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云、定制云、虚拟私有云是近两年来由上海电信公司推出的介于公有云与私有云之间的云计算产品,电信运营商试图通过这几款带有创新性的云计算产品,争夺云计算市场。
有客户就是好的“云”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定制云还是虚拟私有云,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云计算产品,对此争议颇多。但上海电信云计算专家刘敏对此表现出了开放的态度,“云就是一种商业模式,是服务,不管是定制云、公有云,只要赢得市场,它是不是云,我觉得并不重要了。”
截止到去年,包括虚拟化私有云在内的定制云收入,已经占据了上海电信云计算收入的90%。上海电信看重的是国内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公有云不安全,私有云又太贵的”市场缺口。“形象地理解,我们为同一类用户——架构基础、需求类似的企业,单独开一个包间,搭建一个平台,对外是一个私有专区,对内就是一个VIP级的公有云专区。”
目前,这样的做法在国内效仿的并不多,但并非技术上的原因,更多的是成本太高。电信的云服务基本靠商业软件完成,成本高。如果只做公有云,投入产出无法平衡。“公有云用户多,但是量很小,一台机器,一个月200多块钱,收费少,运营商可能一年也就赚几十万。”
运营商严重缺乏“云人才”
众所周知,公有云是未来的主流市场,但目前电信运营商依然无法涉足,原因在人才的缺失。“电信之所以不做开源,主要原因还是在开源后期服务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阿里、盛大技术人员投入很多,有的已经达1千多人。无论是电信还是联通,都缺乏这样的人才,所以只能用商用成熟软件,不适合做大规模的弹性扩展,因此做虚拟私有云、虚拟主网会更适合。”刘敏说。
据了解,人才不足是目前云计算企业的通病,但是在互联网企业投入巨额资金培养人才的同时,运营商的优势却无法得以体现。
一位业内人士看来,作为传统运营商,他们的优势是什么都有,但不足却是什么都不精通。据了解,早先就有运营商曾提出要在内部培养3I人才,IP、IT、IC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但到目前为止,人才问题依然得不到完全解决。
“到目前为止,依然各管各的,IT部只培养IT人才,但是他还是做不了云,IP部培养IP人才,但是无法与专业公司竞争。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方面的人才都有,但是能跨部门精通的却不多。”
目前,国内运营商云计算产品部门人数往往不及阿里、百度的一个零头,一旦涉及云计算的营销、拓展、运营,更只能由散落在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共同完成。
对此,不少专业人士将最终原因归结为体制,“运营商的体制决定了它无法向互联网公司那样运作。”然而,传统业务线的收入下降却已经在逼迫运营商做进一步的改变。在电信专家看来,只有找到云计算时代中运营商所具有的优势,比如把传统的东西放到云上做增值,还必须是人家没法做的东西,才是运营商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