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重振中国私募市场活力

GEM will reinvigorate Chinese private market  文/杨 青  创业板的开通促使中国私募(PE)股权投资基金业再次升温。10年前,创业板呼之欲出,却遭夭折,导致众多创业投资家们疯狂出手却又随之黯然退场。今日创业板终于成行,对于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发展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创业板将成股权基金退出主渠道  对创投机构来说,创业板的开启不仅仅意味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最主要的是实现了资本的顺畅退出渠道。  自 2008 年9 月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资本市场低迷,投资机构通过IPO上市方式实现退出的项目数大幅降低,可谓跌入历史性的低谷。但自2009 年第二季度开始,基金退出状况开始全面改善。据金融街PE的数据显示,2009 年三季度共发生20 例退出事件,同比上升100%,环比上升53.85%;共有25 家投资机构实现退出,同比上升56.25%,环比上升127.27%。  从某种程度来说,退出机制决定了基金运作的成败。随着创业板的开闸所带来的IPO 市场回暖,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本土资本市场退出看好。目前28家已经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中,超过八成企业背后闪现着创投机构。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高成长企业步入IPO上市阶段,创业板今后有望成为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一个主渠道。  人民币基金爆炸式发展  创业板的推出无疑也改变中国目前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格局,对于人民币基金募资的推动作用开始显现。中国风投/私募市场“本土募集、本土投资、本土退出”的模式日渐成为趋势,人民币基金募集呈现爆炸式发展。  据金融街PE数据统计,今年第三季度明确投资中国大陆的共有32只基金完成募集,其中31只为人民币基金,资金额达457亿元人民币,而同期美元基金只有一只,折合人民币13.6亿元,占不到3%的比例。可以说,以往外币基金独霸中国的局面已一去不返,人民币基金的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本土人民币基金的兴起跟近年来的多项政策不无关系。除了对外资进入部分行业领域受到限制外,其投资的项目企业设立的海外架构,在回归本土选择国内退出时,也面临操作上的难点。国内的创投机构,如达晨创投、东方富海等,在前几年还是默默无闻,低调行事,但随着创业板的推出,其投资的项目陆续成功上市,一下进入了业界的关注焦点。  可以说,创业板的推出,不仅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了多元的退出渠道,更重要的是,也改变了国内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的竞争格局。人民币基金打破了以往外币基金一统天下的状况,终于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春天。  对于众多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言,为获得与中国经济一起成长的机会,开始酝酿进军人民币基金,在项目操作上也暂时放弃死赌红筹模式,掉头直奔创业板而来。最近,不少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如里昂和上海国盛、美国黑石集团等国际巨头纷纷出动,在上海或拟在上海注册资产管理公司并将计划成立人民币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将更活跃  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上市,在资本市场获得高度认同,并受到追捧,其背后聚集的大批创投企业,将因此获得高额回报,创富效应也更加明显,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私募股权投资业,并使投资行为更加活跃。  创业板的三高六新特征,基本符合创业投资的一个主要投资偏好,如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技术等这些行业,则代表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在本次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是率先重新起步的经济体,基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分析,
中国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可能比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回报更高,是国内高端投资人和机构比较看好的投资领域。而且从国外历史来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10年和20年间的回报也大大优于股票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退出渠道的畅通将催生出更多的本土创投企业。由于对国内资本市场的了解和操作手段上的娴熟,这些本土股权投资基金更容易获得一些好的投资机会。创业板的开通,以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国内发展相对缓慢的现象,有望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目前,创业板的上市市盈率普遍在4050倍,上市后甚至还达到100多倍,这对于一些高增长、强概念的创新企业来说,在私募时对自身企业的期望估值,多少带来水涨船高的现象。在创业板开通前,业界做项目投资时普遍市盈率还比较合理,一些增长性不错的项目也就810倍左右。  然而,对今日活跃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创投企业来说,仍需敲响警钟。10年前,创业板的推出流产,导致许多瞄准拟创业板上市的投资机构因投入的项目无法套现,而难以为继。当下虽然创业板的入市门槛相对标准较低,但实际上涌向创业板的企业不在少数,企业整体条件也都非常高,是否成功上市存在不确定性。即使上市后受到市场追捧,但短暂的高市盈率,一时的投资浮动盈利也无法确保退出时的实际回报。  因此,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来说,并不是每个高成长或代表高科技方向的企业都可以按照预期能进入资本市场。如果不能准确判断企业的前景和方向,仅以博上市的方式来做私募股权投资,还是风险巨大。对大部分的新兴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来说,在专业行业领域进行专业化投资,而不是追求大而全,瞄准拟上创业板的企业进行追抢,可能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和立足的根本。  (作者为水晶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CEO)  转发此文至微博

时间: 2024-07-29 08:06:19

创业板重振中国私募市场活力的相关文章

林晓勇:私募市场可关注新三板做市渠道 LP估值难

2014广朿1日,由清科集团.广丿a href="http://news.pedaily.cn/industry/金融/" target="_blank">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联合主办皿014中国股权投资佛山论坛,在广东省佛山市隆重召开.广丿a href="http://news.pedaily.cn/industry/金融/" target="_blank">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林晓勇在会上表示,&quo

神秘大数据公司卷入诉讼:创始人售股份给中国私募遭阻

彼得·蒂尔 北京时间3月20日上午消息,美国大数据创业公司Palantir向来以神秘著称,但该公司最近却被卷入了两起官司,暴露了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尖锐矛盾. 马克·阿布拉莫维茨(Marc Abramowitz)本以为自己在Palantir Technologies找到了知心伴侣.与CEO亚历克斯·卡普(Alex Karp)和亿万富豪董事长彼得·蒂尔(Peter Thiel)一样,阿布拉莫维茨也是一位希望构建庞大商业帝国的斯坦福大学的校友.2006年,阿布拉莫维茨投资了这家名彼时还不见经传的创业

私募律师魏君贤:将有限合伙制引入中国创投基金

"他是中国私募领军人物,是将有限合伙制度引入中国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7313.html">创业投资基金及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开拓者,是中国参与私募立法的律师第一人." 提起魏君贤,业界的评价很高--他是中国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法律服务的领航者.魏君贤擅长在中国特色的投融资法律规制环境中,为基金组建及私人股权投资活动设计简洁.高效.务实的商业及法律架构,其主要客户为国际或本土行业领袖级的股权基金.投资银行及机构投资

监管层对外资私募日趋谨慎 中国本土PE强势崛起

未来几年,中国将不得不输出资本 中国正在悄然创建一批国有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PE),这对于已进入中国的国外并购基金公司和风险投资者而言,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之后,许多全球知名的私募股权公司都在中国开始了大量的投资.但是近年来,中国监管机构对于国外金融买家的态度已从欢迎转变成了谨慎,并且加大了监管力度.在这一新的发展背景下,国外投资者和国有投资基金的未来将会如何发展?沃顿知识在线将在本文中探讨这些问题. 大型国外机构并购基金公司和风险投资者纷纷涌入中国,无情地改变着中国

八成私募炒创业板只限打新

商报讯 (记者 崔吕萍) 一向喜爱炒作小盘股的私募基金对创业板的参与态度颇受市场关注.当创业板上市日期临近之时,多方机构都参与了创业板新股申购,私募也不例外.据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82%私募参与了创业板新股申购,但有89.47%私募表示不会立即参与创业板交易,57.9%私募判断10月大盘将继续调整. 长假前,首批创业板新股开始网上申购,尽管私募对创业板的炒作热情不高,谨慎对待,但打新热情依然高涨,82%的受访私募都参与了创业板的新股申购.在涉及是否开板即参与炒作的问题上,过半私募认为仍需

解禁潮前私募大举增仓创业板

商报讯(记者崔吕萍)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过半,私募基金的投资路径逐渐浮出水面.截至昨日,沪深两市已有超过96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三季报,据私募排排网统计,其中13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私募基金的身影.虽然11月份的解禁潮将至,但这显然并没有阻挡私募对创业板的偏爱,截至三季度末,有36只私募基金进驻1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根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昨日发布数据,纳入统计的私募基金中,有10只持仓情况居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之首,其中创业板股票占四成.其中昆仑信托昆仑7号持仓上海嘉豪76.52万股,占流

Bill Gurley:担心错失机会的情绪令“私募IPO”市场

摘要: 继去年发出技术泡沫令初创企业承受太多风险警告之后,Benchmark的合伙人Bill Gurley又在上周高盛举办的技术会议上再度发声,称传统公开市场的投资者涌入私有市场会带来风险,令所谓 继去年发出技术泡沫令初创企业承受太多风险警告之后,Benchmark的合伙人Bill Gurley又在上周高盛举办的技术会议上再度发声,称传统公开市场的投资者涌入私有市场会带来风险,令所谓的独角兽公司"私募IPO"定价扭曲. 去年Bill Gurley提出泡沫论的依据是初创企业融资额度越来越

企业家转投私募:一条不归路 花鼓烂在谁手?

太多人把偶然当作规律,把胆大当作智慧,当企业家群体日渐消亡而转投私募.用短跑的心态跑长跑时,最终结果只能是中途退场 中国制造业的"黄金时代"渐行渐远.一方面,竞争日趋惨烈,人口红利和廉价土地优势已然越来越小,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退税不断下滑,央行银根偏紧,低端产品和服务已充斥整个市场,几乎每个行业都开始近身肉搏,诸多"利空"效应叠加而来,实业越来越难做.另一方面,通胀压力之下,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却由热转凉,有钱的企业一下子没了方向,大量闲散资本没有出路,积聚成&qu

上海私募界作别杨骏

上海私募界作别杨骏 王斌 "今天,你所有的朋友,齐聚在这里品读你的人生,像品读一篇不老的童话.怀念你在我们身边的日子,像怀念一首隽永的诗歌.我们知道,你并不需要我们奉献的鲜花.可是,除了鲜花,我们还能给你什么呢?" 私募界的悼念文章这样写道. 斯人已去.6月26日,阳光私募"教父"级人物杨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了他人生中和朋友们的最后一次"聚会". 昨日龙华殡仪馆的大堂,吊唁告别杨骏的人顶着酷热.排着长队,等候在灵堂门口.包括石波在内的私募界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