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微博只关注微博灰暗的头像,阴气很重,关注谨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是25岁的小林发微博时,必加的一句后缀。
因为他的微博账号“逝者如斯夫dead”有点特别,从2011年7月3日转发第一条讣告起,这个来自福建的IT男几乎每条微博,都与一名离世者有关。一年半,有802名逝者被他用文字“送行”。
这个85后叫自己“微博版入殓师”。
他的典型“入殓”方式是这样的:“@ ,男,22岁,胃癌。导致身体暴瘦、虚弱。感叹自己如此之下还怎么去保护想保护的人。但是还是和胃癌抗争了一年,最羡慕奥运会的运动员,大口大口地在挥洒汗水后喝着功能饮料。”
“@ ,女,90后,病痛。爱好手工饰品和DIY模具,在你微博上看到了很多好玩的小人偶,咸蛋超人,电子鸡,勾起博主许多小时候的回忆。附上一幅你和姐姐一起做的咸蛋超人吧。”
像这样由100字的生平小事组成的讣告,小林一般每天更新1~2条。看到它的网友,便会在下面点燃一根哀悼的蜡烛,送送这位素昧平生的人。
在小林看来,一个逝者的遗物可以是满满的文字,而他通过从头到尾的阅读发现:“一个逝者的微博就是一个世界。”
“一开始只想做个不一样的东西”
点开“逝者如斯夫dead”的微博页面,370多条讣告工工整整地排列着,连下面的转发与评论也显得工整,转发不过百余条,评论最多不过千条。评论下几乎都是蜡烛图案,偶尔会有逝者的亲友,在下面补充一两句。
有点压抑,又有点庄重、安详甚至温情,很难想象这是个由“85后”经营的园地。
小林坦言,他最初的想法没那么感性,搜集离世者的信息对他而言更接近一场实验:“当时只想做个不一样的东西”。“想试试不宣传,不营销,不买粉,不不要脸,单独做个别人都没有的话题,能做到什么程度。”
这个平时“吃饭都不喜欢在微博上晒照片”的人,把话题圈定于他人的离世,是因为2011年7月正好遇到了原凤凰网副总编辑吴征去世。于是灵光一显,他用“逝者如斯夫dead”发出了第一条微博:“@吴征-原凤凰网副总编辑、现百事通运营官,昨天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39岁。”
这条简单讣告只获得了2次转发,4条评论。而一心想着“做产品”的小林想法更简单:“接下来,从哪儿去找新的信息呢?”
小林一开始看待这个账号的眼光是“技术化”的。讣告内容往往只有一句话:交代逝者的账号、身份、岁数和死因。为了拓展信息源,他甚至得在每条讣告后加上:“欢迎大家@我亡者信息”。
直到两个陌生人的离世,让小林开始在“逝者如斯夫dead”上倾注个人情感。
一个是刚刚考上大学、却被诊断出恶性肿瘤的女孩“林若海蓝”。临终前她用17条微博,向世界一一道别,并说服家人捐出了自己唯一健康的心脏:“从小就叛逆,别的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时,我却梦想有一天能背上行囊去流浪……现在是没有可能了。自己的梦想不可能实现了,那让还健康的心脏跳动在那些有梦想的人胸腔里吧。我的生命也得以延续。知道家人同意我的决定一定万分地艰难……可终究他们是善良的人。”
看到这里,小林形容自己“第一次对着电脑大哭”。
“真的没想到,在临死前,人类还能这么温暖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于是在介绍了逝者基本信息后,小林为她认认真真地加上了入殓词,“你微博的文字仍感染着大家,我们会像你说的 世界还有那么多需要温暖的人,等着别人去温暖 。”
第二个是一位1981年出生的长春网友,在去年2月中旬,他用近乎绝望的语气不断重复着同一条求救信息:“我叫 ,我是一个 80后 。从小到大身体就有小毛病,因为家里困难,今晚又被医院诊断出得了急性肺炎,而且很严重。医生说,再等两天就治不了了,要我明天就住院。但是治疗费得3万元,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帮我。此信息绝对是真,着急、着急、着急。跪求。”
最终,他没有筹到3万元,抱憾离世。
小林后来关注到了这位不幸的网友,给他的入殓词是这样写的:“@ ,终年25岁,急性肺炎。这是一位在微博上很孤独的网友,他从2月10日凌晨起,绝望地发出十数条微博求助。无奈到去世为止,也只有最高为2的转发量。我点了关注,成了他的第26位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