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多灾的世界,政府方面进行救灾">信息管理是必需的,开放社会组织汇整处理救灾信息更是必需的。只有透明准确的救灾信息快速传播,才能引导全社会全面认识灾情,做出合理的反应和有序的行动。
4月23日醒来,已离开新闻第一线的我,面对关于四川雅安地震的各种消息,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次地震的救助依然混乱?甚至政府方面不得不发布通知,要求除政府救灾救援车辆和医院急救车辆外,没有通行证的社会车辆全部禁止进入灾区。而且,围绕志愿者和社会组织携带的物资,还发生数起哄抢事件。
我马上想起,2009年9月台湾遭遇“8·8莫拉克风灾”时,我在那里了解到的一个重要经验:由民间汇整官民救灾信息,搭设救灾信息集成平台,为外界进入灾区救灾提供权威、准确的信息,使灾区的现实需求与外界的捐助行为(如物资调拨、人力调遣等)对接起来,让救灾队伍快速、有序地进去。
今天我们回顾一下彼时台湾地区救灾的经过,就可以理解,一个有序的救灾体系,必须仰赖官民协同,尤其必须由民间来汇整救灾信息。那场风灾让当时的台湾地区“行政院院长”刘兆玄下台,原因是当局救灾反应慢,且有点乱了阵脚。其实根本原因是,政府的信息处理系统是一个树状系统,过度僵化,信息要经过一级一级的通报机制到达上层,反过来往下落实又要通过一级一级的执行官僚。所以不是高层想快就能快,想有章法就能有章法的。
另一方面,台湾地区的非政府组织(NGO)却发挥出连政府与主流媒体都自叹不如的行动力。在台北,博士生廖基成发起成立“PTT乡民救灾团”并任总召集人,该救灾团下设秘书、物资组、义工组、资讯组、新闻组、医疗团,并划分北区、中区和南区,既自组指挥部,又分工协同作业。这个救灾团中,由医学院的学生组成的医疗团,在路还没有开通时就进入了灾区。
“救灾团”的运作流程是,新闻组和资讯组负责搜集、求证、过滤、整理信息,向物资组发出明确的需求信息。物资进来,义工组去发放。他们利用网络平台,快速整合来自各界的资源,物资、人力、器材、交通工具等,都通过这个平台集结统筹分配。救灾完毕后,“救灾团”只留资讯组运作到当年9月15日整理后续信息。快速聚散,开合自如。时任高雄市市长的陈菊对“救灾团”竖大拇指表达谢意。
“救灾团”留下的经验是,民间自发性救灾行动如何做到快速有序。与此同时,台湾数位文化协会的一批IT高手做出了价值更大的“莫拉克灾情网络中心”,它将救灾信息熔于一炉。其成员直接进驻各地政府的灾情应变中心,做了一个灾情网络中心,帮政府官员架构网络,制作灾情地图,汇整灾情和各地物资需求,有效调动资源。它甚至一度为军方所依赖,指挥军方怎么走替代道路。
“网络中心”的厉害之处是,它进入政府的防灾救灾体系,挖出政府相关资讯,然后在官民之间传递,成为此次风灾救援的网上应变中心。这些台湾IT高手告诉我,庞杂的信息只有经过求证、整理,才能成为指导政府救灾决策和民间救援行动的有效信息。尤其是在灾害信息呈混乱、爆炸状态的局面下,需要有搜集各种管道讯息的平台,进行查证过滤后再发布。
事实上,政府官员同意台湾数位文化协会的工作人员进入政府灾害应变中心,是关键性的突破口。当时的台南县长苏焕智,第一个同意这些NGO人员进驻台南县所有119求救电话的接收处和救灾指挥处,以及物资中心。这样做,一方面能第一时间将第一手灾情向外界发布,另一方面也能将“网络中心”收集整理的讯息当面汇报给灾害应变中心。官民协作效果不错,经苏焕智推荐,“网络中心”另一个前线小组进驻高雄县应变中心。同时,又有一个前线小组进驻屏东县灾害应变中心。
灾后第六天,前线小组获准进驻台北最高灾害应变中心。这时,当局终于清楚认知到,让民众能实时获得来自最高防灾中心的正确讯息,是非常重要的事。“网络中心”在功能上分为“应变中心”与“物资中心”。一方面,持续传递灾情给救援单位;另一方面,则是统计与更新灾区所需物资,避免盲目捐赠。需要什么志愿者去哪里、做什么,也由“物资中心”发布消息。回头看,“网络中心”初期最受网民关注的是“灾情信息”,中期被查询最多的是“物资捐赠”,末期则是“政府资讯公开”。
政府习惯于将灾情信息当成内部机密,而民间动员全社会救灾却需要资讯透明化。政府和民间的两种组织模式在救灾过程中往往产生冲突,造成资讯不流通与救灾效率低下,因此非常需要官民信息对接平台。事实证明,在信息爆炸的焦虑状态中,“莫拉克灾情网络中心”是一个对灾情与物资分配信息掌握极有效的网站,是台湾民间网络组织进驻政府防灾中心的范例。
最后我还想提及社区组织网络,1999年“9·21大地震”后,台湾地区政府购买服务,在乡村社区办社区报,培养了一批“在地通讯员”,当莫拉克风灾来时,这些“在地通讯员”将灾情信息以及灾民的难处书写和传播出来,成为外界救助的重要依据。深入研究“莫拉克灾情网络中心”,我们也会发现组织化行动力的重要性。打造该中心的团队是台湾数位文化协会,这个协会平日将一批网络技术高手整合在一起,组织协作的经验长期累积,才能在灾害来临时反应如此迅速。
面对多灾的世界,政府方面进行救灾信息管理是必需的,开放社会组织汇整和处理救灾信息更是必需的。只有透明准确的救灾信息快速传播,才能引导全社会全面认识灾情,并做出合理的反应和有序的行动。目前雅安震后的救灾行动还在继续,我们现在做一个灾情信息集成平台还来得及。这不仅能为政府做出正确判断提供依据,日后放开交通管制后也不致出现混乱局面。如果民间组织进不去,光靠政府不可能把灾后救助做得漂漂亮亮。
官民协作,不妨就从灾情信息协作开始。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