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通过网络实现个人对个人的资金信贷。这类网站从2012年出现,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成为最热门的互联网产品。目前我国的投资网站多达2000余家。
目前对于P2P存在着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乐观的声音,他们认为P2P是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对线下金融模式的颠覆,P2P受到草根的喜欢,就是明证;另一种声音是悲观的声音,他们认为P2P突破了是金融监管的限制,实际上是在孕育着更大的风险,不断有P2P跑路就是风险凸显的表现,这两种声音都略有偏僻,乐观的声音漠视了P2P现存的缺点,而悲观的声音又没有准确找到P2P的定位。
P2P现状:三大缺点 个个硬伤
最初的P2P主要是信息中介,为项目方和资金方搭建交易的桥梁,但是受困微博的利润以及平台运营的急功近利,加之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缺位,P2P开始了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正是这些所谓的创新,也打破了P2P正常的成长和发展通道。在笔者看来,目前我国几乎大部分P2P都存在三个共性的缺点,这三大缺点,或许未来是断送某个P2P的硬伤。
缺点一:进入无门槛
没有一个国家的金融系统是无门槛进入的,包括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为进入金融行业设置门槛,是为了保证投资人资金的安全,确保投资人资金不会在未经投资人允许的情况下被挪用。但是我国近两年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开办P2P和开办一家企业网站同等容易。根据笔者观察,当前开办P2P最低成本不过万元,3000元左右的网站制作费用+一家小额担保公司+两三人的创业团队。但是就是这样低成本的网站,却在为客户进行数百万元乃至千万级别的交易,其风险可想而知。
缺点二:无法兑现的担保
最初出现的P2P几乎都是没有担保的,但是这类网站也往往无法赢得网民认可,投资人需要的是保证高收益的投资渠道,投资网担保随着而生。根据笔者观察,目前P2P采取的担保形式有如下几种,其一是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为投资收益进行担保,确保本金安全。第二是采用保证金的形式,将投资人一部分资金作为保证金,保证金制度可以在特殊时期,化解集中兑付的风险。第三类是完全没有担保的网贷平台,但是却在口头上承诺保本收益,亦或是较高的收益率。这种“口头担保”多见于小型以及新进入的P2P网站。近期,央行已经明确表示:P2P不能进行投资收益担保。央行之所以明确禁止担保,就是因为目前几乎所有的P2P都无法实现真正担保,无法实现真正的保证收益和本金。因为风险本就是投资的内核。
缺点三:监管两难境地
虽然P2P的风险正在酝酿,但是监管层似乎短期内没有进行监管的意向。在笔者看来,监管机构在面对P2P的时候,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P2P跑路越来越多,不出台监管措施或许可能酝酿更大的风险,伴随着的是更多投资人利益受损;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扶持不力,监管层希望P2P能够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当然监管层还担心过度监管打击了互联网创新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监管机构选择了听之任之。这样的态度也促使网络投资教育的滞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未能充分获知网投风险的前提下,进入P2P行业。
P2P未来:投行银行二选一
银行的作用是吸收大众储蓄,然后将其借贷给有资金需求的人或者机构,这是一种多对多的业务模式,由于大量的储户和贷款人之间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金的放贷就会产生风险,银行的作用就是在将资金放贷出去的同时,保证储户资金安全和减少放贷风险,并且为储户资金提供担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各国都建立了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包括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坏账率、信贷风险监控等等。但是目前,很多P2P也想成为另一个“网上银行”,比如说投资众筹,吸收大众零散资金,然后投往理财产品或者建设项目,但是P2P却没有建设一套严格的监控体系。这就是典型的“做事做一半”。
银行实现“多对多”的资金和项目匹配,而投行则实现了“一对一”的匹配。目前投行主要开展的业务有证券包销承销、证券经纪、基金理财、私募发行、财务咨询等等,投行的部分业务与P2P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或者说相同性。例如投行的主要业务之一项目融资,就是为项目筹资方提供资金来源信息,而投行的证券承销业务,就是为资金寻找投资项目。
是想成为银行还是投行?问题的答案决定了P2P的未来。
本文由海门房产网http://www.dahaimen.com/House/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