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会烙印上公司创业者鲜明的个人基因。如果说在阿里那里,是马云翻云覆雨的太极神拳和战略谋划;在京东身上,是刘强东这个苏北汉子的纵横捭阖;那么,在凡客的品牌血液里,流淌的一定是陈年的文艺青年范儿。
从2011年开始,在近年来巨鳄翻腾的国内电商江湖里,凡客的势力一直在不停地萎缩,并且每年总要被曝出一两次重大危机,从高管震荡、内部管理失控,到最新的市场传言“凡客的资金链”再现危机等等。在经历了从2008到2010年的三年巅峰之后,在随后的三年里,凡客又戏剧性地迅速跌落低谷。凡客到底怎么了?
在笔者看来,凡客困境有相当的代表性,它折射出了一批追求“大跃进”式的电商公司的困境,前有8848、e国、PPG等,而凡客则是最新的危机深陷者,从2011年上市未成,陷入大震荡,到近两年来的多次转型未果,凡客至今深睡在“文艺青年”的旧梦中,未能醒来。
首先,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凡客并没有深刻理解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公司创始人陈年深信不疑的“营销”王道从未建立起凡客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陈年当初从一家行业报纸的总编涉足互联网,最初在卓越网以营销起家,2004年被亚马逊公司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这是拜上天的好运气所赐,因为俞渝和李国庆夫妻创业的当当网舍不得卖,这才让排名第二的卓越得以被成功出售。
含着金钥匙出生并不能保证永远运气好,在凡客成立的最初几年里,陈年如法炮制,依赖地毯式的网络广告为凡客这一新品牌铺路,广告投放金额一度占到其销售收入的60%(2008年销售额1亿元人民币,直接的广告投放就达到了6000万元!),陈年坚信,凡客这类互联网轻公司的特点是:“不搞生产,不养设计师,也不买地,仓库是租来的,它所有的,就是一个品牌和一个网上销售的平台。他们用小公司做创意和软件,用大供应商来提供标准化产品”,可是如果依此类推来判断优衣库、ZARA这些时尚产业公司的特征,那就谬以千里了。
时尚产业的首要特征就是创意设计。这一点让凡客这个“文艺青年”一直找不到北。自2011年以来,凡客连续经历了三年大调整,可惜陈年至今未能想明白这一点,网络改变的则是交易成本(包括交易方式),但无法改变设计理念,即便像ZARA这样的快时尚品牌,首先是时尚,其次才是快,如果连时尚设计都谈不上,“文艺青年”们恐怕连装置道具都没有,遑论“装”?
另一方面,凡客的内部管理并没有跟得上大跃进式的增长方式。从2008年的销售额1亿元、2009年6亿元到2010年18亿元,凡客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零到数十亿销售额的冲刺,抱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思维,凡客2011年定下了“销售额突破60亿元、摸高100亿元”的宏大目标,为了实现冲量和上市,一个88年出身的员工甚至要背负8000万销售额的指标,内部资源的捉襟见肘可想而知,结果,这一年凡客的销售额只达到了30亿元左右。
其实,凡客的危机早在2010年已经浮现。这一年,铺天盖地的“凡客体”不仅满足了陈年的虚荣心,更刺激了他的欲望。300%的扩张(且不论销售利润)将凡客拖入疯狂赛道,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积弊直接导致了一年后的人员流失、内部失控和资金紧张等危机。在2011年凡客膨胀之际,6个月凡客的员工就从年初的3000人扩张到了12000多人,直到这一年的8月末,一封被裁员工的公开声讨信《三问陈年》突然在网上流传,加上年底高管吴声的辞职,凡客内部管理的一系列问题被公开曝晒,直接打击了公司的声誉,更使凡客置于全面的危机之中。
最令人感叹的是,作为公司创始人和精神旗手,陈年至今未能深刻检视凡客的危机根源。有网友戏称,创业6年,凡客的唯一发家神器就是衬衣、帆布鞋、丝袜,别的产品难言竞争力,至今未变;一位离职员工也大倒苦水:“一件29元的T恤,你指望它有多好呢”?陈年做过报纸总编,进过寺庙,写过小说,曾被称为“国内电商圈里最有文化气质的一位老板”,他甚至说过,凡客的每件衣服都在“传达一种态度,凡客如果有一天可以卖出5000万件T恤,凡客诚品肯定是一间文化传播公司。”如果做个文化人,相信陈年会比现在做得更加优秀。可如果硬生生非要把一家互联网公司降到文化传播公司的高度,这还是上世纪90年代文化热潮的后遗症,不知道,贝索斯、马云和刘强东们听过这样的高论,会作何想?
“文艺青年”凡客何时醒来?相信投资人会更着急。凡客创业7年,先后6次融资累计高达4.12亿美元,不知道它还能否等到第七轮G轮融资?是该醒醒的时候了!
(阳光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作者简介:阳光,原名马向阳;学者,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记录、观察与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网络社会和数字城市等。