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速途网副总编、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在参加《IT时代周刊》自媒体沙龙时的观点汇集。在这次活动上,丁道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新媒体的看法,对于传统媒体走新媒体路线,他认为没有必要自营APP,将自身产生的优质内容,通过像微信、微博、搜狐和网易新闻客户端等强势渠道发布即可,是一个节省各种成本的方法,即所谓的“借船出海”,本文即以他所在的速途网为例,告诉读者“一家网络媒体是怎么从3人到120人的”,对其它有志于发展新媒体业务的传统媒体来说,有着借鉴参考意义。】
最近我参加了由IT时代周刊组织的一个自媒体活动,分享了我们在自媒体领域的一些看法,以及做的一些事情。其实,去年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分享《关于传统媒体转型自媒体的干货分享》这样的内容了,并且阐述和今天一样的观点。不过当时笔者就职的速途网刚刚开始进行自媒体的尝试,如果彼时贸然发声,不是最好的时机。
到了2014年的4月,可以拿一些数据来说了。当然,圈里面大家都喜欢拿数据说话,比如网站流量、微博粉丝、新闻客户端订阅来彰显自己的成功与否,但这些数据我们作为从业者都知道是可以刷出来的,唯一不能刷的我认为就是你这家媒体有多少人了,一家媒体的人员数量基本可以体现媒体的实力。到今天,速途的员工数量突破了百人规模,我相信这个数量在中国同类型媒体里面是排名第一的,至于收入方面虽然老板没有公布,但我感觉在同类型媒体里面,生存状态也是很好的,要不然100多号人早就饿死了。
在我看来,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平台盛行的时代,不仅仅电台广播、报纸杂志、电视台这样的平台算传统媒体,我们这批网络媒体也算是传统媒体了。大家都知道要转型拥抱新媒体,但大部分的传统媒体仍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搜狐网首页N年没有变化可以看出传统媒体的转型难度何其之大)。速途网从2013年初开始尝试转型,在做了一些成绩后,我们在2013年底全面宣布转型自媒体,所以很多人在去年底看到了这样一篇新闻《社交网站速途网转型“自媒体”》。在我们宣布转型之后,业界和速途网同一类型的网站都说“你们疯了”,大家认为自媒体这个概念无法支撑起来一个媒体。
事实上,严格来说速途网的自媒体转型从2013年初就开始了,只是年底才正式宣布。速途网是2009年成立的一个互联网垂直媒体,当时除了速途网,四大门户都在做科技门户,Techweb、派代网、亿邦动力、艾瑞网等科技类媒体也做得不错,2012年的时候速途网的流量达到了历史巅峰,世界排名进入700名,最高单日排名超过300名。但到了2013年,包括速途网在内的一批科技媒体网站流量都出现了增长停滞,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用户都开始用手机获取信息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着急,因为如果按兵不动,两三年时间内速途网、Techweb甚至四大门户的科技频道就会被更新的媒体超越。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下面开始进入干货环节,把我在29号《IT时代周刊》沙龙上的发言以及没有发言的内容给大家分享下。内容主要是我们关于自媒体的一些尝试,做得对的和错的都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我们走过的弯路大家可以避免,也希望经过我们尝试比较靠谱的经验大家可以借鉴。
失败的尝试:做一个独立的新闻APP!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互联网企业都会有一个独立的APP,如果你没有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互联网的。速途网在两年前也做了一个新闻APP,在我们看来用户通过独立的APP看新闻,会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但最终,速途网的APP就像其他同类型网站的新闻APP一样,没有了任何声音。今天看来,作为一种以图文形式为主的网络媒体,没有必要做自己的独立APP,用户拿一个UC浏览器就可以同时看到100家媒体的内容,他不会一个个去下载媒体们独立的APP。
3月29日的沙龙上,《IT时代周刊》的创始人曹健问我:“小丁,我看你们最近动作挺大的,你们做新闻APP有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我回答:“我个人不建议咱们这种媒体做独立APP,你看看现在国内有哪个科技垂直APP做起来的吗?至少到目前看来一个也没有,反而大家的微博、微信、搜狐新闻客户端做得很好,并且大部分的已经开始商业化。如果IT时代周刊就算把APP做出来,推广问题将会造成极大的负担,而且纯粹的新闻APP用户留存是个大问题。与其做一个独立的APP,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平台的传播上。”
曹健反问:那你的建议应该怎么做?
垂直媒体应该借船出海
我相信曹健的疑惑是很多媒体创始人共有的疑惑,也是我们当时的疑惑之处,那应该怎么解开呢?写到这里我再插播一个故事:
2012年5月以后,出现了一大批类虎嗅模式的网站。这种网站一时间风靡互联网,给行业带来了很多新风。我认识的一个山西籍的IT大佬甚至对我说:未来的媒体模式就是虎嗅们的模式,你们这种更本行不通。我没有回应那位山西老乡的观点,直到1个月后。
2012年6月19日,我带着几个IT作家去参观腾讯旗下的Discuz!,本来我是顶着“媒体主编”的头衔去做分享的,但那天我却学到了一些让我受益终生的思想。让我思想上醍醐灌顶的人是discuz!的张翔,他为了说服广大站长加入到腾讯的平台,用了这样一个比喻:“你的面前有一条大河,你要过去河的对岸,你是自己造一艘船呢,还是借助别人的船呢?答案不言而喻,如果你是普通人,那你就要搭别人的大船,如果是腾讯百度这样的企业,就可以自己造船出海了”。张翔的一番话,让我豁然开朗,其实何止是做网站,做媒体也是一样,在今天的媒体时代,我们每一个媒体人都应该考虑一个问题:“我是要造船过河呢,还是借船过河呢?”
回来后我们就开会,决定了这样一个事情:从今天起,我们要借助平台的力量了,让速途网的原创文章出现在可以出现的平台,速途网哪怕自身的流量为0都没有关系!很多人不知道,那个时候速途网自己网站的原创文章每天都有30到50篇(从数量上来说,应该是行业最多的了吧。当然,我也承认我们的文章有的不够深度,毕竟速途二字代表的不是深度,而是速度。在我们的生存规则里,速度大于深度,这也是为什么速途网抢新闻最快的原因所在),但是文章一般仅限在速途网发布,影响力毕竟有限。说干就干,当时我们把公司里面堪称女汉子的一个大美女调到我部门,和我一起来做具体的工作。我们在短期内,和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云阅读、鲜果、扎客、今日头条、即刻新闻、酷发现、腾讯订阅等等几乎所有的移动阅读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入驻了这些平台,就这样速途网的流量出现了预期的下滑,但我们的影响力反而比以前增加了,因为在同期我们的广告收入增加了,员工数量也大幅增加。
当然,微博、微信这样的平台我们也较早地进行了利用,并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过,这个工作其他媒体也在做,我就没什么好分享的了。
让我们再把思路回到曹健的疑惑里,借船出海是我回答曹健问题的所有回答。
全面转型 全员自媒体起航
2013年所有的媒体都在讨论自媒体的转型,但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到现在还处在一个大家一起谈的阶段。速途网在2013年12月宣布全面转型自媒体化运营,并且成立了速途网自媒体联盟。
在速途网高层看来:速途网向自媒体转型,不能简单理解为网页版新闻向移动端的转移。媒体环境在演变,如今任何人都可以发声,媒体与用户的关系早已不是单一的传播与受众,媒体应更多地参与到与读者互动中,自媒体就是实现这种交流的最佳形式。”截至目前,速途网在互联网金融、硬件创新、视频、家电、网游、电商等领域的联盟公众号已近百个,覆盖受众超300万人数。之所以做出这个调整,是因为媒体环境变迁带来的认知。
新媒体时代,不要再指望用户付费购买内容。而是要先吸引粉丝,再做“粉丝经济”。我们在自媒体上的试验发现,受众比传者更渴望互动交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自媒体号的兴起。速途网自媒体联盟号的特色,就是要接“地气儿”、“说人话”,不居高临下地批判,真正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才会赢得更多的受众。
【当人们不再仅仅依靠电视、广播、PC互联网等获取信息,手机、平板电脑也成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时,媒体形态的这一变化,也早已让传统媒体感受到了生存危机。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让传统媒体也争相推出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也适应人们新的需求,但就像丁道师所说,新媒体时代要接“地气儿”、“说人话”,并不是将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APP上去就可以了,要有大的改变,比方说专业化和服务化等。】
就这样,我们对每个员工进行重新梳理,打破原有的做媒体的方式。我们的编辑团队全员开始上手,正在深入各个领域,根据我们每一个编辑的擅长点来定位内容和账号:比如一直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速途网官方微信,介绍全球创业家、硬件创新的极地特工,关注IT界投资并购、上市、第三方支付的吕商,与你一路关注电商行业干货、领略电商路上的趣事、速途创始人范锋亲自执掌做原创内容的范氏途说、走进一个最真实的电商后方世界的e路客,还有速途网所有员工个人的微信账号,等等。相信,这其中很多人都已经是大家熟知的自媒体人了。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影响力,速途网自媒体联盟牵头发布了中国首份《自媒体自律公约》,并且发起了中国首届“百强自媒体评选”和线下的颁奖典礼。
写在最后:虽然我们的转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面临的风险依旧很大。比如很多人说的“万一微信、微博等平台死亡了,你们怎么办”这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原创的内容在,未来即使微博和微信死了,还会出现新的平台可以供我们发挥。不断地自我改变,持续地迎合未来的趋势是我们的制胜法则。
【自媒体人罗振宇曾将传统媒体时代比作“大陆时代”,并将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媒体时代称为“群岛时代”。在他看来,这是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言下之意则是新物种必须具有“两栖”属性。如何让信息的传递不再是金字塔式结构,而是偏向于用户与信息的交互?至少丁道师的观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