与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今年4月下旬,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布置今年支付结算和清算中心工作的重点任务时曾强调,要强化支付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健全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监管机制。
“尽管监管部门明令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但是支付平台仍对沉淀资金会具有一定的支配权。”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财经学系主任王亚玲6月2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么大的资金存入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都不可能无动于衷,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其保管资金的利用还是可以通过商业银行间接实现的。
姚华伟透露,已经有两家从事机票支付业务的公司由于挪用客户备付金放贷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不得不拿企业自有资金填补窟窿,并对外宣称为业务亏损。
王亚玲表示,从法律层面上讲,没有银行牌照的任何机构从事存贷款业务,均属于违法。从风险层面上讲,基于信用的信用,不确定性呈几何级数增多,风险很大。比如要求客户不得利用信用卡透支为支付账户充值的规定,主要就是担心信用膨胀。此外,第三方支付受托保管的货币期限非常短,藉此发放贷款就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与传统银行的风险不可同日而语。
王亚玲认为,企业经营资金与沉淀资金相混的情形很难彻底清除,只能追求特定条件下的纳什均衡。未来可以效仿欧美等国家的模式,实行功能型监管,即根据支付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所能发挥的功能,而非机构本身,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协调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