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中小城市硬挺房价 逆水行舟 继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涨转为下降,最近一些地方房价又出现“试探性”上涨。部分开发商开始“转战”中小城市,试图复制高房价。调控博弈之时,开发商力挺高房价的“底气”何在?当前楼市调控成果如何守住?会不会出现新一轮房价“报复性”上涨?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调查。据新华社电 开发商难舍高房价 多种玩法应对调控 今年4月份以来,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出台,房价过快上涨问题得到初步遏制。但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一些开发商对高房价“恋恋不舍”,硬挺房价,试探性涨价,“转战”中小城市,房价上涨有卷土重来迹象。 5月份打算买房的北京市民苏志强到现在还没拿定主意,“本来寄希望于房价能降一些,但现在看来,北京四环以内仍难寻每平方米低于2万元的商品房。”8月份,济南恒大绿洲、恒大名都等一些知名楼盘将折扣从8.5折提升到8.7折,济南多家房产中介预计,9月份新开的楼盘将比现价每平方米上涨500元左右。 有关人士指出,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并没有放松,部分地区房价高位反弹反映出楼市博弈到了关键阶段,开发商希望用种种手法烘托“涨价预期”。房地产顾问机构信立怡高总经理朱江说:“购置房产是抵抗通胀的一种特殊刚性需求,只要房价增幅能跑赢CPI,这种刚性需求就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集中释放。” 在博弈关键时刻,一些开发商将“托市”目光转向中小城市。甘肃省宏升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王秀兰表示,距离兰州市不到100公里的临洮县城,房价已由年初的每平方米2200元涨到2500元。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没有拿到预售房许可证的开发商,还通过发放免费卡提前预约排号,这样做既符合不得收取买受人定金的规定,又能提前锁定销量。此外,一些开发商还和商业银行联手,部分银行在做按揭时实行“只认购房者本人”原则,家庭成员中即使有人已申请房贷,也不影响新贷款利率和首付。 地方政府背后撑腰 龙头企业“不差钱” 开发商之所以力挺高房价,是因为地方政府短期内还不能摆脱土地财政依赖,银行也不希望因房价下降而产生过多不良资产。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在调控楼市时,还要顾及政策对GDP的影响。沿海某省发改委上半年房地产投资情况总结报告中提到:“省内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明显偏低,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与其他城市相比明显偏低,且房屋价格上涨不快。”并指出:“全省房屋销售面积增幅逐月回落,住房消费徘徊不前,不利于整个经济平稳发展,因而房地产调控不能搞‘急刹车’,要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大力帮促。” 一位开发商表示:“地方政府更在意任期内的可用财力,不舍得失去土地这一重要财源,因而指望低价拿地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有了这些地方政府的“导向”,开发商“逆市托盘”便等于有了“底气”。一些开发商透露,政策收紧对拿地资金链有一定影响,但仍在可控范围内,他们仍有资金实力玩价格游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开发商投资金额环比虽有所下降,但总体资金面仍较为宽松。前7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38876亿元,
同比增长39.4%;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3865亿元,同比增长37.2%。从已经披露的半年报信息来看,包括保利地产、金地集团、招商地产在内的多家地产龙头企业“不差钱”。 最新举措紧锣密鼓 房价回归大势所趋 一些专家表示,尽管短期来看房价仍处在胶着状态,但理性回归已是大势所趋。土地供给方面,2010年全国计划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8.5万公顷,远远超过去年全国住房实际供地7.6万公顷和前五年平均年度实际供地量5.5万公顷。今年下半年全国还有约2/3用地计划可用,土地供应并不紧张。 新增住宅大幅增加,也增加了开发商捂盘惜售的操作难度。2009年,全国住宅竣工面积5.77亿平方米,增长6.2%,2010年上半年住宅竣工面积已同比增长15.5%。2010年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相比增长了6.4%。 在需求方面,国家打击投机性炒房政策频出,使二手房价格不再坚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手房价格已连续几个月下降,5月环比降幅达到0.4%,6月份下降了0.3个百分点,7月份仍处于环比下降状态。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表示,近期各项措施紧密推进表明,我国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措施一段时间内不会放松。 “政府能不能像银行做房价下降压力测试那样,也做一下房价下降的财政收入压力测试?”有关专家提出,“一方面这个数据可以反映出转方式、调结构、增财源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地方加快产业升级改造,早日摆脱土地财政依赖。”
地方政府仍依赖土地财政开发商有钱玩价格游戏
时间: 2024-10-23 04:50:26
地方政府仍依赖土地财政开发商有钱玩价格游戏的相关文章
财税改革降低土地财政依赖
摘要 ●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 ●减轻居民税收负担."十二五"前期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中后期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收征管权限.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表示,"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收征管权限"是一大亮点.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的税
今年土地出让金或破2万亿人民日报狠批土地财政顽疾
12月2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17版以接近整版的篇幅,发表题为<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的文章. 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有可能突破2万亿元 早报讯12月2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17版以接近整版的篇幅,发表题为<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的文章.文章直指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做法,提出从制度层面解决地方政府"钱少事多"的现实难题,其中备受外界瞩目的房产税即为制度选择之一. 该文发表之际,一线城市房价高昂的头还未低下,部分二三线城市又出现上涨.文章说,除了流动
长富汇银5月资讯:地方偿债压力增夿土地财政持续深化改革
近日_a href="http://news.pedaily.cn/industry/银行/" target=_blank>银行机构收到监管部门关于偿债压力方面的告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目前而言总体可控,但是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而其中重要的一个风险点就是部分地方因房价涨幅回落,政府偿债压力陡然加剧〿/p> 今年年初,多地城市商品房销售出现降温态势,部分城市楼市销售量出现减缓的情况,但土地价格依旧坚挺,出现了多个"地王",开发商拿地热情有增无
省级政府将获税政管理权土地财政或破解
⊙记者 张牡霞 谈及土地财政与地方债,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而这一难题有望在"十二五"期间破解. 记者18日获悉, "十二五"时期财税体制改革思路已经基本形成,其中,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被列为重要任务之一. 另外,正在进行修订的<预算法>也将在地方发债规定上取得突破,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基础上给予地方发债权.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近日撰文指出,将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培育地方支柱税源.具体做法上,中央仍将集中管
杭州土地财政首遇倒春寒上半年土地收入为去年1/4
赵飞飞 土地财政一路高歌的杭州市,遇到多年未见的"倒春寒". 本报记者从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获得的核心数据显示,2010年半年已过,但杭州土地出让收入仅为去年的四分之一. 据本报统计,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公布的2010年土地出让数据,截至目前,杭州58幅土地共计成交金额为252亿,这比预想中少了很多. 而在去年,杭州楼市随全国暴涨,杭州土地成交同样一飞冲天,全年成交金额堪比上海,并与上海双双迈入1000亿大关.大量卖地收入,也成为杭州城市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 不过,杭州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地方国企接力土地财政央企边打折销售边拿地
地方国资正在成为土地市场的一个接力者. 5月18日,北京建工以14亿余元的总价中标房山区房山线长阳站8号地,折合楼面价达到7500元每平米.北京建工为北京国资委旗下企业. 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土地市场调整不可避免,而业内普遍关注的除了众开发商的拿地策略外,更关心的还有地方土地财政如何实现交接棒. 根据上海久银策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最新公布的<久银地价报告>批露,大型品牌房企缺席3-4月土地市场,各类型中小企业却悄然 发力,屡有斩获. 数据显示,3-4月,约有117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及个人参与华东区12
多省撤村圈地意在土地财政失地农民被上楼
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各地目标相同: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他们共同的政策依据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据调查,这项政策被地方政府利用."曲解",演变为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多省市正"撤村"换取建设用地,利用政策漏洞扩大土地财政:失去宅基地农民"被上楼"9月15日,山东诸城枳沟二村,一名农民在瓦砾上吃午饭.他当天在整理建筑垃圾,寻找可用的材料.本报记者 涂重航 摄 一
经济领域改革业内盼土地财政等热点加速破题
孟斯硕 公报摘要: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 解读:"财税体制改革是下一个阶段非常重要的问题."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中国面临的很多深层次问题症结都在于财税体制,譬如地方土地财政.地方政府以GDP为一切标准的发展模式.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等等,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地方事权和财权并没有统一." 刘元春认为,如果地方财权.事权并不能匹
谢旭人释疑土地财政2.9万亿之谜
李晓晔 在回答<第一财经日报>提问时,谢旭人表示,将取消"预算外收入"科目,确保土地出让收支全部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并广辟新财源 2.9万亿!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接近地方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土地财政"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出路何在? 昨日下午,"财政政策和有关问题"记者见面会,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回应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有关"土地财政"的提问,解释了巨额土地出让收入的成因与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