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天后,人们打开网页,再次看见饭否网的浅蓝色标志。
此时是2010年11月25日。在这个时刻,媒体将饭否网称为“微博元老”,或称“始祖”。当下的预计是,到年底,中国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其中69.7%的用户及潜在用户在新浪微博。饭否回归,让很多饭友欣喜若狂,但也有人担忧,将其与当下的“最强者”相比,“饭否老矣,尚能饭否?”
一个微博用户不能理解饭友们的激动,他注册上去转了转,发现“这里没有名人认证,也没有明星大腕,界面过于简单,还不友好”。他问饭友:“饭否有必要回归吗?”
讲给微博后辈听的老故事
505天足以让网络帝国天翻地覆。痴迷于微博的后辈们不知道当年的“老故事”:那时,新浪微博尚未开始内测,其他微博还没有身影,iPad还是乔布斯公文包里的一张设计图,大多数网友还忙着在网上“偷菜”……
那是2009年7月7日。饭友们的一天。有人念叨“霍建华版长卿确实很萌”,还有人和朋友用@功能(转发功能)讨论“鸡蛋撞墙谁疼”。饭友“flypig”在学先“上榜”再更改标签,“哎呀太不符合我们这种希望隐姓埋名用户的习惯了”。还有人用国骂问候王兴,“×××不是有意的吧?对无用信息过滤差”。
饭否的创始人王兴完全有能力“和谐”这些抱怨和难听话。但直至今日,上述对话仍可见。王兴问:“能说具体点吗?如果不关心某些消息,可以在右上角设置通知里关掉。还有别的吗?”
这里是没有太多权力的地方。被称为“中国版Twitter始祖”的饭否于2007年5月正式上线。到2009年2月,去除Logo“测试”字样时,发私信、导博客、手机记录等一系列功能已完善。其中也包括热词和饭否排行榜。
就是在这个排行榜上,曾出现过“记者采访邓玉娇案被打”的字样。“大家几乎不怎么评论,也很少说话,只是迅速地、默默地转发。”饭友“桃子”至今仍记得,有时一条信息前,缀着全是@的符号,然后她再以更快的速度“@开去”。
凝聚的力量被一次次释放。这种行为在今天被誉为微博的功能,名曰“围观改变中国”。
2009年7月7日,直播“被打事件”的记者enclavetj又在陆续“直播”新疆传来的只言片语:“玻璃碎了”、“网络掉线了”、“有人受伤了”、“血”……一些不能进入现场的饭友守候在电脑前,大家都成了饭否症候群。
当日22点05分,王兴发的一条信息是:“被饭否和谐”还是“饭否被和谐”,这是一个并不舒服但却必须做的选择。
当日23时,饭否域名无法访问。用户不断刷屏,候来的是“显示错误”或“您输入的地址不存在”。网站创始人留下的最后一条信息是23时36分,只有四个字:“凡事期待”。
从不冷清的无人之地
一个让人产生“症候群”的地方,没有任何征兆地不存在了。带着错愕、猜想,希望、失望,希望、失望……饭友像等待一个不知归期的朋友,期待着回归的消息。
2009年9月29日,饭友们纷纷风传“内部消息”:“已确认饭否将在不久后恢复服务……已经在做一些开站准备工作。”其实这样的“内部消息”已经传了很多次。
彼时,新浪微博已秣马厉兵,不断扩大用户群,对外推广“邀请码”。饭否归来的希望是否还在?
总有人在等。在网上,新成立的饭否小组聚集着一堆守候者,那里几乎每天都有人登陆,从不冷清。直到2010年10月24日,最后的发帖人是“御荼”。
进入不了饭否网址,饭否的内部应是真正的“无人之地”。王兴曾发过一条这样的信息:“我很感兴趣的一个地方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据说有个特别观光团可以去那里。因为当年人们仓促逃离核泄漏现场,所以整个城市像是瞬间定格,一切都在,只是人消失了。据说置身那个植物野蛮生长的建筑群之中有种奇幻的感觉。其实,网上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感觉。”
尽管无法进入,但饭友们仍可以通过短信给这“无人之地”发送信息,在饭否的后台仍能看见这些信息。
有人假装饭否未曾消失。“十六”在2009年8月21日说:“请饭否君保佑我今天不偷懒,一切顺利!”
有人记下自己的观感。2009年10月26日,流大禹说,“赶上班车正好停在单位门口。那人多得很有气势,像植物大战僵尸里的最后一波僵尸……”
就在微博花开的世界里,居然还有人用无人看见、无人关注、无人跟帖转发,也不知能否回复访问的饭否,来记录世事。好像饭否从不曾远离。
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
2010年11月25日打开饭否时,饭友们看见的是一幅电影照片,孩子在温暖的灯光下奔跑,身后是家常旧景,下面写着“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熟悉的蓝色又出现了,这次真的写着:“等你开饭”。
“过分,未免太煽情了吧!”饭友周薇薇忍住那一瞬间的激动,亲昵地抱怨。重新流动起来的饭否世界迎来了阔别的饭友。老饭友们奔走相告,在虚拟空间里相互拥抱。饭否的前端工程师说:“我听到服务器上沉睡的代码伸了伸懒腰。”
在饭否两字旁边,“测试版”的字样又重新挂上了。而更多的人和事,在只言片语间,也发生了可能惊心动魄的变化。
2009年年底最引人注目的媒体界事件之一,在饭友王烁的签名上不经意间体现:饭否关闭时,我是《财经》执行主编;饭否重开时,我是财新传媒主编、《新世纪》周刊主编、《中国改革》主编、财新网总编。
饭友王佩则经历了一件“惊魂”之事。2009年7月初,一位饭友要介绍A姑娘给他认识,7月7日,他向饭友要A姑娘的联系方式,“然后,然后,我就再也上不了饭否了。”而到2009年年底,他认识了“一生中最对的人,我的老婆”。当饭否归来,他重新登陆时,看见了505天前的一封未读私信,正是A姑娘的联系方式。他“惊出一身汗”。
“没准我将因此错过这一生最珍贵的姻缘,跟我老婆失之交臂。”王佩说,“感谢国家,果断关闭了饭否!”
是感动、惊魂或者戏谑,饭否归来带给老饭友们的,是对时间的感慨,“我们还在”。在这段部分被定格的时空里,互联网世界的风起云涌让人目不暇接。新浪微博开发了无数的新功能,还掀起了一次次“围观”壮举,被公认为“微博势力格局中的老大”。饭否的团队走了3个人,还坚持着。
对“非饭友”来说,这令人迷惑:什么样的网站有这份吸引力,值得如此坚守?饭否没有认证,没有名人,甚至不能评论,功能还停留在一年半前的样子,怎么能在微博市场打拼?
“饭否不是微博。”饭否的团队说。
在饭友“Bang”看来,饭否本是微型博客,但当新浪改变了国内“微博”的定义,饭否要走自己的路,“追求信息的平等交流,每一条信息都是一样的,坚信有价值的信息会随着人们的转播而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