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台湾农产品开始在内地攻城掠地,多种展销会频繁有了台湾农产品的身影,同时正以多种形式同地方的基地和企业进行合作建设和品牌推广。在11月30 日武汉开幕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台湾中部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三县市农产品联合推出300多种名优农产品,一度成为展会的“吸睛点”。比较而言,内地的一些农产品在品牌推广上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是在“精致农业”上还有很多改进之处,台湾农产品走俏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他们凭啥这样火?
首先,台湾农产品的文化牌策略打的非常成功。
纵观台湾农产品的营销过程,许多富有创意的台湾农产品都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并进行了较为巧妙的结合。比如特色甜柿,就通过“柿业发达”(事业发达)的取名,展示独特品质特性,充分开展文化营销。其他诸如南舍难分(难舍难分)的南瓜、一举夺葵(一举夺魁)的山葵干等,均注重做好彩头。除此之外,注重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善于讲故事,尤其是注重和土著文化和历史相关的看点发掘。比如吾敏·撒布,把茶叶用故事“包装”,披着赛德克人黑红相间的织布,沏起飘香的高山茶。借力电影《赛德克·巴莱》中的赛德克人抗击日本人的民族形象和故事,命名茶为赛德克的茶。可以说,每一个农产品就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把最好的产品通过包装保持最好的风味,才能最佳体现出农产品独特的附加值。
其次,食品安全概念营销、互动和组织公信力建设。
不仅仅在内地,即使在台湾的农产品种,也因“毒奶粉”“毒淀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导致台湾食品的好口碑也受到一定质疑。面对食品安全的困局,台湾农产品就通过展会形式现场制作展示和客户互动,比如百点公司生产的全谷物速食米和速食挂面,有人就对其产生了疑问,“开水能泡熟米饭?有没有添加化学物质?”,利用展会现场演示和讲解,尤其是注重技术性的视频演示,通过到物理压榨方法也可以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营销互动,让消费者打消疑虑。同样的,台湾农产品在注重组织性的公信力上主动出击,台湾地区卫生福利部门就定期发布农残检验信息,采用信息披露的方法,这在建立公信力上确实很管用。比如对9月市售及包装农产品残留监测,共检验220件样品,203件符合规定,合格率92.3%。超过“农药安全容许量标准”规定或不符合使用规定,由卫生部门追查来源,依法进行后续处理。较为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可以确保组织公信力,同时对于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进行保护,这是一大举措,比较内地,我们在组织公信力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再次,农产品精细加工的工艺和产品创新力。
台湾相对来说,在农产品的品种上并没有大陆的更丰富一些,但是他们非常注重在有限的品种上进行工艺创新,开发不同的产品系列。比如台湾鲜氧屋的魔法元气酱,人气爆棚。而魔法元气酱就是用5种原蔬再加入苹果、水梨自然发酵一个月让它静静的密酿出自然的味道。其他如香菇做成的肉松、饼干和香肠,用水果叶制成的健康茶等等。和普通农产品相比,从台湾漂洋过海而来的各类商品价格并不便宜,但是做工更加精细,所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对于品牌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最后,市场的及时调研和应变策略。
台湾农产品在经过初期的市场快速拓展以后,也遇到了市场应激疲劳的问题。大陆消费者对于台湾产品的新鲜感在降低,但与此同时,台湾农产品开展精细营销,走定制路线。帮助农民将产品分级,通过联合经营模式,统一打造台湾农产品大品牌概念,通过与内地市场的深度对接,启动定制营销模式。市场的反馈能力直接体现品牌的适应力和拓展力,应对市场变化的准确和快速也是台湾农产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在内地的大量农产品也有待进一步发掘,仅仅在湖南地区,就有多种优质农产品,诸如“沁香一号” 湘米、 “齐家”山茶油、“百叠岭”绿茶、道县脐橙等等,都能凸显出湖南的农业特色。近几年,农产品加工业的利润呈两位数的增长态势,销售利润率也接近7%,远高于其他加工门类。毕竟农业是一个需求行业,在当前逐渐消费升级的环境下,农产品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内地大多数农产品相关企业品牌营销功课不足,营销实施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精细化,台湾农产品卖的这样火,品牌营销做的这么好,并不是他们具有多少我们没有的营销手段,关键是是否做的足够精致,多种精致农业和精致营销的累加效应,也促成了今日的台湾农产品之优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细节入手,效应叠加,这才是我们应该从台湾农产品热销现象中应该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