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信息不充分的决策中,靠理性的推断,决策只能中断。要让决策思维前行,信息中断之处,必须要用直觉来连接。没有这种灵性,就不会有巴菲特,就不会有乔布斯,企业史就只有逻辑的推演,而没有伟大的传奇。 文/杨卓思,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副主任 有一次看电视节目《名家论坛》,看到一位名校教授谈到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致命缺陷时痛心疾首地指出: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变直觉决策为理性决策。我想,这位教授可能是在书斋里坐久了,没有真正参与过企业决策,更不知道什么是非常时期的决策。 因为按照他的理解,作个SWOT分析,弄清企业本身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做出一个决断是很容易的。但问题恰恰出在要弄清楚这4个前提很不容易,分清什么是机会、什么是威胁,那是需要时间和信息的,等环境明朗了、信息充分了,企业可能就不在了。在这种非常情况下怎么办?要靠直觉决策。有些理论家不知道常态下视为缺陷的东西在非常时期就是优点,而直觉则是民营企业家应对不确定环境的最大优点。 有些理论家往往只会一种思维模式:理性思维。也就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在《新型的思维》里所说的“纵向思维”——想问题遵循逻辑,直上直下地思考,经常因不会拐弯而碰壁。这些人缺乏企业家的灵性,不做企业也就是了。所以学者无知不是错误,但这些人真正的错误是把无知当真理,言之凿凿地去指导人家怎么做。 在一个信息不充分的决策中,靠理性的推断,决策只能中断。要让决策思维前行,信息中断之处必须要用直觉来连接。这种直觉就是领导人的灵性,也称第六感。没有这种灵性,就不会有巴菲特,就不会有乔布斯,当然更不会有那一大批带有互联网传奇色彩的马云们。没有灵性,企业史就只有逻辑的推演,而没有伟大的传奇。 直觉让我们发现问题 美国知名投资人索罗斯一直被人们视作金融市场上的谋略家,其成功案例数不胜数。在被问及投资经验时,他说他一向听从自己的直觉。有一次,他忽然觉得背痛,直觉让他意识到他的投资决策可能有点问题,于是他就仔细审察了一下自己的投资档案,结果发现了自己对资讯判断不足的漏洞。不少优秀的领导人往往保持着一种具有极高灵敏度的嗅觉,有的时候可以凭借第六感发现重要的蛛丝马迹。 一位餐厅的老板有一次走进自己的店里,他忽然觉察到了什么,然后问一个员工:“告诉我,出了什么事?” 原来这家餐厅刚刚发生了中毒事件,防疫站和电视台记者来过了。员工们还在考虑如何向老板报告,结果老板就觉察到了。 现实中就是有这样的一种第六感在影响着领导者的决策。 直觉帮我们辨识方向 英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叫Virgin,维珍。“Virgin”这个词中文意思是“处女”,该品牌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选择的这个词往往给初次接触该品牌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品牌的成长毕竟不是一帆风顺的,布兰森的第六感在关键时刻成功地挽救了他的公司。上世纪70年代初,就在布兰森用自己办学生杂志的收入创办了第一家邮购公司维珍后,英国爆发了邮政工人大罢工。布兰森被迫将公司转为以经营唱片为主的折扣零售商店。 哪些唱片好卖呢?布兰森敏锐地察觉到,平民化音乐已不再是潮流,于是他大量订购橙梦、平克·弗洛依德、创世纪、Yes等风格严肃的前卫迷幻摇滚乐队的唱片。维珍唱片公司在此基础上创立。 他后来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了麦克·欧德菲尔德。当时的麦克·欧德菲尔德只是一个伴奏吉他手,布兰森的直觉告诉他,此人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于是,布兰森先人一步,与麦克·欧德菲尔德签下了合约,当年就出版了他的第一张专辑《管钟》。 1000万张的全球销量不仅让这位伴奏吉他手红遍了世界,也让布兰森的唱片公司吸引到了更多的明星和乐队。 如果按那位教授老兄的办法去做,行么?问题会被掩盖,商机会被错过。许多学者做不成企业、做不好企业,比一比那些成功者,他们身上倒是存在着致命的缺陷,缺少财商里最重要的灵性,也就是缺少第六感。 直觉让我们超越数据 亚马逊CEO贝佐斯注重数据是出了名的,有人甚至给他冠了一个“数据老板”的称号——用数据衡量一切,几乎所有决策都要以数据为依据。但贝佐斯最好的决策却不是用数据作出的。1994年,当时从事套期保值基金销售工作的贝佐斯发现了一项令他倍感惊讶的数据:互联网每年的增长速度高达2300%。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经过一番权衡后,他决定做图书业务,因为图书是一种日用品,许多人都需要买书,而且与食品不同的是,图书不会腐烂,也比较易于挑选、库存和运输。他断定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贝佐斯的一些决策非常大胆,以至于在短期内影响了亚马逊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不过贝佐斯解释说:“所有的公司领导,不仅是我,都有一些决策是靠分析作出的,这些是最好的决策。不幸的是,还有许多其他决策是无法靠数字作出来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胆识与决断。 一个成功的决策等于90%的信息加上10%的灵感。灵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人心对现实世界多种启示的折射。 大路神经与小路神经 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的著作《社交商》中讲到了两个概念,一个叫做大路神经系统,一个叫做小路神经系统。为了便于理解,我把它们分别称为大S和小S,大S主管意识,小S主管潜意识。 大路神经系统的方式非常像法官,它判断一件事情讲求证据;小路神经系统非常像侦探,它判断一件事情讲求直觉。比方说,我们经过考察,打算和某人做生意,而且查了他的信用记录,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这是大S的判断;但是我们就是感到那个人会出问题,这是小S的判断,因为没有证据,我们还是和那个人做了生意,结果真的出了问题。所以,意识需要与潜意识结合,理性需要与感性结合。侦探与法官的不同在于侦探懂得变通判断。侦探依据直觉判断事情,而法官讲究证据。我们知道,法官断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证据不充分,即使明知对方有罪,也不能定罪量刑,理性高于感性。侦探却不这样,证据只是一方面,尤其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侦探会加入自己的感性认识进行推断,从而快速准确地侦破案件,实现事实与直觉共舞。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否正确不仅反映了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正常时期,深思熟虑、理性思考可以稳操胜券。然而,在经济遭受冲击的非常时期,局势复杂多变,在理性决策得不出结论,辨不清方向时,灵性决策往往会让我们另辟蹊径。 如果还有不解,且看看以决策见长的企业家们是怎么想、怎么说的: 威廉·杜兰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缔造者,他曾被艾尔弗雷德·斯隆称为“用绝妙的灵感来指引自己行动的人”。 杰克·韦尔奇:公开宣称自己是个凭直觉办事的人:“我们总公司很少深入讨论事情,但我们对每件事都保持敏锐的嗅觉。” 皮尔·卡丹:“直觉往往是把你引向成功的最佳途径。在我的事业中,直觉多次引导我做出正确的决定,但也有因我没有相信直觉而失误的例子。” 霍华德·舒尔茨:“灵感比数据更可信。”哈维德·舒尔茨加入星巴克之前,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销售经理。有一年,他到意大利米兰度假,正坐在路边咖啡厅享受宁静舒适之际,他的“灵感女神”突然“出现”。他想,像意大利这种提供好咖啡、舒适环境和快速服务的咖啡茶座,可能在美国市场也会大有作为。他探访了位于西雅图的星巴克,在那里喝到了令他神魂颠倒的咖啡。后来舒尔茨成功了,一闪念的灵感使他成为全世界的“咖啡大王”,星巴克成了风靡全球的一种时尚文化。 舒尔茨为什么相信自己的直觉,而不相信市场调查?因为他已预测到调查结果多半是这样的忠告:美国人不会花3美元买一杯咖啡。像舒尔茨这样凭直觉来作商业决策,在有些人看来未免太过草率。他们认为,灵感与直觉是没有组织的思维,如果凭直觉来作商业决策,等于把整盘生意押做赌注。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直觉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纵使它是非理性的、不能言传的和难以把握的,但它的优胜之处却是能使我们较好地处理复杂的思想,理清头绪,将我们带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境地。 理性之刀与灵性之剑 决策时什么情形下用理性之有形刀,什么情形下用直觉之无影剑呢?总结成功领导者的经验,我发现通常会因4个前提:第一,信息事实充分,理性决策占优;不确定性很高,直觉决策占优;第二,有先例可循,理性决策占优;没有先例,直觉决策占优;第三,变量可以测量,理性决策占优;变量难以预测,直觉决策占优;第四,时间充分,从容不迫,理性决策占优;时间紧迫,情急之下,直觉决策占优。 领导禅悟 正常时期,决策要准要稳;非常时期,决策要准要快。在市场变动性极大的情况下,非常领导者一定是那些善于捕捉最新动态,在别人还没醒悟时已经正确地预见未来的人,是当别人开始醒悟时已经快刀快马将市场拿下的人。这样的决策才有灵性,这样的行动才够痛快。 实践是检验决策的根本标准,研究崇尚理性,但理性未必是理智。行动崇尚直觉,但直觉未必是错觉。其实真正的学者也同样钟爱灵感,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我相信直觉和灵感,常常不知原因地确认自己是正确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则能涵盖整个世界。” 企业家在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过程中,可以提纯,不可以僵化。因为一旦僵化,你如水的灵性就会凝成一块如石的坚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要想因事、因时、因势、因情而变,企业领导人需要理性的决策技术,更需要灵性的决策艺术。
理性是法官直觉是侦探
时间: 2024-10-14 11:41:50
理性是法官直觉是侦探的相关文章
《乔布斯传》作者评乔布斯:天才的直觉
沃尔特·伊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导语:<纽约时报>网络版周六 刊登了<乔布斯传>作者沃尔特·伊萨克森(Walter Isaacson)的文章.文章称,乔布斯最大的特质在于独创性.他能够将人文和科学相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创新.以下为文章全文:当我撰写<乔布斯传>时,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乔布斯究竟有多聪明.从表面来看,这几乎不算一个问题,因为你可以 得出显而易见的答案:他非常.非常聪明,这里甚至可以使用3到4个"非常".毕竟,他是我们这个
“黑客帝国”只是另一个幻想,但我们痴迷于此
人生在世,除了吃喝拉撒睡,有时候也会思考到终极问题.在某个时刻,你突然意识到,自己总有一天要灭亡的.无论赚了多少钱,事业多么成功,最终你都要去一个"无人回归的地方".虽然你已经为生存找到诸多借口,但是,你还是会疑虑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为此,人类创造了哲学.在哲学普及书<苏菲的世界>中,哲学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寻.如果说世界是魔法师从帽子里掏出的兔子,那么,人类就像是兔子身上的小生物.那些不满足于庸俗日常的人会努力向上爬,试图看到魔法师的面貌. 苏菲最终发现,自己不过是虚
麦肯锡:如何测试自己的决策本能
领导人面对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他们何时应该信赖自己的直觉本能--这是诺贝尔奖得主Daniel Kahneman和心理学家Gary Klein在一次题为"战略决策:你什么时候可以信赖自己的直觉?"的 对话中探讨的一个问题.我们对有缺陷的决策的研究表明,领导人无法阻止直觉本能影响他们的判断.他们能够做的是,确定可能会产生偏见的条件,进而改进决策流程,以减小由此产生的风险.我们的直觉以一种合成的方式利用我们积累的经验,从而使我们可以无需进行任何有意识的逻辑思考,就能形成判断,并采取行动.想想
专栏忠诚还是懒惰:了解“直觉客户”
■文/Brad Bane 翻译/李艳杰 事实上,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和营销人员的看法有所不同.不管消费者是出于对我们品牌的偏爱,抑或是仅仅出于习惯性而购买,与产品无关,最重要的一点是:消费者选择购买了我们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充分评估我们的产品,我们要区分消费者的"考量行为"和"选择行为",从而了解直觉或者习惯在消费者决策中发挥的作用,继而结合我们的研究技术,更好地捕捉消费者的直觉特点. 美国前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厄尔·沃伦有句名言常常被引用:"我总是首先
《不只是美:信息图表设计原理与经典案例》—— 1.1 理性乐观派观派
1.1 理性乐观派观派 不只是美:信息图表设计原理与经典案例 原本我打算在这章的开头讲述几个有关信息可视化.信息设计和信息图表的正式定义,但没有这样做,一些事情改变了我的想法.一次,我随意浏览<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网站时,一篇关于<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The Rational Optimist: How Prospersity Evolves)(2010年)的评论引起了我的注意,该书的作者是英国科学评论家Matt Ridley. 这篇评论
网站制作时要理性的规划与定位好网站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如何定位好你的网站呢?在很多企业为了设计一个好的网站,一定要策划好网站,定位好网站的各个方面,这样你的网站从开始,才能很顺利的去完成网站制作.那WEB新势力如何去定位与策划呢?首先要明确定位营销网站的诉求风格,一般来说,网站在诉求风格上有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及综合型三种,任何营销性的网站都面临这样一个选择:你应该将"诉求"和
动机·直觉·简洁·叛逆:乔布斯营销的关键批注
在他之前,产品是产品,营销是营销. 谁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牛的营销大师? 我想说乔布斯,你可能不同意,会提及其他一些人比如科特勒?吉拉德?舒尔茨?特劳特?大卫奥格威?我不知道,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若问,谁是星球上最好的营销教练? 我想首推乔布斯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他终其一生都在进行营销实践,并且用一个足够有穿透力的案例--苹果,诠释了营销的要义. 毕竟,在乔布斯有生之年,苹果的商业成就和影响力都是一时无二的. 在我的认知里,教练和理论家,是有显著区别的.教练更多是在真实环境下,以一种"言传
决策中直觉在走向死亡?
前些日子,我在飞机上看了一大堆的<新闻周刊>杂志,其中有一篇文章名为<超级排排站时代>.看过此文,我对人类对于直觉的失去深有感触. 该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引用了大量的数据,而成本却持续下降.人们进行决策,越来越依赖数据,而不是自己的直觉. 看一下网络,我们也会时刻感受到这一点.Omniture 和 WebTrends不断推出新品,使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5925.html">网络世界不断发生变化.他们提供更多的
巴菲特“江南Style:四万股东朝圣 投资靠直觉
● 巴菲特的气场,恐怕只有身临现场的人才能切实感受● 在中国很难复制巴菲特的投资成功,因为没有相同的市场投资环境,也因为路径依赖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近日开始第四次访华,A股市场巴菲特概念股以飘红大涨的方式迎接他的远道而来.其中,他所看中的比亚迪5月份以来更是以50%的涨幅成为"巴菲特效应"中的代表股票.尽管巴菲特已达82岁高龄,但他并未打算退休,而且巴菲特的魅力也从未减少,在本月初召开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就出尽了风头.本刊特约撰稿人张峰近距离观察了巴菲特的系列作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