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人口增多、汽车的数量持续增加,路网通行能力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日趋严重,交通事故、交通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通过对传统交通系统得变革,提升交通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从而保障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交流,进而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机动性、安全性、可达性、经济性,达到保护环境,降低能耗的作用。智能化的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国际公认解决上述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专家、学者等的重视和广泛应用。
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信息孤岛”的模式。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已建立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实用的专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政府部门的办公业务系统,这些系统为行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当时的认知水平所限,大多数系统在建设时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些具体、局部的问题,因此各系统基本上是独立存在,造成了网络背景下的信息孤岛。
ITS作为一个信息化的系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种功能都是以交通信息应用为中心展开的,因此,实时、全面、准确的交通信息是实现城市交通智能化的关键,也是ITS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是智能交通系统的灵魂。实际上,在许多业务系统中采集的大量信息除了用于生产运营业务管理外,同时还可以服务于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数据统计和公众信息服务。在公路方面,现有的收费、监控、通信、路面、桥梁管理、路政管理和紧急事件管理等系统已广泛应用,它们已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如果能打破其各自为政的局面,进行集成,将会为各级管理部门直接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同时,经过一定的数据加工、处理,还可形成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信息。智能信息化系统主要包含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息处理、交通信息平台建设及交通信息发布这几方面。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
交通信息采集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一个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它同样是道路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规划、ITS实施和交通流理论研究的基础工作。通过对道路交通实际的调查与分析,可以掌握交通现状,明确交通问题的性质,由此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路网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交通变化规律,为制定交通流理论模型和交通预测模型提供基础资料,为ITS中信息服务子系统的实施提供基础。
交通信息采集可以分为固定数据采集和临时数据采集,临时数据采集有最小采集量的问题,合理的数据采集量可以即保证数据的精度,同时也能保证使有用较少的时间和费用,节约项目成本;固定数据采集存在应用数据长度的有效截取问题,数据使用中,大量数据并非是一件好事,这可能会给系统带来过重的数据处理压力,花费大量的信息处理资源和时间,但结果却并没有本质的提高。合理地确定数据采集和处理样本量,是优化项目运行的一个重要途径。
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GIS技术、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信息的采集经历了从人工采集到单一的磁性检测器交通信息采集到多源的多种采集方式组合的交通信息采集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不断革新的过程中,交通信息采集的精度、广度、内容和经济性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越来越满足ITS系统用户的需求,呈现出采集方式多样化、信息的内容及地理范围广、采集的精度和经济性高等特点。
交通信息采集方式的多样化。交通信息采集的方式分为人工采集方式和自动采集方式。自动采集方式包括磁性检测器(包括感应线圈检测器、压电式检测器等)、光学检测器(包括视频检测器、微波检测器和雷达检测器)、基于航空摄像(飞机摄像)的检测技术、基于空间摄像(卫星摄像)的检测器技术和基于浮动车(基于GPS浮动车、基于信标的浮动车和基于手机的浮动车)的交通信息动态采集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采集技术得到了不断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各种采集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利用多种采集方式的进行组合采集交通信息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